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普通心理(概述)

合集下载

护理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护理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人格心理特征: 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 来的心理特点。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一种意思,由自我认识、自我体 验、自我调控等组成,是一种自我调节系统。如“我是 怎样的人,对自己是否满意、如何改变现状,使自己承 认理想的人?”等等
心理现象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 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 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自我意识系统。 人格倾向性; 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
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 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
富,开始体验 德来评价事物的好坏
成人情绪,社 与是非。
会情感开始发
展。
•生二(潘、⒊菲心)尔理脑德的的用实生微质理电研极究通证适明当:电加流拿刺大激神病经人外有科关医
脑区,证明皮层感觉区的存在,并且每个区域 都有其特殊的功能。
•近几十年对大脑左右半球不同功能的研究
运动 感觉
身体觉知
听觉
视叶
阅读 嗅觉
1.心理是脑的功能
(⒈)从动物进化看:感觉阶段(无脊椎动 物)——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 段(哺乳动物)——人的意识
----动物进化
▲感觉阶段
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只有感应性而无感觉 如 阿米巴原虫
环节动物(如蚯蚓)有了神经系统----产生感觉 ▲知觉阶段
脊椎动物分化出神经和脑----产生感觉和知觉

感觉
一 、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健康心理

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健康心理

大脑 下丘脑
实验研究 老鼠接种乳腺癌病毒: 应激状态发病率 92% 正常状态发病率 7%
植物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应激程度:轻度 免疫功能: →
适度 ↑
重度 ↓
返回
(三)行为反应
常见的行为反应有五种表现:
(1)逃避与回避——远离应激源,排除自我烦恼。 (2)退化与依赖——放弃成人应对,采取幼儿方式。 (3)敌对与攻击——以愤怒为基础的主动行为。 (4)无助与自怜——无能为力,听天由命,自我怜悯。 (5)物质滥用——麻痹自己,摆脱烦恼和困境。
2.加强体育锻炼, 注意劳逸结合
3.注重保健措施, 防止心身疾病
4.注意更年期心理卫生
返回
(六)老年期的心理健康
老年期(60岁以上)心身逐渐衰老,角 色开始转变。
1.增强社会适应 2.加强脑体活动 3.改善家庭关系 4.保持乐观情绪
返回
一、应激概述
海啸
地震
空难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
愤怒:是指人在目标达成受到阻碍时的主观体验。 适度愤怒交感N兴奋,有利于攻击。
抑郁:是多种消极情绪(悲观、孤独、丧失感、厌世感等) 组合而成的复合体验。 不利于人们应对应激。
返回
(一)心理反应——意志反应
应激刺激适度、应激可控制——意志增强。 应激刺激过度、应激不可控制——意志减弱。
确定行动目标——增强或减弱 权衡行动动机——增强或减弱 选择行动方法——增强或减弱 做出行动决定——增强或减弱 执行决定过程——增强或减弱
泌腺系统
肾上腺皮质腺 甲状腺 性腺
下丘脑分泌 CRH↑
腺垂体分泌 ACTH↑
肾上腺皮质分泌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引言护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护理学相互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在护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护理质量。

心理学基础知识是护理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前提。

二、心理学基本概念1.心理:心理是指人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总称,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指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活动,包括知觉、思维、情感、动机、人格等。

3.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展开,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

4.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是指人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化的特点,如智力、性格、气质等。

5.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

三、心理学基本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主张通过分析潜意识来揭示心理问题的根源。

2.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强调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代表人物有斯金纳等。

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知觉、思维、记忆等,强调认知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4.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潜能,认为人有自由意志和选择的能力,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5.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习得的,代表人物有班杜拉等。

四、心理学基本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和表现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控制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从而探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3.调查法: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研究者的意见和看法的方法。

4.测量法:测量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量表、测验等工具来测量被研究者的心理特征的方法。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ppt)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ppt)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①大脑皮层: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在
大脑皮层均有特定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 有功能更为复杂的联合皮层。 大脑皮层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有分 成4各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①大脑皮层: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在大脑皮
(一)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是却十分重要
。一切较高级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人们认识 客观世界的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
2、分类◎:根据刺激来自于有机体内部还是外部,将感
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感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和作用,反映外部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其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 于身体表面,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等 内部感觉:感受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的不同状态,反 映机体运动和内脏器官状态的信息,其感受器位于身 体内部器官和组织内,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 三、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 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 1、大脑功能研究的历程及方法:微电极刺激发现大
脑表面被分割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 的功能,不同的部位分别控制着各种感觉,情绪和 行为反应。 •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是由大脑皮层、丘脑、 下丘脑、脑垂体、边缘系统、脑干和小脑组成
环境对大脑的刺激是心理活动的最根本来源,但是社会环境 特别是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积极的有选择性的 ,有时会对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映 。 • 3、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人的心理活动会随 着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通过行 为来适应或者改变社会性制约的客观条件。

护理心理学 感知觉 记忆

护理心理学  感知觉 记忆

第二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我们 认识世界的开端。 感觉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最 低级的心理现象。 感觉维持人的身心健康。 (注意:一种感觉只能反应一种特征)
感觉剥夺实验
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的一般规律是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会使感受性降低,持续 作用的弱刺激会使感受性增高。 暗适应:在弱光的刺激下视觉感受性被提高 (30- 40分)。

视觉适应 明适应:强光的刺激使视觉感受性降低。

嗅觉的适应速度因刺激的性质而有所不同,一般的气味1-2 分钟,强烈的气味要10多分钟。 皮肤感觉适应:触压觉的适应较明显;痛觉的适应是很难发 生的。 (感觉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质量上:a.细节消失,特征保存,内容简略、概 括、合理 b.增添细节,内容具体,更具特色 数量上:a.记忆回溯 b.遗忘
3、再现
包括再认和再现两种表现形式。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 别出来的过程。 再现(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 重新出现的过程。
重现的正确程度取决于: a.对原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 b.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记忆系统(感觉、短时、长时)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用信息 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在记忆 系统中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 编码: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 存储:将已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的过程。 是记忆信息编码和提取的中间环节, 没有信息的存储就没有记忆。 • 提取: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取出的过程。

护理心理学基础课件

护理心理学基础课件

质量管理质量提升与改进质量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和产品管理等手段,全面把握和控制产品质量的活动过程。

质量提升与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企业不断提升和改进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质量提升与改进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质量提升与改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和改进产品质量,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质量提升与改进还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质量提升与改进需要从整体上考虑,而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目标。

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组织层面、过程层面和产品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和改进产品质量。

在组织层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立质量目标和指标,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和权责关系。

在过程层面,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在产品层面,需要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工艺和性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质量提升与改进需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现代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用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指导和支撑质量提升与改进工作。

可以运用质量成本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和计算产品各个环节的质量成本,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可以运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产品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一致性。

质量提升与改进需要营造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

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是质量提升与改进的重要支撑和促进因素。

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制定质量奖励制度、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等措施,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改进活动;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宣传品质第一、客户至上的理念,提高员工对质量的重视和追求,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

质量提升与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护理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护理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梧州职业学院 刘柳芝
学习目标
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熟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新医学模式与护理观的转变 3.了解护理心理学的意义、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概述
概述
一、护理心理学及相关学科 (一)护理心理学定义 护理心理学(nursing psychology)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 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 科。
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一、新医学模式与护理观的转变 (一)新医学模式的形成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式
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一、新医学模式与护理观的转变 (二)护理观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
护理理念→ “见病不见人” 护理实践和方法→视病人为没有生命的机器
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一、新医学模式与护理观的转变
(二)护理观的转变
第三节 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在莱比锡大
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 门独立科学
Wilhelm Wundt (1832~1920)
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 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最原始,应用最多,并简单易行而有效的方法
至更长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全过程的方法
医学模式
护理理念 护理目标 护士角色
护理对象 护理任务
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护理心理学基础(PPT课件)

护理心理学基础(PPT课件)

目录•护理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知识•护理心理学理论与应用•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与培养•患者心理与护理策略•护患关系与沟通技巧护理心理学概述护理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定义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情境下个体心理活动及其与护理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发展历程从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中逐渐形成,经历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患者、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行为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任务揭示护理情境下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为优化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ABDC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以及心理干预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行为医学研究人类行为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改变不良行为来促进健康。

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护理学研究如何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照顾。

护理心理学的相关学科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的概念与流派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流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动力学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等)、意志过程(决策、执行、坚持等)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发展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心理异常的识别与处理护理心理学理论与应用0102 03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等。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阐述护理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的关系及异同点。

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心理应激理论、心理健康理论、心理评估理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恒河猴早期隔离实验 (观察10分钟击
害怕、畏缩
隔离6个月
3.4 4.2 25.0
有母亲、同伴
16.6 10.2 12.0
返回
巴理(Berry,1966)的对比研究
阿拉斯加洲的爱斯基摩人: 船上捕鱼、冰上打猎。
——坚定、独立、冒险的人格特征。
非洲的特姆尼人: 农业为主、种田为生。
护理心理学基础篇
—— 第二章 —— 普通心理
本章学习要点
1. 掌握普通心理学概述中的有关概念 2. 掌握个性心理形成的影响因素 3. 熟悉认知过程的组成 4. 熟悉个性心理的组成、特点 5. 了解个性心理的形成标志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普通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认知过程 第三节 情绪过程 第四节 意志过程 第五节 个性特征 第六节 个性倾向 第七节 自我意识
42.8%
23.7%
一般+一般 18.6%
66.9%
14.5%
劣+劣
5.4%
34.4%
60.1%
返回
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
返回
家庭教育方式
管束——为孩子立规矩,要求孩子遵 守,违反时有处理方法。 期待——依据孩子的年龄,对其有适 宜行为的期待。 沟通——矛盾、争执、违规时,教与 导的沟通。 关爱——家庭和孩子的成功与失败, 双方共享。
——依赖、服从、保守的人格特征。
返回
本章小结
一、普通心理学的概念:是研究心理现象的 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学科
二、普通心理学的组成:
认知过程
个 体 心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特征(特征系统)
活 动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动力系统) (人格) 自我意识(调控系统)
返回
思考题
你认为以下五个因素中,哪个因素对个性 心理的形成影响最大,为什么?
(二)个性心理(人格)
4.个性心理的组成

个性特征

个性倾向


自我意识
特征系统 动力系统 调控系统
(二)个性心理(人格)
5.影响个性心理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早期经验因素: (5)自然环境因素:
返回
三种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的人格相关
被研究者
(1)自我意识的确立:当个体能够将自我意识中的各种自 我协调一致统一起来,即“统我”形成,自我意识才确立。
(2)社会化基本完成:基本社会化和预期社会化 前者是童年期的社会化。包括学习生活知识、语言,培
养其认识能力,建立感情联系,掌握行为规范,确立道德及 价值判断的标准。
后者是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包括学习正确评价他人, 建立行为和评价体系,学习承担和扮演各类角色,并初步形 成自我的人格特质,为进入社会做各种准备。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早期经验因素: (5)自然环境因素:
返回
谢谢!

情绪过程


意志过程
返回
(二)个性心理(人格)
1. 个性心理的概念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所具有一定
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代表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
(二)个性心理(人格)
2.个性心理的特点
生物性
社会性
统一
独特性
共同性
统一
稳定性
可塑性
统一
整体性
独立性
统一
(二)个性心理(人格)
3.个性心理形成的标志
血缘关系水平 人格的相关
同卵双生子
1.00
0.52
异卵双生子
0.50
0.25
非孪生兄弟姐妹
无血缘关系的 兄弟姐妹
0.50 0.00
0.20 0.07
2675名双亲和他们10071个子女的智力关系
父母智力 子女智力 子女智力 子女智力
组合
优秀
一般
低下
优+优
71.5%
25.4%
3.0%
优+劣
33.4%
家庭教育方式
宽容型:关爱有余、沟通宽松、管束和期待不足 ——任性、幼稚、自私、无礼、独立性差等 的人格特征。
威信型:管束、期待、沟通、关爱均好 ——直爽、快乐、自立、有礼、活泼、善交 往、善合作等的人格特征。
专制型:管束、期待有余,沟通、关爱不足 ——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甚至 不诚实等的人格特征。
本章小结
学习结束
思考题
二、普通心理学的组成

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人格)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不 可分割的整体。
返回
(一)心理过程
1. 心理过程的概念 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
下,心理活动在一 定时间内发生、发 展的过程。
(一)心理过程
2. 心理过程的组成

认知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