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练习题

合集下载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它记录了古人的情感、思想和生活。

阅读诗经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诗经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经。

练习题一:请问《诗经》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作品?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作品。

练习题二:《诗经》是由多少篇组成的?答案:《诗经》共有305篇。

练习题三:请问《诗经》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案:《诗经》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主要描写民间生活和情感,“雅”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和仪式,“颂”主要赞美君主和祖先。

练习题四:《诗经》中的《关雎》是哪个时期的作品?答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风格的作品,属于西周时期的作品。

练习题五:请问《诗经》中的《蒹葭》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篇风格的作品,属于风部。

练习题六:请问《诗经》中的《国风》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属于风部。

练习题七:请问《诗经》中的《大雅》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大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属于雅部。

练习题八:请问《诗经》中的《周南》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周南》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属于风部。

练习题九:请问《诗经》中的《小雅》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小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属于雅部。

练习题十:请问《诗经》中的《颂》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颂》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属于颂部。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和组成部分。

阅读和学习《诗经》,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题的答案,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经》的美妙之处。

诗经的练习题

诗经的练习题

诗经的练习题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记录了周代至春秋时期的各类歌谣、赋诗和颂词,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文化。

作为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掌握诗经的内容和风格对于扩宽视野、提升审美境界都有很大帮助。

下面是一些针对诗经的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世之作。

练习题一:请选出以下诗句的出处,并解释其意义。

1. "静言思之,躁言夺之。

言有利害,非天子之言也。

"2.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练习题二:请根据所给出的题目,写一首与之相关的诗歌。

1. 长夜杯中酒2. 春风吹醒大地3. 红叶舞秋风练习题三:请结合你对诗经的了解,描述你对诗经的感悟和体会。

练习题四:请以你所设想的方式,将一首诗经中的诗词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

练习题五:请谈一谈你对诗经的评价和重要性。

练习题六:请翻译并解读以下诗经中的句子。

1.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 "彼其之子,邦之忧儿。

"练习题七:请结合诗经中的诗句,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短文。

练习题八:请选择你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经,解读其内涵和艺术特点。

练习题九:请你模仿诗经的语言和风格,写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练习题十:请你创作一副诗经题材的国画,并配上一首相关的诗词。

以上是关于诗经的一些练习题,通过思考和解答,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经的美妙之处。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激发你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这一文化瑰宝。

第16课《诗经》两首(练习)

第16课《诗经》两首(练习)

《诗经》两首练习1、下面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睢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B.逑(qiú)荇莱(xìng)C.寤寐(wùmèi)蒹葭(jiān jiā)D.伊人(yī )溯洄(suòhuí)2、名著阅读。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又称“诗三百”。

分为三部分,其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其中的爱情诗大多在诉说相思之苦,如我们学过的《》就描写了一个男子想追寻所爱之人但路远水长,不能如愿,因痴迷而产生幻觉的情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5、《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6、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7、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8、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存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的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诗经练习题答案

诗经练习题答案

诗经练习题答案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请问“风”指的是什么?A. 古代的礼仪B. 古代的乐歌B. 各地方的民歌D. 古代的颂歌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是《诗经》中的名句,请问这句诗出自《诗经》的哪一篇?A. 《周南·关雎》B. 《秦风·无衣》C. 《小雅·鹿鸣》D. 《大雅·文王》3. 《诗经》中的“雅”主要包含哪些内容?A. 各地方的民歌B. 贵族阶层的乐歌C. 祭祀时的颂歌D. 描述战争的诗歌4.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经》中“颂”的特点?A. 用于祭祀B. 内容庄重C. 语言简练D. 形式多样5. 《诗经》中的诗歌,其主题往往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请问以下哪一项不是《诗经》中常见的主题?A. 爱情B. 战争C. 农业劳作D. 神话传说6. 《诗经》的诗歌多采用四言或五言的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请问以下哪一项不是《诗经》诗歌的特点?A. 重章叠句B. 用字讲究C. 语言晦涩D. 形象生动7. 《诗经》中的“风”部分共有多少篇?A. 十五篇B. 三十篇C. 一百五十篇D. 二百篇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句诗出自《诗经》的哪一篇?A. 《周南·桃夭》B. 《秦风·蒹葭》C. 《小雅·采薇》D. 《大雅·生民》9. 《诗经》的诗歌多采用赋比兴手法,其中“赋”指的是什么?A. 直接陈述事物B. 通过比喻表达C. 通过联想引出D. 通过反问提出10. 《诗经》中“颂”部分的诗歌主要用于什么场合?A. 宫廷宴会B. 民间娱乐C. 祭祀活动D. 军事出征11. 《诗经》中的“雅”部分,其诗歌内容主要反映的是?A. 贵族的生活B. 农民的生活C. 战争的残酷D. 神话的传说12. 《诗经》的诗歌在形式上多采用什么结构?A. 对仗工整B. 散文化C. 四六句式D. 七言律诗13. 《诗经》中的“颂”部分,其诗歌的特点是?A. 内容轻松愉快B. 语言平易近人C. 形式庄重严肃D. 情感热烈奔放14. 《诗经》中的“风”部分,其诗歌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A. 贵族的生活B. 农民的生活C. 祭祀活动D. 神话传说15. 《诗经》的诗歌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A. 语言晦涩难懂B. 语言简练有力C. 语言华丽夸张D. 语言平淡无奇正确答案:1. C2. A3. B4. C5. D6. C7. C8. A9. A10. C11. A12. A13. C14. B15. B。

诗经练习题答案

诗经练习题答案

诗经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属于《诗经》中的“风”?答案:B、静女2.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在:答案:C、公元前6世纪3. 《诗经》中的“国风”主要描写的是:答案:A、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4.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雅”主要描写的是:答案:C、宫廷仪式和政治生活5.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答案:B、古代汉字文化的瑰宝二、判断题1. 《诗经》的作者是一人创作的。

答案:错误2. 《诗经》所记录的都是历史事件。

答案:错误3. 《诗经》被誉为“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

答案:错误4. 《诗经》中的诗歌以骈文居多。

答案:错误5.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大多数是四言或七言。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诗经》是如何被传承下来的?答案:《诗经》最早是由古代君主所命令的宫廷音乐家所作。

后来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并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整理成为一部书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诗歌被广泛地传唱和流传,最终形成了《诗经》这部古代文化经典。

2. 《诗经》具有哪些重要的文化价值?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首先,它是古代汉字文化的瑰宝,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古代汉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其次,它记录了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次,它通过诗人对自然、生活、情感等的真实描绘,展现了古代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最后,它的语言优美、质朴,给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3. 《诗经》中的“风”、“雅”、“颂”有何区别?答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们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内容。

其中,“风”主要描写的是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歌颂了人民的生活和劳动,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而“雅”则主要描写的是宫廷仪式和政治生活,体现了宫廷文学的风格。

而“颂”则是歌颂君主、贵族和神灵的颂歌,具有较为庄重的文风。

四、解答题1. 《诗经》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有哪些?答案:《诗经》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诗经练习题加答案

诗经练习题加答案

诗经练习题加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包含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下面是一些《诗经》的练习题和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练习题一:《诗经》的三个部分分别是什么?1. 风2. 雅3. 颂答案一:《诗经》的三个部分分别是“风”、“雅”、“颂”。

其中,“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诗歌或官方的乐歌,“颂”是祭祀用的歌诗。

练习题二:《诗经》中“关雎”属于哪个部分?1. 风2. 雅3. 颂答案二:《诗经》中的“关雎”属于“风”部分,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出自《周南》。

练习题三:《诗经》中的“采薇”一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1. 思念之情2. 欢乐之情3. 悲伤之情答案三:《诗经》中的“采薇”一诗主要表达了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采薇的动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练习题四:《诗经》中“蒹葭”一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 比喻2. 拟人3. 排比答案四:《诗经》中的“蒹葭”一诗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诗中以蒹葭喻人,表达了对所思之人的渴望和追寻。

练习题五:《诗经》中的“鹿鸣”一诗,其主题是什么?1. 狩猎2. 宴饮3. 战争答案五:《诗经》中的“鹿鸣”一诗的主题是宴饮。

这首诗通过描绘鹿鸣之声,反映了贵族宴饮时的欢乐气氛。

练习题六:《诗经》中的“硕鼠”一诗,其寓意是什么?1. 批评统治者的贪婪2. 赞美勤劳的农民3. 描述自然生态答案六:《诗经》中的“硕鼠”一诗,其寓意是批评统治者的贪婪。

诗中将统治者比作硕鼠,表达了对统治者剥削人民的不满。

练习题七:《诗经》的创作背景是什么?1. 封建社会2. 奴隶社会3. 资本主义社会答案七:《诗经》的创作背景是奴隶社会。

《诗经》的诗歌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练习题八:《诗经》中“桃夭”一诗,其主题是什么?1. 爱情2. 战争3. 农业答案八:《诗经》中的“桃夭”一诗,其主题是爱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桃花盛开的景象,比喻了女子的美丽和爱情的甜蜜。

语文基础知识《诗经》练习题库

语文基础知识《诗经》练习题库

C 、大雅D 、周颂1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又称( C )5 、《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并尊称为“中华诗祖”的是( D )6 、《风》包括了( B )个地方的民歌A 、国风A 、《民歌》B 、《诗歌》C 、《诗》D 、《诗两百》2 、《诗经》中描写地方民间风俗的是那一部分( A )A 、风B 、小雅3、 C 、颂 D 、大雅诗经》中主要是宗庙乐歌的是哪一部分( C )A 、风B 、小雅C 、颂D 、大雅4 、《诗经》全书收录了自( C )至春秋中叶的作品A 、夏朝B 、商朝C 、西周初年D 、东周初年A 、王子夫B 、 姜子牙C 、庄子D 、 尹吉甫7、 A 、十四 C 、十六 B 、 D 、 十五十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中A )B 、小雅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 A )A 、风B、小雅C、颂 D 、大雅9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出自于(B)A 、《诗经》B、《楚辞》C、《汉赋》 D 、《唐诗》1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于(A)A 、《诗经》B、《楚辞》C、《汉赋》 D 、《汉乐府诗集》1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出自于(C)A 、曹操的《短歌行》B、汉乐府诗中C、诗经D、楚辞12 、以下谁对“诗经”做过正乐,整理,加工(B)A 、孟子B、孔子C、朱熹 D 、王夫之1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诗经.召南.甘棠》一诗是为了怀念周宣王的贤臣召伯,也写出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B、《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结婚典礼上的乐歌。

C、《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结婚典礼上的乐歌。

D、《诗经.卫风.硕人》写了一位高大健硕的勇士14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A、《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十五国风,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B、“高山仰止,景行行之”意思是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体无咎.(jiù)言
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将.(qiāng)子无怒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
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乘彼垝桓
B.糜室劳矣彤管踟蹰
C.自我徂尔有炜于嗟鸠兮
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渐车帏裳
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

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

《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1)、
2)、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 ,流露出来的感情,决绝而不留恋。

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静女》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青年人什么心理?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诗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12.诗中写到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小伙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这反映了小伙子什么心理?
三、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2分)(05高考浙江试题)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

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
的符号意义。

[解析与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答案:A(“氓”应读“ménɡ”。


2.答案:C(A.“垣”应为“桓”;B.“糜”应为“靡”;D.“骐”应为“淇”。


3.答案: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4.答案: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双关的手法。


5.答案:诗诗三百 305 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
二、阅读理解
6.答案:(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7.答案:纯真热情
8.答案:男女是不平等的悔恨多于哀伤
9.答案:清醒、刚烈
10.答案:爱屋及乌
11.答案:远自郊野赠茅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12.答案:反映了“我”的憨厚、痴情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不安的心情。

三、思路解析:要求填写之处的前面,谈的内容先是“象形”,然后是“指事”,那么后面的内容紧接的应该是第②句,这一句确定了下来,其他的句子以此为基础,就容易调整了。

答案:②④①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