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公开课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与反思(公开课教案)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与反思(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成功原因。
(2)学会对比分析,从课文中提炼出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关键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成功原因。
2. 教学难点:(1)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历史背景。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对比分析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西门豹能够治理好邺地?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与同桌交流学习。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成功原因。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关键措施。
4.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对比分析方法。
(2)学生举例说明对比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小短文。
2. 拓展作业:(1)学生课下搜集其他历史人物的治理事迹,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排一个关于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历史剧。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公开课教案

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歌颂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教学目标】1.认识“豹、芜、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魏、派”等13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通过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3.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门豹是如何破除迷信的?通过西门豹言行的句子体会办法的巧妙。
难点:根据提醒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6课《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地方官,姓西门,名豹。
豹是本课的一个生字,看这是它古代的样子,左边部念豸,古书上说它的意思是张着大口的猛兽,右边的勺是形容猛兽的爪子,豹字的撇画较多写的时候应注意长短的不同。
(板书豹)好,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单学生对人物介绍已有了解,所以直接导入课题。
教搜豹的字意及写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字的演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来看看这些词语会读吗?(1)两字词语。
排火车领读,全班跟读。
(2)两个字的会读了,再来看这两个四字词语会读吗?(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2.通过预习单的调研,找出存疑的词语。
(灌溉)(1)借助图片理解词义(2)教写灌溉在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生字归类本课还有两个跟水有关的生字,将这四个字在本子上各写一个【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单调研生字词读音上难度不大,就做简单的处理。
重点放在难理解的字词上,这样做到难易区分,字词板块的学习层次就分明了。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生字词咱们都解决了,谁能来说说西门豹治邺是什么意思?2.请同学们快快读课文,看看西门豹为了治理邺县这个地方他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最后又做了什么?这三部分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3.把三部分内容连起来说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

《26 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26 西门豹治邺【课前解析】关注内容:本文根据汉代史学家褚少孙补写的《史记·滑稽列传》中的相关章节改写,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办理邺地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
关注结构:全文结构清晰,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三个情节环环相扣,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表现了西门豹的智慧,巫婆、官绅的奸诈。
关注西门豹的办法:1.将计就计,救下姑娘。
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假戏真做,震慑帮凶。
4.用有力的事实,破除迷信。
【教学目标】1. 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重点)2. 默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3.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默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开门见山,展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6 西门豹治邺)2.过渡:我们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西门豹治理邺这个地方。
那么西门豹到底是谁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教师出示西门豹资料。
3.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你能简单地说一说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学生交流初步阅读的印象。
教师相机总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
重点指导“豹、派、娶、饶、灌、溉"。
3.回顾课文,想一想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4.课后第一题对怎样概括第三件事做了示范。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6 西门豹治邺》公开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6 西门豹治邺》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26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讲述西门豹治理邺地的课文,通过讲述西门豹治理邺地的事迹,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理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事迹,体会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阅读。
2.对西门豹治理邺地事迹的理解和体会。
3.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提问、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生僻字词的解释。
2.西门豹治理邺地的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6 西门豹治邺》。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西门豹为什么能够治理好邺地?他是如何治理的?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老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讨论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方法和精神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四年级26课西门豹治邺公开课教案份

四年级26课西门豹治邺公开课教案(5)份四年级26课西门豹治邺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3、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和抓住人物言行来重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渗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领悟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难点: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备注:第1课时主要内容1、收集资料(课文历史背景、身边的迷信活动)2、学生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3、理清课文层次,感知大意4、结合课前预*提示和课后问题,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记号,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读课题质疑,整体感知1、教师板书:西门豹治邺,(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豹的写法)导入: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用心读了就一定有收获。
“邺”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为什么会这样?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3、引导学生抓关键句子:“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结合上下文相机理解两个“闹”的不同意思。
4、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你认为治理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西门豹是怎样来理治“邺”这个地方?二、分角色朗读,自主探究1、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注意引导学生进入人物角色,读出感情。
人物说话时,课文都没有写他们的神态,请你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2、请同学们自己默默地读1-9自然段,静静地想一想西门豹问的这四个问题及背后的意图。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弄__相三、抓关键语句,深度感悟过渡:西门豹该怎么办?1、学生默读课文10-12,勾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交流并反复朗读。
2、“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请同学们透过西门豹的言、行,体会他当时真实的想法。
在勾画出的句子下面写上自己的理解。
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6 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西门豹治邺》课型讲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豹、芜、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魏、派”等13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破除迷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办法的巧妙。
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走进的这个故事得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话说,有次,魏王和各位大臣聚在一起,商议一件事,请听来自时空穿越的声音:【魏王:各位大臣,本王听说我魏国的漳河边上一个邺县,那里田地长年无人耕种,民不聊生。
本王想亲自去体察一下民情,可最近身体有些抱恙,各位大臣,你们觉得推荐谁去更合适啊?臣1、2:臣推荐西门豹/臣也推荐西门豹。
】师:(出示图片)大臣们都推荐此人,他复姓西门,单名一个豹字。
很特别的名字,尤其是这个豹字,很是霸气。
他的名字我们要牢牢记住。
大家看,最早的“豹”是这样写的。
你看像什么?(张着血盆大口,身上布满斑点的野兽),经过逐步演变,最后就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豹"。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空:左边部分很有意思,它的上半部分就像野兽张开的嘴,里面有两颗锋利的牙齿;弯钩如同野兽长长的光滑的脊背;两撇一短一长,像野兽矫健的腿。
其实左边部分也是一个字,读成“豸”,大家瞧,把它横过来看,真的像一头奔跑的野兽呢。
右边一个“勺”,横折钩的占位要饱满。
很特别的名字,很特别的人。
大家读一读他的名字,记住此人。
为何大家都推荐他呢?任务一:猜猜出推荐的理由请大家结合你们之前收集的资料,再读读老师出示的这段资料,来说说推荐的理由。
生结合资料说推荐西门豹的理由。
师:理由很充分,魏王会不会赞同呢:【魏王:既然各位大臣都极力推荐他去,那就派他去治理邺县吧!同学们,你们也悄悄地一同前往,暗中观察,去帮助本王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随时向我汇报,可好?】师:要想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板贴)。
《西门豹治邺》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西门豹治邺》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故事情节;(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西门豹治理邺地的重要性;(2)学习西门豹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西门豹治理邺地的过程及意义;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2.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视频资料;2. 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4. 讨论小组分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2)简要介绍西门豹治理邺地的背景及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方法及其智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3)阐述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西门豹治理邺地的重要性;(2)学习西门豹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6.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编写一个小故事;(2)选取学生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
7.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类似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 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3. 能借助第10至15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4. 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巧妙之处,感受他的智慧。
2.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惩治巫婆和官绅,而是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
学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智慧超群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许多难题,为人们带来了福祉。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古代的官员,他叫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你们知道“邺”是一个地方吗?(引导学生结合预习或查阅资料了解邺是古代的一个地名)那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做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2.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师展示一些与古代官员治理地方相关的图片或简短的视频资料,如古代的县衙、官员出巡等场景,让学生对古代的社会背景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提问:看到这些图片和视频,你们想象一下古代的官员是如何治理地方的?(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提醒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反义词、做动作等。
(重点理解“管理、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等词语)对于“管理”,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班级或学校中哪些事情需要管理,从而理解“管理"就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门豹治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2.结合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3.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提心吊胆”等词语,了解西门豹是如何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难点: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性。
三、教学准备
西门豹及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概括大意,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意思。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巫婆”“官绅”“河神”等生词。
难点: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大意。
(三)教学过程
导入:观察书上两幅图,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猜一猜哪个是西门豹----戴官帽,披大披风的,且感觉为人正直(一幅图上对百姓笑脸相迎,
另一幅图对恶霸绝不留情)
1.简介西门豹及邺城
西门豹:姓西门名豹,是有名的政治家,魏国人。
一生最著名的功绩是在邺城任县令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习俗,发动群众开渠灌溉的事。
邺城在今天河北省,由于当时百姓对自然的规律不是很了解,便以为晴雨旱涝都是由神来掌控,所以非常迷信鬼神,于是便出现“巫婆”“河神”等说法。
“巫婆”:迷信中鬼神的代言人“河伯”:掌管河的神灵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西门豹在邺城破除迷信,惩办恶人,开渠修水利的事。
(2)据此给课文分段
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
3.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田地荒芜娶媳妇巫婆官绅水渠灌溉提心吊胆求饶淌血漳河面如土色
4.学习本课第一部分:调查情况(1至9自然段)
A 文中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1自然段)
找动词(到、看、找、问)老大爷,说明他关心百姓疾苦。
了解到的情况: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B 问原因
(1)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人祸(劳民伤财害命)
(2)年年闹旱灾。
天灾(利用环境编造谎言)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由利益的驱使,与当官的相互勾结,搜刮民脂民膏,欺压百姓造成的。
C西门豹心中早已心中有数,想好计策。
“河伯还真灵啊”看出,倒是年年闹旱灾看出巫婆的诡计。
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悟他破除迷信的巧妙以及过人的智慧。
2.联系文中语句,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精神。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民办世界上是没有鬼神的,以及学习西门豹的智慧。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难点:体会西门豹处理办法的巧妙性
(三)教学过程
导入:《西门豹的调查》情景剧(表演者:蒋雪柔)
从上面一段表演中我们了解到给河伯娶媳妇自始至终都是一场“闹”剧,西门豹的心中早已有了对付恶人的计策就是要一起去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从哪句话看出来:“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1.西门豹是如何参加仪式的?找出课文中,西门豹说的话,在文中勾
画出来。
①“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A 找一找句子中的否定词。
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姑娘真的不漂亮?河伯真的不满意?-------------目的是:救下姑娘
B 叫巫婆跟河伯说一声--------目的是:处死巫婆(不动声色,让百姓信以为真,真的是去跟河伯打招呼去了)
C 想象一下西门豹说这话时应该是什么表情?
(严肃、一本正经,其实此时的西门豹却在说:作恶多端的恶人,去死吧。
D 但此时的西门豹不得不做出庄重还有礼貌的样子,从这句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麻烦)
②“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
明知故问,用同样的方式处置了官绅头子。
处置他们时,西门豹有没有犹豫?从哪儿看出来“说完”“投”,同样他也不失礼节的用上了“麻烦”,两处“麻烦”一样吗?(一样)。
还有没有其他意思?
(我遇到一点麻烦。
他可是个麻烦的人。
)
③“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A越来越紧逼,那些官绅知不知道这是骗局(面如土色、提心吊胆)B老百姓知道吗?(也许猜出了,因为两个人都一去不复返)
西门豹故意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此时你若是人群中的百姓,你会想什么?(这两个人去了这么久,会不会是骗我们的.....)
C 此时,若你是那些官员,你会如何求饶?
D西门豹会原谅他们吗?(“得饶人处且饶人”,算了吧,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留着他们一起治理邺城。
)西门豹为人理智
2.西门豹的办法怎样?(巧、妙)
他所用的这种方法叫“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为什么不直接处死巫婆和官绅头子?(这一带迷信鬼神之风盛行,不能让百姓心服)
3.西门豹为什么能够一针见血的了解到邺城落后的原因?
因为他问的是邺城的老百姓(老大爷),一到邺城就问为官正直
4.第三部分:兴修水利
A 西门豹为民谋利益,收成很好(再次印证他是好官,真正为百姓做事)
B 为什么只用了很少的文字来描述这个部分?(不宣扬功绩,为人低调谦虚)
5.延伸:聪明与智慧可以让世界变得美丽
周恩来十八元八角八分的故事
罗斯福当水军上校的故事
作家让路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调查情况为官正直
惩治恶人为人理智
开渠修水利嫉恶如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