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习测试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诗经》二首-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窈窕(yǎo)嫩芽(nèn)瘫痪(tān)酝酿(liàng)B.嶙峋(líng)怦怦(pēng)烂漫(màn)匿笑(nì)C.瞬间(shǔn)脸颊(jiá)沐浴(yù)祷告(dǎo)D.溯洄(huí)并蒂(dì)攲斜(qī)菡萏(dàn)【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
【解答】解答本题,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A项,“酿”应为niàng,B项,“嶙”应为lín,C项,应为“瞬”应为shùn。
2.【答题】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睿智无与伦比一代天骄寤寐求之B.亵渎重蹈覆辙弥足珍贵参差荇菜C.繁衍心无旁鹜断章取义克尽职守D.雎鸠怒不可遏强聒不舍自知之明【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具体汉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3.【答题】对下列句子中的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答案】C【分析】考查字的含义。
【解答】“琴瑟友之”的“友”是“以……为友”的意思,这里是动词的意动用法。
4.【答题】下列传统文化知识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诗经测试题

诗经测试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主要收录了哪个时期到哪个时期的诗歌?A.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B. 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C. 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D.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2. 《诗经》的诗歌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哪三个部分?A. 风、雅、颂B. 赋、比、兴C. 诗、词、曲D. 经、史、子3. 《诗经》中“风”指的是什么?A. 国风,即各地方的民歌B. 雅乐,即宫廷音乐C. 颂歌,即祭祀时所用的诗歌D. 赋诗,即赋体诗歌4. 以下哪首诗属于《诗经》中的“雅”部分?A. 《关雎》B. 《蒹葭》C. 《鹿鸣》D. 《采薇》5. 《诗经》的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A. 四言为主,结构简单B. 五言为主,结构复杂C. 七言为主,韵律丰富D. 八言为主,节奏明快6. 《诗经》中的“赋”、“比”、“兴”是诗歌的什么手法?A. 修辞手法B. 诗歌体裁C. 诗歌形式D. 诗歌内容7. 以下哪句诗出自《诗经》?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8. 《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哪些社会生活的内容?A. 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B. 奴隶社会的生产劳动C. 封建社会的战争与爱情D. 奴隶社会的祭祀活动9. 《诗经》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什么地位?A.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B. 中国最早的散文集C. 中国最早的小说集D. 中国最早的戏剧集10. 以下关于《诗经》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诗经》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B. 《诗经》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
C. 《诗经》的诗歌全部都是由诗人创作出来的。
D. 《诗经》的诗歌在古代被广泛用于教育和政治宣传。
正确答案:1. A2. A3. A4. C5. A6. A7. C8. B9. A10. C。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诗经》二首(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12《诗经》二首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jiān jiā)..(yáo tiǎo)蒹葭B.荇.菜(xìng) 关雎.(jū)C.溯洄..(sùhuí) 寤寐..(wǔmèi)D.萋.萋(xī) 琴瑟.(s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左右芼.之()(2)溯洄..从之()(3)白露未晞.()(4)道阻且跻.()(5)在水之涘.()(6)宛在水中沚.()3.按要求默写填空。
(1)《关雎》中描写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的句子是“”。
(2)《关雎》中描写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的句子是“”和“”。
(3)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之源。
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这两句诗。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部分为周代宫廷乐歌。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窈窕..淑女()(2)君子好逑..()(3)寤寐思服.()6.文中“琴瑟友之”是指()A.以琴瑟为好友B.弹琴鼓瑟对待好友C.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D.对琴瑟表示友好7.这首诗首章用“”起兴,引出“”;诗中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不得时苦苦思念的短句是“”“”(不必是连贯的句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描写主人公以来化解求之而不可得的矛盾。
最新版精编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测试复习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天生烝民,其命匪谌”并不蕴含任何先秦民本思想。
(×)2.《诗经•国风•邶风•谷风》中的部分诗句与《诗经•小雅•小弁》相同。
(√)3.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促使古代农民形成了生活节俭的风尚。
(√)4.《诗经》中《齐风》与《郑风》的诗歌特色完全相同。
(×)5.先秦时期“桑中之喜”是一个褒义词。
(×)6.《诗经》中的所有风情诗都与桑树有关。
(×)7.“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在中国部落时期即已完善并一直流传至今。
(×)8.根据《诗经》的记载,“子都”、“子充”是先秦时期的美男子。
(√)9.“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中“三岁”是指确切的三年时长。
(×)10.《诗经•召南•甘棠》寄托了一种国人的淳朴,以及对好政治的一种渴望、期盼和祈祷。
(√)11.《诗经•国风•采蘩》透露出先秦时期古老的宗教意识。
(√)12.根据甲骨文“四方风”的记载,北风被写作为“隩”。
(√)13.周文王是西周王朝正式建立后的第一位国君。
(×)14.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与古希腊史诗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15.先秦典籍《礼记》出自于战国中期儒生之手。
(√)16.根据《礼记》的记载,“纳吉”是女方通过占卜的形式来判断可否嫁给男方。
(×)17.“辗转反侧”中的“辗转”在声韵学上而言属于双声叠韵。
(√)18.根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的七弦琴与汉唐时期的古琴完全相同。
(×)19.根据周公制作的礼乐制度,姬姓贵族百代之内不允许通婚。
(√)20.《诗经》中战争诗创作的高潮仅仅与南方蛮夷叛乱有关。
(×)21.根据《诗经》的记载,先秦贵族的生活具有慵懒的特征。
(×)22.对《诗经》“断章取义的赋诗言志”,要求言志者必须对《诗经》非常熟悉。
(√)23.“采葑采菲”中“葑”和“菲”是指供鱼类食用的藻类植物。
诗经二首测试

《诗经二首》测试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4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小学诗经试题及答案

小学诗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日之方中,融且洽也。
”(《日月》)请问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太阳正升至天空中央,充满温暖和和顺的意境。
2. “维天之行,忽若有儿。
”(《日月》)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太阳好像是在天空中忽然变成了一个孩子,形象地描述了太阳的运行。
3. “百川东到,忧心忡忡。
”(《思汉》)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对国家积弱颓废而感到忧虑和沮丧。
4. “施于中庭,草木之生也。
”(《硕鼠》)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案:植物得到施肥后,在庭院中茂盛生长。
5. “少之时而非青春。
”(《采薇》)这句诗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案:小时候的我们虽然没有青春的外在特征,但内心的活力和追求依旧存在。
6. “忧心孔疚,何日忘之?”(《卷耳》)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诗人内心充满愧疚和忧虑,不知道何时能够消除这些负面情绪。
7. “何以明之?心之疾也。
”(《楚茨》)这句诗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案:内心的痛苦与为难,无法用一般的手段来寻找真相和解脱。
8. “谁如我何?独兮…”(《氓》)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诗人感到孤独并以此为题材展现自己的心情。
9. “有若朝露,出则忽兮。
”(《采薇》)这句诗描述了什么?答案:形容女子的容颜美丽,但容颜易逝,转瞬即逝。
10. “朝亦将瞑,夕将夜?”(《采薇》)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时间的流逝,白天已经结束,晚上即将到来。
二、判断题(正确为对,错误为错,每题2分,共20分)1. 《小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
对/错答案:对2. 《大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
对/错答案:对3. 《小学》是诗经中的一部分。
对/错答案:错4.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
对/错答案:对5. 诗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对/错答案:对6. 诗经共有305篇。
对/错答案:错7. 《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
对/错答案:对8. 《鲁颂》是诗经中的一部分。
对/错答案:对9. 《周颂》是诗经中的一部分。
《诗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诗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1. 《诗经》是什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文学作品。
它包含了305篇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诗经》的内容有哪些?
《诗经》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主要有民歌、节令歌、赋、颂、讽、怨等类型的诗歌。
它描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哲理
和情感等方面。
3. 《诗经》的作者是谁?
《诗经》的作者多为古代诗人和民间歌手,具体的作者已经难
以考证清楚。
有些诗歌是集体创作,有些可能来自于民间口头传承。
4. 《诗经》的主题有哪些?
《诗经》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爱情、友情、社会生活、政治、战争等。
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5. 举例一首《诗经》中的诗歌。
例如,《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写了两个相爱的人因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的痛苦和惋惜之情。
诗歌通过富有情感的描述,表达了异地恋的苦闷和思念之情。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考答案:
题目:《诗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它包含了305篇诗歌,主题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虽然具体的作者难以考证,但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测试题

学业分层测评(七) 诗三首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樊.笼()暧.暧()平畴.()荫.庇()笨拙.()吐哺.()羁.押()呦.呦()三匝.()可掇.()琴瑟.()譬.如()答案:fánài chóu yìn zhuōbǔjīyōu zāduōsèpì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B.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沼泽地)但.为君故(但是)C.何时可掇.(拾取,采取)契阔谈.(通“宴”)D.采之欲遗.谁(给予、馈赠)还顾..望旧乡(回顾,回头看)答案:B解析:但:仅,只是。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心..而离居(古义:感情深厚。
今义:齐心。
)B.人生几何..(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
)C.明明..如月(古义:明亮。
今义:确实。
)D.复得返自然..(古义:理所当然的。
今义:自然界。
)答案:D解析:“自然”的古义为大自然,又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4.下列对《短歌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曹操创作的《短歌行》艺术性很高,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表情达意,形象生动。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诗人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无奈的消极思想。
C.诗歌在最后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D.该诗抒发了曹操渴求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答案:B解析: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思想,旨在突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不消极。
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同心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以周公自比,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D.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思”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是个人之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河公路局《诗经》测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诗经•豳风•七月》中以()的气势记述农家的劳
作、艰辛,以()为线索将农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
2.()是一首伐木者之歌,以激昂的情绪表达了他
们对于(剥夺者)的愤怒和嘲讽。
3.“(),寤寐思服”的“思服”就是()
的意思。
4.《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有
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中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的欢乐和谐。
5.《诗经》中的()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十五
国风,()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二、词句解释。
(每题2分,共20分)
1、道阻:
2、溯游从之:
3、宛在水中央:
4、凄凄:
5.采采:
三、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
)
1、《诗经•卫风•木瓜》反映的是一般的礼尚往来的情形。
( )
2、《诗经》中的作品主要有两个来源渠道:献诗和采诗。
( )
3、《诗经•鄘风•相鼠》用丑陋的老鼠起兴,写出了统治者不知廉耻,不讲礼仪,连老鼠都不如。
( )
4、《诗经•召南•甘棠》一诗是为了怀念周宣王的贤臣召伯,也写出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 )
5、“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召南•鹊巢》,写出了人们对占着鹊巢的鸠的厌恶之情。
( )
6、“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是: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 )
7、《小雅》怨刺诗的作者,指斥政治黑暗时,也常感叹自身遭遇。
( )
8、“自求多福”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意思是由得你自生自灭吧。
( )
9、《诗经•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表现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
10、《诗经•豳风•七月》中以史诗般的气势记述农家的劳作、艰辛,以时间为线索将农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
( )
四、简答题。
(每题20分,共40分)
1、《诗经》的语言特色?
2、什么是赋、比、兴?《诗经》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
3、简要概括诗经的文学成就。
4、《诗经》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上古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