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精要.

合集下载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

• 【训练2】漫画反映的唯物辩 证法的道理是 • A.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 B.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 C.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 • D.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 解析 漫画强调的是四个方 面的有机配合。答案 C
• • • • • •
【训练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辩证否定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实践观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 法的知识结构和主干知识的识记、理 解和鉴别能力。辩证否定观是唯物辩 证法的要求,联系观、发展观是唯物 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践观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认识论的观点。答案 B
• 关于联系特点的比较 • 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 物; •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 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 形式; • 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 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易错点: • 1、认为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 2、对人为联系的认识不清
•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 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 法。 • (2)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 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两个总特征。
•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与核心。 • (2)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 方法。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
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高中政治课件-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中政治课件-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依赖ˎ相互影响ˎ相互制约ˎ相互作用
一带一路
中国各地互联互通
(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
• 沿线各国与其周边国家之间互联互通 • (一事物总与其周围事物有联系)
• 打造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 移。雄安新区具有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 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开发程度较 低,发展空间充裕等有利条件
谈一谈
问题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疏解北京 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假如你是 雄安新区的决策者,请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谈 谈:你将如何建设雄安新区? 首都的非首都功能:主要是指金融、教育、医 疗和一些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和相对低端、低附 加值的经济管理功能 “大城市病”具体表现:人口膨胀,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城市贫困
联系的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
样的。
转移。
“一带一路”示意图
举一反三:破解“马六甲困局”
“克拉运河”是指从泰国克拉地峡区域,挖掘一条沟 通太平洋的泰国湾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的运河。 开凿“克拉运河”,不仅中国与东南亚、中东、非洲、 欧洲各国的贸易将不再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程至少缩 短约1200公里,这为中国的物流货运节约了大量的 航运成本和时间成本。尤其能在“一带一路”战略构 思中的“一路”中起重要作用。 2015年5月,中泰两国在广州签署“克拉运河”合作 备忘录,一旦开通,大陆的“马六甲困局”也将迎刃 而解。

高二政治课件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必修4

高二政治课件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必修4

第十六页,共26页。
1.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指出: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 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 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当今时代,两 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hépíng)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页,共26页。
【例】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 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 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 中取得的重大技术( jìshù)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 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 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zuòyòng)和 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 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 和服从于整体。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大局 意识。
第三页,共26页。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bù yǐ)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 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否定事物 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联系是客观的,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 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就会陷入机械论。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课件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课件

考点整合
【案例一】(2010·全国新课标卷)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 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 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 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 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 鲟的成功说明( )
考点整合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整合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知识点。①观点错误,自然事 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自然事物的联 系为基础来实现。④说法是正确的,但题意是:在尊重 事物的真实联系基础上,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因此 和题意明显不符。 【答案】B
考点整合
【解析】材料中说的是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与什么样 的人交往会受什么样的人的影响。B、D两项说的是物质 和意识的关系,C项说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A项说 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答案】A
考点整合
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 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 映了( ) A.联系的主观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整合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一个男人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 的角色定位是不同的。在家庭是父与子的联系,在学校 是师与生的联系,在单位则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联系, 这充分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依据一定的条件呈现出多样 性的特点,可见,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B、D两项 不符合要求。 【答案】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26张PPT)

联系 的客 观性
联系 的多 样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
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 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并不
志为转移。
是无能为力的,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原理+方法论+材料
25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 立片面的看问题。人口问题与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
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党 和国家根据国家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口政策,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观(第七课) 发展观(第八课)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
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对立统一规律)
(根本观点)
(第九课)
根本要求
创新——辩证否定观 (第十课)
联系观的主要知识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5、系统优化方法原理(或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方法论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 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实践上)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人教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完美版1

人教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完美版1
5.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和创造事物之间
联系的条件。 ( × )
课堂检测2 [2014·重庆卷] 右侧漫画《吃水果有利健康》
(A)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 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 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解析:将狮子与水果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是主 观臆造的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 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趋利避害
联系具有可变性
(补刀:可变性的前提是承认客观性)
贵州北盘江大桥是世界第一高桥,荣获第35届国际桥梁古斯 塔夫斯金奖。该桥大大缩短云贵两地时空距离,对资源调配 、旅游开发和人文交流等有重要意义。蕴含什么联系观?
联系有可变性,根据固有联系改变状态,趋利避害
根据两阶层犯罪构成看,客观上并没有造成法益实 害,虽主观上有犯罪动机,但犯罪是行为而非思想
善于分析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今年春运由于滴滴顺风车的缺席,让很多异乡人无家可归, 黑车、野租又活跃起来。北大法学院薛军指出:安全是必 须的,但不能令行业窒息,是否应为小概率事件而牺牲放 弃其公益属性、共享价值?请从联系多样性评析以上观点。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中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哪是不是说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
不能,联系具有条件性
佛: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 前世五百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前 世五百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相识。什么联系观?
联系具有条件性,事物之间的联系要满足一定条件 。茫茫人海,机缘巧合,珍惜缘分把我们聚在一起
金正恩一面向中国大哥表忠心、献殷勤,并竭力晒朋友圈 炫耀;另一面又和美国互送秋波玩暧昧。却又在核问题上 遮遮掩掩,欲盖弥彰。从哲学上,如何解读朝鲜外交策略?

第7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第7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考点 ( 理解 )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 客 考点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 观性、多样性, 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 )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 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 ①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 了唯物论思想。 了唯物论思想。
[考点 ( 理解 )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 客 考点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 观性、多样性, 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间的相互影响、 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 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 这种错误的做法, 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 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角度看, 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角度看,上述 事实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②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创造的 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 . (D) ) C.①②④ D.②④ . .
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 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 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 偶尔扇动几下 翅膀会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 翅膀会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 , 引起 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 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 , 可能两周后在美 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 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 “ 蝴蝶效应 ” 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C) )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

联系的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 的,都与周围事物相互联 系着,处于一个普遍联系 的链条中。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 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 认识和把握事物。
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 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 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发和浪费。同时,要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和循环利用方式,促进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其他问题的产生。要解 决社会问题,需要全面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
协调利益关系
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要注重公平和效 率的平衡,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相互依存
整体与部分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整 体的性能和功能受到部分的影响, 而部分的性能和功能也受到整体的 制约。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分析问题
在处理问题时,应先对问 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 问题的各个方面和细节, 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综合思考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应 将各个方面的信息和细节 综合起来,形成对问题的 全面认识和理解。
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关系
普遍性和客观性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揭示了事物的真实面貌。普遍 性是客观性的表现,客观性是普遍性的基础。
02
CHAPTER
联系的种类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直接联系
指事物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没有中间环节或中介。例如,太 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关系,没有其他天体或物质的介入。
间接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牛顿说:“没有神力之助,我不知道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力量竟 能促成这种横向运动。”牛顿的观点( ) A. B. C. D.违背了联系构成物质的运动和发展的观点
解析 牛顿把物质运动的根源归为神力,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 性和存在方式,牛顿的观点否认了这一点,故选B 答案 B
答案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②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 践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迁移训练2 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 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 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

示事物各有优点,应取长补短。B选项论证的观点与之相同;
A说明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差异性;C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物,与寓言突出优点的寓意稍有差异;D体现了不能用片面
的观点看问题。答案为B。
考点三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 (1)联系的含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是普遍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
➢考点梳理与突破 考点一、二 唯物辩证法
1. 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2.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世界是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和核心。
3. (1)内涵: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 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迁移训练1 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
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得到夕阳徐徐落
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
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
B.
C.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答案 B
解析 寓言通过“丝瓜”与“南瓜”的对话,用拟人的手法
3. (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 系 (2)联系的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 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联系。 (3)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 要意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 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 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 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存在,就必然承认事物内 部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就必然主张用普遍联系 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 存在,必然否认事物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 看问题。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运动的结果。辩证 法承认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必然承认事物的 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事 物内部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观点是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每个事物都与 它周围的事物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这些对 它发生影响和制约的事物就是它存在和变化的条件。 条件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和功能就会不同。所以,
(2)只有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才 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3)我们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例如: “下雨好不好?”如果脱离一定具体条件是难以判断的。 只有把握了它的条件,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久旱逢 甘霖,是件好事;连续不断的洪水,就是一件坏事。 学习小贴士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辩证 关系的要求,它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是统一的。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三者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 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三个观点,但矛盾的观点是唯 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联系是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 展。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
例2 (2010·北京)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 网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 网世界吧。
如图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 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 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 是一种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联系的观点,意在考查考生把握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的能力。从 图来看,物联网是人们改变事物具体联系的表现,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利用互
(三)学习提示 1.高考在本课的命题从命题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 也有非选择题,注重考查知识的内在联系。但无论 考查的具体方式怎样,重点都主要集中在联系的普 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
2.复习备考时注意关注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如 “十二五”规划、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协 调发展等。
A.①②
B.
C.①④
D.③④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 存在的。 学习小贴士 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 为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2. (1)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 以人的意志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 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学习小贴士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 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 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