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及支撑系统估算参考数据

模板及支撑系统估算参考数据
模板及支撑系统估算参考数据

模板及支撑系统估算参考数据

定型整体大模板

1、全剪力墙工程每层墙体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积约等于建筑面积×3

2、若墙体模板配置一半,则墙模面积约等于建筑面积×3÷2

3、大模板(含背楞),每m2重量105kg

4、大模板(含背楞、挑架、斜撑),每m2重量125kg

5、大模板(含外挂架全部配件),每m2重量135kg

6、大模板周转使用次数可达200-250次,每次摊销费2.27-2.84元/m2

7、穿墙螺栓数量=大模板面积÷2÷0.81

可变截面柱模板

1、可变截面柱模板(模板T形连接变截面)200kg/m2

2、可变截面柱模板(模板直角连接、背楞可变)185kg/m2

3、可变截面柱模板周转使用次数200-250次

4、可变截面柱模板对拉螺栓数量=背楞数量

竹胶模板

1、厚度选择:墙模、楼板底模、梁侧模:12mm

梁底模:12mm(梁高800以内)

15mm(梁高600-1000)

18mm(梁高800以上)

2、梁、板底模面积约等于楼层面积(墙厚及电梯井面积不减)

3、梁侧模面积=(梁高—板厚)×2×梁长

4、墙模面积=(层高—板厚)×墙双面净长

5、计算竹胶板材料时,应加损耗10%,竹胶模板周转次数5-8次

6、穿墙螺栓数量=竹胶板模板面积÷2÷0.54

木方

1、墙模采用50×100,@300每m2墙模配木方0.0165m3

2、主梁底模的纵横楞采用100×100,每延米梁底模配木方0.045m3

3、板及次梁底模纵横楞采用100×100,横楞采用50×100,平均m2板及次梁底模配木方0.035m3

4、当板厚为200以上时,每m2板底模配木方0.04m3

5、计算材料时应加损耗10%

早拆支拆体系

(碗扣架)

1、梁下立杆数量=(梁净长÷0.9(取整数)+1)×2×梁根数

2、板下立杆数量=板的支模面积÷1.44(立杆间距1200)

3、估算碗扣架重量(P):板按7.2m×7.2m×3.6m测算

a、P板=(层高-板厚-0.6m)×支模面积×15kg/m3

b、P梁=(层高-梁高-0.6m)×0.9m(宽)×梁净长×15kg/m3

c、P延=立杆延米×5.8+横杆延米×4.4

4、可调支撑头数量=可调底座数量=立杆数量

当1根立杆由2种以上规格组合时,仍按一根立杆计

5、立杆平均重量5.8kg/m,横杆平均重量:4.4kg/m

脚手架

估算支模钢管架重量(P支),按7.2米长7.2米宽3.6米高测算

P支=支模空间(m3)×12kg/3(包括斜撑)

脚手架需用量计算

外墙脚手架钢管重量=脚手架立面面积×20kg/m2

满堂红脚手架钢管重量=脚手体积×12kg/m3

外墙脚手架扣件重量=脚手架立面面积×3.5kg/m2

满堂脚手架扣件重量=脚手架体积×2kg/m2

(注:钢管单位面积平均重量中含立杆、横杆、剪刀撑、斜道、栏杆、拉结杆)

怎么计算模板支撑系统是否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怎么计算模板支撑系统是否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一、超过一定规模的高支模(需论证)的定义: 1、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 ; 2、跨度大于18m ; 3、均布荷载大于15kN/m2; 4、集中线荷载大于等于20kN/m 的模板支撑系统。 二、均布荷载的计算方法 (一)荷载的组成 均布荷载二永久荷载(钢筋砼自重+模板木方的自重模板)x分项系数+施工均布活荷载x分项系数 钢筋砼自重二板厚(m)X25KN2/m 3 模板木方的自重0.3KN/m2 施工均布活荷载3KN/m2 分项系数: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 施工均布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例:1.2 x(25M+0.3 )+1.4 X3=15 M=0.348 米,取整M=35 cm 即板厚达到或超过35 cm时需要专家论证。 三、集中线荷载的计算方法的计算方法 (一)荷载的组成

集中线荷载二永久荷载(钢筋砼自重+模板木方的自重)X分项系数+施工均布活荷载X分项系数 钢筋砼自重二梁的截面积(m2) X26KN2/m 3 模板木方的自重二梁截面模板的周长(m) X0.5KN/m2 施工均布活荷载二梁宽m X3KN/m2 分项系数: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 施工均布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例1: 梁高700 ,梁宽700 1.2 X0.7 X0.7 X26+ (0.7+0.7+0.7 ) X0.5]+0.7 X3 X.4=19.488<20 例2: 梁高1000,梁宽500 1.2 X0.5 X1.0 X26+ (1.0+1.0+0.5 ) X0.5]+0.5 X3 X.4=19.2<20 例 3:梁高900,梁宽600 1.2 X0.6 X0.9 X26+(0.9+0.9+0.6 ) X0.5]+0.6 X3 X1.4=20.808>20 , 需论证。 四、根据以上的计算方法进行反推,楼板厚度大于或等于 350mm ,,其模板支撑系统属于高支模范围。 五、根据以上的计算方法进行反推,梁截面积大于或等于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模板支架参数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3、3;采用的钢管(mm):Φ4 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顶托;荷载参数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50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24、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00;材料参数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5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面板弹性模量E(N/mm2):4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1、5;木方弹性模量E(N/mm2):8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1、000;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 50、0;木方的截面宽度(mm): 4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 70、00;40X70模板支架立面图 二、模板面板计算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10001515/6=37500mm3 I=bh3/12=1000151515/12=m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α1-1 剖面图受力分解图 1、荷载计算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钢筋混凝土梯段板厚度为100mm,踏步高度为175mm,宽度为260mm,每一梯段板的踏步数为8步。钢筋混凝土梯段板自重为:0、17525+0、1025/=5、104 kN/㎡其中:根据图纸可得 α=31故== 0、857q1 =5、1041+0、51 =5、604 kN/m;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21=2 kN/m; 2、强度计算计算公式如下:M=0、1ql2其中:q为垂直与面板的均布荷载,q=(1、 25、604+1、42)=8、162kN/m 最大弯矩M=0、 18、1622502=510 12、5Nmm;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W=510 12、5/37500 =1、360 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N/mm2;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1、360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1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其中q =q1=5、604 =5、92 50、857 =4、802 kN/m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ν= 0、67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作者: ————————————————————————————————日期: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3.3;采用的钢管(mm):Φ4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顶托; 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50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4.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00; 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5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4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1.5; 木方弹性模量E(N/mm2):8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1.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4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70.00;

40X70 模板支架立面图 二、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1000×15×15/6=37500mm3 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1-1 剖面图 受力分解图 1、荷载计算 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钢筋混凝土梯段板厚度为100mm ,踏步高度为175m m,宽度为260mm,每一梯段板的踏步数为8步。 钢筋混凝土梯段板自重为:21 ×0.175×25+0.10×25/αcos =5.104 kN / ㎡ 其中:根据图纸可得α=31° 故αcos =?31cos = 0.857 q1 = 5.104×1+0.5×1 = 5.604 kN/m; α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摘要:本文是以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的模板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施工荷载进行了计算,并应用了统计学原理,获得不同截面梁、板的施工荷载值,不仅减化了计算工作量,并能方便查找应用。 关键词:模板钢管支撑混凝土施工荷载分项系数侧压力荷载组合 1施工荷载计算的计算依据 施工荷载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本文仅适用于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钢管顶撑、支撑托的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并依据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附录中有关“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的取值标准。 2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的计算参数: 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确定,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钢筋自重标准值可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也可以按下表采用: 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的取值标准: 施工活荷载的取值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验算对象,对照下表选取,对于大型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配料机、集料斗等的施工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并在大型设备的布置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4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荷载计算: 现浇混凝土楼面板的施工荷载主要有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自重,以及

施工活荷载组成,针对验算的具体对象,采用相应的荷载组合方式,现以100mm厚的混凝土楼面板举例,进行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计算,依此类推得到不同厚度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以便查表应用。 100mm楼板施工阶段恒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楼板施工活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100mm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计算与统计 不同厚度楼板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统计表

模板支撑体系专家论证计算书

截面过大梁安装 地下室中一部分梁截面过大需要另行计算,以梁KL5(500mm×1850mm)为计算对象。 一、截面过大梁模板安装步骤 1、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满堂红脚手架的搭设方法详见专项方案。 2、脚手架在梁两侧部位立杆间距为800mm,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400mm, 水平杆步距1500mm,在梁的中部加设一根立杆作为支撑,沿梁跨度方向间距400mm,梁底支撑小横杆间距为400mm。在小横杆下部与立杆连接处需使用两个扣件,降低扣件发生滑移的可能。 3、梁侧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梁侧模次楞采用50mm×80mm方木2根 合并垂直于梁方向设置,沿梁跨度方向均匀布置,间距250mm。主楞采用2根φ48×3.5mm的圆钢管沿梁长方向设置,主楞竖直方向为5排,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200mm、500mm、800mm、1100mm、1400mm,采用M12对拉螺栓连接两侧钢管,沿梁跨度方向间距250,梅花形布置。梁底楞采用50mm×80mm方木4根,沿梁底水平方向均匀布置。下设支撑顶杆1排,间距400mm。底部小横杆间距400mm。 4、严格控制小横杆的标高,以保证上部梁顶标高。小横杆标高调整完毕后 将梁轴线引到脚手架上,开始铺设梁底模板。 5、为防止架体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水平位移,架体在梁下位置单独设剪刀 撑。 6、梁底板铺设完毕后开始支设侧模及安装侧模的主次楞,在保证梁模板的 尺寸,平整度等指标后,开始加固模板。 7、模板加固完毕后对模板进行检查,并对模板拼缝处,孔洞处做处理,防 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发生漏浆。 8、模板完成之后,对支设模板过程中留下的垃圾及杂物进行清理,保证整 体的清洁度,以便于进行下一步施工。 9、当梁的跨度大于4m时框架梁应该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2‰。 10、梁成型后的模板见下图: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摘要:本文是以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的模板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施工荷载进行了计算,并应用了统计学原理,获得不同截面梁、板的施工荷载值,不仅减化了计算工作量,并能方便查找应用。 关键词:模板钢管支撑混凝土施工荷载分项系数侧压力荷载组合 1施工荷载计算的计算依据 施工荷载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本文仅适用于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钢管顶撑、支撑托的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并依据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附录中有关“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的取值标准。 2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的计算参数: 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确定,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钢筋自重标准值可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也可以按下表采用: 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的取值标准: 施工活荷载的取值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验算对象,对照下表选取,对于大型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配料机、集料斗等的施工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并在大型设备的布置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4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荷载计算: 现浇混凝土楼面板的施工荷载主要有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自重,以及施工活荷载组成,针对验算的具体对象,采用相应的荷载组合方式,现以100mm厚的混凝土楼面板举例,进行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计算,依此类推得到不同厚度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以便查表应用。 100mm楼板施工阶段恒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楼板施工活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100mm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计算与统计 不同厚度楼板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统计表

模板与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以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的模板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施工荷载进行了计算,并应用了统计学原理,获得不同截面梁、板的施工荷载值,不仅减化了计算工作量,并能方便查找应用。 1施工荷载计算的计算依据 施工荷载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本文仅适用于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钢管顶撑、支撑托的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并依据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附录中有关“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的取值标准。 2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的计算参数: 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确定,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钢筋自重标准值可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也可以按下表采用: 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的取值标准: 施工活荷载的取值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验算对象,对照下表选取,对于大型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配料机、集料斗等的施工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并在大型设备的布置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4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荷载计算: 现浇混凝土楼面板的施工荷载主要有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自重,以及施工活荷载组成,针对验算的具体对象,采用相应的荷载组合方式,现以100mm厚的混凝土楼面板举例,进行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计算,依此类推得到不同厚度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以便查表应用。 100mm楼板施工阶段恒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 130-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GB 50009-2012 5、《钢结构设计规》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二、荷载设计

三、模板体系设计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t(mm) 14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5400 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 W=bh2/6=1000×14×14/6=32666.667mm3,I=bh3/12=1000×14×14×14/12=228666.6 67mm4

q1=0.9×max[1.2(G1k+(G2k+G3k)×h)+1.4Q2k,1.35(G1k+(G2k+G3k)×h)+1.4ψc Q2k]×b=0.9×max[1.2×(0.1+(24+1.5)×0.9)+1.4×2,1.35×(0.1+(24+1.5)×0.9)+1.4×0.7×2]×1=29.77 kN/m 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1+(24+1.5)×0.9]×1=28.006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4kN/m q2=[1×(G1k+(G2k+G3k)×h)]×b=[1×(0.1+(24+1.5)×0.9)]×1=23.05kN/m 计算简图如下: 1、强度验算 M max=0.1q1静L2+0.117q1活L2=0.1×28.006×0.12+0.117×1.764×0.12=0.03kN·m σ=M max/W=0.03×106/32666.667=0.92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0.677q2L4/(100EI)=0.677×23.05×1004/(100×5400×228666.667)=0.013mm≤[ν]=L/250=100/250=0.4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4=0.4q1静L+0.45q1活L=0.4×28.006×0.1+0.45×1.764×0.1=1.2kN R2=R3=1.1q1静L+1.2q1活L=1.1×28.006×0.1+1.2×1.764×0.1=3.292kN

模板及支撑系统估算参考数据

模板及支撑系统估算参考数据 定型整体大模板 1、全剪力墙工程每层墙体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积约等于建筑面积×3 2、若墙体模板配置一半,则墙模面积约等于建筑面积×3÷2 3、大模板(含背楞),每m2重量105kg 4、大模板(含背楞、挑架、斜撑),每m2重量125kg 5、大模板(含外挂架全部配件),每m2重量135kg 6、大模板周转使用次数可达200-250次,每次摊销费2.27-2.84元/m2 7、穿墙螺栓数量=大模板面积÷2÷0.81 可变截面柱模板 1、可变截面柱模板(模板T形连接变截面)200kg/m2 2、可变截面柱模板(模板直角连接、背楞可变)185kg/m2 3、可变截面柱模板周转使用次数200-250次 4、可变截面柱模板对拉螺栓数量=背楞数量 竹胶模板 1、厚度选择:墙模、楼板底模、梁侧模:12mm 梁底模:12mm(梁高800以内) 15mm(梁高600-1000) 18mm(梁高800以上) 2、梁、板底模面积约等于楼层面积(墙厚及电梯井面积不减) 3、梁侧模面积=(梁高—板厚)×2×梁长 4、墙模面积=(层高—板厚)×墙双面净长 5、计算竹胶板材料时,应加损耗10%,竹胶模板周转次数5-8次 6、穿墙螺栓数量=竹胶板模板面积÷2÷0.54 木方 1、墙模采用50×100,@300每m2墙模配木方0.0165m3 2、主梁底模的纵横楞采用100×100,每延米梁底模配木方0.045m3 3、板及次梁底模纵横楞采用100×100,横楞采用50×100,平均m2板及次梁底模配木方0.035m3 4、当板厚为200以上时,每m2板底模配木方0.04m3 5、计算材料时应加损耗10%

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及计算

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取值 中板纵距为600mm,横距900mm,水平杆步距为900mm;主楞采用φ48钢管双拼间距900mm,次棱采用100*100方木间距300mm。中板梁模板施工面板采用18mm 厚竹胶合板,次楞采用间距300mm的100*100mm方木,主楞采用间距450mm双拼φ48×3.5mm钢管。 顶板纵距为600mm,横距600mm,水平杆步距为900mm。主楞采用φ48钢管双拼间距900mm,次棱采用100*100方木间距300mm。立杆底座支撑在结构板上。顶总梁模板施工面板采用18mm厚竹胶合板,次楞采用间距250mm的100×100mm 方木,主楞采用间距300mm双拼φ48×3.5mm钢管。 11.3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验算说明 11.3.1设计验算原则 (1)应满足模板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要求;(2)从本工程实际出发,优先选用定型化、标准化的模板支撑和模板构件;(3)采取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进行计算。 11.3.2模板及支架系统的力学参数

11.3.3模板变形值的规定 为了保证结构表面的平整度,模板及模板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验算时其变形值不超过下列规定: (1)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2)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 (3)支架体系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11.4侧墙模板及支架计算 11.4.1荷载计算 1、恒载——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 1/2νtββF=0.22γ(1)21C0=γHF (2)C取式中较小值 1)新浇注混凝土侧压力 F1=0.22rct0β1β2V1/2 =0.22×24×5×1.2×1.15×1 1/2 =36.43KN/m2 其中:rc为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2; t0=200/(T+15)=200/(25+15)=5(注混凝土入模温度25℃);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故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 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本工程坍落度为140±20mm,取值为1.15;V=1m/h,本工程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泵送浇筑,板块最大长度为28m宽度为0.8m,则浇筑速度为1m/h,混凝土每小时浇筑=1/28/0.8=22.4m3/h,。 2)新浇注混凝土侧压力 F2=rch=24×5.8=139.2KN/m2 3)新浇注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为 G4k=Fmin=F1=36.43KN/m2 其有效压头高度h=F1/rc=36.43/24=1.52m,计算简图如下:

梁,300×1700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一、梁模板基本参数 梁截面宽度 B=300mm, 梁截面高度 H=1700mm, H方向对拉螺栓3道,对拉螺栓直径14mm, 对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离(即计算跨度)900mm。 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40×80mm, 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方距离2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梁侧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模板自重 = 0.200kN/m2; 钢筋自重 = 1.500kN/m3; 混凝土自重 = 24.000kN/m3; 施工荷载标准值 = 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 β——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8.80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0×22.340=20.106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0×6.000=5.400kN/m2。 三、梁底模板木楞计算 梁底木方的计算在脚手架梁底支撑计算中已经包含! 四、梁模板侧模计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 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q=(1.2×20.11+1.40×5.40)×1.70=53.868N/m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170.00×1.80×1.80/6 = 91.80cm3;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170.00×1.80×1.80×1.80/12 = 82.62cm4; 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 (建质[2009]254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央管理的建筑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我们组织制定了《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附件: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1总则 1.1为预防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以下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安全 监督管理。 1.3本导则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 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 N/m的模板支撑系统。 1.4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应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规定,严密组织,责任落实,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方案管理 2.1方案编制 2.1.1 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 2.1.2 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二)工程概况: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具体明确支模区域、支模标高、高度、支模范围内的梁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支撑的地基情况等。

模板高架支撑架体系施工方案及计算书

模板高架支撑架体系施工方案及计算书 本工程设计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计算》,(JGJ130-2001) (7)《建筑施工脚手架使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工程概况 平阳雅迪家私有限公司车间二(以下简称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平阳县万全家具生产基地C12地块, 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945.26M2,总高12.7M。,一层层高为6.2m,二层为5.2m,最大跨度7.1M,梁最大截面240*770mm,板厚110mm,做验算参数进行计算 (1)结构及构件尺寸 层高:6.2米 楼板厚:0.11米 梁高度:0.77米 梁宽度:0.24米 (2)木楞与支撑架布置尺寸 楼板与梁底支撑架立杆步距H:1.4米 楼板底立杆纵距L1:1.1米

楼板底立杆横距L2:1.1米 梁底下木楞横距:0.2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ф48×3.2 (3)荷载汇总 a、楼板底模自重:0.08KN/M2 b、梁底模自重:0.08×(0.77×2+0.24)=0.14KN/M c、楼板钢筋自重:1.1×0.11=0.121KN/M2 d、梁钢筋自重:1.5×0.24×0.77=0.28KN/M e、楼板砼自重:25×0.11=2.75KN/M2 f、梁砼自重:25×0.24×0.77=4.62KN/M g、施工人员与设备荷载:2.5KN/M2 h、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2.1×0.5=1.05KN/M2 三、计算书 1、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面板采用18mm厚的九夹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20×1.82/6=10.8CM3 I=20×1.83/12=9.72CM4 1)强度计算(受力见图1) f=M/W<[f] 其中f---面板的强度计算值(N/mm2) M—-面板的最大弯矩(N.mm) W---面板的净截面抵弯矩

梁、板木模板及支撑计算书

梁、板木模板及支撑计算书

楼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本计算书还参照《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05米,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0.80米,立杆的横距1=0.8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 k b L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X 3.5。 、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5 5 匚 纵向钢昔 僑向钢背 板底方木 图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楼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

静荷载标准值q1 = 25.000 X 0.120 X 1.000+0.350 X 1.000=3.350kN/m 活荷载标准值q2 = (2.000+1.000) X 1.000=3.00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V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V分别为: W = 100.00 X 1.80 X 1.80/6 = 54.00cm 3; I = 100.00 X 1.80 X 1.80 X 1.80/12 = 48.60cm 4; (1) 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f ――面板的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 2 其中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M = 0.100 X (1.2 X 3.350+1.4 X 3.000) X 0.450 X 0.450=0.166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强度计算值f = 0.166 X 1000X 1000/54000=3.083N/mm2 面板的强度验算f < [f], 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Q=0.600 X (1.2 X 3.350+1.4 X 3.000) X 0.450=2.219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 X 2219.0/(2 X 1000.000 X 18.000)=0.185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N/mm 2 抗剪强度验算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模板支撑系统技术规范

模板 1一般规定 1.1 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和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模板设计,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1.2 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侧压力和施工中产生的荷载及风荷载。 1.3 各种材料模板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4 模板支架材料宜采用钢管、门型架、型钢、塔身标准节、木杆等。模板支架材质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设计计算 2.1 模板荷载效应组合及其各项荷载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 2.2 模板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n=5 。 2.3 模板支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对扣件式钢管支架在符合有关构造要求后,可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有关脚手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进行。 1 模板支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及弯矩设计值M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 = 1.2ΣNGk +1.4ΣNQk (7.2.3—1) M = 0.6×1.4Mwk = 0.6×1.4 W k Lah2/10 (7.2.3—2) 式中ΣN Gk——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ΣN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Mwk——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M——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2 模板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L0,应按下式计算: L0=h+2a (7.2.3—3) 式中h——支架立杆的步距; 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距离。 2.4 模板支架底部的建筑物结构或地基,必须具有支撑上层荷载的能力。当底部支撑楼板的设计荷载不足时,可采取保留两层或多层支架立杆(经计算确定)加强;当支撑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的承载力。 3 构造要求

梁模板支撑系统计算书

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天津渤龙湖总部基地项目工程;工程建设地点:天津滨海高新产业区内;属于框架结构;地上4~16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24~60m;标准层层高:4.2m ;总建筑面积:240000平方米;总工期:365天。 本工程由天津百戊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天津华汇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华北有色工程地勘有限公司地质勘察,天津联合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施工。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梁段:L1(图纸中最大框架梁)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0.30;梁截面高度D(m):0.80; 混凝土板厚度(mm):10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 a(m):1.2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立杆步距h(m):1.2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 b(m):1.20;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7.00;梁两侧立杆间距(m):0.90;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2;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1.00;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钢筋自重 (kN/m3):1.8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7.8;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油松;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2.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5; 面板材质:木面板;面板厚度(mm):15.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4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80.0;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2; 5.梁侧模板参数 主楞间距(mm):300;次楞根数:5; 主楞竖向支撑点数量:3; 穿梁螺栓直径(mm):M1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300; 竖向支撑点到梁底距离依次是:150mm,200mm,500mm; 主楞材料:木方; 宽度(mm):40.00;高度(mm):80.00; 主楞合并根数:2;

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计算

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计算 KL-3梁立柱支承计算 矩形梁、净跨4.17m,截面尺寸为350mm×750mm,离地面高度3.15m,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承系统,初步考虑立柱钢管横距0.8m,纵距0.9m。大横杆步距1.8m。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荷载值确定为:定型组合钢模板0.50KN/m2,普通混凝土24.0KN/m3,梁钢筋1.5KN/m3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水平模板为2.0KN/m2,施工荷载总计5.0KN/m2。 (一)荷载计算(荷载分项系数1.2) 1、钢模板自重:1.2×0.5×(0.35+0.75×2)=1.11KN/m 2、混凝土荷重:1.2×24.0×(0.35×0.75)=7.56KN/m 3、钢筋荷重:1.2×1.5×0.35×0.75=0.47KN/m 4、振捣混凝土荷载:1.2×2.0×0.35=0.84KN/m 5、施工荷载:1.2×5.0×0.35=2.1KN/m q1=12.08KN/m 设计荷载值乘以r=0.9的折减系数 q=0.9 q2=q×q1=0.9×12.08=10.87KN/m (二)强度验算 钢管支承架采用直径48mm,壁厚3.5mm的普通脚手架管,每米

重3.84kg。脚手架钢管按轴心受压强度条件承载力为PN1≤81.52KN。当大横杆间距为1.0~2.0m,压杆长度系数μ为0.7~1.0时,按轴心受压稳定条件计算的为0.42PN1。 即P N=81.52KN×0.42=34.24KN N=q1.L=12.08KN/m×0.8m=9.66KN 验算结果 P1N=1/2q×0.8=1/2×12.08×0.8=4.83KN 即P1N<PN 4.83KN<34.24KN 满足要求

板模板(木支撑)计算书

板模板(木支撑)计算书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楼板名称新浇木支撑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 120 新浇混凝土楼板边长L(m) 5.4 新浇混凝土楼板边宽B(m) 3.6 二、荷载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面板0.1 面板及小梁0.2 模板及其支架0.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当计算模板和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梁时 ,均布活荷载取值(kN/m 2 ) 2.5 当计算模板和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梁时 ,集中荷载取值(kN) 2.5 当计算直接支承小梁的主梁时,均布 活荷载取值(kN/m 2 ) 1.5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 时,均布活荷载取值(kN/m 2 ) 1

三、模板体系设计 支撑架体使用环境露天环境,施工和维修短暂情况 木材湿度影响湿度低于30%,不考虑影响 模板支架高度(m) 2.68 相邻水平拉杆距离h(m) 1 立柱纵向间距l a(mm) 900 立柱横向间距l b(mm) 900 单根帽木上的小梁数量 5 小梁布置方向平行于板短边 帽木上小梁布置方式:自定义 帽木上小梁布置间距:90,180,180,180,180 斜撑杆(左边)与帽木连接点距离立柱中心距离(mm):400 斜撑杆(右边)与帽木连接点距离立柱中心距离(mm):400 斜撑杆(左边)与帽木成角(度):45 斜撑杆(右边)与帽木成角(度):45 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外露 模板及支架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实用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计算依据: 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162-2008 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 130-2011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10 4 、《建筑结构荷载规》GB 50009-2012 5 、《钢结构设计规》GB 50017-2003 -、工程属性 、荷载设计

三、模板体系设计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本图梁侧支撐构遥仅作示意,具体详见衆側模樋设计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t(mm) 14 2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 15 2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T ](N/mm ) 1.5 2 面板弹性模量E(N/mm) 5400 取单位宽度b=1000mm 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 W = bh 2/6=1000 X 14X 14/6 = 32666.667mm, I = bh 3/12=1000 X 14X 14X 14/12 = 228666.667mm q 1 = 0.9 X max[1.2(G ik +(G k +G k ) X h)+1.4Q 2k , 1.35(G ik +(G k +G k ) X h)+1.4 书 cQk ] X b=0.9 X max[1.2 X (0.1+(24+1.5) X 0.9)+1.4 X 2, 1.35 X (0.1+(24+1.5) X 0.9)+1.4 X 0.7 X 2] X 1 = 29.77kN/m V 1 < ------------ 1 ---------------------- c y j LT c ----------- ? J LT IT 立面图

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1.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根据本工程施工图纸平面布置结合平面规划布置,本计算依据结合设计图纸梁截面荷载统计,取最大的梁和板分别进行复核验算,并且满足施工现场施工操作要求。 1.1 A类梁(200×1100)梁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撑计算书 1.1.1计算参数 结构楼板厚150mm,梁宽b=200mm,梁高h=1100mm,层高6.50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侧模厚度18mm;梁边立杆至板立杆距离1.20m;板弹性模量E=6000N/mm2,木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m=13.00N/mm2,抗剪强度fv=1.40N/mm2;采用两根盘扣式钢管支撑,横向间距900mm,纵向间距1200mm,支架立杆的步距h=1.20m,支架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a=0.65m;钢管直径48mm,壁厚3.2mm,截面积4.50cm2,回转半径i=15.90mm;立杆钢管重量0.0479kN/m。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剪强度fv=120.00N/mm2,Q345钢材抗弯强度f=300.00N/mm2。 1.1.2梁底模验算 (1)梁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标准值单位梁宽(m) 梁高(m) 系数设计值 ①底侧模自重0.3 kN/m2 ×(0.20 + 1.90 ) ×1.2 = 0.76 kN/m ②砼自重 24.0 kN/m3 × 0.20 × 1.10 × 1.2 = 6.34 kN/m ③钢筋荷载 1.5 kN/m3 × 0.20 × 1.10 × 1.2 = 0.40 kN/m ④振捣砼荷载 2.0 kN/m2 × 0.20 × 1.4 = 0.56 kN/m 梁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q1 = 8.05 kN/m 梁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1.2 q2 = 6.24 kN/m (2)底模板验算 第一层龙骨(次楞)间距L=250mm,计算跨数5跨;底模厚度h=18mm,板模宽度b=200mm。 W=bh2/6=200×182/6=10800mm3,I=bh3/12=200×183/12=97200mm4。 1)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系数KM=-0.105,Mmax=KMq1L2=-0.105×8.05×2502=-52828N·mm σ=Mmax/W=52828/10800=4.89N/mm2 梁底模抗弯强度σ=4.89N/mm2<fm=13.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KV=0.606,Vmax=KVq1L=0.606×8.05×250=1220N τ=3Vmax/(2bh)=3×1220/(2×200×18)=0.51N/mm2 梁底模抗剪强度τ=0.51N/mm2<fv=1.4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挠度系数Kυ=0.644,q2=6.24kN/m; υmax=Kυq2L4/(100EI)=0.644×6.24×2504/(100×6000×97200)=0.27mm [υ]=L/250=250/250=1.00mm 梁底模挠度υmax=0.27mm<[υ]=1.00mm,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