古诗《锄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诗锄禾教学教案设计

古诗锄禾教学教案设计

古诗锄禾教学教案设计教案古诗《锄禾》教学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学习《锄禾》,让学生体会农民辛勤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1.1.2 借助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1.1.3 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歌背景介绍2.1.1 讲解《锄禾》的作者李绅,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对农业劳动的感悟。

2.1.2 分析诗歌创作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2.1.3 解释诗歌中的农业劳动术语,如“锄禾”、“日当午”等。

2.2 诗歌内容解析2.2.1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2.2 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的韵律和节奏。

2.2.3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3 诗歌主题阐述2.3.1 阐述诗歌主题,让学生明白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3.2 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理解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2.3.3 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3.1 教材分析3.1.1 教材内容简介:本课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绅的《锄禾》一诗,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教育学生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3.1.2 教材结构:本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农民劳作的艰辛,第二部分表达诗人对农民的同情,第三部分强调粮食的珍贵。

3.1.3 教材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2 学情分析3.2.1 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

3.2.2 学生兴趣:学生对古代诗歌感兴趣,愿意学习。

3.2.3 学生特点: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注重实际操作。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

4.1.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掌握诗的韵律和节奏。

幼儿园 中班语言《锄禾》

幼儿园  中班语言《锄禾》
锄禾
中班(语言)
锄禾
中班 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锄禾》,能够简单的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内涵。 2、通过学习古诗使幼儿能够体会古诗中农民爷爷的辛苦,食物的来之
不易,பைடு நூலகம்得珍惜粮食的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
图书馆视频《锄禾》 教学PPT 《锄禾》
教学重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简单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 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
说一说
看看我 在吃什 么?
导入部分: 根据图片讨论 问题。
我吃的米饭 是从哪来的? 是什么样子的?
说一说
老师的话: 这是什么? 是谁把它种 的这么整齐? (转下一页)
说一说
老师的话: 咱们现在学一首 农民爷爷锄地的 古诗,一起来看 看吧。(放视频)
观看《锄禾》 并讨论
讨论:
1、老爷爷在做什么,在什么时候?(古诗第一句作总结) 2、他在那么晒的阳光下锄地,会流很多的汗水,流的汗水滴在了哪里?(古诗第 二句总结?) 3、动画中盘子里放的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古诗第三、第四句总结)
介绍:老师带领幼儿观看 《锄禾》视频,看完之后 跟幼儿一起讨论问题。老 师作总结。
使用方法:
复制链接并粘贴网页区 域或全选网址打开超链 接进入图书馆,在搜索 处输入《锄禾》即可观 看。
看图片
图一
说古诗
②汗滴禾下土
图二
①锄禾日当午
使用方法:第一次点击
会出现第一幅图,再点击 一次就是对应的图下的文 字。每一幅图和文字都是 相同的点法。
看图片
图三
说古诗
④粒粒皆辛苦
图四
③谁知盘中餐
游戏互动
(任选一个)
游戏一:老师说一句古诗,幼儿接一句古诗,并附加动作。 游戏二:老师请出4位小朋友,做成语接龙的游戏,并附加动作。 游戏三:老师说出古诗的意思请小朋友说出古诗的句子;老师说古诗的句子

《悯农》教案(精选15篇)

《悯农》教案(精选15篇)

《悯农》教案《悯农》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悯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悯农》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认本课:“农、午、汗、粒、辛”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会认五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同学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爱好,通过这样一个同学饶有爱好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同学的学习动机。

2、深情范读,激发情感。

《悯农》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感情真挚朴实。

教学中,利用课件饱含深情的范读,使同学能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整体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

现在孩子过于娇惯,许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铺张现象日益严峻。

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意对同学的情感训练。

当然,这种训练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同学,而是结合多媒体,引导同学细细品尝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趣。

1、师描述: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

想不想?(好)那咱们抓紧去听一听吧!(课件播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音乐。

)听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好不好听?2、好吧,今日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贴上卡片)揭示课题,熟悉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

齐读课题。

二、范读古诗1、出示课件:(本首诗的插图)老师描述: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李绅写的。

《锄禾》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锄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锄禾》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的一首古诗。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

3.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复习旧知昨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把米粒宝宝送回家。

2、我们的火车一路上遇到了许多词语宝宝,谁认识他们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

(二)导入新课1、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课件点击,出现一幅中午炎热的情景,特写一个火辣辣的太阳。

)看图说话:图上画着谁?在哪里?干什么?2、唐朝诗人李绅看到这样的情景后,忍不住作了一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的古诗——《锄禾》3、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生齐读古诗后,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

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练习读。

二、讲授新课(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的说课稿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的说课稿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有两首古诗《锄禾》和《悯农》。

《锄禾》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锄草的情景,刻画了一群勤劳的农民形象,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而《悯农》则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辛勤,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两首诗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童趣,是教育学生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方面: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两首古诗,并会根据诗意想像意境,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过程方法方面: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体会诗中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珍爱粮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意,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珍爱粮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相符的音乐动画《悯农》,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欣赏画面初步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学习生字,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自学效果,并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3.朗读感悟,自主探究。

《锄禾》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锄草的情景。

《悯农》则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辛勤,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方式理解诗意,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4.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词和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

古诗两首锄禾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锄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锄禾》和《悯农》。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劳动的辛勤和美好,培养尊敬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

(2)理解农民的辛勤付出,学会珍惜粮食和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和主题,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和大意。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诗的作者和背景。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锄禾》和《悯农》。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教师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角色朗读两首古诗,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默写两首古诗,巩固学习成果。

5. 总结反馈:(1)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和默写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2)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感悟,共同探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锄禾》和《悯农》。

2. 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加强记忆。

3.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模仿创作,下节课分享。

《锄禾》教案1

《锄禾》教案1
备课表
时间
星期
年龄段
3-8
教学内容
锄禾
教材分析
首先,通过ppt、游戏的手段,要让小朋友学会背诵古诗。
其次,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涉及到的生活知识,能让小朋友运用到实际生活上。
最后,是情景表演,加深小朋友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大班小朋友还有一个认字、
写字环节,为小朋友以后的学习生涯做铺垫。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学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教学难点
1.让小朋友认识这些字。(3-5日、汗、下)
2.学写生字。
教学准备
视频、字卡、ppt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农民伯伯种田的图片。
提问:哪位小朋友知道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生答:各抒己见……
2、引题
刚才小朋友们都说的非常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农民伯伯的诗歌。
二、读古诗、感知内容。
培养小朋友欣赏能力、观察能力,学会看图说话。
通过找字卡游戏,加深小朋友对不认识或难读字的印象。
通过开火车游戏,让小朋友牢记今天的古诗。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个别小朋友提出的不懂字进行讲解)
2、(a)、师范读(b)、带读若干遍,纠正错误发音。
3、(1)、介绍作者及做此诗的目的。
(2)、讲解诗句意思:盛夏的正午,农民伯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辛苦呢?所以我们以后要爱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米饭,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2、通过找字卡游戏,让小朋友认识这些字。(3-5日、汗、下)(6-8日、汗、下、土)
3、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并能了解典故的含义以及文中涉及到的生活常识。

古诗锄禾教学教案设计

古诗锄禾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锄禾》教学教案设计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锄禾》。

(2)理解古诗《锄禾》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

(2)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锄禾》。

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朗读表演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出示农作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民劳动。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锄禾》。

(2)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讨论古诗含义(1)分组讨论,理解古诗《锄禾》的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总结感悟引导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

第二课时1. 复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锄禾》。

(2)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朗读表演分组进行朗读表演,展示对古诗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4. 背诵古诗(1)学生自主背诵古诗《锄禾》。

(2)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给予鼓励。

5. 家庭作业(1)熟读并背诵古诗《锄禾》。

(2)以“我眼中的农民劳动”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家庭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绘画或写作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对农民劳动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锄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10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二)、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重点、难点:
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

(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

)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
二、指名读古诗。

学生评价。

三、自己练习读,自学不认识的字娃娃。

四、汇报自己识字情况。

五、指导朗读,练习背诵,集体背诵。

六、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

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

(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七、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评价。

1、师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的节奏与韵律。

2、生读。

自评,指名请小伙伴评一评。

配乐朗诵。

请其他同学闭目遐想。

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爱惜粮食?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
1、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

(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写“汗、知、午、禾”。

四、练习册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