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7.1背诵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16哲学第七课复习

2016哲学第七课复习
本方法。
(一)联系 :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注意:
1.这种影响、制约和作用不是单向的,是 相互的。
2.联系不是事物之间、事物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决定 。
3.哲学上所讲的联系与 具体联系 的关系? ①哲学上所讲的联系 是对具体联系的 抽象和概括; ②二者是 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 特殊性 的关系。
★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
【原理内容】 :(1)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 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 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总)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
3.联系的 多样性
(1)原因: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 多种多样的 。
(2)表现: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 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
然联系等 。 (3)意义: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
物具有重要意义 。 (4)方法论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表现(比如,联系形式多样): 直接(间接)联系;内部(外部) 联系;横向(纵向)联系;本质(非本质)联系;必然(偶然) 联系等。
【方法论】(总)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 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 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 否认 联系的多样性。
2019 年 4月20日星期 W
高考考点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的。
但是系统论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巩固练习
某市有两家制皂厂,规模不相上下。甲厂对劳动力进行优化 组合,对资金、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年下来盈利5000多万元。相反,乙厂由 于经营不善,年亏损额达2000万元,起也失去活力,在竞争中 处于劣势。
D.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巩固练习
3.“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
无时得鸟矣。”?(注:罗即网,目即网眼)这段古文蕴涵的
BD 哲学道理是(

A.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B.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D.部分离开整体就失去原有的意义
巩固练习
4.2005年是农历已酉年,由于“年头年尾没立春”,被 称为是“寡妇年”。很多人认为这一年结婚不吉利,这一
巩固练习
多项选择题
3.近年来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日趋枯竭,水量大幅度减少,原
因在于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多年来,因生态建设投入
严重不足,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加之掠夺式的盲目过
度放牧等,导致大范围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
D 等。这告诉我们(
)
A.任何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巩固练习
多项选择题 :
2.“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
的整理,由很多小湖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
他处不落袭,处处显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法为基础,以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之一,深入理解和运用联系观对于正确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强调事物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的。

联系观指出,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个别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

1.对立统一的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事物内部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只有在对立统一中,事物才能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

以生命现象为例,生与死、生产和消费、进步和退步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只有通过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才能促使生命不断发展、进化。

2.物质与意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联系观指出,物质世界和人类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物质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并对人类意识产生影响。

而人类意识则反过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

这种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联系,使人们能够通过认识物质世界,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联系观的作用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指导认识世界的方法联系观指导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客观法则。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只有正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才能真实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指导社会实践联系观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社会实践的方向和方法。

3.支撑科学研究联系观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联系观的运用,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5、(江苏)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6、(重庆)“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 事物联系。
7、(全国)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 改变事物的联系。
(2015年课标卷Ⅰ23) 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
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
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
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
答案:(1)人为事物的联系。
(2)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 践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 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2010高考·北京卷38)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
(1)如图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 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 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2分) (2)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4分)
姓“裴”,就一定不能赚钱吗?
脑筋急转弯
米的妈妈是谁? 花 因为花生米
米的爸爸是谁? 蝶 因为蝶恋花
米的外婆是谁? 妙笔 因为妙笔生花
米的外公是谁? 苞米花 因为又抱过米,又抱过花
“8”是发,发大财;“4”是死,不吉利;喜鹊报喜 乌鸦报丧
这种所谓的“联系”有着共同的特点: A 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B 是人幻想虚构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 C 是虚假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的改,变人事世们物界可的以状上发态海挥 ,拔建主最立观高新能无的的动能铁具性为体,路联根力—系据—??,事青或物藏根的铁据固路实有践联的系需,

【知识学习】XX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知识学习】XX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XX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唯物辩证法的
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什么是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
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什么是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
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特征:①联系的普遍性A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普遍的。

B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注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②联系的客观性A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A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条件的。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B要求:a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和偶然的联系,又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和必然的联系,全面分析各种联系。

b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c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三、思想方式与创新意识第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0、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点(A)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点是:联系的观点和进展的观点2一、联系的含义(B)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彼此阻碍、彼此制约和彼此作用。

2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1)联系的普遍性:①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如此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份、要素之间是彼此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

②方式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①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②方式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咱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非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能够依照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成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①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②方式论:A、联系多样性要求咱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进展的各类条。

B、一切以时刻地址和条为转移。

23、整体与部份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1)整体与部份的辩证关系:--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进展的全进程,部份是事物的局部和进展的各个时期。

②二者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份,具有部份所不具有的功能;部份在事物的存在和进展进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份服从和效劳于整体。

--联系:①二者彼此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离不了部份,部份离不开了整体②二者彼此阻碍:部份的功能及其转变会阻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份的功能及其转变乃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转变也会阻碍到部份。

(2)指导意义(方式论):①树立全局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正确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在整体和部份的辨证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份,具有部份所不具有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①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③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④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⑤方法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A.自在事物的联系:
B.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人为事物的联系:
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提醒〗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
③方法论:
A.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表现: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③方法论:
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