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前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及致病作用,熟悉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掌握基本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

使学生能够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运用在护理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当中,针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二、教学基本指导思想1、适应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

2、教学以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基本任务。

3、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反应出国内外的新动态和观点。

三、教学内容梗概及重点本课程首先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随之着重介绍了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各类病人常见的心理障碍、护患关系、护士角色等内容,从护理程序的角度重点介绍了病人心理护理的特点和方法。

四、理论讲授与见习总比例总课时数60学时。

理论课60学时,见习课0学时。

五、教学方式及方法以课堂多媒体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示教、临床病例讨论等形式进行。

理论课学时分配内容学时绪论 4心理学基础20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8临床心理评估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6病人心理8心理治疗 6病人的心理护理8合计60理论课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和特征。

2、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3、熟悉护理心理学与现代护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关系。

4、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任务。

【教学内容】1、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和特征。

2、护理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3、护理心理学与现代护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关系。

4、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一节认知【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学的定义及心理现象的范围。

2、掌握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的定义。

3、掌握记忆的基本过程。

4、掌握知觉的特征和注意品质的衡量标准。

5、熟悉感觉的类别和特征、知觉的类别、记忆的类别和特征(衡量标准)、思维的类别和特征(衡量标准)、想象的类别、注意的类别。

《护理学导论》《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护理学导论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启蒙教材,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护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初步学会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护理对象服务。

并能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操作中。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以人为本”整体护理为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与护理的关系,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问题,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护理程序,文化与护理,护理理论,护理伦理,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健康教育等内容。

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我们所讲授的课程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本课程应涵盖了当前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框架、护理学发展趋势等内容。

引导护理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体系,及其有别于医学专业的独特理论框架,产生职业归属感,对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2学时第一节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0.5学时知识点:一、国外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过程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0.5学时知识点:一、护理的概念二、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三、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四、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第三节护理专业 0.5学时知识点:一、专业的特征与护理专业二、护士专业的工作范畴三、护士专业的发展趋势第四节护士角色及素质 0.5学时知识点:一、护士的角色二、护士的特征要求三、护士的资历要求与分类四、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本章小结重点:1.熟悉南丁格尔的事迹和对现代护理的贡献。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Nursing Psych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57适用专业:护理学总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基础心理学后续课程:行为科学、神经心理、异常心理学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教学,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如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讲解,理解哪些因素导致心理健康或异常的发生、如何诊断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心理问题后怎样干预、学习了不同病人年龄、性别、病种的不同具有的心理特点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最后还分析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怎么维护护士本人健康。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解决临床护理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选用教材:杨艳杰主编《护理心理学》(第三版)、新华书店、1999年。

必读书目:《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6月出版蒋继国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沈郁秋主编选读书目:《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10月第6版姚树桥孙学礼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12年6月第3版杨艳杰主编二、课程总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的地位日渐明显,学习护理心理学的目的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指导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解决护理过程中病人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实现对病人的最佳护理。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史、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向。

2、熟悉各类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以及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

3、掌握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疾病的病因分析、心理诊断、心理护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HLXLX00000【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Psychology Nursing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时【实验/上机学时】6学时【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护理学院)【授课对象】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护理心理学基础》是医学、护理学与心理学交叉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促进护理专业发展,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培养护士良好心理素养,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心理现象、心理活动有一定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规律。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从而寻求人类战胜疾病、保持健康的心理途径,为病人提供恰当的临床心理护理技艺和合理的养生保健措施,使病人得到最佳的身心护理。

同时,教育学生掌握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逐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养,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第一章绪论(4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现象的组成和心理的本质。

2.熟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现代医学模式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的重要观点。

3.了解护理心理学相关学科、意义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4.会运用心理学不同流派的观点分析心理现象、心理疾病的形成原因。

1.第一节护理心理学概述2.第二节护理心理学研究方法3.第三节护理心理学发展趋势4.第四节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重点:1.护理心理学的定义;2. 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难点:1.心理学不同流派的观点在分析分析心理现象、心理疾病形成原因的运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4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感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情绪、情绪调节、意志的基本概念。

2.掌握情绪的分类以及情绪调节的策略3.熟悉感知觉的特征、记忆的过程、注意的品质、情绪的外部表现,意志行动的阶级及情绪和意志在临床中的应用。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护理心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护理人员,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2.技能目标:学生应具备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树立以人为本、关爱患者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护理心理学基础:包括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人类行为与健康、患者心理与疾病等基本概念;2.临床心理评估:包括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患者认知和情感评估等;3.心理干预技术: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等基本技能;4.临床护理心理实践:结合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疾病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应对策略;5.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要求学生在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将结合网络资源,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此外,将定期组织课堂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案例分析报告等。

其中,案例分析报告将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之一,要求学生结合临床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核标准将根据学生的分析思路、理论运用、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六、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护理心理学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经验。

(完整版)《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20031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学分:1。

0总学时:24学时理论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 6学时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基础护理学适应专业:护理学教材:1。

护理心理学,周郁秋主编,第二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将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所形成了一门新的应用学科.该课程是现代护士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知识结构、创造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护理心理学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提高护理质量;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心理品质。

通过实验教学,学会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

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1)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2)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熟悉心理挫折与心理应激,心身障碍与心理治疗;(3)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熟悉儿童病人、老年病人、手术病人、问题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4)了解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与技术,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2.基本技能(1)掌握气质类型调查、艾森克个性问卷、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操作方法;(2)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四、实验要求实验课采取老师指导,学生操作练习的方法,掌握相关量表及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

五、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成绩构成:理论考核占70%、平时成绩占30%(含讨论、作业、考勤).六、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完整版)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完整版)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 54专业:护理学前言护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以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个体心理、心理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修养为研究重点。

因此学习和运用护理心理学,既能够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护士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又能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增强医疗服务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所以学习和研究护理心理学是整体护理模式完善的必然结果 .本课程共八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心理过程;第三章为个性心理;第四章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第五章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教育;第六章为心理应激;第七章为病人心理与心理护理;第八章为心理评估的方法。

一、课程目标:1、明确护理心理学的内容和任务、性质和意义2、明确护士及患者的心理现象3、明确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方法,及心理疾病的特征及处置4、明确护理人员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训练与培养方法5、明确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明确社会支持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6、明确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心理需要7、明确病人危机问题之评估以及危机干预的基本处理原则8、明确 90项心理症状核查表二、各章节内容: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标:1、明确护理心理学的内容和任务、性质和意义2、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3、了解护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学内容:1、护理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2、护理心理学的性质3、护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心理过程一、教学目标: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以及感觉现象2、了解知觉的分类及特性3、掌握思维的特点、一般规律以及影响思维的因素4、掌握记忆的概念、种类以及记忆心理的基本过程5、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区别6、了解情绪与情感的种类和功能7、了解意志的概念以及意志行动的阶段二、教学内容:1、认知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第三章个性心理一、教学目标:1、掌握需要的类别和动机的规律2、掌握性格和气质的特点和规律3、了解能力种类与差异4、掌握自我意识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二、教学内容: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第四章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1、了解护士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2、掌握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方法3、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4、掌握心理疾病的特征及处置二、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概述2、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3、心理疾病的特征及处置第五章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教育一、教学目标:1、了解护理人员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目标与作用2、掌握护理人员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训练与培养方法3、了解心理素质教育的一般途径1、心理素质教育概述2、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基本内容、训练与培养方法3、心理素质教育的一般途径第六章心理应激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应激研究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2、掌握生活事件概念与分类3、掌握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4、了解应激的生理反应、认知评价的概念、应对方式5、掌握社会支持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对心理应激概念的最新认识2、生活事件3、应激反应4、认知评价5、应对方式6、社会支持第七章病人心理与心理护理一、教学目标:1、掌握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心理需要2、了解问题病人及其心理特点3、了解并灵活运用几种心理辅导理论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4、掌握病人危机问题之评估以及危机干预的基本处理原则二、教学内容:1、病人心理2、个人中心治疗法与心理护理3、完形治疗法与心理护理4、现实治疗法与心理护理5、病人危机问题之评估6、案例分析第八章心理评估的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察法、会谈法2、掌握 90项心理症状核查表1、观察法、会谈法评估量表三、学时安排:序号内容学时一、导论 4二、心理过程8三、个性心理8四、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4五、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教育 4六、心理应激 6七、病人心理与心理护理16八、心理评估的方法 4总学时54四、考核办法:卷面成绩占 60%,课堂参与 10%,作业占 10%,论文二篇占 20%。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前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及致病作用,熟悉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掌握基本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

使学生能够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运用在护理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当中,针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二、教学基本指导思想1、适应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

理论课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和特征。

2、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3、熟悉护理心理学与现代护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关系。

4、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任务。

【教学内容】1、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和特征。

2、护理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3、护理心理学与现代护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关系。

4、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一节认知【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学的定义及心理现象的范围。

2、掌握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的定义。

3、掌握记忆的基本过程。

45678123451234567891、情绪、情感的定义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情绪情感的功能。

3、认知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4、情绪的机体变化。

5、情绪、情感的类型。

6、情绪的生理机制。

7、情绪障碍。

8、心理调适法。

第三节人格【目的要求】l、掌握人格(个性)、个性倾向性、气质、性格、能力等概念。

2、掌握气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体液说)、性格、能力的类型。

3、熟悉气质的测定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4、熟悉性格的特征。

6、熟悉能力的个别差异。

7、了解自我、自我意识与健康人格的内涵。

8、了解人格的形成和人格障碍。

【教学内容】1、人格(个性)、个性倾向性等概念。

2、气质的概念、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体液说、气质的测定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3、性格的概念、分类理论与特征。

4、能力的概念、种类及个别差异。

56123451234123123、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20031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学分:1.0总学时:24学时理论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 6学时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基础护理学适应专业:护理学教材:1.护理心理学,周郁秋主编,第二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将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所形成了一门新的应用学科。

该课程是现代护士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知识结构、创造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护理心理学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提高护理质量;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心理品质。

通过实验教学,学会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1)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2)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熟悉心理挫折与心理应激,心身障碍与心理治疗;(3)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熟悉儿童病人、老年病人、手术病人、问题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4)了解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与技术,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2.基本技能(1)掌握气质类型调查、艾森克个性问卷、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操作方法;(2)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四、实验要求实验课采取老师指导,学生操作练习的方法,掌握相关量表及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

五、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成绩构成:理论考核占70%、平时成绩占30%(含讨论、作业、考勤)。

六、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熟悉护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3.了解心理学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任务重点阐述: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详细讲解:护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2.护理心理学的发展一般介绍:国外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国内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3.护理心理学与现代医学及护理观一般介绍:现代医学观和护理心理学;现代护理观和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4.护理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及重要的心理学派别一般介绍:护理心理学研究的相关领域;重要的心理学派别;5.护理心理学的常用方法与研究方法详细讲解: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与情感、需要、人格的概念。

2.了解各种心理活动规律及各种心理障碍的类别及其产生原因;3.理解人的个性及行为特征并做出评价,同时培养自身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教学时数] 6 学时[教学内容]1.心理现象及实质重点阐述:各种心理现象的概念;一般介绍:心理的实质;2.心理过程详细讲解:认知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人格重点阐述:人格的概念;详细讲解: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三章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及其优化[目的要求]1.掌握角色人格、护士角色人格、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概念;2.掌握的护士角色人格匹配理论和模式;3.熟悉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主要内容和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途径;4.了解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教学时数] 自学[教学内容]1.概述一般介绍: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概述,护士角色人格的形象及历史演变;重点阐述:护士角色人格概念的主要特征,护士角色人格及要素特质;2.护士角色人格匹配理论及模式重点阐述:护士角色人格的匹配理论,护士角色人格的匹配模式;3.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与职业教育详细讲解:护士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途径;4.护士身心健康维护一般介绍: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现状,优化护士的职业心态与健康;[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四章健康、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熟悉心理挫折与心理应激;2.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及几种常见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与特征;3.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概述重点阐述:健康及相关概念;一般介绍:心理社会文化对健康的影响;2.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重点阐述:心理防御机制;3.应激与应对详细讲解:应激概述,应激反应,应激的理论模式,应激的应对方式和处理方法,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五章临床心理评估[目的要求]1.掌握气质类型调查、艾森克个性问卷的操作方法;2.熟悉常用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3.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4.了解心理评估常用术语的含义:信度、效度、标准分、常模;[教学时数] 3学时[教学内容]1.概述一般介绍:临床心理评估的主要功能,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2.常用方法重点阐述:行为观察法,访谈技术;3.心理测验详细讲解:心理测验概述,临床常用量表;[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六章心理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共性化心理护理、有意识心理护理、无意识心理护理的概念;2.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3.熟悉: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4.熟悉:个性化心理护理与共性化心理护理的比较;5.了解: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6.了解: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概述重点阐述:心理护理概念,心理护理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一般介绍: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核心地位;2.心理护理的要素及其作用:重点阐述心理护理基本要素及其作用;3.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一般介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方位采集心理信息,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确定病人基本心态,析出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选择适宜对策,观察评估效果,确定新方案;[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七章临床心理护理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护士临床心理护理的职责范畴与基本程序;2.掌握:心理支持法、心理疏导法、行为矫正训练法;3.熟悉:临床心理护理的理论基础;4.熟悉:认知疗法、音乐疗法;[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概述一般介绍:我国临床心理护理方法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护士临床心理护理的职责范畴,临床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2.临床心理护理方法重点阐述:心理支持法,心理疏导法,行为矫正训练法;一般介绍:认知疗法,音乐疗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八章不同年龄不同疾病阶段的心理护理[目的要求]1. 掌握病人的一般心理需要和心理变化;2.熟悉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3.熟悉不同疾病阶段病人的心理反应和护理;[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病人一般心理重点阐述:病人的心理需要,病人的常见的心理变化;2.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儿童病人心理护理,青年期病人心理护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3.不同疾病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疾病初期病人的心理护理,疾病发展期病人的心理护理,疾病康复期病人的病人的心理护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九章临床病症及治疗的心理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疼痛病人、急危重症病人、自杀行为病人、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药物治疗的心理护理;2.熟悉:自杀行为产生的原因;3.熟悉: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心理因素;4.了解:残障病人、透析治疗病人、器官移植病人、疑病症倾向病人、多重抱怨病人、愤怒病人、依赖性人格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临床常见病症的心理护理重点阐述: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一般介绍:角色适应不良病人的心理护理;2.临床特殊疾病的心理护理重点阐述:自杀行为者的心理护理;一般介绍:残障病人的心理护理;3.各类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药物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重点阐述:手术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一般介绍:透析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4.常见神经症性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一般介绍:神经衰弱病人的心理护理,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的心理护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章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致病因素;2.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冠心病病人、消化性溃疡病人、恶性肿瘤病人、糖尿病病人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3.熟悉: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4.熟悉:甲亢病人、银屑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5.了解: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6.了解:青光眼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心身疾病概述重点阐述: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2.临床常见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重点阐述: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护理,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心理护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甲亢病人的心理护理,银屑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一般介绍:青光眼病人的心理护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一章生物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心理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结核、病毒性肝炎、创伤、烧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2.了解:性病、艾滋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3.熟悉:SARS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生物因素所致传染性疾病的心理重点阐述: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病毒性肝炎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性病的心理护理,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一般介绍:SARS病人的心理护理;2.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心理护理重点阐述: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烧伤病人心理护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