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钝感弹药技术概述
美军现役野战火炮和迫击炮系统详解

美军现役野战火炮和迫击炮系统详解自行火炮及其保障系统M109A6式“帕拉丁”155毫米自行火炮为重型师和装甲骑兵团提供主要的间瞄火力支援。
与之前的M109型号类似,M109A6式“帕拉丁”采用全履带装甲车体。
当前,对“帕拉丁”的配置进行了成功的改进,主要包括:一是大面积的调整了原有的M109A2/A3车体底盘,二是配备下文将要介绍的全新的炮塔。
“帕拉丁”配有1套用以进行弹道计算和武器控制的车载自动火控系统、1 套火炮定位与导航系统和数套保密无线电通信系统。
它采用改进型M284 式身管和M182A1 式底座,此外,还改进了自动推进系统、弹道解算和核生化防护系统等,提高了乘员的微光夜视能力,内置了测试检验设备。
对底盘的更多升级改进还包括加装1 套用于快速部署和撤收的摇控行军固定器、1 根用以帮助支撑新型炮塔的扭转杆和1 部带有改进型冷却系统的低温隔离发动机。
与早期的M109系列相比,“帕拉丁”在陆军武器库中被描述成第一种数字化的战斗车辆,它提高了反应能力、生存能力、杀伤能力和可靠性。
与之并行的,美国陆军军费结构调整后的努力成果还可见于M992A2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
最基本的M992A0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是工业界的一个研发项目,以提供野战自行炮兵部队发射阵地保护,因为它能迅速地执行紧急的弹药再补给和保障。
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系统于1983年定型并投入生产,它也是基于M109榴弹炮底盘,这可以使其具有与所保障火炮单元相匹配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特性,从而保证再补给物资的及时到位。
该系统与陆军的M109A6式“帕拉丁”自行榴弹炮实行一对一的成对使用。
M992 系列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主要设计用以为M109 系列榴弹炮提供弹药补给,也可担负其它型号火炮的弹药补给任务。
该车到目前为止共生产了3 种型号,即M992A0、M992A1 和M992A2。
M992A2 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是一种履带式、铝质装甲、柴油动力弹药补给车,编制乘员5 人。
国外研制的几种钝感固体推进剂

推进技术本文2004-03-15收到,作者分别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零四研究所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国外研制的几种钝感固体推进剂莫红军 白 娟摘 要 综述了国外研制的几种钝感固体火箭推进剂,主要包括其研制单位、配方体系、性能水平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另外还总结了改善固体推进剂钝感弹药响应特性的技术途径和具体措施。
主题词 固体推进剂 钝感特性 安全性引言在弹药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曾发生过许多因受到意外刺激而引发的灾难性事故,因此弹药的安全问题尤其受到军方的强烈关注。
基于对一系列事故的深刻认识,外军首先提出了钝感弹药(IM)的概念和评估标准[1]。
北约对钝感弹药的最新定义是[2]:一方面必须能按要求可靠地满足其使用、战略和操作要求;另一方面当遭受意外刺激时,要求尽可能降低其意外引爆的可能性和随后对武器平台后勤系统及人员的附带伤害。
更简单地说就是当弹药受到快速或慢速加热、子弹或破片撞击、空心装药射流冲击和其它弹药爆轰作用冲击时,只燃烧不爆轰。
出于对安全问题的强烈关注,弹药使用方对钝感弹药有迫切需求,弹药钝感特性在国外已开始逐步成为一项新的产品技术指标,其测试评估体系也趋于完善[3]。
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重要的弹药组成部分,也必须满足IM 测试的要求。
为了使固体火箭发动机完全达到IM 测试的技术要求,国外的结论是必须使用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和钝感固体推进剂[4]。
目前国外的钝感固体推进剂主要有美国研制的H TPE 推进剂、钝感NEPE 推进剂和法国国营火药与炸药公司研制的钝感低特征信号XLDB 推进剂,其性能已与在战术导弹中大量应用HTPB/AP 推进剂、常规NEPE 和XLDB 推进剂相当,并且在钝感特性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另外一系列采用了含能粘合剂、含能增塑剂及新型氧化剂等新型含能材料组分的推进剂配方,也表现出了较好的钝感弹药应用潜力,但这些配方仍处于开发之中。
1 HTPE 推进剂HTPE 推进剂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新研制一类的以端羟基聚醚预聚物(H TPE )为粘合剂、以改善HT PB 复合推进剂钝感弹药特性为目的的战术导弹用固体推进剂,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已由最初的基础型配方发展到了最新的低成本配方。
高能钝感混合炸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兵 工 自 动 化
Or d na nc e I n d us t r y Au t om a t i o n ・6 7・
3 2 ( 1 )
高 能钝 感 混合 炸 药 的研 究进 展 及发 展趋 势
赵 超
( 北京 理 工大 学爆 炸 科 学与 技术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北 京 1 0 0 0 8 1 )
pe r f o r ma n c e , S O i t c a n b e t t e r a d a p t t o t h e c h a n g e s i n c r u e l b a t t l e ie f l d e n v i 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 n me n t . Ke y wo r d s : mi x t u r e e x p l os i v e s ; h i g h e n e r g y ; i ns e ns i t i ve ; d e v e l o p me n t t r e n d
Ab s t r a c t :I n v i e w o f t h e e x p l o s i o n a n d p r o b l e ms c a u s e d by a c c i d e n t a l i g n i t i o n i n we a p o n a n d a mmu n i t i o n ,t h e i n s e n s i t i v e h i g h mi x t u r e e x p l o s i v e s a n d i t s t r e n d we r e s t u d i e d . T o b e c l a s s i ie f d b y t h e l o a d i n g me t h o d , t he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a c h i e v e me n t s o f p r e s s e d ,c u r e d a n d c a s t e d i n s e n s i t i v e e x p l o s i v e s i n d o me s t i c a n d a b r o a d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t r e n d o f
国外钝感弹药危害缓解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摘 要: 控制弹药在意外刺激下反应烈度缓解技术是钝感弹药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弹药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致力
于 提 升 弹 药 综 合 性 能 的 科 研 工 作 者 提 供 参 考 ,本 文 在 分 析 国 外 有 关 缓 解 技 术 的 研 究 进 展 基 础 上 ,归 纳 总 结 了 针 对 降 低 弹 药 在 热 、力
要 集 中 在 试 验 与 数 值 模 拟 研 究[10-13],缺 乏 对 其 设 计 原 理 和 方 法 的 深 入 认 识 。 为 此 ,本 文 在 分 析 国 外 关 于 缓 解 技 术 研 究 结 果 基 础 上 ,对 钝 感 弹 药 危 害 缓 解 技 术 的 设 计 原 理 与 方 法 进 行 了 归 纳 ,期 望 对 致 力 于 弹 药 安 全 性 尤 其 是 安 全 弹 药[14]的 研 究 者 提 供 帮 助 。
2 危害缓解技术的内涵及分类
弹 药 在 一 定 强 度 的 热 、力 及 其 复 合 作 用 意 外 刺 激 下 ,可 能 发 生 意 外 反 应 而 导 致 对 弹 药 库 或 邻 近 弹 药 、作 战 平 台 、人 员 等 的 意 外 伤 害 ,造 成 巨 大 的 军 事 、经 济 和 社会影响。根据美国军标 MIL⁃STD⁃2105D 和北约标 准化协定 STANAG4439,弹药在意外刺激下的反应烈 度 可 分 为 爆 轰(Ⅰ 级)、部 分 爆 轰(Ⅱ 级)、爆 炸(Ⅲ 级)、 爆 燃(Ⅳ 级)、燃 烧(Ⅴ 级)、无 反 应(Ⅵ 级)六 个 等 级 。 其 中 ,爆 燃 以 上 反 应 烈 度 被 视 为 高 危 反 应 ,可 对 周 围 环 境 和 人 员 造 成 较 大 伤 害 。 因 此 ,如 何 控 制 弹 药 意 外 反 应 烈 度 成 为 钝 感 弹 药 研 究 的 重 要 内 容 ,而 控 制 反 应 烈 度 和(或)危 害 程 度 的 措 施 或 手 段 通 常 就 称 为 缓 解 技 术 。 换 言 之 ,弹 药 危 害 缓 解 技 术 主 要 是 指 采 用 各 种 技 术 手 段 降 低 弹 药 遭 受 意 外 刺 激 时 的 反 应 烈 度 和(或)危 害 程 度 ,从 而 提 高 弹 药 的 本 质 安 全 性 水 平 。
国外新型钝感双基推进剂的研究

推进技术国外新型钝感双基推进剂的研究赵凤起 李上文 宋洪昌 李凤生 摘 要 导弹武器的低易损性对火箭发动机提出了“钝感”的新概念和新要求,而发动机的钝感要求发展钝感的固体火箭推进剂。
介绍了国外研制的三种新型钝感双基推进剂,从中可看出:实现双基推进剂钝感的途径就是用新的钝感的硝酸酯增塑剂取代较敏感的硝化甘油(N G)。
主题词 钝感 双基推进剂 低易损性 增塑剂前 言随着高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大量应用和武器使用环境的日趋苛刻,对武器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武器的易损性问题已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钝感弹药的研究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所谓钝感弹药(Insensitive Munitions,缩写成IM)又称低易损(LOVA)弹药或不敏感弹药,它是一种能够可靠地履行其使命、使用方便、易于满足操作要求的弹药,当该弹药遭受不可预测的外界刺激时,它不容易产生剧烈的反应造成间接破坏,也就是说,当它受到子弹、高速破片、射流的撞击或其它机械冲击作用时不容易引起意外爆炸,在高温或火焰的“烤燃”时只燃烧,不爆轰,也不殉爆。
钝感弹药起初是美国海军根据1967年Forsate航空母舰搭载弹药燃烧爆炸,造成巨大损失,导致134人死亡的严重事故而提出要发展的弹药;之后,美国三军均参与了不敏感弹药研究,设立了不敏感弹药研究发展项目。
90年代,钝感弹药被列入1992财年美国国防关键技术中,要求无论是炸药、发射药还是火箭推进剂都应成为钝感弹药。
美国海军(1991年)和美国国防部(1994年)先后制定了钝感弹药的军用标准。
美国IM开发的基本方针是:今后开发的弹药都必须满足IM标准的要求;而在改进已装备的弹药中选择了十五种弹药,它们到1995年必须达到IM标准。
英国、法国也相继开展了对钝感弹药的研究,英国准备将钝感弹药用于新设计的核战斗部和常规战斗部的导弹,法国在空对空导弹、舰对舰导弹上部分装备了钝感弹药。
法国火炸药公司和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制适用于火箭发动机的钝感推进剂,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
致命钢雨----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

致命钢雨----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喜欢军事动作题材电影的读者恐怕对1996年香港拍摄的动作片《飞虎》不会陌生,影片中叛逃的海豹部队为逃脱飞虎队追击,在必经之路上埋设了地雷,造成多名飞虎队员伤亡,这种地雷就是M18A1。
这种武器在美军中经常被称为“Claymore”,原意是指苏格兰阔剑——冷兵器时代苏格兰人曾经使用的一种带护手的双刃重剑,大概美军士兵期望这种武器能象苏格兰阔剑一样横扫一切敌人。
源起与发展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纳粹德国的武器专家休伯特·沙尔丁(Hubert Schardin)和匈牙利人米斯奈(Misznay)几乎同时发现,在一块带弧度的钢板后引爆炸药,炸药在起爆时大部分冲击力垂直作用于钢板上,爆炸过程中钢板凹面就会形成一个高速侵彻体,其破坏能力非常惊人。
当时人们将这个发现命名为米斯奈-沙尔丁爆炸效应(Misznay-Schardin effect)。
休伯特·沙尔丁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种定向地雷,不过还没等他的设计投入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伴随着纳粹德国的迅速崩溃,这项技术最终流入当时的同盟国手中,但战后相对和平的环境使得该技术暂时被束之高阁。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用这句话来形容休伯特·沙尔丁的设计也很贴切,因为数年后爆发了举世瞩目的朝鲜战争,使得米斯奈-沙尔丁爆炸效应原理很快在战场上得到了应用。
为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援助。
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联合打击下丢城失地,节节败退,特别是志愿军的夜袭战和穿插包围,让美国士兵们惶惶不可终日,担心神出鬼没的志愿军战士会突然杀到他们的阵地上。
为了固守阵地、挽回失败局面,“联合国军”阵营迫切希望能得到一种可由单兵携带并使用的有效武器,重量轻、结构简单的反步兵地雷因此成了各国武器设计师眼中的香饽饽,但传统地雷不能很好满足需要,于是有人想到了休伯特·沙尔丁设计的地雷,加拿大人手脚比较快,没多久就设计生产出一种名“phoenix”的地雷,这种地雷成功地应用了“米斯奈-沙尔丁”爆炸效应原理,结构也颇为简单,通过引爆装在钢板后的炸药,使其破碎产生破片,从而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
二战中的美造手榴弹

二战中的美造手榴弹手榴弹作为一种简单而又古老的弹药,在历次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是步兵战斗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装备之一,但在19世纪曾一度销声匿迹,直到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1904)时,双方在战场上都大量使用了手榴弹,又使其重振威力,因而各国竞相进行研制。
1914年,苏联研制出攻防两用手榴弹;1915年,英国研制了类似菠萝形状的“密尔斯”手榴弹;1924年,德国使用了“土豆杆”式木柄手榴弹……这些手榴弹在一战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并为以后手榴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手榴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由于国情和军队战术思想的不同,世界各国在手榴弹的战术使用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其品种的多样化。
目前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手榴弹,是很难准确统计的。
1990年代初曾有报道:美国一位手榴弹样品收藏家展示了 1600余个品种的手榴弹,其形状各异,大小不等,最大的重达1kg,最小的只有120g。
二战中,仅中国战场上所使用的手榴弹就有44种之多,除中国抗日军队自造外,还有日本造、意大利造、苏联造和美国造手榴弹,而美造手榴弹有16种之多,占使用总数的36%。
MKI手榴弹和MKII手榴弹是二战中美军装备的主战手榴弹,称作杀伤手榴弹。
为了满足战术上的需要,美军还装备了一定数量的特种手榴弹,其品种包括毒气弹、照明弹、燃烧弹和发烟弹。
特种手榴弹弹体多呈圆柱形,颜色为灰色,上有色带。
美制手榴弹全部用木箱包装,规格有每箱装12枚和25枚两种。
美军二战以前的手榴弹通常以字母M后面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型号,例如M6、M7、M8、M14、M15、M16手榴弹等。
1925年以后,改为用“MARK”来命名,缩写为“MK”, 后面加罗马数字区别不同类型,如果该型号产品经过设计改进,则在罗马数字后面再加字母“A”,并附以适当的阿拉伯数字,如MKI、MKII、MKIIIA1手榴弹等,其中MKIIIA1 表示在MKIII型号上第一次在性质上进行了改进,因此加A1。
西方国家引信触发性能及其试验用靶材分析

第4"卷第1期2021年2月探测与控制学报Journal of Detection&ControlVol.43No.1Feb.2021西方国家引信触发性能及其试验用靶材分析王雨时(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为了给我国引信触发性能论证、分析、设计、试验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根据欧美现役产品手册披露的信息,详细分析了西方国家引信触发灵敏度、钝感度、防雨、大着角发火性、擦地作用正确性、触发作用时间(瞬发度或延期时间)性能。
碰击式弹头机械触发引信和机电触发引信瞬发度分别可达25"S和20"S,而弹底惯性机械触发引信瞬发度可达300"S&迫击炮弹和航空火箭弹弹头触发引信防雨问题不突出,灵敏度最高;小口径火炮弹头引信防雨问题最为突出。
绝大多数对地攻击引信均以立靶射击方法而不是用对地射击的方法考核触发性能,立靶材质有胶合板、木板、铝合金板和钢板。
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触发灵敏度靶板厚度约是钝感度靶板厚度的4〜8倍&M739系列引信着速对触发灵敏度影响非常显著,而其横栅式防雨机构对瞬发度影响不明显。
美国轻武器、小口径火炮以及航空火箭等低伸弹道引信的大着角发火性已达到80°着角,而擦地炸达到了5。
落角可靠发火的水平&关键词:引信;触发;靶板;灵敏度;钝感度;防雨;大着角发火;擦地炸;瞬发度;延期中图分类号:TJ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94(2021)01-0001-07Analysis of Impact Performance and its Test Target Materials ofFuze in Western CountriesWANG Yushi(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NUST,Nanjing210094,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monstration,analysis,design,test and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impact firing performance of fuzes in China,the impact sensitivity,impact insensitivity,rainproof performance,initiation at high impact angle,graze sensitivity,functioning time i.e.instantaneity or delay performance of the fuze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data disclosed in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active fuze catalog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the instantaneity of mechanical point-detonating fuzes and electromechanical contact fuzes can reach25"S and20"S respectively,while that of the inertial impact base fuzes can reach300"S.The point-detonating fuzes of mortar bomb and aircratt rocket are not severely affected by the rain,and have the highest impact sensitivity.The point-detonating fuzes of small-caliber projectiles are more prone to be affected by the rain.The impact performance of most of the ground attack fuzes is evaluated with the target-shooting method instead of the ground-shooting method.The materials of the target include plywood,wood screen,aluminum alloy plate and steel plate.When using the same material,the thickness of the impact sensitivity target is about4-8times the thickness of the insensitivity target.The impact velocity has very signifi-canOinfluenceonOheimpacOsensiiviyofOheM739seriesfuzes andiscross-barrainproofdevicehasno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instantaneity.The fuzes of American small arms,small-caliber projectile,and aircratt rockets whose trajectories are flat,which function at an impact angle of80°,and graze at a falling angle of5°.Key words:fuze;impact firing;target;sensitivity;insensitivity;rainproof;angle sensitivity;graze burst;instantaneity;delay"收稿日期:2020-11-03作者简介:王雨时(1962—),男,辽宁本溪人,教授,研究方向:引信系统分析,引信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常规的武器弹药 ——无论是投入应用的,还是正在开发的——普遍
涉及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在制造、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因各
种危害刺激而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灾难性的事故。
钝感弹药:先进武器弹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钝感弹药的含义
钝感弹药(IM)能够使意外事故的触发概率最小化,或者使意外事 故的损害程度最小化。简单地说,钝感弹药能够使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 最小化。
⑸ 降低弹药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对于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钝感弹药技术有助于实现许多先进武
器弹药的概念和要求:
非致命性和非破坏性技术 低附带毁伤技术 坚固和深埋目标的打击技术 远程精确打击技术 极超音速武器技术 ……
ES-1 钢质壳体 / 反应性金属玻璃结构 温压炸药 高能炸药
压力 / P
高能炸药(HE)
温压炸药(TBE)
环境压力
时间 / T
2.3 新工艺:组分的合成与处理
分子间复合 定向合成 ……
传统工艺
改 进 优 化
重结晶
新工艺
开 发 引 进
超细化
含能材料的规模化合成和处理
钝感弹药的认证
钝感弹药的认证依据:通用性的 IM 测试标准。
美 国: MIL-STD-2105 标准 北 约: 4439 标准化协定和 AOP -39 指导文件
联合国: AASTP 2 / U.N. 标准
钝感弹药的意义
⑴ 提高弹药的安全性和生存能力,降低未知因素和非对称因素的 风险概率,确保弹药实现预设的功能或目标。 ⑵ 减少弹药在贮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产生意外事故的概率,确 保操作人员和平台的安全性。 ⑶ 简化弹药的操作项目,降低平台负担,提高系统效率。 ⑷ 减少弹药的贮存设施和维护项目,进而减少弹药在整个寿命周 期中的后勤费用。
通过组分之间的热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输出,单位体积的能量显著高 于常规含能材料,而且能量输出速率和冲击感度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 有利于改进常规战斗部的毁伤效率和钝感性质。
反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材料壳体或破 片具有增强的爆炸作 用效果……
结构性壳体
金属化粘结剂
反应性材料
A
A
反应性破片的结构和作用过程示意图
2.1 新材料:智能化材料
Joint SuperSonic Cruise Missile
2. 钝感弹药的技术途径
欧美国家钝感弹药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现役库存弹药的改造,使其完全或部分满足钝感弹药标准;
其二、新型钝感弹药的研制,用于取代无法实现改造的现役弹药; 其三、先进钝感弹药的研制,以适应现代战争可能面临的新的条件 和环境。
智能化材料,如形状记忆材料、低共融保护材料等,能够感知和接 受外部环境的信息,如声、光、电、磁、力、酸碱度和温度等,同时根 据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以实现特定的驱动或控制功能。
在温度作用下,一种形状记忆塑料从 临时形状恢复到母相状态的过程。
在电能作用下,一种形状记忆塑料从 临时形状逐步恢复到母相状态的过程。
新材料、新配方、新工艺、新设计、新试验、新标准 ……
2.1 新材料:钝感炸药
NQ NTO ANTA CL-20 LLM-105 TANZ FOX-7 FOX-12
TATB
HNS
DNAN
TEX
……
较多的能量基团、紧凑的分子结构、钝感的响应特性
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唑类化合物、氮杂化合物、呋咱化合物、全 氮化合物 ……
含能增塑剂 BDNP A/F
含能增塑剂 GAP-A 实用化水平
50 : 50
O
O
ONO2 ONO2
NIMMO
GN
TNEB DNEB
含能预聚物单体
含能增塑剂 R8002
2.1 新材料:反应性材料
两种或两种以上非爆炸 传统铝热剂 金属-氟聚物体系 性固态反应物组成 。
金属-金属复合体系
金属化粘结剂
金属化炸药
2.2 新配方:传统炸药配方的优化、改进
开发传统熔铸、浇注和压装炸药组分的钝感替代物,在保持武器 弹药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操作和使用的安全性水平。
以 DNAN 为基的熔铸炸药配方:IMX-101、IMX-104、OSX-12…… 以 TEX、CL-20 为基的浇注炸药配方:DLE-054、DLE-055…… 以 FOX-7 为基的压装炸药配方……
关注点之一:可燃性金属粉
传统造型粉技术
聚合物包覆的金属颗粒
纳米材料技术
金属-金属复合颗粒
先进材料技术
金属间化合物
提高可燃性金属粉的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保证反应活性和反应能 量释放。 提高可燃性金属粉的反应速度和深度,使其能量释放最大程度与高 能炸药的能量释放叠加,从而提高爆炸的峰值超压。
关注点之二:测试和评估 目前,温压炸药的测试和评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⑴ 超压-时间 关系的描述,以及爆炸总冲量的计算。⑵ 温度-距离、温度-时间关系的 描述。
欧美国家钝感弹药技术概述
刘晓波 张光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1. 引言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为了适应各种类型的作战环境和作
战模式,欧美发达国家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武器弹药。
新概念和新原理:超远程、超高速、软杀伤、高能效、 多功能…… 武器弹药的发展趋势:远程化、智能化、高效化、多功 能、小型和微型化……
FOX-7
实用化水平 CL-20
LLM-105
DNAN
TEX
新一代熔铸炸药 流动相的候选物
合成可行性高
性能可以调节 唑类和多氮含能离子
2.1 新材料:含能粘结剂
GAP
NIMMO
GLYN
PVN
BDNPA/F
……
通过交联反应使炸药组分和增塑剂组分形成坚韧的三维网络结构,
提高炸药配方的能量输出,改善炸药配方的力学性质,提高其对于外界 刺激作用的吸收和耗散效果,从而改进弹药的钝感性质。 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叠氮类聚合物、氧杂环丁烷类聚合物、环氧 丙烷类聚合物、含氮杂环聚合物、氟化聚合物……
2.2 新配方:温压炸药
温压炸药配方通常包含金属燃料颗粒、氧化剂、粘结剂等成分,针
对不同目标可能强调剧烈的燃烧作用效果,也可能强调增强的爆炸作用
效果。 温压炸药涉及大量新型含能材料的应用,例如金属间化合物、金属
化粘结剂、反应性结构性材料等。这些材料不仅有助于提高爆炸的脉冲
作用及其持续时间,而且有助于优化相关战斗部的钝感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