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初步知识【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建”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A .美B .丽C .云D .南D解析:D【分析】 如图,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型,折成正方体后,“建”与“南”相对,“设”与“丽”相对,“美”与“云”相对.【详解】如图,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折成正方体后,“建”与“南”相对,“设”与“丽”相对,“美”与“云”相对.故选D .2.如图,工作流程线上A 、B 、C 、D 处各有一名工人,且AB=BC=CD=1,现在工作流程线上安放一个工具箱,使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为最短,则工具箱安放的位置( )A .线段BC 的任意一点处B .只能是A 或D 处C .只能是线段BC 的中点E 处D .线段AB 或CD 内的任意一点处A解析:A【详解】要想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最短,据图可知:•位置在A 与B 之间时,距离之和;AD BC >+‚位置在B 与C 之间时,距离之和;AD BC =+ƒ位置在C 与D 之间时,距离之和.AD BC >+则工具箱在B 与C 之间时,距离之和最短.故选A .3.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1)线段AB 就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2)画射线10AB cm =;(3)A ,B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的是线段AB ;(4)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若5AB cm =,2BC cm =,则7AC cm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A解析:A【分析】根据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可以判断A 、C ,根据射线的定义可以判断B ,据题意画图可以判断D .【详解】∵线段AB 的长度是A 、 B 两点间的距离,∴(1)错误;∵射线没有长度,∴(2)错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正确;∵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使得AB=5cm ,BC=2cm ,当C 在B 的右侧时,如图,AC=5+2=7cm当C 在B 的左侧时,如图,AC=5-2=3cm ,综上可得AC=3cm 或7cm ,∴(4)错误;正确的只有1个,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与射线的定义,线段的和差,熟记基本定义,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4.“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 ).A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B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C .点动成线,面动成体D .点动成面,面动成线A解析:A【分析】根据从运动的观点来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进行解答即可.【详解】“枪挑”是用枪尖挑,枪尖可看作点,棍可看作线,故这句话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线、面得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将生活中的实物抽象为数学上的模型. 5.已知柱体的体积V =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 .2 r h πB .22?r h πC .23?r h πD .24?r h π C解析:C【分析】 根据柱体的体积V=S•h ,求出形成的几何体的底面积,即可得出体积.【详解】∵柱体的体积V=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柱体的底面圆环面积为:π(2r )2-πr 2=3πr 2,∴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3πr 2h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圆柱体体积公式,根据已知得出柱体的底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2AB =BC =3CD ,若A ,D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5和6,点E 为BD 的中点,在数轴上的整数点中,离点E 最近的点表示的数是( )A .2B .1C .0D .-1A解析:A【分析】根据A 、D 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求得AD 的长度,然后根据2AB=BC=3CD ,求得AB 、BD 的长度,从而找到BD 的中点E 所表示的数.【详解】解:如图:∵|AD|=|6-(-5)|=11,2AB=BC=3CD ,∴AB=1.5CD ,∴1.5CD+3CD+CD=11,∴CD=2,∴AB=3,∴BD=8,∴ED=12BD=4,∴|6-E|=4,∴点E所表示的数是:6-4=2.∴离线段BD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7.对于线段的中点,有以下几种说法:①若AM=MB,则M是AB的中点;②若AM=MB=12AB,则M是AB的中点;③若AM=12AB,则M是AB的中点;④若A,M,B在一条直线上,且AM=MB,则M是AB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B 解析:B【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若AM=MB,M不在线段AB上时,则M不是AB的中点,故①错误,若AM=MB=12AB,则M是AB的中点,故②正确;若AM=12AB,M不在线段AB上时,则M不是AB的中点,故③错误;若A,M,B在一条直线上,且AM=MB,则M是AB的中点,故④正确;故正确的是:②④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和性质,线段上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是线段的中点.8.已知线段AB=6cm,反向延长线段AB到C,使BC=83AB,D是BC的中点,则线段AD的长为____cmA.2 B.3 C.5 D.6A 解析:A【分析】由BC=83AB可求出BC的长,根据中点的定义可求出BD的长,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AD的长即可.【详解】∵BC=83AB,AB=6cm,∴BC=6×83=16cm,∵D是BC的中点,∴BD=12BC=8cm,∵反向延长线段AB到C,∴AD=BD-AB=8-6=2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利用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关键.9.如图所示,在∠AOB的内部有3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A.10 B.15 C.5 D.20A解析:A【分析】根据图形写出各角即可求解.【详解】图中的角有∠AOB、∠AOD、∠AOC、∠AOE、∠EOB、∠EOD、∠EOC、∠COB、∠COD、∠DOB,共10个.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个数,解题的关键是依次写出各角.10.如下图,直线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都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都不正确C解析:C【分析】用直线的表示方法解答,通常直线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详解】∵通常直线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例直线AB,直线a.故选C.本题考查了几何中直线的表示方法,是最基本的知识.二、填空题11.下午3:40时,时钟上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_________度.130【分析】分别求出时针走过的度数和分针走过的度数用分针走过的度数减去时针走过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时针每小时走30°分针每分钟走6°∴下午3:40时时针走了3×30°+×30°=110°分针解析:130【分析】分别求出时针走过的度数和分针走过的度数,用分针走过的度数减去时针走过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时针每小时走30°,分针每分钟走6°∴下午3:40时,时针走了3×30°+ 4060×30°=110° 分针走了40×6°=240°∴夹角=240°-110°=13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钟面角问题,易错点在于计算时针走过的度数时,往往大部分人只计算了前面3个小时时针走过的度数,容易忽略后面40分钟时针也在走.12.如图,记以点A 为端点的射线条数为x ,以点D 为其中一个端点的线段的条数为y ,则x y -的值为________. 【分析】先根据射线和线段的定义求出xy 的值再代入求解即可【详解】以点为端点的射线有射线AC 和射线AB 共两条故点为其中一个端点的线段有线段ADODBDCD 共四条故将代入中原式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 解析:2-【分析】先根据射线和线段的定义求出x ,y 的值,再代入求解即可.【详解】以点A 为端点的射线有射线AC 和射线AB ,共两条,故2x =点D 为其中一个端点的线段有线段AD 、OD 、BD 、CD ,共四条,故4y =将2x =,4y =代入x y -中原式242=-=-故答案为:2-.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运算,掌握射线和线段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3.植树节,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这是因为两点确定_______条直线.一【分析】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根据直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道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一【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解析:一【分析】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根据直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道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一.【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直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按照图填空:(1)图中以点0为端点的射线有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____.(2)图中以点B为端点的线段有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____.(3)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射线3线段6线段【解析】【分析】判断射线与线段的关键是:射线有一个端点有方向;线段有两个端点无方向表示射线必须把端点字母写在前面与线段的表示不同两字母书写时不能颠倒有始点无终点【详解】(1)由射线的解析:射线OA,OB,OC 3 线段AB,BC,OB 6 线段OA,OB,OC,AB,AC,BC【解析】【分析】判断射线与线段的关键是:射线有一个端点,有方向;线段有两个端点,无方向.表示射线必须把端点字母写在前面,与线段的表示不同.两字母书写时不能颠倒,有“始点”无“终点”.【详解】(1)由射线的含义可得以点O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分别是OA、OB、OC;(2)由射线的含义可得以点B为端点的线段有3条,分别是AB,BC,OB;(3)由线段的含义可得图中共有6条线段,分别是线段OA、OB、OC、AB、AC、BC.【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定义.15.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P分别是线段AC,BC,AB的中点.若3AC=,1CP=,则线段PN的长为________.【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计算即可CB的长结合图形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N的长进而得出PN的长【详解】∵AP=AC+CPCP=1∴AP=3+1=4∵P为AB的中点∴AB=2AP=8∵CB=解析:3 2【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计算即可CB的长,结合图形、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N的长,进而得出PN的长.【详解】∵AP=AC+CP,CP=1,∴AP=3+1=4,∵P为AB的中点,∴AB=2AP=8,∵CB=AB-AC,AC=3,∴CB=5,∵N为CB的中点,∴CN=12BC=52,∴PN=CN-CP=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立体图形是由哪一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请按对应序号填空.A对应___,B对应___,C对应___,D对应__,E对应__.adecb【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特点解答【详解】a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体对应Ab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对应Ec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两个圆锥体对应的是Dd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和圆柱对应的是Be旋转一周得到的解析:a d e c b【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特点解答.【详解】a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体,对应A,b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对应E,c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两个圆锥体,对应的是D,d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和圆柱,对应的是B,e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和圆柱,对应的是C,故答案为:a,d,e,c,b.【点睛】此题考查了面动成体的知识,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是解题的关键.17.一个圆的周长是62.8m,半径增加了2m后,面积增加了____2m.( 取3.14)16【分析】先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得到原来圆的半径进一步得到半径增加了2m后的半径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分别得到它们的面积相减即可求解【详解】解:314×(628÷314÷2+2)2﹣314×(628÷31解析:16.【分析】先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得到原来圆的半径,进一步得到半径增加了2m后的半径,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分别得到它们的面积,相减即可求解.【详解】解:3.14×(62.8÷3.14÷2+2)2﹣3.14×(62.8÷3.14÷2)2=3.14×(10+2)2﹣3.14×102=3.14×144﹣3.14×100=3.14×44=138.16(m2)故答案为:138.16.【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18.若∠B 的余角为57.12°,则∠B=_____°_____’_____”5248【分析】根据互为余角列式再进行度分秒换算求出结果【详解】5712°=根据题意得:∠B=9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余角的定义正确进行角度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解析:52 48【分析】根据互为余角列式,再进行度分秒换算,求出结果.【详解】57.12°='''57712︒根据题意得:∠B=90°-'''57712︒='''895960︒-'''57712︒=()8957︒-()'597-''(60-12) ='''325248︒故答案为'''325248︒.【点睛】本题考查余角的定义,正确进行角度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90AOC BOD ∠=∠=︒,70AOB ∠=︒,在∠AOB 内画一条射线OP 得到的图中有m 对互余的角,其中AOP x ∠=︒,且满足050x <<,则m =_______.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 =35°②∠AOP =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AOB=35°时∠BOP=35°∴互余的角有∠解析: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 =35°,②∠AOP =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12∠AOB =35°时,∠BOP=35° ∴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BOP 与∠COP ,∠AOB 与∠COB ,∠COD 与∠COB ,一共4对;②∠AOP =90°-∠AOB =20°时,∴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AOP 与∠AOB ,∠AOP 与∠COD ,∠COD 与∠COB ,∠AOB 与∠COB ,∠COP 与∠COB ,一共6对;③0<x <50中35°与20°的其余角,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AOB 与∠COB ,∠COD 与∠COB ,一共3对.则m =3或4或6.故答案为:3或4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0.如图,::2:3:4AB BC CD =,AB 的中点M 与CD 的中点N 的距离是3cm ,则BC =______.5cm 【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BC=3xcmCD=4xcm 求出MB=xcmCN=2xcm 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BC=3xcmCD=4xcm ∵M 是解析: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 ,BC=3xcm ,CD=4xcm ,求出MB=xcm ,CN=2xcm ,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 ,BC=3xcm ,CD=4xcm ,∵M 是AB 的中点,N 是CD 的中点,∴MB=xcm ,CN=2xcm ,∴MB+BC+CN=x+3x+2x=3,∴x=0.5,∴3x=1.5,即BC=1.5cm .故答案为:1.5cm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 的方程.三、解答题21.已知: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1)如图1.若30AOC ∠=︒.求DOE ∠的度数;(2)在图1中,AOC a ∠=,直接写出DOE ∠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将图1中的DOC ∠绕顶点O 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探究AOC ∠和DOE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析:(1)15DOE ∠=︒;(2)12DOE a ∠=;(3)2AOC DOE ∠∠=,理由见解析.【分析】 (1)先根据补角的定义求出∠BOC 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OE 的度数,根据∠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2)同(1)可得出结论;(3)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OE =∠BOE =12∠BOC ,再由∠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COD ∠是直角,30AOC ∠=︒, 180903060BOD ∴∠=︒-︒-︒=︒,9060150COB ∴∠=︒+︒=︒,∵OE 平分BOC ∠,1752BOE BOC ∴∠=∠=︒, 756015DOE BOE BOD ∴∠=∠-∠=︒-︒=︒.(2)COD ∠是直角,AOC a ∠=,1809090BOD a a ∴∠=︒-︒-=︒-,9090180COB a a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 ∴∠=∠=︒-, ()11909022DOE BOE BOD a a a ∴∠=∠-∠=︒--︒-=. (3)2AOC DOE ∠=∠,理由是:180BOC AOC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OC ∴∠=∠=︒-∠,90COD ∠=︒,()909018090BOD BOC AOC AOC ∴∠=︒-∠=︒-︒-∠=∠-︒,()11909022DOE BOD BOE AOC AOC AOC ⎛⎫∴∠=∠+∠=∠-︒+︒-∠=∠ ⎪⎝⎭, 即2AOC DO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熟知角平分线的定义、补角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如图,射线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 的方向是北偏西40°,∠AOB =∠AOC ,射线OE 是射线OB 的反向延长线.(1)求射线OC 的方向角;(2)求∠COE 的度数;(3)若射线OD 平分∠COE ,求∠AOD 的度数.解析:(1)射线OC 的方向是北偏东70°;(2)∠COE =70°;(3)∠AOD =90°.【分析】(1)先求出∠AOC=55°,再求得∠NOC 的度数,即可确定OC 的方向;(2)根据∠AOC=55°,∠AOC=∠AOB ,得出∠BOC=110°,进而求出∠COE 的度数; (3)根据射线OD 平分∠COE ,即可求出∠COD=35°再利用∠AOC=55°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射线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 的方向是北偏西40°即∠NOA =15°,∠NOB =40°,∴∠AOB =∠NOA +∠NOB =55°,又∵∠AOB =∠AOC ,∴∠AOC =55°,∴∠NOC =∠NOA +∠AOC =15°+ 55°70=°,∴射线OC 的方向是北偏东70°.(2)∵∠AOB =55°,∠AOB =∠AOC ,∴∠BOC =∠AOB +∠AOC =55°+55°=110°,又∵射线OD 是OB 的反向延长线,∴∠BOE =180°,∴∠COE =180°-110°=70°,(3)∵∠COE =70°,OD 平分∠COE ,∴∠COD =35°,∴∠AOD =∠AOC +∠COD =55°+35°=9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表达即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多少度.23.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小30,求这个锐角的度数和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解析: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分析】设这个锐角为x 度,根据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表示出这个角的补角与余角,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锐角为x 度,由题意得:()18049030x x -=--,解得50x =.即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905040︒︒︒-=,18050130︒︒︒-=.答: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熟记“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 24.P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P B 、同时向A 点运动,且C 点的运动速度为2/cm s ,D 点的运动速度为3/cm s ,运动的时间为t s .(1)若8AP cm =,①运动1s 后,求CD 的长;②当D 在线段PB 上运动时,试说明2AC CD =;(2)如果2t s =时,1CD cm =,试探索AP 的值.解析:(1)①3cm ;②见解析;(2)9AP =或11cm.【分析】(1)①先求出PB 、CP 与DB 的长度,然后利用CD=CP+PB-DP 即可求出答案;②用t 表示出AC 、DP 、CD 的长度即可求证AC=2CD ;(2)t=2时,求出CP 、DB 的长度,由于没有说明点D 再C 点的左边还是右边,故需要分情况讨论.【详解】解:(1)①由题意可知:212,313CP cm DB cm =⨯==⨯=,∵8,12AP cm AB cm ==,∴4PB AB AP cm =-=,∴2433CD CP PB DB cm =+-=+-=;②∵8,12AP AB ==,∴4,82BP AC t ==-,∴43DP t =-,∴2434CD DP CP t t t =+=+-=-,∴2AC CD =;(2)当2t =时,224,326CP cm DB cm =⨯==⨯=,当点D 在C 的右边时,如图所示:由于1CD cm =,∴7CB CD DB cm =+=,∴5AC AB CB cm =-=,∴9AP AC CP cm =+=,当点D 在C 的左边时,如图所示:∴6AD AB DB cm =-=,∴11AP AD CD CP cm =++=,综上所述,9AP =或11cm.【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段的简单计算以及线段中动点的有关计算.此题的难点在于根据题目画出各线段.25.已知:如图,18cm AB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把线段MB 分成:2:1MC CB =的两部分,求线段AC 的长.请补充下列解答过程:解: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18cm AB =,所以AM MB ==________AB =________cm .因为:2:1MC CB =,所以MC =________MB =________cm .所以AC 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 解析:12,9,23,6,MC ,9,6,15. 【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根据线段的比,可得MC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M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18cm AB =, ∴19cm 2AM MB AB ===. ∵:2:1MC CB =, ∴26cm 3MC MB ==. ∴9615(cm)AC AM MC =+=+=.故答案为:12,9,23,6,MC,9,6,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得出AM,线段的比得出MC是解题关键.26.如图,已知平面上有四个村庄,用四个点A,B,C,D表示.(1)连接AB,作射线AD,作直线BC与射线AD交于点E;(2)若要建一供电所M,向四个村庄供电,要使所用电线最短,则供电所M应建在何处?请画出点M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解析:(1)如图所示.见解析;(2)如图,见解析;供电所M应建在AC与BD的交点处.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1)根据射线、直线的定义进而得出E点位置;(2)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结合题意,要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就要使它在AC与BD的交点处.【详解】(1)如图所示:点E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点M即为所求.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与应用作图,关键是掌握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27.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CD交于E点;(2)画线段AC、BD交于点F;(3)连接E、F交BC于点G;(4)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5)作射线BC.解析:见解析.【分析】(1)连接AB、CD并向两方无限延长即可得到直线AB、CD;交点处标点E;(2)连接AC、BD可得线段AC、BD,交点处标点F;(3)连接AD并从D向A方向延长即可;(4)连接BC,并且以B为端点向BC方向延长.【详解】解:所求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以下知识,即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画出图形即可.28.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AOC=40°,求∠BOD的度数.结合图形,完成填空:解:因为∠AOC+∠COB=°,∠COB+∠BOD=①所以∠AOC=.②因为∠AOC=40°,所以∠BOD=°.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解析: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AOC+∠COB=90 °,∠COB+∠BOD=90 ° -﹣﹣﹣①所以∠AOC=∠BOD .﹣﹣﹣﹣②-因为∠AOC=40°,所以∠BOD=40 °.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同角的余角相等.故答案为: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及角的和差关系.。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二)圆

.
;此时直线 l:x+y
21.已知圆 x2+y2=4 与圆 x2+y2﹣4x+4y﹣12=0 交于 A,B 两点,则|AB|=
.
22.已知圆 C1:x2+y2+2x+8y﹣8=0 和圆 C2:x2+y2﹣4x﹣4y﹣2=0 相交于 A,B 两点,则直线
AB 的方程是
,线段 AB 的长度是
.
23.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 A(1,﹣2),B(0,5),C(﹣3,﹣4). (1)求过 B 点且与点 A,C 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 (2)求三角形的外接圆方程.
A.外切
B.内切
C.相交
D.外离
16.已知直线 l:y=x+m 与曲线
A.
B.
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C.
D.
17.若圆 x2+y2﹣2kx﹣4=0 关于直线 2x﹣y+3=0 对称,则 k 等于( )
A.
B.﹣
C.3
D.﹣3
第4页共8页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二)—圆
18.若直线 l:y=kx+3﹣k 与曲线 C:y=
相交:d<r ;相切:d=r;相离:d>r ②代数方法: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判断.
由
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相交:△>0; 相切:△=0; 相离:△<0.
第1页共8页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二)—圆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 O1,O2,半径分别为 r1,r2,|O1O2|=d 利用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判断 ①外离(4 条公切线):d>r1+r2 ②外切(3 条公切线):d=r1+r2 ③相交(2 条公切线):|r1﹣r2|<d<r1+r2 ④内切(1 条公切线):d=|r1﹣r2| ⑤内含(无公切线):0<d<|r1﹣r2|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DOB ∠与DOA ∠的比是2:11,则BOC ∠的度数为( )A .45︒B .60︒C .70︒D .40︒【答案】C【解析】【分析】 设∠DOB=2x ,则∠DOA=11x ,可推导得到∠AOB=9x=90°,从而得到角度大小【详解】∵∠DOB 与∠DOA 的比是2:11∴设∠DOB=2x ,则∠DOA=11x∴∠AOB=9x∵∠AOB=90°∴x=10°∴∠BOD=20°∴∠COB=7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推导,解题关键是引入方程思想,将角度推导转化为计算的过程,以便简化推导2.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射线OM 平分∠AOC ,若∠AOC =76°,则∠BOM 等于( )A .38°B .104°C .142°D .144°【答案】C【解析】∵∠AOC =76°,射线OM 平分∠AOC ,∴∠AOM=12∠AOC=12×76°=38°, ∴∠BOM=180°−∠AOM=180°−38°=14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3.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详解】∵//BC DE∴30E BCE ==︒∠∠∴453075AFC B BC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直线a ∥b ,点B 在直线b 上,且AB ⊥BC ,∠1=55°,那么∠2的度数是( )A .20°B .30°C .35°D .50°【答案】C【解析】【分析】由垂线的性质可得∠ABC=90°,所以∠3=180°﹣90°﹣∠1=35°,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2的度数.【详解】解:由垂线的性质可得∠ABC=90°,所以∠3=180°﹣90°﹣∠1=35°,又∵a ∥b ,所以∠2=∠3=35°.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5.如右图,在ABC ∆中,90ACB ∠=︒,CD AD ⊥,垂足为点D ,有下列说法:①点A 与点B 的距离是线段AB 的长;②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线段AD 的长;③线段CD 是ABC ∆边AB 上的高;④线段CD 是BCD ∆边BD 上的高.上述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定义即可判断①,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即可判断②,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即可判断③④.【详解】解:①、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得出:点A 与点B 的距离是线段AB 的长,∴①正确; ②、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线段AD 的长,∴②正确;③、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ABC 边AB 上的高是线段CD ,∴③正确;④、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DBC 边BD 上的高是线段CD ,∴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共4个.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的高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是解此题的关键.6.如下图,将直角三角形绕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不可能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直角三角形绕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详解】解:将直角三角形绕较长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将直角三角形绕较短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将直角三角形绕斜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面动成体,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线、面、体的运动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7.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近似数0.010精确到百分位B.|x-y|=|y-x|C.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D.若线段AP=BP,则P一定是AB中点【答案】B【解析】【分析】A中,近似数精确位数是看小数点后最后一位;B中,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C中,互补性质的考查;D中,点P若不在直线AB上则不成立【详解】A中,小数点最后一位是千分位,故精确到千分位,错误;B中,x-y与y-x互为相反数,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正确;C中,若两个角都是直角,也互补,错误;D中,若点P不在AB这条直线上,则不成立,错误故选:B【点睛】概念的考查,此类题型,若能够举出反例来,则这个选项是错误的∠=∠的图形的个数是()8.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A.1B.2C.3D.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板可得第一个图形∠β=45°,进而可得∠α=45°;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可得第二个图形、第四个图形中∠α=∠β,第三个图形∠α和∠β互补.【详解】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第一个图形∠α=∠β=45°,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第二个图形∠α=∠β,第三个图形∠α+∠β=180°,不相等,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第四个图形∠α=∠β,因此∠α=∠β的图形个数共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9.如图是由四个正方体组合而成,当从正面看时,则得到的平面视图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根据图中正方体摆放的位置判定则可.【详解】解:从正面看,下面一行是横放3个正方体,上面一行最左边是一个正方体.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识别,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视图的识别方法.10.下列图形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的11种形式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B、C是正方体展开图,错误;D折叠后,有2个正方形重合,不是展开图形,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是空间想象力的考查,解题关键是在脑海中折叠图形,看是否满足条件11.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ADC=∠GCD;③CA平分∠BCG;④∠DFB=12∠CG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①∵EG∥BC,∴∠CEG=∠ACB,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CEG=∠ACB=2∠DCB,故正确;②∵∠A=90°,∴∠ADC+∠ACD=90°,∵CD平分∠ACB,∴∠ACD=∠BCD,∴∠ADC+∠BCD=90°.∵EG∥BC,且CG⊥EG,∴∠GCB=90°,即∠GCD+∠BCD=90°,∴∠ADC=∠GCD,故正确;③条件不足,无法证明CA平分∠BCG,故错误;④∵∠EBC+∠ACB=∠AEB,∠DCB+∠ABC=∠ADC,∴∠AEB+∠ADC=90°+12(∠ABC+∠ACB)=135°,∴∠DFE=360°-135°-90°=135°,∴∠DFB=45°=12∠CGE,,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多边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如图,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EG平分∠AEF,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A.64°B.68°C.58°D.60°【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AEG,再进一步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可得∠AEF的度数,最后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AB∥CD,∴∠1=∠AEG.∵EG平分∠AEF,∴∠AEF=2∠AEG,∴∠AEF=2∠1=64°,∵AB∥CD,∴∠2=64°.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13.如图,直线AC∥BD,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AO与∠CAO相等B.∠BAC与∠ABD互补C.∠BAO与∠ABO互余D.∠ABO与∠DBO不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解:已知AC//BD,根据平行线的的性质可得∠BAC+∠ABD=180°,选项B 正确;因AO 、BO 分别是∠BAC 、∠ABD 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O=∠CAO, ∠ABO=∠DBO,选项A 正确,选项D 不正确;由∠BAC+∠ABD=180°,∠BAO=∠CAO, ∠ABO=∠DBO 即可得∠BAO+∠ABO=90°,选项A 正确,故选D.14.如图,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其中//AB CD ,45A ∠=︒,60C ∠=°,90AEB CED ∠=∠=︒,则AEC ∠的度数为( )A .75°B .90°C .105°D .120°【答案】C【解析】【分析】 延长CE 交AB 于点F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FE =∠C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CE 交AB 于点F ,∵AB ∥CD ,∴∠AFE =∠C =60°,在△AEF 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C =∠A +∠AFE =45°+60°=10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相关性质并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ABC 中,∠ABC =90°,∠C =52°,BE 为AC 边上的中线,AD 平分∠BAC ,交BC 边于点D ,过点B 作BF ⊥AD ,垂足为F ,则∠EBF 的度数为( )A .19°B .33°C .34°D .43°【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EBC =52°,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垂直的性质可得∠FBD =19°,最后根据∠EBF =∠EBC ﹣∠FBD 求解即可.【详解】解:∵∠ABC =90°,BE 为AC 边上的中线,∴∠BAC =90°﹣∠C =90°﹣52°=38°,BE =12AC =AE =CE , ∴∠EBC =∠C =52°,∵AD 平分∠BAC ,∴∠CAD =12∠BAC =19°, ∴∠ADB =∠C +∠DAC =52°+19°=71°,∵BF ⊥AD ,∴∠BFD =90°,∴∠FBD =90°﹣∠ADB =19°,∴∠EBF =∠EBC ﹣∠FBD =52°﹣19°=3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度问题,掌握等边对等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P 从A 出发,沿A B C A →→→作匀速运动,则线段AP 的长度y 与运动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大致是( )A .B .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以及从点C运动到点A时是一条线段,故可排除选项C与D;点P从点B运动到点C时,y是x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不合题意.【详解】根据题意得,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以及从点C运动到点A时是一条线段,故选项C 与选项D不合题意;点P从点B运动到点C时,y是x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通过分类讨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y与x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17.如图是一个由正方体和一个正四棱锥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主视图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对一个物体,在正面进行正投影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详解】解:由主视图的定义可知A选项中的图形为该立体图形的主视图,故选择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概念.沿AC折叠后,点D恰好落在DC的延长线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ADC上的点E 处.若60B ∠=o ,AB=3,则ADE ∆的周长为()A .12B .15C .18D .2【答案】C【解析】【分析】 依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BC=2AB=6,AD=6,再根据△ADE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ADE 的周长为6×3=18.【详解】由折叠可得,∠ACD=∠ACE=90°,∴∠BAC=90°,又∵∠B=60°,∴∠ACB=30°,∴BC=2AB=6,∴AD=6,由折叠可得,∠E=∠D=∠B=60°,∴∠DAE=60°,∴△ADE 是等边三角形,∴△ADE 的周长为6×3=18,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19.如图,该表面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x y +的值为( )A .-2B .-3C .2D .1【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根据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列出方程求出x 、y 的值,从而得到x+y 的值.【详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1”与面“x”相对,面“-3”与面“y”相对.因为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所以1+030x y =⎧⎨-+=⎩解得:-13x y =⎧⎨=⎩ 则x+y=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注意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20.下列图形中1∠与2∠不相等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平行线,等角的余角相等等知识一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知,∠1=∠2,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1+∠2=90°,∠1与∠2不一定相等,本选项符合题意.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1=∠2,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知∠1=∠2,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完整版)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很详细的)

立体几何初步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 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 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 高的比的平方。
(3) 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 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 ,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 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 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 ,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 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 ,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 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 ;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 度。
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一一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 ①原来与x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 x 平行且长度不变;② 原来与y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 y 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姝儿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 h 为高, h 为斜高, l 为母线)s 直棱柱侧面积 ch s ®柱侧 2 rh s 正棱锥侧面积 -ch' 2 S 圆锥侧面积 rls 正棱台侧面积1 尹 Q )h' s 圆台侧面积 (r R) ls 圆柱表 2 r r l S i 锥表 r r l s 圆台表 r rl Rl R 2(3) 柱体、 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V 柱 Sh 2V 圆柱 Sh r h V 锥 ’Sh 3 1 2V 圆锥-r h 3 V 台 S 'S S)h V I 台 3(s .S 'S S)h 12 2 -(r 2rR R 2)h3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V 球=4 R 3 ; S 求面=4 R 23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小学几何知识点初步知识点解析

1、长方形 (1)特征对边相等,4 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s=ab 2、正方形 (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 4 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4a;s=a 3、三角形 (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 180 度。三角形具有稳定 性。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s=ah/2 (3)分类
5、梯形 (1)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 s=(a+b)h/2=mh 6、圆 (1)圆的认识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 o 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 r 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 d 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 d=2r。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 45 度,它 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 60 度;有三条对称 轴。 4、平行四边形 (1)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 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 180 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 s=ah
圆上 AB 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 AB”。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s=nπr/360 8、环形 (1)特征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s=π(R-r) 9、轴对称图形 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 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2 条对称轴。
几何图形初步基础知识详解

(2) 不同的立体图形可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同一个立体图形, 沿不同的棱剪开, 也可得到 不同的平面图. 要点四、点、线、面、体
( 2)也可以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
2 所示,可以表示为直线 l .
3.基本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要点诠释:
直线的特征:( 1)直线没有长短,向两方无限延伸.
( 2)直线没有粗细.
( 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4)两条直线相交有唯一一个交点.
线段最短.
4. 基本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记为:两点之间,
如图 6 所示,在 A ,B 两点所连的线中,线段 AB 的长度是最短的.
图6 要点诠释: (1)线段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它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量,可以比较长短.
(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比较:
线段 BA .
(2)线段也可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如图
5 所示,记作:线段 a.
AB 或
3.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两种方法: 法一: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例如:下图所示, 用圆规在射线 AC 上截取 AB = a.
法二:用刻度尺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例如:可以先量出线
段 a 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几何图形初步
一、几何图形 二、直线、射线、线段 三、角 四、《几何图形初步》全章复习与巩固
目录
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

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节几何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点、线、面、体欧拉公式几何体的表面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上、下底的面积和)(2)常见的几种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①圆柱体表面积:2πR2+2πRh (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②圆锥体表面积:πr2+nπ(h2+r2)360(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n为圆锥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圆心角)③长方体表面积:2(ab+ah+bh)(a为长方体的长,b为长方体的宽,h为长方体的高)④正方体表面积:6a2 (a为正方体棱长认识平面图形几何体的展开图展开图折叠成几何提体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去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截一个几何体(1)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2)截面的形状随截法的不同而改变,一般为多边形或圆,也可能是不规则图形,一般的截面与几何体的几个面相交就得到几条交线,截面就是几边形,因此,若一个几何体有几个面,则截面最多为几边形第二节直线射线线段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些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直线的性质(1)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过两点就唯一确定,过三点就不一定了.线段的性质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可以有无数种连法,如折线、曲线、线段等,这些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的距离(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比较线段的长短(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比较法、重合比较法.就结果而言有三种结果:AB>CD、AB=CD、AB<CD.(2)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3)线段的和、差、倍、分及计算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可以通过度量的方法,先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再利用刻度尺画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也可以利用圆规在射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如图,AC=BC,C为AB中点,AC=12AB,AB=2AC,D 为CB中点,则CD=DB=12CB=14AB,AB =4CD,这就是线段的和、差、倍、分.第三节角一:角钟面角方向角二:角的比较与运算度分秒的换(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2)具体换算可类比时钟上的时、分、秒来说明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之间也是60进制,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反之,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除以60.同时,在进行度、分、秒的运算时也应注意借位和进位的方法.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1)角的和差倍分①∠AOB是∠AOC和∠BOC的和,记作:∠AOB=∠AOC+∠BOC.∠AOC是∠AOB和∠BOC的差,记作:∠AOC=∠AOB-∠BOC.②若射线OC是∠AOB的三等分线,则∠AOB=3∠BOC或∠BOC=13∠AOB.(2)度、分、秒的加减运算.在进行度分秒的加减时,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相加减,分秒相加,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化60.(3)度、分、秒的乘除运算.①乘法:度、分、秒分别相乘,结果逢60要进位.②除法:度、分、秒分别去除,把每一次的余数化作下一级单位进一步去除.计算器---角的换算三:余角和补角。
专题10 几何初步(知识大串讲)【2022-2023人教七上数学期末考点串讲】(解析版)

专题10 几何初步(知识大串讲)【知识点梳理】考点1: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图形分类⑴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几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是何研究的内容。
像长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圆、线段、点、三角形、梯形……它们都是几何图形。
⑵立体图形:有些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各个部分都不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⑶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考点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如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如下几种情况: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中间两个面,楼梯天天见: 中间没有面,两两连成线:考点3:点、线、面、体。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典例分析】【考点1 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图形分类】1.如图,该几何体的截面形状是()A.三角形B.长方形C.圆形D.五边形【答案】B【解答】解:观察图形,截面与底面平行,得到截面形状是长方形.故选:B.2.如图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的几何体是()A.B.C.D.【答案】C【解答】解:如上图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的几何体是,故选:C.3.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如图几何体的是()A.B.C.D.【答案】C【解答】解:观察可以看出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立体图形中,各面不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B.C.D.【答案】B【解答】解:A、四棱锥由四个平面组成,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圆锥由一个平面和一个曲面组成,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六棱柱由八个平面组成,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三棱柱由五个平面组成,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图形旋转一周,能得到如图几何体的是()A.B.C.D.【答案】A【解答】解:A、将图形绕直线旋转一周,能得到如上图的几何体,故A符合题意;B、将图形绕直线旋转一周,不能得到如上图的几何体,故B不符合题意;C、将图形绕直线旋转一周,不能得到如上图的几何体,故C不符合题意;D、将图形绕直线旋转一周,不能得到如上图的几何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我们知道,圆柱是由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下列绕着直线旋转一周能得到下图的是()A.B.C.D.【答案】A【解答】解:A.绕着直线旋转一周能得到上图所示的几何体,故A符合题意;B.绕着直线旋转一周不能得到上图所示的几何体,故B不符合题意;C.绕着直线旋转一周不能得到上图所示的几何体,故C不符合题意;D.绕着直线旋转一周不能得到上图所示的几何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某“综合与实践”小组开展了“长方体纸盒的制作”实践活动,他们利用边长为acm的正方形纸板制作出如图所示的无盖长方体盒子,制作过程如下:先在纸板四角剪去四个同样大小边长为bcm的小正方形,再沿虚线折合起来.则该无盖长方体盒子的体积可以表示为()A.b(a﹣b)2cm3B.b(a﹣b)2cm3C.b(a﹣2b)2cm3D.b(a﹣2b)2cm3【答案】D【解答】解:由题意得,这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a﹣2b)的正方形,高为b,所以体积为(a﹣2b)(a﹣2b)×b=b(a﹣2b)2(cm3),故选:D.8.下列图中所示的球、圆柱、正方体的重量分别都相等,三个天平分别都保持平衡,那么第三个天平中,右侧秤盘上所放正方体的个数应为()A.5B.4C.3D.2【答案】A【解答】解:设一个球的质量为a,一个圆柱体的质量为b,一个正方体的质量为c,由题意得,2a=5b,2c=3b,即a=b,c=b,∴3a=b,5c=b,即3a=5c,∴右侧秤盘上所放正方体的个数应为5,故选:A.9.有一种用于海水养殖的网箱,单体是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它的侧面和底面用网布缝制,长,宽,高分别为a,b,c(如图1所示),如果按照图2所示的方式连续制作n个网箱(相邻网箱间只用一层网布隔断),那么这几个网箱网布的总面积为()A.bc+n(ab+bc+2ac)B.2n(ab+bc+ac)C.n(ab+2bc+2ac)D.bc+n(ab+2bc+2ac)【答案】A【解答】解:一个长方体的网布总面积为:ab+2ac+2bc.两个连在一起的网布总面积为:2ab+3bc+4ac=bc+2(ab+bc+2ac).三个连在一起的网布总面积为:3ab+4bc+6ac=bc+3(ab+bc+2ac).依此类推,n个连在一起的网布总面积为:bc+n(ab+bc+2ac).故选:A.10.有一个正方体骰子,放在桌面上,将骰子沿如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滚动,每滚动90°算一次,则滚动第2022次后,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A.5B.3C.4D.2【答案】B【解答】解:由图可知:3和4相对,2和5相对,1和6相对,将骰子沿如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滚动,每滚动90°算一次,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依次为2,3,5,4,且依次循环,∵2022÷4=505......2,∴滚动第2022次后,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3,故选:B.【考点2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11.一个正方体盒子的每个面上都写了一个字,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这个正方体盒子的表面上,与“喜”相对的字是()A.建B.党C.百D.年【答案】C【解答】解:根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相间、Z端是对面”可知,“喜”与“百”是对面,故选:C.12.下列图形,能折叠成圆锥的是()A.B.C.D.【答案】C【解答】解:A.是圆柱的展开图,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是五棱柱的展开图,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是圆锥的展开图,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是三棱柱的展开图,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1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将它折叠成正方体后,有“喜”字一面的对面上的字是()A.我B.欢C.数D.学【答案】C【解答】解:有“喜”字一面的对面上的字是:数.故选:C.14.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则这个几何体是()A.B.C.D.【答案】B【解答】解:侧面为3个长方形,底边为三角形,故原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B15.如图是某一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该正方体是()A.B.C.D.【答案】D【解答】解:由正方体的展开图可知,两个圆是相对的面,故选项A、B不合题意;没有阴影的圆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相邻,故选项C不合题意;选项D符合该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故选:D.16.已知O为圆锥的顶点,M为圆锥底面上一点,点P在OM上.一只蜗牛从P点出发,绕圆锥侧面爬行,回到P点时所爬过的最短路线的痕迹如图所示.若沿OM将圆锥侧面剪开并展开,所得侧面展开图是()A.B.C.D.【答案】D【解答】解:蜗牛绕圆锥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线应该是一条线段,因此选项A和B错误,又因为蜗牛从p点出发,绕圆锥侧面爬行后,又回到起始点P处,那么如果将选项C、D 的圆锥侧面展开图还原成圆锥后,位于母线OM上的点P应该能够与母线OM′上的点(P′)重合,而选项C还原后两个点不能够重合.故选:D.【考点3 点、线、面、体】17.“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A.点动成线,线动成面B.线动成面,面动成体C.点动成线,面动成体D.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答案】A【解答】解:“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故选:A.18.“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画出一个扇面”可以说是()A.面与面交于线B.点动成线C.面动成体D.线动成面【答案】D【解答】解:汽车的雨刷把玻璃上的雨水刷干净,是运用了线动成面的原理,故选:D.19.在长方形ABCD中,AB=3,BC=2,把该图形沿着直线AB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A.4πB.6πC.12πD.18π【答案】C【解答】解:如图:该图形沿着直线AB所在直线旋转一周,AB=3,BC=2,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V=πBC2×AB=π×22×3=12π.故选:C.20.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体现了()A.点动成线B.线动成面C.面动成体D.线线相交得点【答案】B【解答】解: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点旋转而成的,这体现了:线动成面,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初步知识【解析版】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0•泰州)把如图所示的纸片沿着虚线折叠,可以得到的几何体是()A.三棱柱B.四棱柱C.三棱锥D.四棱锥【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析】观察展开图可知,几何体是三棱柱.故选:A.2.(2019•连云港)一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底面是()A.B.C.D.【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四棱锥,所以它的底面是四边形.【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为四棱锥,所以它的底面是四边形.故选:B.3.(2018•常州)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A.B.C.D.【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特点作答.【解析】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光滑的曲面,没有棱,只是扇形.故选:B.4.(2018•南京)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如图),下列关于截面(截出的面)的形状的结论:①可能是锐角三角形;②可能是直角三角形;③可能是钝角三角形;④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分析】正方体有六个面,用平面去截正方体时最多与六个面相交得六边形,最少与三个面相交得三角形.因此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解析】用平面去截正方体,得的截面可能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而三角形只能是锐角三角形,不能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故选:B.5.(2018•无锡)下面每个图形都是由6个边长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其中能折叠成正方体的是()A.B.C.D.【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能组成正方体的“一,四,一”“三,三”“二,二,二”“一,三,二”的基本形态要记牢.【解析】能折叠成正方体的是故选:C.6.(2017•南京)不透明袋子中装有一个几何体模型,两位同学摸该模型并描述它的特征.甲同学:它有4个面是三角形;乙同学:它有8条棱.该模型的形状对应的立体图形可能是()A.三棱柱B.四棱柱C.三棱锥D.四棱锥【分析】根据四棱锥的特点,可得答案.【解析】四棱锥的底面是四边形,侧面是四个三角形,底面有四条棱,侧面有4条棱,故选:D.7.(2017•扬州)经过圆锥顶点的截面的形状可能是()A.B.C.D.【分析】根据已知的特点解答.【解析】经过圆锥顶点的截面的形状可能B中图形,故选:B.8.(2016•徐州)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A.B.C.D.【分析】利用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进行判断也可.【解答】A.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B.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C.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D.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C.9.(2016•连云港)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美”字一面相对面的字是()A.丽B.连C.云D.港【分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必须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作答.【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美”与“港”是相对面,“丽”与“连”是相对面,“的”与“云”是相对面.故选:D.10.(2020•常州)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140°,则∠2的度数是()A.30°B.40°C.50°D.60°【分析】先根据邻补角相等求得∠3,然后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解答.【解析】∵∠1+∠3=180°,∠1=40°,∴∠3=180°﹣∠1=180°﹣140°=40°∵a∥b,∴∠2=∠3=40°.故选:B.11.(2019•南通)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70°,则∠AED度数为()A.110°B.125°C.135°D.140°【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AED=∠C+∠CAEM求出∠CAE即可.【解析】∵AB∥CD,∴∠C+∠CAB=180°,∵∠C=70°,∴∠CAB=110°,∵AE平分∠CAB,∴∠CAE=12∠CBA=55°,∴∠AED=∠C+∠CAE=70°+55°=125°,故选:B.12.(2019•常州)如图,在线段P A、PB、PC、PD中,长度最小的是()A.线段P A B.线段PB C.线段PC D.线段PD【分析】由垂线段最短可解.【解析】由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可知答案为B.故选:B.13.(2019•苏州)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c与直线a,b分别交于点A,B.若∠1=54°,则∠2等于()A.126°B.134°C.136°D.144°【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3的度数,再利用邻补角的性质得出答案.【解析】如图所示:∵a∥b,∠1=54°,∴∠1=∠3=54°,∴∠2=180°﹣54°=126°.故选:A.14.(2019•宿迁)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直角顶点C重合),边AB与CE交于点F,DE∥BC,则∠BFC等于()A.105°B.100°C.75°D.60°【分析】由题意知图中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故∠E=45°,∠B=30°,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BCF=∠E=45°,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FC的度数.【解析】由题意知∠E=45°,∠B=30°,∵DE∥CB,∴∠BCF=∠E=45°,在△CFB中,∠BFC=180°﹣∠B﹣∠BCF=180°﹣30°﹣45°=105°,故选:A.15.(2017•无锡)如图,直线a∥b∥c,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线b上.若∠1=35°,则∠2等于()A.115°B.125°C.135°D.145°【分析】先根据a∥b求出∠3的度数,再由余角的性质得出∠4的度数,进而得到∠5的度数,根据b ∥c即可得出结论.【解析】如图所示,∵a∥b,∴∠3=∠1=35°,又∵∠3+∠4=90°,∴∠4=55°,∴∠5=180°﹣∠4=125°,又∵b∥c,∴∠2=∠5=125°,故选:B.16.(2017•常州)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AE所截,AB∥CD,∠1=60°,∠2的度数是()A.100°B.110°C.120°D.13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的度数,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即可得到∠2的度数.【解析】∵AB∥CD,∠1=60°,∴∠3=∠1=60°,∵∠2+∠3=180°,∴∠2=180°﹣∠3=120°,故选:C.17.(2017•东营)已知a∥b,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2=45°,则∠1等于()A.100°B.135°C.155°D.165°【分析】先过P作PQ∥a,则PQ∥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3的度数,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解析】如图,过P作PQ∥a,∵a∥b,∴PQ∥b,∴∠BPQ=∠2=45°,∵∠APB=60°,∴∠APQ=15°,∴∠3=180°﹣∠APQ=165°,∴∠1=165°,故选:D.18.(2017•宿迁)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若∠1=80°,∠2=100°,∠3=85°,则∠4度数是()A.80°B.85°C.95°D.100°【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a∥b,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析】∵∠1=80°,∠2=100°,∴∠1+∠2=180°,∴a∥b.∵∠3=85°,∴∠4=∠3=85°.故选:B.19.(2016•常州)已知△ABC中,BC=6,AC=3,CP⊥AB,垂足为P,则CP的长可能是()A.2B.4C.5D.7【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结论.【解析】如图,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PC≤3,∴CP的长可能是2,故选:A.20.(2016•盐城)如图,已知a、b、c、d四条直线,a∥b,c∥d,∠1=110°,则∠2等于()A.50°B.70°C.90°D.11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1,4=∠3,然后由邻补角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解析】∵a∥b,c∥d,∴∠3=∠1,∠4=∠3,∴∠1=∠4=110°,∴∠2=180°﹣∠4=70°,故选:B.21.(2016•威海)如图,AB∥CD,DA⊥AC,垂足为A,若∠ADC=35°,则∠1的度数为()A.65°B.55°C.45°D.35°【分析】利用已知条件易求∠ACD的度数,再根据两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出∠1的度数.【解析】∵DA⊥AC,垂足为A,∴∠CAD=90°,∵∠ADC=35°,∴∠ACD=55°,∵AB∥CD,∴∠1=∠ACD=55°,故选:B.22.(2016•宿迁)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a∥b,∠1=120°,则∠2的度数为()A.50°B.60°C.120°D.130°【分析】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3,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答.【解析】如图,∠3=180°﹣∠1=180°﹣120°=60°,∵a∥b,∴∠2=∠3=60°.故选:B.二.填空题(共16小题)23.(2019•常州)如果∠α=35°,那么∠α的余角等于 55 °.【分析】若两角互余,则两角和为90°,从而可知∠α的余角为90°减去∠α,从而可解.【解析】∵∠α=35°,∴∠α的余角等于90°﹣35°=55°故答案为:55.24.(2019•苏州)“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可以拼出许多有趣的图形,被誉为“东方魔板”.图①是由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薄板分为7块制作成的“七巧板”,图②是用该“七巧板”拼成的一个“家”的图形.该“七巧板”中7块图形之一的正方形边长为 5√22cm (结果保留根号).【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该“七巧板”中7块图形之一的正方形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18,先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大正方形面积,从而得到小正方形面积,进一步得到该“七巧板”中7块图形之一的正方形边长.【解析】10×10=100(cm 2)√1008=5√22(cm ) 答:该“七巧板”中7块图形之一的正方形边长为5√22cm . 故答案为:5√22. 25.(2020•盐城)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a ∥b ,∠1=60°,那么∠2= 60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直接得结论.【解析】∵a∥b,∴∠2=∠1=60°.故答案为:60°.26.(2019•扬州)将一个矩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若∠ABC=26°,则∠ACD=128°.【分析】直接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解析】延长DC,由题意可得:∠ABC=∠BCE=∠BCA=26°,则∠ACD=180°﹣26°﹣26°=128°.故答案为:128.27.(2019•南京)结合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推理形式:∵∠1+∠3=180°,∴a∥b.【分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解析】∵∠1+∠3=180°,∴a ∥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1+∠3=180°.28.(2019•盐城)如图,直线a ∥b ,∠1=50°,那么∠2= 50 °.【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解析】∵a ∥b ,∠1=50°,∴∠1=∠2=50°,故答案为:50.29.(2019•扬州)如图,在△ABC 中,AB =5,AC =4,若进行以下操作,在边BC 上从左到右依次取点D 1、D 2、D 3、D 4、…;过点D 1作AB 、AC 的平行线分别交AC 、AB 于点E 1、F 1;过点D 2作AB 、AC 的平行线分别交AC 、AB 于点E 2、F 2;过点D 3作AB 、AC 的平行线分别交AC 、AB 于点E 3、F 3…,则4(D 1E 1+D 2E 2+…+D 2019E 2019)+5(D 1F 1+D 2F 2+…+D 2019F 2019)= 40380 .【分析】∵D 1F 1∥AC ,D 1E 1∥AB ,可得D 1F 1AC =AB−D 1E 1AB ,因为AB =5,BC =4,则有4D 1E 1+5D 1F 1=20;同理有如下规律4D 2E 2+5D 2F 2=20,…,4D 2019E 2019+5D 2019F 2019=20;【解析】∵D 1F 1∥AC ,D 1E 1∥AB ,∴D 1F 1AC =BF 1AB ,即D 1F 1AC =AB−D 1E 1AB ,∵AB =5,BC =4,∴4D 1E 1+5D 1F 1=20,同理4D2E2+5D2F2=20,…,4D2019E2019+5D2019F2019=20,∴4(D1E1+D2E2+…+D2019E2019)+5(D1F1+D2F2+…+D2019F2019)=20×2019=40380;故答案为40380.30.(2018•南通)如图,∠AOB=40°,OP平分∠AOB,点C为射线OP上一点,作CD⊥OA于点D,在∠POB的内部作CE∥OB,则∠DCE=130度.【分析】依据∠AOB=40°,OP平分∠AOB,可得∠AOC=∠BOC=20°,再根据CD⊥OA于点D,CE∥OB,即可得出∠DCP=90°+20°=110°,∠PCE=∠POB=20°,依据∠DCE=∠DCP+∠PCE 进行计算即可.【解析】∵∠AOB=40°,OP平分∠AOB,∴∠AOC=∠BOC=20°,又∵CD⊥OA于点D,CE∥OB,∴∠DCP=90°+20°=110°,∠PCE=∠POB=20°,∴∠DCE=∠DCP+∠PCE=110°+20°=130°,故答案为:130.31.(2018•苏州)如图,△ABC是一块直角三角板,∠BAC=90°,∠B=30°,现将三角板叠放在一把直尺上,使得点A落在直尺的一边上,AB与直尺的另一边交于点D,BC与直尺的两边分别交于点E,F.若∠CAF=20°,则∠BED的度数为80°.【分析】依据DE∥AF,可得∠BED=∠BF A,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BF A=20°+60°=80°,进而得出∠BED=80°.【解析】如图所示,∵DE∥AF,∴∠BED=∠BF A,又∵∠CAF=20°,∠C=60°,∴∠BF A=20°+60°=80°,∴∠BED=80°,故答案为:80.32.(2018•盐城)将一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摆放在矩形上,如图所示,若∠1=40°,则∠2=85°.【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答案.【解析】∵∠1=40°,∠4=45°,∴∠3=∠1+∠4=85°,∵矩形对边平行,∴∠2=∠3=85°.故答案为:85°.33.(2017•苏州)如图,点D在∠AOB的平分线OC上,点E在OA上,ED∥OB,∠1=25°,则∠AED 的度数为5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2,等量代换得到∠2=∠3,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析】∵ED∥OB,∴∠3=∠1,∵点D在∠AOB的平分线OC上,∴∠1=∠2,∴∠2=∠3,∴∠AED=∠2+∠3=50°,故答案为:50.34.(2017•淮安)如图,直线a∥b,∠BAC的顶点A在直线a上,且∠BAC=100°.若∠1=34°,则∠2=46°.【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解析】∵直线a∥b,∴∠3=∠1=34°,∵∠BAC=100°,∴∠2=180°﹣34°﹣100°=46°,故答案为:46.35.(2016•南通)已知: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AB,∠COE=60°,则∠BOD等于30度.【分析】根据垂线的定义,可得∠AOE的度数,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AOC的度数,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答案.【解析】由垂线的定义,得∠AOE=90°,由余角的性质,得∠AOC=∠AOE﹣∠COE=30°,由对顶角相等,得∠BOD=∠AOC=30°,故答案为:30.36.(2016•镇江)如图,直线a∥b,Rt△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b上,∠1=20°,则∠2=70°.【分析】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得到∠3,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2.【解析】∵∠1=20°,∴∠3=90°﹣∠1=70°,∵直线a∥b,∴∠2=∠3=70°,故答案是:70.37.(2016•扬州)如图,把一块三角板的60°角的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2∠2,则∠1=80°.【分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得到∠3=∠2,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列方程即可得解.【解析】∵AB∥CD,∴∠3=∠2,∵∠1=2∠2,∴∠1=2∠3,∴3∠3+60°=180°,∴∠3=40°,∴∠1=80°,故答案为:80.38.(2016•连云港)如图,直线AB∥CD,BC平分∠ABD,若∠1=54°,则∠2=72°.【分析】由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找出∠ABC=∠1,由BC平分∠ABD,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CBD=∠ABC,再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以及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解析】∵AB∥CD,∠1=54°,∴∠ABC=∠1=54°,又∵BC平分∠ABD,∴∠CBD=∠ABC=54°.∵∠CBD+∠BDC+∠DCB=180°,∠1=∠DCB,∠2=∠BDC,∴∠2=180°﹣∠1﹣∠CBD=180°﹣54°﹣54°=72°.故答案为:72°.一.选择题(共24小题)1.(2020•建湖县二模)如图,直线AB∥MN,BE平分∠ABF交MN于点C、BF交MN于点D,若∠MCE =65°,则∠NDF的度数()A.50°B.62.5°C.65°D.7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ABE=65°,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角的定义可求∠1,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解析】如图,∵AB∥MN,∴∠ABE=65°,∵BE平分∠ABF,∴∠ABF=130°,∴∠1=50°,∴∠NDF=50°.故选:A.2.(2020•宝应县二模)一把直尺和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如图所示摆放,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D和点E,另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F和点A,且∠CED=35°,那么∠BAF的大小为()A.5°B.15°C.25°D.35°【分析】先根据∠CED=35°,DE∥AF,即可得到∠CAF=35°,最后根据∠BAC=60°,即可得出∠BAF的大小.【解析】∵DE∥AF,∠CED=35°,∴∠CAF=∠CED=35°,∵∠BAC=60°,∴∠BAF=60°﹣35°=25°.故选:C.3.(2020•海门市二模)如图,直线AB∥CD,点P在直AB、CD之间,点E、Q分别在AB、CD上.连接PE、PQ,∠AEP<90°,EF平分∠PEB交CD于点F,PQ∥EF.∠EPQ=100°,则∠CQP的度数是()A.80°B.70°C.60°D.50°【分析】延长QP交AB于点G.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QC、∠BGP、∠PEF、∠BEF的相等关系,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及平角关系求出∠EGP即可.【解析】延长QP交AB于点G.∵EF平分∠PEB,∴2∠PEF=2∠BEF=∠PEB.∵PQ∥EF,∴∠BEF=∠BGP.∵2∠BEF+∠GEP=180°①,又∵∠EPQ=∠EGP+∠GEP,即∠BEF+∠GEP=100°②.①﹣②,得∠BEF=∠BGP=80°.∵AB∥CD,∴∠CQP=∠BGP=80°.故选:A.4.(2020•海门市二模)已知∠A=55°,则∠A的余角等于()A.35°B.45°C.125°D.135°【分析】由余角定义得∠A的余角为90°减去55°即可.【解析】由余角定义得∠A的余角等于90°﹣55°=35°.故选:A.5.(2020•滨海县二模)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A.B.C.D.【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棱柱的展开图解题.【解析】A可以围成四棱柱,B可以围成五棱柱,C可以围成三棱柱,D选项侧面上多出2个长方形,故不能围成一个三棱柱.故选:D.6.(2020•溧阳市一模)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四棱锥的侧面展开图?()A.B.C.D.【分析】由棱锥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可知答案.【解析】四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四个三角形.故选:C.7.(2020•滨湖区一模)如图为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P、Q、R这三个面所对的面上的数字分别为()A.2,3,4B.3,2,4C.3,4,2D.以上都不正确【分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作答.【解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在这个正方体中P、Q、R这三个面所对的面上的数字分别为3,2,4.故选:B.8.(2020•金坛区二模)若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A.三棱柱B.四棱柱C.三棱锥D.四棱锥【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析】三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折叠后可以围成三棱柱.故选:A.9.(2020•海门市校级模拟)宣传委员制作黑板报时想要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笔直的参照线,由于尺子不够长,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如图,这种画法的数学依据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线段的中点的定义D.两点的距离的定义【分析】直接利用直线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解析】这种画法的数学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选:B.10.(2020•海安市一模)已知OC是∠AOB内的一条射线,下列所给的条件中,不能判断OC是∠AOB的平分线的是()A.∠AOC+∠BOC=∠AOB B.∠AOC=12∠AOBC.∠AOB=2∠AOC D.∠AOC=∠BOC【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析】A、如图所示,OC不是∠AOB的平分线,但是也符合∠AOC+∠BOC=∠AOB,故本选项错误;B、当∠AOC=12∠AOB时,OC是∠AOB的平分线,故本选项正确;C、当∠AOC=12∠AOB,∠BOC=12∠AOB,∠AOB=2∠BOC时,OC是∠AOB的平分线,故本选项正确;D、当∠AOC=∠BOC时,OC是∠AOB的平分线,故本选项正确.故选:A.11.(2020•姜堰区二模)如图,AB∥CD,∠FGB=150°,FG平分∠EFD,则∠AEF的度数等于()A.45°B.50°C.58°D.6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FD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FD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析】∵AB∥CD,∴∠FGB+∠GFD=180°,∴∠GFD=180°﹣∠FGB=30°,∵FG平分∠EFD,∴∠EFD=2∠GFD=60°,∵AB∥CD,∴∠AEF=∠EFD=60°.故选:D.12.(2020•海安市模拟)如图,已知直线AB∥CD,BE是∠ABC的平分线,与CD相交于D,∠CDE=140°,则∠C的度数为()A.150°B.100°C.130°D.120°【分析】求出∠CD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BD,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即可.【解析】∵∠CDE=140°,∴∠CDB=180°﹣140°=40°,∵DC∥AB,∴∠ABD=∠CDB=40°,∵BE平分∠ABC,∴∠ABC=2∠ABD=80°,∵AB∥CD,∴∠C+∠ABC=180°,∴∠C=100°,故选:B.13.(2020•滨海县二模)如图,已知AB∥CD,AF交CD于点E,且BE⊥AF,∠BED=50°,则∠A的度数是()A.40°B.50°C.80°D.90°【分析】直接利用垂线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答案.【解析】∵BE⊥AF,∠BED=50°,∴∠FED=40°,∵AB∥CD,∴∠A=∠FED=40°.故选:A.14.(2020•吴江区二模)如图,AB∥CD,点E在AC上,若∠A=110°,∠D=36°,则∠AED等于()A.70°B.106°C.110°D.146°【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70°,进而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答案.【解析】∵AB∥CD,∴∠A+∠C=180°,∵∠A=110°,∴∠C=70°,∵∠D=36°,∴∠AED=70°+36°=106°.故选:B.15.(2020•姑苏区一模)如图,△ABC中,∠ACB=90°,∠A=30o,顶点C在直线b上,若a∥b,∠1=92°,则∠2的度数为()A.28°B.30°C.32°D.46°【分析】依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ADE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ACF的度数,进而得到∠2的度数.【解析】如图所示,∵∠1是△ADE的外角,∴∠ADE=∠1﹣∠A=92°﹣30°=62°,∵a∥b,∴∠ACF=∠ADE=62°,又∵∠ACB=90°,∴∠2=90°﹣62°=28°,故选:A.16.(2020•吴江区一模)如图,BD平分∠ABC,E在BC上,EF∥AB,∠FEC=70°,则∠ABD等于()A.35°B.40°C.55°D.7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BC的度数,再由BD平分∠ABC即可得出结论.【解析】∵EF∥AB,∠FEC=70°,∴∠ABC=70°.∵BD平分∠ABC,∴∠ABD=12∠ABC=35°.故选:A.17.(2020•工业园区一模)将一个正五边形按如图方式放置.若直线m∥n,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A.∠1=2∠2B.∠1+∠2=180°C.∠1﹣∠2=36°D.2∠1﹣∠2=108°【分析】根据正五边形的性质和多边形的外角性质可求∠3与∠1的关系,过A点作AB∥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4与∠3的关系,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求∠5与∠4的关系,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2与∠5的关系,从而求解.【解析】(5﹣2)×180°÷5=108°,180°﹣108°=72°,则∠3=360°﹣72°×2﹣(180°﹣∠1)=36°+∠1,过A点作AB∥n,∵m∥n,∴m∥AB∥n,∴∠4=180°﹣∠3,∠2=∠5,∵∠5=108°﹣∠4,∴∠1﹣∠2=36°.故选:C.18.(2020•通州区一模)如图,△ABC中,∠ACB=90°,AD平分∠BAC,且AD∥CF,若∠ACF=25°,则∠B的度数为()A.70°B.60°C.50°D.4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AC=25°,进而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AC的度数,利用互余得出∠B的度数即可.【解析】∵AD∥CF,∴∠DAC=∠ACF=25°,∵AD平分∠BAC,∴∠BAC=2∠DAC=50°,∵∠ACB=90°,∴∠B=90°﹣50°=40°,故选:D.19.(2020•宝应县一模)如图,AB∥CD,∠EGF=26°,FG平分∠EFD,则∠AEF的度数等于()A.26°B.52°C.77°D.78°【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GF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FD,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答.【解析】∵AB∥CD,∠EGF=26°,∴∠GFD=26°,∵FG平分∠EFD,∴∠EFD=52°,∴∠AEF=52°.故选:B.20.(2020•太仓市模拟)如图所示,有一个角为30°直角三角板放置在一透明的长直尺上,若∠2=15°,则∠1度数为()A.85°B.75°C.65°D.4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板的度数解答即可.【解析】如图所示:∵有一个角为30°直角三角板放置在一透明的长直尺上,∠2=15°,∴∠4=30°,∠2=∠3=15°,AB∥CD,∴∠1=∠5=∠3+∠4=15°+30°=45°,故选:D.21.(2020•天宁区校级模拟)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该几何体是()A.三棱锥B.三棱柱C.四棱柱D.圆锥【分析】两个三角形和三个长方形可以折叠成一个三棱柱.【解析】∵三棱柱的展开图是两个三角形和三个长方形组成,∴该几何体是三棱柱.故选:B.22.(2020•高新区一模)如图,有一块边长为2√2的正方形厚纸板ABCD,做成如图①所示的一套七巧板(点O为正方形纸板对角线的交点,点E、F分别为AD、CD的中点,CE∥BI,IH∥CD),将图①所示七巧板拼成如图②所示的“鱼形”,则“鱼尾”MN的长为()A.2B.2√2C.3D.3√2【分析】依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C的长,进而得出FI=EI=1,EF=2,即可得到“鱼尾”MN的长.【解析】∵等腰直角三角形ACD中,AD=CD=2√2,∴AC=4,又∵AG=GO=OH=CH,∴FI=EI=1,EF=2,∴NM=2+1=3,故选:C.23.(2020•溧阳市一模)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C.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对A进行判断;根据矩形的判定方法对B进行判断;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对C进行判断;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对D进行判断.【解析】A、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B、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C、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所以C选项为真命题;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所以D选项为假命题.故选:D.24.(2020•百色模拟)在下列命题中: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平方根与立方根相等的数有1和0;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则a⊥c;④直线c外一点A与直线c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5cm,则点A到直线c的距离是5cm;⑤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和负无理数.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利用平行公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析】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错误;②平方根与立方根相等的数只有0,故错误;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则a∥c,故错误;④直线c外一点A与直线c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5cm,则点A到直线c的距离是5cm,正确;⑤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错误.正确的只有1个,故选:A.二.填空题(共26小题)25.(2020•吴中区二模)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70°,则∠AED度数为125°.【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CAB,根据角平分线求出∠EAB,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AED即可.【解析】∵AB∥CD,∴∠C+∠CAB=180°,∵∠C=70°,∴∠CAB=110°,∵AE平分∠CAB,∴∠BAE=12∠CAB=55°,∴∠AED=180°﹣55°=125°.故答案为:125°.26.(2020•扬中市模拟)如图,已知AE∥BD,∠BAE=130°,∠EDF=36°,则∠C的度数为14°.【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EC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析】∵AE∥BD,∠EDF=36°,∴∠AEC=∠EDF=36°.∵∠BAE=130°,∴∠C=180°﹣∠BAE﹣∠AEC=180°﹣130°﹣36°=14°.故答案为:14°.27.(2020•金坛区二模)如图,把一块含有30°角的三角尺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16°,则∠2=44°.【分析】根据BE∥CD得到∠EBC=16°,依据∠ABC=60°,∠EBC=16°,由角的和差关系可求∠2=44°.【解析】如图,∵BE∥CD,∴∠EBC=∠1=16°,∵∠ABC=60°,∴∠2=44°.故答案为:44.28.(2020•徐州二模)如图,已知矩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顶点,若矩形纸片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交成∠1、∠2,则∠2﹣∠1=9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2与∠3的互补关系,由角的和差得到∠1与∠3的互余关系,两关系相减得结论.【解析】∵矩形纸片的两边平行,∴∠2的对顶角+∠3=180°,即∠2+∠3=180°.又∵∠1+∠3=90°,∴∠2+∠3﹣∠1﹣∠3=180°﹣90°即∠2﹣∠1=90°.故答案为:9029.(2020•泰兴市一模)如图,AB∥CD,DE∥CB,∠B=m°,则∠D=(180﹣m)°(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分析】由AB∥CD,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求出∠C的度数,由DE∥CB,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出∠D的度数.【解析】∵AB∥CD,∴∠C=∠B=m°.∵DE∥CB,∴∠D=180°﹣∠C=(180﹣m)°.故答案为:(180﹣m).30.(2020•邗江区一模)如图,已知a∥b,∠l=78°,则∠2=102°.【分析】先求出∠1的邻补角的度数,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出∠2的度数.【解析】如图,∵∠1=78°,∴∠3=180°﹣∠1=180°﹣78°=102°,∵a∥b,∴∠2=∠3=102°.故答案为:102.31.(2020•广陵区校级一模)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AE所截,AB∥CD,∠1=60°,则∠2的度数是12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的度数,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即可得到∠2的度数.【解析】∵AB∥CD,∠1=60°,∴∠3=∠1=60°,∵∠2+∠3=180°,∴∠2=180°﹣∠3=120°.故答案为:120°.32.(2020•姜堰区一模)如图,已知AB∥CD,∠BAC=130°,∠BCD=30°,则∠ACB的度数为2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ACD,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求∠ACB.【解析】∵AB∥CD,∠BAC=130°,∴∠ACD=180°﹣130°=50°,∵∠BCD=30°,∴∠ACB=50°﹣30°=20°.故答案为:20.33.(2020•清江浦区一模)如图,AB∥CD,∠B=75°,∠E=27°,则∠D的度数为48°.【分析】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EFC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解析】如图所示,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AB∥CD,∠B=75°,∴∠EFC=∠B=75°,又∵∠EFC=∠D+∠E,且∠E=27°,∴∠D=∠EFC﹣∠E=75°﹣27°=48°,故答案为:48°.34.(2020•延边州二模)将一副三角板(含30°、45°、60°、90°角)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直尺上,则∠1的度数为75度.【分析】由平角等于180°结合三角板各角的度数,可求出∠2的度数,由直尺的上下两边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出∠1的度数.【解析】∵∠2+60°+45°=180°,∴∠2=75°.∵直尺的上下两边平行,∴∠1=∠2=75°.故答案为:75.35.(2020•仪征市一模)如图所示,DE∥BF,∠D=53°,∠B=30°,DC平分∠BCE,则∠DCE的度数为23°.【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F AC=∠D,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CB,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即可求解.【解析】∵DE∥BF,∠D=53°,∴∠F AC=∠D=53°,∵∠B=30°,∴∠ACB=23°,∵DC平分∠BCE,∴∠DCE=23°.故答案为:23°.36.(2020•亭湖区一模)如图,l1∥l2,△ABC的顶点B、C在直线l2上,已知∠A=40°,∠1=60°,则∠2的度数为100°.【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3=∠1,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析】∵l1∥l2,∴∠3=∠1=60°,∵∠A=40°,∴∠2=∠A+∠3=100°,故答案为:10037.(2020•广陵区二模)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如果∠1=27°,那么∠2=57°.【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4的度数,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3,根据邻补角定义求出即可.【解析】∵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1=27°,∴∠4=90°﹣30°﹣27°=33°,∵AD∥BC,∴∠3=∠4=33°,∴∠2=180°﹣90°﹣33°=57°,故答案为:57°.38.(2020•泰兴市模拟)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130°.【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3,再根据邻补角定义求出∠4,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答即可.【解析】∵∠1=40°,∴∠3=90°﹣∠1=90°﹣40°=50°,∴∠4=180°﹣50°=130°,∵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2=∠4=130°.故答案为:130°.39.(2020•亭湖区二模)如图,已知AB,CD,EF互相平行,且∠ABE=70°,∠ECD=150°,则∠BEC =4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先求出∠BEF和∠CEF的度数,再求出它们的差即可.【解析】∵AB∥EF,∴∠BEF=∠ABE=70°;又∵EF∥CD,∴∠CEF=180°﹣∠ECD=180°﹣150°=30°,∴∠BEC=∠BEF﹣∠CEF=40°;故答案为:40.40.(2020•亭湖区二模)有高度相同的一段方木和一段圆木,体积之比是1:1.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方木加工成尽可能大的圆柱,将圆木加工成尽可能大的长方体,则得到的圆柱和长方体的体积之比为π28.【分析】方木与圆木的体积和高度都相等,说明底面积也相等,要求加工成的圆柱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比,就是比较底面积的比,所以只要求出底面积即可,然后按正方形的内接圆和外接圆考虑即可.【解析】(1)如图:设圆的半径为r,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比是:(πγ2):(2γ×2γ)=π4,(2)如图:设圆的半径为r ,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比是:(2γ×γ):(π×γ2)=2π,因为,方木与圆木的体积和高度都相等,说明底面积也相等,即图(1)的大正方形面积等于图(二)的大圆的面积,所以,现在的圆柱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比值是:π4:2π=π28.答:圆柱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比值为π28. 故答案为:π28.41.(2020•宿迁一模)一个角的度数是30°,则它的补角的度数为 150° .【分析】根据互补的两角之和为180°即可得出这个角的补角.【解析】这个角的补角=180°﹣30°=150°.故答案为:150°.42.(2020•天宁区校级模拟)如果∠α=30°,那么∠α的补角等于 150° .【分析】根据补角的定义得出∠α的补角是180°﹣∠α,代入求出即可.【解析】根据题意,∠α=30°,则∠α的补角=180°﹣30°=150°;故答案为:150°.43.(2020•江苏模拟)如图,B 是线段AD 上一点,C 是线段BD 的中点,AD =10,BC =3.则线段AB 的长等于 4 .【分析】首先根据C 是线段BD 的中点,可得:CD =BC =3,然后用AD 的长度减去BC 、CD 的长度,求出AB 的长度是多少即可.【解析】∵C 是线段BD 的中点,BC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