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教案

合集下载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12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12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12篇《西门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研究主题。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西门豹是个好官。

现在他想请大家帮个忙,事情是这样的,魏王也听说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要西门豹写个工作汇报,你们能替西门豹大人完成这个任务吗?教师出示表格,哪些你已能填了,请填好――姓名、性别、职务2.余下的怎么办――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3.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通过调查,他明白了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

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

4.如果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他也知道了真相,他会怎么做――同流合污;全抓来,杀了;……5.西门豹这样做了吗?他的做法巧妙在哪里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自主研究,合作探索:1.学生自学:读10-14自然段,找找写西门豹言行的词句中的巧妙之处,好好读读,细细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说说你找了哪些句子,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随机点拨,理解意思,并要求用西门豹借口……就……的句式来说话。

主要有三句,分别是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说的。

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的巧妙言行。

3.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好,说得很好。

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

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气说这些话的呢?你能来试一试吗?学生自由练习,可选一处反复读。

交流读,评议,再读。

4.除了西门豹的话以外,你还能从其他地方体会到西门豹做法的巧妙之处吗?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老百姓明白了……骗钱害人――让学生明白西门豹做法对他们的教育作用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5.想象写话:书上说,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表格上。

《西门豹治邺》教案(精选13篇)

《西门豹治邺》教案(精选13篇)

《西门豹治邺》教案(精选13篇)《西门豹治邺》篇1教学目的:1 在学习课文时,要注意“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和“闹旱灾”中的两个“闹”字在文中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

3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神的,从而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

2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神的,从而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西门豹治邺》。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他是怎样治理、整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1 不过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还是先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 自己读课文,看看西门豹通过什么事来治理的邺,他都做了什么?(通过拆穿巫婆谋财害命的事来整治的,先查明原因,惩治罪犯,兴修水利)三学习课文:(一)第一部分:1西门豹来到邺,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谁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荒凉)如果你是西门豹此时你会想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西门豹就要进行调查,他向谁调查了,为什么找他呢?2请大家自读西门豹和老大爷对话的部分,看看西门豹共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共调查了4个问题,分别了解了原因、首恶者是谁、受害者是谁和漳河的情况)板:摸清底细四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和“闹旱灾”中的两个“闹”字在文中的意思。

3看来从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中,我们大家了解了很多,那么谁能说说,西门豹和老大爷当时是什么心情呢?能读出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试试好吗?4事情的真相大家明白了吗?那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谁能概括出来?(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通用12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悟出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做法之妙。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批注法、多媒体展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门豹治邺》(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①西门豹是谁?②西门豹是如何治邺的?③邺是什么地方?④为什么要治邺?【设计意图: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下一步进行教学做铺垫。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刚才我们已经读了两遍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一件什么事?预设: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官绅,破除了迷信,最后率领老百姓开凿渠道,浇灌庄稼。

预设:西门豹最终使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过渡语:那么邺地最初是怎样一幅景象呢?“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出示表格)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默读(1——9)自然段,找出问题答案,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填写表格3、通过读来体会两个“闹”字的含义,体会老大爷的心情。

纵观表格,我们发现老大爷说了两句话都带有“闹”字(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年年闹旱灾),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两个闹字含义有何不同?此时老大爷的心情如何?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话吗?师:由此可见,西门豹通过调查已经了解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一)是人为的——给河伯娶媳妇闹的;(二)是天灾——年年闹旱灾。

通过调查,情况已经了解。

假如你是西门豹,你将怎样做?(板书:调查了解)【设计意图:此部分处理略详得当。

西门豹治邺教案

西门豹治邺教案

西门豹治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西门豹治邺》的基本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了解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敢,懂得正义和邪恶的较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西门豹治邺的过程和策略。

2.2通过角色扮演,体会西门豹的心理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品质。

3.2教育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邪恶,勇于维护正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西门豹治邺的过程和策略。

1.3西门豹的品质和精神。

2.教学难点:2.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敢。

2.2如何让学生体会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西门豹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找出生字词。

3.讨论分析3.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西门豹治邺的过程和策略。

4.角色扮演4.1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等角色。

4.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西门豹的心理和情感。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6.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生字词。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1.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1.2学生对西门豹品质的认识。

1.3学生对正义与邪恶的感悟。

2.教学改进措施2.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

2.2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3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文《西门豹治邺》。

2.生字词卡片。

3.角色扮演道具。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

3.学生感悟文章:评价学生对西门豹治邺的理解和感悟。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古代英雄的故事。

你们听说过西门豹吗?他在历史上以智慧和勇敢著称。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门豹治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其语言文字表达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创新思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理解《西门豹治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达到领悟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的目的。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张老师拿出一本《西门豹治邺》的小说,让学生打开书看看封面,尝试解决问题:1. 你能猜测一下这本书要讲什么吗?2. 阅读只是看懂文字,还需要一些预测和猜想,你能否猜测一下书中的主角和故事情节?第二节:阅读和讨论1. 分析故事情节,内容。

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西门豹治邺》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它描述了什么故事?主角是谁?他为什么要治理邺城?2. 分析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将《西门豹治邺》列入中国古代历史名著?其中包含哪些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为什么这些意义至今仍然有启迪意义?第三节:写作活动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写下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来介绍《西门豹治邺》,该文章应该包含何种信息及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1. 书名2. 主人公和故事情节3. 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4. 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第四节:展示与交流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展示出来,并由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后记本次教学过程整体上比较顺利,学生对于《西门豹治邺》小说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有了很好的理解和认识。

《西门豹治邺》教案

《西门豹治邺》教案

《西门豹治邺》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门豹治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西门豹治邺》教案请关注北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西门豹治邺》教案【一】一、介绍西门豹,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课件出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门豹治邺的全过程。

2.领悟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思想。

3.了解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主次分明的特点。

三、比理解:(第一次“先学后教”)㈠先学: (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指导:1.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仔细体会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找一找导致邺地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田地荒芜的原因是什么?2.漳河里真的有神吗?巫婆和官绅给河伯娶媳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㈡后教:1.全班交流。

2.对全班同学理解有误的部分,教师引导理解。

教师小结导致邺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原因。

四、比说话:(第二次“先学后教”)㈠先学:(小组合作学习)自学指导二: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做?(完成填空)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就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里。

我看出西门豹( )是假,( )( )才是真。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了漳河。

我看出西门豹( )是假,( )才是真。

3.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

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河去。

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我看出西门豹( )是假,( )才是真。

4.此时老百姓才真正明白了( ),所以说西门豹送新娘是假,( )( )才是真。

西门豹的做法真可谓是( )!㈡后教1.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及其治理邺地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为民除害的精神。

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介绍。

西门豹的治理方法及其效果。

2.2 教学重点: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和治理邺地的方法。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2 分析与批判: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西门豹的治理方法及其影响。

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背景。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和兴趣。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3 分析与批判: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门豹的治理方法及其效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一篇关于《西门豹治邺》的读后感。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共同促进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评估:6.1 形成性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的积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西门豹治理邺地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2 总结性评估: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提交一篇关于《西门豹治邺》的总结性文章,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分析、治理方法的评价等。

《西门豹治邺》教案

《西门豹治邺》教案

《西门豹治邺》教案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迷信的。

3. 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惩治巫婆和官绅。

2. 难点: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故事——《西门豹治邺》。

在开始学习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谜语,看看谁能最先猜出谜底。

“身穿绿袍小英雄,夏天田里捉害虫,冷风吹来找不见,春天又在池塘里。

”打一动物。

生:青蛙。

师:非常正确!青蛙是一种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益的动物,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消灭害虫。

但是在古代,有一个地方的人们却因为迷信而要把年轻的女子送给河神,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西门豹是如何治理这个地方的。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时,破除了河神娶媳妇的迷信,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的故事。

3. 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部分(第 1 - 9 自然段)①师: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象?生: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②师:西门豹向老大爷询问原因,老大爷是怎么说的?生: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③师:西门豹听了老大爷的话,有没有相信河神娶媳妇这件事呢?生:没有。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师:非常好!西门豹这句话表面上是相信了河神娶媳妇这件事,实际上是他想借此机会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练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导读单》和《问题生成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案三单
学生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设置悬念,解释课题。
同学们,在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个地方官名叫西门豹,姓“西门
”,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它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一直被人称颂,本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这个人吧。
设置悬念,拉近时空距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兴趣。
自主阅读,
初步感知Βιβλιοθήκη 9分创设阅读课文情境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字词读音情况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弄懂古诗的起因经过结果,研读重点段落,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1、引导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并产生问题。
2、小组合作法: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和问题。
3、指导法:指导学生体会西门豹品质。
2、指导学生自我展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小组合作完成讨论问题,并进行多元展示
2、学生认真听并做好笔记
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5
总结课文
教师补充指导:
1、你认为西门豹是个什么人?
2、西门豹是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
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机智。
问题训练,小组评价
6
创设评价情景
教师指导完成问题训练单
语文学科有效教学导学案
姓名:
课程名称:语文
内容主题:《西门豹治邺》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内容简介: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
授课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主题
《西门豹治邺》
任课
教师
2、预习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小组检查组内预习情况
深度预习,同伴交流
13分
创设组内交流情境
1、发放预习导读单,组内完成。
2、组内交流订正。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检查导读单上的习题
2、小组合作讨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发挥小组作用共同解决问题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独立完成问题训练单
2、小组评价解决问题
课外
拓展
复述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板书
设计
来到邺地,发现问题
摸清底细,查明原因(四问)
西门豹治邺
惩治恶人,破除迷信
开凿渠道,年年丰收
教学
反思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复述这个故事。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5、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研读重点段落。
情感、态
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关心民众的品格和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官绅,破除迷信、成功治妖的机智。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
呈现问题
2
创设导入情境
复习导入,引出生成问题
学生根据生成问题,再次品读课文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10
创设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情境
1、整合学生“生成单”上的问题
2、引导小组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充分讨论,组内交流提炼答案
重点问题
展示学习
18
创设指导展示情景
1、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
交流自己的学习困惑
10分
创设问题交流与指导情境
1、指导学生交流在预习中自己的困惑。
2、先在组内交流解决。
3、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
提出自己困惑,合作解决。
收集疑难,生成问题
5分
创设生成问题情境
交流重点问题,生成本课重点问题,完成问题生成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条理地整理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第二课时
程序(要素)
李佳静
课型
问题生成课
展示解决课
课时
2
授课日期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




为了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适应,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主体参与、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表演课本剧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愉悦、宽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