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发电的研究综述
水力发电的研究综述

水力发电的研究综述摘要:电力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动力能量,水力发电是电力工业的一个门类。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水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水电在我国的兴起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
关键词:我国水力发电现状前景前言电力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动力能量,水力发电是电力工业的一个门类。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水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水电在我国的兴起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
首先,我国有大规模利用水能资源的条件和必要性。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
但是目前我国水能的利用率仅为13%,水力发电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总量也大幅度增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甚至需要依靠进口。
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约需要进口1亿t石油,并且其进口依存度将达40%左右,甚至更高。
在这样的情势下,发展新能源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
而水能就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次,发展水电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常规发电方式,煤的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使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引发酸雨和“温室效应”等多方面的环境问题。
而核能发电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一旦泄漏造成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水力发电不排放有害的气体、烟尘和灰渣,又没有核辐射污染,是一种清洁的电力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再次,水力发电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工程建设技术、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和输电技术于完善,单机容量也不断增大。
并且水力发电成本低廉,运行的可靠性高,故其发展极为迅速。
l 我国水能资源概况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据统计,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 6.76亿 kw,年发电量 5922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3.78亿kw,年发电量9200亿kwh。
由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水能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流域的分布很不均匀;此外我国水能资源的突出特点是河流的河道陡峻,落差巨大,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大河流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天然落差都高达5000 m左右,形成了一系列世界上落差最大的河流,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水力发电技术研发进展综述

水力发电技术研发进展综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水力发电作为一种成熟的能源利用方式,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水力发电技术的研发进展,介绍新型水力发电技术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水力发电技术的研发历程水力发电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最早发明大型水力发电机的是英国的威廉·乔治·阿姆斯特朗(William George Armstrong),他在1878年开发了一种旋转圆柱发电机。
随后,水轮机和发电机的结合逐渐成为主流。
在20世纪初期,水力发电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水轮机结构的不断改进和电力系统的发展,水力发电厂的规模越来越大,效率和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直到现在,水轮机是水力发电厂的核心设备之一。
二、新型水力发电技术的应用除了传统的水轮机发电技术外,近年来,一些新型水力发电技术也开始受到关注和应用,如下所述:1、潮汐能发电技术潮汐能发电是一种基于潮汐运动的利用方式,通过潮汐涨落的能量来产生电力。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潮汐较大的海域,如英国、挪威和加拿大等地。
目前潮汐能已成为发展新型水力能源的热门方向之一。
2、水下水轮机技术水下水轮机是一种将水力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与传统的水轮机不同之处在于其不需要大坝或水库。
水下水轮机主要应用于海洋、河流和湖泊等水域环境,利用水流能量产生电能。
3、海水淡化与发电一体化技术海水淡化和发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将海水淡化和发电同步进行的技术。
其原理是将海水过滤、清洁后再用于驱动水轮发电机,同时还可以将产生的淡水用于不同领域和用途。
三、水力发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水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化技术水力发电厂的效率与水轮机的效率密切相关,因此未来会继续加强水轮机的研究和改进,提高水利设备的能效。
2、可持续化技术水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形式,具有可持续性。
水力发电的性能分析及改进探讨

水力发电的性能分析及改进探讨水力发电是目前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其通过利用水流动运动的能量来带动水轮机,最终转化为电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水利发电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其性能也越来越优化。
本文将对水力发电的性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其进行改进设计。
一、水力发电的性能分析1.1 水能资源利用率分析水力发电的能量来源于水流的动能,而水能资源的利用率主要受制于水的涌流量、水流速度以及水头高度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水力站,其水能资源利用率也会有所差别。
在一般情况下,水能资源的利用率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水头高程:水头高程是指水面与水轮机进口中心线之间的垂直高程差,一般来讲,水头高程越高,水利发电站的发电效率就越高;(2)水流速度:水流速度越快,相应的水流动能就越大,换而言之,水能资源的利用率也将更高;(3)水的涌流量:水的涌流量是指水库或河道中的水流量,水流量越大,就能为水利发电站带来更多的水能资源,因此,水的涌流量越大,水能资源的利用率越高。
1.2 水力发电的发电效率分析水力发电的发电效率也是衡量水利发电站性能的一种重要标准。
发电效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水头高程和发电机效率。
在水力发电站中,水头高程越大,发电机效率也越高。
同时,在相同水头高程的情况下,发电机效率高的水利发电站能够更好地利用水能资源,发电效率也会高一些。
发电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水轮机的效率。
水轮机是将水动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最重要设备之一,因此,水轮机的效率也是影响发电效率的关键因素。
目前,水轮机已经发展出多种类型,如混流式、轴流式、径流式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水轮机在效率方面也有所差别。
1.3 水力发电机组的平均寿命分析水力发电机组的平均寿命也是衡量水利发电站性能的重要指标。
水力发电机组的寿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和电缆等配套设备的质量、维护保养力度等。
根据统计数据,一般情况下,水力发电机组的平均寿命在30年以上。
水力发电潜力与开发方向研究

水力发电潜力与开发方向研究水力发电是一种利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
它具有广泛的资源分布、可再生性强、发电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本文将探讨水力发电的潜力以及未来的开发方向。
一、水力发电潜力1. 全球水力资源世界上大约70%的淡水都集中在河流和湖泊中,这为水力发电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基础。
根据统计,全球水力潜力约为14.4亿千瓦,其中只有30%得到开发利用,尚有巨大的潜力待发掘。
2. 水力资源分布水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衡。
大部分水力资源集中在北美、南美、亚洲和非洲地区,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经充分利用了本地的水力资源。
在中国,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供应,特别是川渝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力发电区域。
3. 水力发电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力发电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适用于不同水利条件的水力发电设备和技术,如河道型、库区型、波浪型等。
这些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将进一步提高水力发电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水力发电的开发方向1. 大规模水电站建设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许多大规模水电站的开发潜力。
通过建设这些水电站,可以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并改善当地的能源供应状况。
同时,大规模水电站还可以在多功能方面发挥作用,如水资源调度、防洪灾害、灌溉和水生态保护等。
2. 小型水力发电站建设在一些山区、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建设小型水力发电站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的方式。
这些小型水力发电站可以利用当地的山河水源,为当地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潮汐与波浪能的利用除了传统的水力发电形式,潮汐能和波浪能也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水力能源形式。
通过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技术,可以利用海洋能源来发电,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虽然这些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4. 环保型水力发电技术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力发电技术也在积极向环保型发展。
水能发电的潜力与发展研究

水能发电的潜力与发展研究水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水能发电的潜力与发展,从水能发电的原理、技术发展、环境影响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水能发电的原理水能发电是通过利用水的能量产生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
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流驱动涡轮发电机,通过涡轮的旋转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水能发电主要有水力发电和潮汐能发电两种形式。
水力发电是利用水流的动能和水位的高低差,通过引水、发电、尾水,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常见的水力发电方式有水轮机发电、梯级梯汛发电和泵蓄能发电等。
潮汐能发电是利用潮汐差异,将潮水流进和流出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发电方式的优势是可预测性强,但在技术上还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耐久性和维护成本等。
二、水能发电的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水能发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各种水能发电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1. 水力发电技术水力发电技术包括高坝发电、低坝发电、小水电和泵蓄能发电等。
高坝发电是指利用大坝蓄积水量形成的水头进行发电,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
低坝发电则利用河流本身的水位差进行发电,适用于河流比较平缓的地区。
小水电是指利用较小的水头和流量进行发电,适用于偏远山区。
泵蓄能发电是指在能源供应充足时,利用电力将水抽到高处,储存为潜在能量,当需求增加时,再释放水能生成电能。
2. 潮汐能发电技术潮汐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潮汐水轮机、潮流能涡轮机和潮汐能浪涌发电等。
潮汐水轮机是利用潮汐差异,通过水轮机转动产生电能。
潮流能涡轮机则是利用潮水流动所带来的动能,通过涡轮机转动产生电能。
潮汐能浪涌发电是指利用海浪的能量转化为电能,需要寻找适合的海域进行开发。
三、水能发电的环境影响水能发电相比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具有较小的环境影响,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生态破坏建设水电站会导致河流的截流、改变河道形态,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坝的修建还可能导致鱼类迁徙难、母鱼产卵受阻等问题。
水力发电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水力发电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一章概述水力发电是一种利用水力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能源利用方式。
水力发电具有清洁、可再生、经济等特点,是全球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本文将对水力发电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第二章水力发电技术的分类水力发电可以分为径流式和蓄能式两大类。
径流式水力发电是利用水流通过水轮机旋转发电机,将动能转化成电能。
蓄能式水力发电是利用水库的储能作用,通过移流式水电站来进行发电。
第三章水力发电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3.1 智能化水力发电技术智能化水力发电技术是一种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础,提高水力发电效率、优化水力发电系统结构的技术。
智能化水力发电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化调度技术、设备运行监测技术和智能诊断技术。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水力发电的效率,并且实现在线监测,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2 新型水轮机技术新型水轮机技术是指在传统水轮机基础上,通过引入先进的材料、加工工艺和优化设计模型等手段,提高水轮机的效率和性能。
新型水轮机技术应用广泛,尤其在高海拔地区和小型水力发电站上具有重要作用。
3.3 混合型水力发电技术混合型水力发电技术是指同时利用径流式和蓄能式水力发电技术,充分利用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水资源。
混合型水力发电技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用最为广泛,可以大幅度提高水力发电的效率。
第四章发展趋势水力发电技术是我国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高效化、清洁化和多元化。
在智能化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智能化调度系统、机电一体化等技术。
在高效化方面,需要探索新型水轮机技术、混合型水力发电技术等,提高水力发电的效率和性能。
在清洁化方面,需要加强水库环境的保护,减少生物和化学污染对水力发电的影响。
在多元化方面,需要探索潜在水力资源,发展小水电、中水电等多种水力发电形式,实现水力发电的多元化利用。
第五章结论水力发电技术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水力发电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研究水力发电的研究报告

研究水力发电的研究报告1. 引言水力发电是一种利用水流驱动发电机转子并产生电能的可再生能源。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凸显,水力发电作为一种成熟、安全、环保、且具有潜力的能源供应方式备受研究者们的重视。
本研究报告将从水力发电的原理、分类、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2. 主体2.1 水力发电原理水力发电的原理基于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即由太阳的照射蒸发形成云层,然后降雨到地面形成河流,最终到达海洋,再通过海洋的蒸发形成云层,如此循环往复。
水力发电利用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驱动涡轮机,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发电过程。
2.2 水力发电的分类根据水的动能来源,水力发电可分为河流水力发电和海洋水力发电。
河流水力发电利用流动的江河湖泊中的水流驱动水轮机发电,分为大型水电站和小型水力发电设备两种形式。
海洋水力发电则是利用洋流、潮汐和海浪等海洋动力资源,通过自然能量转化为电能。
2.3 水力发电的应用水力发电的应用广泛,占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份额。
大型水电站通常会建在河流上,通过集水、引水、发电等环节实现发电目的。
小型水力发电设备常用于偏远地区、山区和农村地区,其利用山间河流资源,方便、经济实用。
海洋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巨大的潜力。
潮汐发电的原理是通过潮汐水流驱动涡轮机,产生电能。
2.4 水力发电的未来发展方向水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发展方向十分广阔。
一方面,在传统水力发电设备上的技术改进和智能化控制不断在进行中,以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利用新技术和材料,开发新型的水力发电设备,如游轮水力发电、漩涡水力发电等,以适应各种水力资源条件和环境。
此外,海洋水力发电也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热点。
3. 结论水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水力发电在提供电力的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水力发电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实际应用情况

水力发电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实际应用情况随着清洁能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水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形式,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水力发电利用水流能将水转化为电能,具有环保、高效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水力发电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一、水力发电的最新研究成果1. 高效水轮机设计优化水轮机是水力发电的核心装置,其转化水流能为机械能的过程对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对水轮机的设计进行优化,可以显著提高水力发电的效率。
例如,新型的涡轮桨叶设计可以使水轮机运行时水流更加顺畅,减小能量损失,提高发电效率。
2. 高效发电传动系统除了水轮机的优化设计,高效的发电传动系统也是水力发电研究的重点。
传统的发电系统中,水轮机和发电机通过轴连接,并且存在能量转换损失。
而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采用直接驱动式发电系统,可以减小能量转换损失,提高发电效率。
该系统将水轮机与发电机直接连接,消除了传统轴传动中的损耗。
3. 新型水利水电站设计传统水利水电站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浪费等。
最新的研究成果主张采用新型的水利水电站设计,以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更好地利用水资源。
例如,建设鱼类通道可以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地,同时引入先进的水泵技术可以提高水能利用效率。
二、水力发电的实际应用情况1. 中国的三峡水利枢纽中国的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其建设于1994年并于2012年完工。
该水利枢纽利用长江水流,以水轮机发电为主要形式,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电能。
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不仅满足了中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同时也为水力发电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 挪威的水力发电站挪威是世界上水力发电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该国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建设了大量的水力发电站,通过提供清洁电能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挪威还将水力发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如风能和太阳能相结合,形成了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力发电的研究综述摘要:电力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动力能量,水力发电是电力工业的一个门类。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水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水电在我国的兴起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
关键词:我国水力发电现状前景前言电力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动力能量,水力发电是电力工业的一个门类。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水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水电在我国的兴起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
首先,我国有大规模利用水能资源的条件和必要性。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
但是目前我国水能的利用率仅为13%,水力发电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总量也大幅度增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甚至需要依靠进口。
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约需要进口1亿t石油,并且其进口依存度将达40%左右,甚至更高。
在这样的情势下,发展新能源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
而水能就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次,发展水电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常规发电方式,煤的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使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引发酸雨和“温室效应”等多方面的环境问题。
而核能发电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一旦泄漏造成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水力发电不排放有害的气体、烟尘和灰渣,又没有核辐射污染,是一种清洁的电力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再次,水力发电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工程建设技术、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和输电技术于完善,单机容量也不断增大。
并且水力发电成本低廉,运行的可靠性高,故其发展极为迅速。
l 我国水能资源概况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据统计,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 6.76亿 kw,年发电量 5922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3.78亿kw,年发电量9200亿kwh。
由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水能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流域的分布很不均匀;此外我国水能资源的突出特点是河流的河道陡峻,落差巨大,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大河流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天然落差都高达5000 m左右,形成了一系列世界上落差最大的河流,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充分了解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才能在开发过程中因地制宜,合理地充分地利用水能资源。
2 我国水电开发现状一个世纪,特别是建国以来,经过几代水电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中国的水电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水电建设更是迅猛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
50年代至60年代初,主要修复丰满大坝和电站,续建龙溪河。
古田等小型工程,着手开发一些中小型水电(如官厅、淮河、黄坛口、流溪河等电站)。
在50年代后期条件逐步成熟后,对一些河流进行了梯级开发,如狮子滩、盐锅峡、拓溪、新丰江、新安江、西津和猫跳河、以礼河等工程。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开工的有龚嘴、映秀湾、乌江渡、碧口、凤滩、龙羊峡、白山、大化等工程。
70年代初第一座装机容量超过1000 MW的刘家峡水电站投产。
80年代容量2715 MW的葛洲坝水电站建成,之后一系列大水电站相继建设,容量18200MW的三峡工程也于1994年正式开工;到2000年底,全国规模超过1000 MW已建和在建的大水电站(不包括蓄能电站)已有18座。
除了常规水电站以外,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也取得很大的成绩。
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建于水力资源较少地区,以适应电力系统调峰的需要。
已建的主要抽水蓄能电站如下: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易240万kw,是中国第一座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电站分两期建设,总装机8台,每期4台,采用30万kw容量可逆式高参数抽水蓄能机组,设计水头535m,额定转速500 r/min,综合效率76%。
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0万kw(6X 30万kw),属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年抽水耗电量42.80亿kwh。
华北电网最大的抽水蓄能电厂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以“十三陵水库”为下池,采用悬挂式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进行防渗处理,电厂安装4台20万kw混流河逆式水泵水轮机、电动一发电机组,装机容量80万kw。
河北潘家口的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装有1台15万kw常规水轮发电机组,还有3台抽水蓄能机组,每台9万kw,合计装机容量42万kw。
此外,我国在西藏还建设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
其它抽水蓄能电站还有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安徽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山东泰安抽水蓄能电站、浙江桐柏抽水蓄能电站、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河北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
我国水电发展面临的问题我国的水电事业在建国以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二滩水电站是四川省建国以来投资最密集、工程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建设项目,但是一投产就面临着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企业的巨额亏损这样的尴尬境地。
这种情况在我国的水电站中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管理体制上,高度垄断的电力工业体制阻碍了水电的发展。
我国水利部和电力部分别管理水利和电力,而水力发电是水利和电力的综合工程,但是电力部及其下属电力局的整个生产和调度系统的人员却都来自火电系统,电力行业从本质上说还是高度垄断行业,单一企业全面控制着电力调度、电量分配、电力销售、电费结算等权力。
同时电力市场在电力相对过剩时期水电、火电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优先利用水电资源无法得到保证,大量的水电资源被白白浪费。
而且水电上网电价普遍偏低,水电站的状况可想而知。
开放电力市场,打破垄断的电力工业体制,是解决水电问题的根本途径。
同时,可对水电上网电价进行改革,将“还本付息电价”这种单一电量电价结构改为两部制电量电价的分时电价结构。
其次,在目前经济利益上,火电生产的多少,与各大小煤矿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
我国长期以火电为主,各火电厂长期以来与各自的煤矿建立了固定关系,如果用水电代替火电,不仅火电厂将面临压力,煤矿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造成火电厂和煤矿两方面的经济困境。
因此,部门或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形成了“保火电,轻水电”的局面,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水电资源被白白浪费,甚至弃损电量大大高于实际上网电量。
三,在技术上,由于水电的调峰或甩负荷相当容易,甚至几分钟即可完成大型水电机组的起动、并网发电或停车,而同级容量的火电机组则可能需要几十个小时来完成起动或停车。
因此在大电网调度上,往往用水电机组做调峰或备用机组,在水量充足时以泄洪代发电,却不重视其在常规时期的发电应用,造成水电的巨大浪费。
总之,我国水电事业面临的问题归根结蒂是人们在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发展水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往往因为水电客观上存在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成初期回报少的特点,就只顾及眼前的经济利益,从而给水电的发展造成了多重客观阻力。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在我国发展水电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改变人们对水电的观念,从本质上扫除各种障碍。
4 我国水电发展前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过去电量和容量“双缺”演变为电量相对过剩和调峰容量严重不足,这给水电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4.l 总方针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我国的水电应该优先并主要开发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并从全电力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和研究水电开发强度,避免出现浪费;合理评价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充分认识抽水蓄能电站的填谷、调峰、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作用的重要意义,协调发展中、东部地区的抽水蓄能电站;进一步加强水电“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方式的研究;更加注重生态问题。
4.2 进行阶梯开发,建设水电基地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占四分之三以上,但目前开发率仅为8%。
尤其是云南省,全省水电可开发装机总容量约9000万kw,占全国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的23.8%,居全国第二位,省内水资源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珠江、红河和伊洛瓦底江等六大水系,是我国西部最具水电开发潜力的主要省份。
但是云南省的工业基础相对落后,水电资源主要位于交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开发难度较大。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电东输工程必将激活西部丰富的水力资源,促进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
发挥云南等省的地区优势,将其建设成我国的水电能源基地,实现西电东输,既可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又能优化全国的能源结构。
目前,川西南总装机容量比三峡电站还大60万kw的溪洛渡、向家坝两个巨型水电站正式经国务院批准立项,这将是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
溪洛波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的交界处,设计装机容量1260万kw,年平均发电量571.2亿kwh;向家坝电站位于四川省宜宾县与云南省水富县交界处,装机600万kw,年平均发电量307亿kwh。
这两座电站的建设具有调节能力强、淹没耕地少、移民少等其他大型水电站少有的优点。
这两个巨型水电站的正式立项标志着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发长江上游的水电资源,长江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必将大大改善我国的电力结构,奠定西电东输的大格局,促进全国范围内的能源平衡与优化配置。
4.3 继续重视小水电的开发我国的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约为1.5亿kw,可开发容量约为7000多万kw,相应年发电量约为2000亿--2500亿kwh。
小水电除了具有大水电的不污染大气、使用可再生能源而无能源枯竭之虑、成本低廉等优点外涸其资源分散,对生态环境负影响小,技术成熟,投资少,易于修建,因而适宜于农村和山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和山区。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小水电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1997年底,我国小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2052万kw,年发电量为683亿kwh。
小水电建设多数情况可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吸收当地劳动力建设,从而降低建设费用,并且其设备易于标准化,能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工期,无需复杂昂贵技术,有利于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和农村实现电气化,因而应继续重视其开发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