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下册)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类函授本科各专业。

(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自学64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今后专业课以及毕业后在混凝土结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与本课程有联系的其它专业基础课有《房屋建筑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总的要求:了解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弯、剪、拉、压、扭等基本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等。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1、掌握各种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2、掌握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及结构形式,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具有结构总体知识;3、熟练地对各种结构的受力构件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4、了解结构构造对保证结构正常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和在设计中学会具体运用有关构造规定;5、具有参加功能复杂、技术先进、艺术要求较高的大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二)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难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绪论内容: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概况,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要求:重点是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原因及构件的破坏类型。

建议:理论讲授的重点是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原因。

(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内容:钢筋的强度与变形,钢筋应力一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冷加工钢筋的性能,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要求;混凝土的基本强度指标(f、f、f)、单轴向受压时的应力一应变关cuct系、轴向受压时的变形模量、轴向受拉时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混凝土的徐变与收缩,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要求:重点是钢筋、混凝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及保证可靠粘结与锚固的构造措施。

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结构设计概论,荷载与作用,梁板结构,框架结构,钢-混凝土组合梁板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柱等内容。

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计算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重点:(1)梁板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2)框架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3)钢-混凝土组合梁板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4)钢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5)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计算方法。

2.课程难点:(1)梁板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2)框架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3.能力培养要求:(1)熟练掌握梁板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2)熟练掌握框架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3)掌握钢-混凝土组合梁板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4)掌握钢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5)掌握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计算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课堂教学(48学时)1.工程结构设计概论(2学时)了解结构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掌握结构类型和结构体系,掌握结构分析的原则。

2.荷载与作用(6学时)了解荷载的定义与分类,掌握荷载代表值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掌握竖向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其他作用的计算方法,掌握荷载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方法。

3.梁板结构(10学时)了解梁板结构的形式,掌握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与计算简图,掌握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双向板的设计计算方法,了解井式楼盖、密肋楼盖、无梁楼盖的设计计算方法。

4.框架结构(18学时)了解框架结构的体系和布置,掌握框架梁和柱的设计参数,掌握框架结构的分析方法、设计要求、荷载效应组合方法,掌握延性框架及框架构件的设计方法。

5.钢-混凝土组合梁板结构(6学时)了解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定,掌握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计算方法,掌握剪力连接件的设计计算方法,掌握连续组合梁的设计计算方法,了解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设计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钢筋混凝⼟结构》课程教学⼤纲《钢筋混凝⼟结构》课程教学⼤纲(201402修订)课程名称:钢筋混凝⼟结构(英⽂)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课程性质:必修课适⽤专业:专升本学时:64 学分:4⼀、课程的作⽤、地位和任务本课程属⼟⽊⼯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是⼀门实践性很强、与现⾏的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混凝⼟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为以后在混凝⼟结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及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和要求:(⼀)绪论1.了解混凝⼟的⼀般概念2、深刻理解和掌握钢筋和混凝⼟共同⼯作的条件(重点)3、充分认识钢筋与混凝⼟的优缺点(重点)4、了解钢筋混凝⼟结构在⼟⽊⼯程中的应及发展前景5、做好学习本课课程的准备。

(⼆)钢筋混凝⼟材料的主要⼒学性能内容:钢筋和混凝⼟材料的⼒学性能以及混凝⼟与钢筋粘结协同⼯作的特性直接影响结构和构件的受⼒性能,也是混凝⼟结构的计算理论、计算公式建⽴的基础。

要求:1.熟悉建筑⼯程中所⽤钢筋的品种、级别及其性能2、掌握钢筋的强度指标和变形,重点理解钢筋的应⼒应变曲线3、熟悉混凝⼟在各种受⼒状态下的强度与变形性能,掌握混凝⼟各项强度指标、弹性模量以及变形模量等(重点)4、了解钢筋与混凝⼟的粘结(第六章有展开)5、了解混凝⼟的时随变形——收缩和徐变。

(三)梁的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内容:通过对典型试验梁的挠度曲线、截⾯应变分布及破坏过程的分析,说明混凝⼟和钢筋的⼒学性能对梁的受⼒阶段、应⼒状态、破坏特征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起钢筋混凝⼟的应⼒分析和极限弯矩的计算公式。

要求:1、掌握试验梁、梁的挠度曲线、梁受⼒的三个阶段以及相应的截⾯应⼒分布(重点)2、掌握适筋梁及其破坏特征(重点)3、熟悉混凝⼟梁的受⼒特点4、熟悉配筋率对梁的破坏特征的影响5、掌握梁截⾯应⼒分析的基本假定——平截⾯假定、材料的应⼒-应变物理关系、基本⽅法(重点)6、熟悉《规范》采⽤的极限弯矩计算⽅法,具有实际意义。

《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教学大纲混凝土结构系(分院):专业: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年月日目录一、课程名称 (1)二、课程性质 (1)三、课程教学目的 (1)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五、课程总学时 (1)六、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及推荐的相关学习网站 (2)七、课程考试与评估 (2)八、课程教学内容要点 (2)第0章绪论 (2)第一章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3)第二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4)第三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第四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7)第五章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8)第六章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9)第七章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10)第八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 (10)第九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1)第十章梁板结构 (13)第十一章单层工业厂房 (14)九、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15)《混凝土结构》教学大纲执笔:一、课程名称课程中文名称:混凝土结构课程编号:二、课程性质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总学时:112学时总学分:5学分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开课年级:二年级先修课程:工程材料、结构力学、工程力学开课系部:管理系三、课程教学目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

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力学知识。

了解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在建筑物中的功能、特点及应用。

了解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选用原则。

了解并掌握三大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和相应施工图的绘制。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

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三大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的基本知识及混合结构墙柱、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和相应施工图的绘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311011总学时数:72(理论68、实验4) 总学分数:4.5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等后续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混凝土结构的科研、设计和施工等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掌握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掌握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能正确应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工方向)或《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道桥方向)进行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内容:1、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混凝土结构的分类;(2)配筋的作用与要求;(3)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缺点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1)发展概况;(2)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3)展望3、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的问题及其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1、掌握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

2、了解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3、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1、配筋的作用与要求。

2、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的条件。

(二)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内容: 1、钢筋(1)钢筋的品种与级别;(2)钢筋的强度与变形;(3)钢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4)钢筋的疲劳性能;(5)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要求。

2、混凝土(1)混凝土的基本强度指标('cu f 、c f 、t f )、单轴向受压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混凝土的变形模量、轴向受拉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2)复合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简述); (3)混凝土的疲劳性能; (4)混凝土的徐变;(5)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6)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简介 3、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1)粘结的定义与重要性;(2)粘结力的组成;(3)保证可靠粘结的构造措施基本要求:1、钢筋(1)熟悉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流程,以及混凝土结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一、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工程建设的核心之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涵盖土木工程、力学、结构设计、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求设计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实践经验。

本教学大纲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应用方法,为深入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教学内容和任务本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和任务:(一)基础知识1.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应用领域。

2.混凝土的物理和机械性质。

3.设计参数原则和规范要求。

(二)基本原理1.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模型。

2.荷载计算原理。

3.配筋原理和设计方法。

(三)设计流程1.混凝土结构设计流程及其主要步骤。

2.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点。

3.建筑构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四)工程实践1.结合实例讲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应用。

2.结合实践演练计算、检验和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点。

三、教学方法和要求本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如下:(一)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

2.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

3.实践教学,设立结构设计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

2.要求学生熟悉常用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如AutoCAD、SAP2000、ETABS等软件。

3.要求学生熟悉主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比如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

四、考核与评估本教学大纲的考核与评估方式如下:(一)考核方式1.课堂测验。

2.设计实践。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下)教学大纲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下)教学大纲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专业课程中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本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构造及技术要求•砌体结构的设计、构造及技术要求•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结构构造•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计算的方法和技术•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2.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该培养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倡导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3. 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章节讲述课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第一章4课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要求第二章3课时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三章4课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第四章3课时砌体结构的构造第五章4课时砌体结构的技术要求第六章3课时砌体结构设计第七章4课时砌体结构施工第八章3课时4.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理论授课•实例分析•视频讲解•讨论研究•考察练习5. 课程考核考核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40%)主要包括:•出勤率:按照规定的出勤率计算•作业完成情况:按时提交、质量合格•课堂表现: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期末考试成绩(60%):•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内容:全年课程内容•考试时间:2小时6. 教材及参考书目6.1 教材李玉和,朱崇琪,刘冬梅.钢筋混凝土结构[M].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6.2 参考书目迟斌.砌体结构基础(第5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7. 授课教师本课程由XXX教授负责授课。

8. 注意事项•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不得迟到早退;•学生应认真完成授课教师所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禁止在课堂上嘈杂说笑,手机静音或关机;•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会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混凝土结构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教学大纲一、引言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承载能力高、防火性能好等优点,因而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系统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基本性质1.1 混凝土的组成和原理1.2 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2. 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和特点2.1 钢筋混凝土结构2.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2.3 轻质混凝土结构3. 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原则3.1 抗弯设计3.2 抗剪设计3.3 抗压设计4. 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4.1 混凝土搅拌与浇筑4.2 模板安装与拆除4.3 钢筋绑扎与预应力施工5.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验收标准5.1 强度检测5.2 裂缝控制5.3 表面平整度要求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熟悉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结构分类;2. 理解混凝土构件设计的基本原则;3. 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4. 熟悉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验收标准;5. 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现场管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估。

要求学生需要认真学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以便全面评估其对混凝土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相信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混凝土结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我,成为优秀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混凝土结构》(2)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混凝土结构》(2)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升本)结构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课,与土木工程专业专科《混凝土结构》(1)使用同一教材。

教材分为:混凝土结构上、下两册。

其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

“混凝土结构原理”是混凝土结构的基础,其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理论,受力性能,计算和配筋构造等;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现浇楼盖、单层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内力计算,内力组合及截面配筋,构造要求等;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是《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力学(2)》及《混凝土结构(1)》。

三、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的概念、计算理论及设计方法是本课程的基础,结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其主要内容。

本课程与实际工程结构联系紧密。

其次,本课程是在学习土木工程专业专科《混凝土结构》(1)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科的内容,请注意两者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上的不同。

四、教学总体要求掌握结构基本构件的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自学和计算练习,掌握构件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授课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同时应注意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规范内容的配合衔接。

建筑结构试验等辅助教学活动应与本课程有机配合,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课程内容。

在楼盖的设计方案、布置、体系、计算及构造要求部分,要求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力重分布的概念和调幅方法。

在单层工业厂房和框架结构部分,要求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房屋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授课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同时应注意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规范内容的配合,紧密联系实际工程结构。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教学要求分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学分数本课程课内学时72,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

二、媒体的选择及相互关系本课程的媒体建议选用文字教材、IP课件、录象教材等。

其中文字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媒体,不但包含所有教学内容,而且包含教学要求、其他媒体使方法及必要的教学信息等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教材。

IP课件、录象教材是强化媒体,主要是分层次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是对文字教材某些内容的强化与补充。

三、教学环节1.自学自学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看电视、IP课件、直播课堂、网上教学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各教学点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学助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2.面授助学面授助学要服从于教学大纲,使用多媒体一体化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讲思路,讲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独立完成习题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分析和计算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

4.课程设计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设计、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任选其中之一。

5.考试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安排。

不出难题、怪题。

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安排。

四、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混凝土结构(上)混凝土结构(下)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混凝土结构(上册)一、绪论教学内容:1.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应用简况;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1.强调混凝土结构的特点;2.强调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内容:1.钢筋的强度和变形,钢筋的成分、级别和品种,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2.单轴和复合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3.混凝土在一次短期加荷时的变形性能,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的变形特点;4.混凝土在重复荷载和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5.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混凝土的强度和强度等级;6.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教学要求:1.了解钢筋的强度和变形、级别和品种,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2.理解单轴和复合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变形性能;3.掌握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强度等级,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原理。

教学建议:注意规范对钢筋的级别和强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规定。

三、混凝土结构基本计算原则教学内容:1.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结构的极限状态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2.结构可靠度、失效概率和可靠指标;3.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4.作用和作用效应,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和材料的分项系数,荷载组合;5.荷载分类及其标准值,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教学要求:1.了解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结构的极限状态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结构的可靠度和可靠指标;2.掌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3.理解作用和作用效应,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和材料的分项系数,荷载组合;4.理解荷载分类及其标准值,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教学建议:强调说明新规范对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以及荷载设计基准期的规定,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的新规定,对钢筋的种类和强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新规定,以及荷载和材料的分项系数。

四、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受弯承载力教学内容:1.适筋受弯构件正截面的三个受力阶段及截面应力、应变分布,受弯构件破坏形态及配筋对破坏形态的影响;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一般计算方法和基本假定,等效矩形应力图,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最大和最小配筋率;3.单筋、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和构造要求;4.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延性。

教学要求:1.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三个受力阶段及截面应力、应变分布,配筋对破坏形态的影响;2.掌握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一般计算方法和基本假定;理解等效矩形应力图,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最大和最小配筋率的概念;3.掌握单筋、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和构造要求;理解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延性。

教学建议:详细说明按新规范,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基本假定,等效矩形应力图以及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五、受弯构件斜截面的承载力教学内容:1.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2.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应力状态及其破坏形态,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3.剪力传递机理,腹筋的作用及其对破坏形态的影响,截面限制条件及最小配筋率的意义;4.有腹筋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抗剪性能,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5.斜截面受弯承载力、抵抗弯矩图、纵筋锚固、弯起及截断、箍筋的构造教学要求:1.了解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和影响因素;2.了解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应力状态;3.理解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4.理解剪力传递机理,腹筋的作用及其对破坏形态的影响,截面限制条件及最小配筋率的意义;5.掌握有腹筋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理解抵抗弯矩图、纵筋锚固、弯起及截断等构造要求。

教学建议:注重讲授按新规范,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混凝土强度指标和最小配筋率,有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其可靠度,新规范对纵筋弯起及截断的构造要求。

六、扭构件扭曲承载力教学内容:1.平衡扭转和协调扭转的概念;2.纯扭构件裂缝出现前后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3.纯扭构件开裂扭矩,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和极限扭矩;4.纯扭和弯剪扭构件按《规范》的配筋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教学要求:1.了解平衡扭转和协调扭转的概念,纯扭构件裂缝出现前后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2.理解纯扭构件的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和极限扭矩;掌握弯剪扭构件按《规范》的配筋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教学建议:注重讲授弯剪扭构件按规范的配筋计算方法,按规范,纯扭构件的配筋计算公式和配筋率。

七、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教学内容:1.配有纵筋和箍筋的轴心受压柱的受力全过程及其破坏特征;2.配有纵筋和箍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计算;3.配有纵筋和螺旋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及计算公式;4.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其分类,界限破坏,纵向弯曲(二阶弯矩)5.矩形、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矩形截面不对称和对称配筋的计算方法;6.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7.双向偏心受压矩形正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8.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9.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延性的特点。

教学要求:1.了解配有纵筋和箍筋的轴心受压柱的受力全过程及其破坏特征;2.掌握配有纵筋和箍筋的轴心受压柱和配有纵筋和螺旋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及计算公式;3.掌握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其分类,二阶弯矩的影响;4.掌握矩形、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5.理解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了解双向偏心受压矩形正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和截面延性的特点;6.掌握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教学建议:着重讲授轴心受压短柱和长柱的受力破坏特征和承载力计算公式,注意说明二阶弯矩的概念及其对承载力影响;着重讲授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判定,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八、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教学内容:1.轴心受拉、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2.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学要求:1.理解轴心受拉、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原理;2.了解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注重说明轴心受拉、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特点。

九、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教学内容:1.裂缝的概述;2.变形和裂缝极限状态限值规定,裂缝控制等级;3.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的基本假定,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4.轴心受拉构件抗裂度计算;5.受弯构件受力变形特点,短期刚度和长期刚度计算;6.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平均裂缝间距,平均和最大裂缝宽度,最小刚度原则;7.轴心受拉、受弯、偏心受拉和受压构件最大裂缝计算公式。

教学要求:1.了解变形和裂缝极限状态限值规定;2.理解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的基本假定,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原理;3.掌握轴心受拉构件抗裂度计算方法;4.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变形特点;5.理解短期刚度和长期刚度计算;理解平均裂缝间距,最大裂缝宽度和最小刚度原则;6.掌握最大裂缝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