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主要动物疫病的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合集下载

养殖厂中动物疫病抗体检测和监测方法

养殖厂中动物疫病抗体检测和监测方法

养殖厂中动物疫病抗体检测和监测方法动物疫病是养殖业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对养殖场的动物健康状况和养殖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养殖厂需要采用有效的抗体检测和监测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殖厂中动物疫病抗体检测和监测方法的常见应用。

一、ELISA法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在养殖厂中广泛应用。

它通过检测样本中的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反应来判断动物是否感染了特定疫病。

ELISA法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是养殖厂中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之一。

二、血清学方法血清学方法是通过检测动物的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判断动物是否感染了某种特定疫病。

常见的血清学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CFT)、中和试验(NT)、沉淀试验(PT)、凝集试验(HA)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经济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养殖场的疫病监测。

三、PCR法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是一种基因技术方法,通过扩增特定基因片段来检测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的病原体。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优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动物体内病原体的存在,适用于动物疫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四、病原学方法病原学方法是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体来进行疫病监测。

常见的病原学方法包括病原菌培养、细胞病毒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确诊准确、鉴别功能强等特点,适用于疫情溯源和病原体变异的监测。

五、疫苗接种检测养殖场在进行疫苗接种后,需对动物进行相应的抗体检测以评估接种效果。

常见的方法包括中和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疫苗接种检测能够判断动物体内抗体水平,指导养殖场进行疫苗接种计划的调整。

六、常规监测方法除了抗体检测方法外,养殖厂还需要进行常规的疫病监测工作。

常规监测方法包括动物体征观察、疫情报告、病死动物解剖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动物的异常状况和疫病爆发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动物疫病的检疫方法

动物疫病的检疫方法

动物疫病的检疫方法
动物疫病的检疫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检查: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貌、行为、生理状况等,判断是否存在疫病的迹象。

例如,检查动物的体温、呼吸、心率、食欲、精神状态等,以及观察动物是否有异常的肿块、皮疹、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2. 病原学检查:这是确定动物是否感染疫病的关键方法。

包括采集动物的血液、组织、排泄物等样本,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测等,以确定病原体的存在和类型。

3. 免疫学检测:利用免疫学原理,检测动物体内是否存在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检测、血凝抑制试验等。

4. 病理学检查:对病死动物进行解剖,观察其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辅助诊断疫病。

这可以提供关于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变程度的信息。

5. 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动物的来源、饲养环境、接触史等信息,以及调查同一地区或养殖场其他动物是否有类似症状,以判断疫病的可能来源和传播途径。

6. 检疫隔离:对于疑似感染疫病的动物,进行检疫隔离,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疫病的传播。

同时,对接触过疑似病例的动物进行观察和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动物疫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检疫方法和程序。

检疫工作应由专业的动物卫生检疫机构或兽医进行,以确保准确、可靠的结果。

此外,预防动物疫病的最佳方法是实施良好的动物卫生管理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环境消毒、饲养管理等,以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指南

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指南

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指南作者:梁云柱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动物疫情风险分析评估,密切关注外来动物疫病、新发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科学研判防控形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在这里提供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指引,为做好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参考。

关键词: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一、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概要(一)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病种重点开展以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与调查;同时加强流感、痢疾等常见多发病的监測与流行病学调查。

(二)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定点高州市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各区域选择1~2个规模较大、畜禽产品流动量的养猪场和养鸡场,作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的常年固定点,并且还选一个肉鸭养殖场、两个牛羊养殖场、三个大型三鸟批发市场分别作为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监测和调查点。

(三)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工作,靠技术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各镇(街)畜牧兽医站人员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主体责任人,负责整个镇(街)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各村动物防疫员(疫情、疫病监测员)为各村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责任人,负责该村日常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各养殖场兽医技术员负责该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技术人员协助做好样品采集、送检工作。

二、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员重点对定点,开展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动物疫病血清抗体检测监测,做好免疫与非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及时掌握病原分布情况,分析疫病流行趋势。

下面重点介绍猪、鸡采血采样操作规程:(一)猪前腔静脉采血1.基本操作。

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方案

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方案

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方案一、引言动物疫病具有传染性、毒力强、发生急剧等特点,给动物农业和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至关重要,可以及早发现疫情,采取措施控制和预防疫病的扩散。

本文将提出一套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方案,以帮助畜牧业部门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

二、流行病调查流行病调查是指对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病原体的分布、感染源、传播途径、敏感群体、疫情规律等信息。

以下是一套常用的流行病调查方法:1.样本采集:根据疫情和动物种类,采集合适的样本,如血液、粪便、组织和分泌物等,用于实验室检测和病原鉴定。

2.病例报告:建立畜牧兽医信息系统,及时记录和上报疫情,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病例调查:对发病动物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发病日期、症状、死亡情况、养殖环境等,建立病例数据库,帮助分析和比对数据。

5.对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通过实验室检测,鉴定病原体的种类和亚型,了解病原体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三、监测方案监测是指对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长期观察和监测,以掌握疫情的动态变化和趋势。

1.建立监测网络:建立国家、省、市、县等各级监测中心,负责动物疫病的监测和信息汇总。

监测中心应与各地动物卫生监测机构和实验室进行密切合作,保证监测网络的有效运行。

2.监测指标和标准:确定监测指标和标准,包括发病率、死亡率、病原体检测阳性率等,制定相应的监测标准和流行趋势判定标准,以便及时判定疫情的严重程度。

3.监测方法和频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定点监测和流动监测,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监测频率应根据疫情和地域特点进行调整,重点监测易感动物和疫情高发区域。

4.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报告,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并向相关部门和养殖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建议。

5.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分享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经验,加强对跨国传播疫病的监测和防控。

禽病的检验方法

禽病的检验方法

禽病的检验方法
禽病的检验方法是指在动物身上或实验室中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检测和诊断禽病的方法。

禽病检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疾病的种类、症状和严重程度,以及兽医对疾病的认知和判断。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禽病检验方法。

1. 抗原检测法:利用禽类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抗原来检测禽病。

例如,瘟病抗原检测法可以检测禽类瘟病毒的抗体,而禽腺病毒检测法可以检测禽腺病毒的抗体。

2. 抗体检测法:利用禽类免疫系统中的抗体来检测禽病。

例如,禽类瘟病毒抗体检测法可以检测禽类是否感染瘟病,而禽腺病毒抗体检测法可以检测禽类是否感染禽腺病毒。

3. 核酸检测法:利用禽类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来检测禽病。

例如,禽瘟病毒核酸检测法可以检测禽类是否感染瘟病,而禽腺病毒核酸检测法可以检测禽类是否感染禽腺病毒。

4. 症状判断:通过观察禽类的症状来判断禽病。

例如,禽类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可以提示禽类可能感染了瘟病。

5.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来诊断禽病。

例如,禽类瘟病抗原检测需要在实验室使用特殊的设备和试剂来进行检测,而禽腺病毒抗体检测可以在实验室使用简单的抗体检测器进行检测。

禽病检验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取决于兽医对疾病的认知和判断,以及动物的大小、品种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兽医可以使用多种禽病检验方法来辅助诊断,确保及时发现和治疗禽病,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动物疫病控制-动物疫病监测管理- 疫病监测的程序、方法和方式.

动物疫病控制-动物疫病监测管理- 疫病监测的程序、方法和方式.

疫病监测的程序、方法和方式一、监测程序动物疫病的监测程序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疫情信息的表达、解释和发送等。

1.资料收集疫病监测资料收集时应注意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资料来源的渠道应广泛。

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疫病流行或暴发及发病和死亡等资料;血清学、病原学检测或分离鉴定等实验室检验资料;现场调查或其他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的资料;药物和疫苗使用资料;动物群体及其环境方面的资料等。

上述资料可通过基层监测点按常规疫情进行上报,或按照周密的设计方案要求基层单位严格按规定方法调查并收集样品和资料信息。

2.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是指将原始资料加工成有价值信息的过程。

收集资料通常包括以下步骤:①将收集的原始资料认真核对、整理,同时了解其来源和收集方法,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资料录入疫病信息管理系统供分析用;②利用统计学方法将各种数据转换为有关的指标;③解释不同指标说明的问题。

3.资料的表达、解释和发送将资料转化为不同指标后,要经统计学方法检验,并考虑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最后对所获得的信息作出准确合理的解释。

运转正常的动物疫病监测系统能够将整理和分析的疫病监测资料以及对监测问题的解释和评价,迅速发送给有关的机构或个人。

这些机构或个人主要包括:提供基本资料的机构或个人、需要知道有关信息或参与疾病防治行动的机构或个人以及一定范围内的公众。

监测信息的发送应采取定期发送和紧急情况下及时发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学检查、病原分离或免疫学检测等,已有国家技术规范的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没有技术规范的由农业部统一确定。

三、监测方式监测方式通常包括被动疫病监测和主动疫病监测2种。

1.被动疫病监测被动疫病监测是疫病相关资料收集的常规方法,主要通过需要帮助的养殖业主、现场兽医、诊断实验室和疫病监测员以及屠宰场、动物交易市场等以常规疫病报告的形式获得资料。

被动监测必须有主动疫病监测系统作为补充,尤其对紧急疫病时更应强调主动监测。

动物检疫的基本方法

动物检疫的基本方法

动物检疫的基本方法动物疫病有数百种,它们的发病有共同的规律性,但每种疫病往往由于病原不同而各有其本身的特点。

因此,我们必须综合应用有关理论和操作技术,对动物疫病作出迅速、准确的检疫。

常用的动物检疫方法有:临床检查、流行病学调查、病理检查、病原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

这些检疫方法,并非每种疫病和每次检查都要使用,而可以根据动物疫病的特点,进行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检查。

一、临床检查法临床检查主要以感观检查为主,观察动物的各种表现(静、动、起、卧、立、精神、饮水、食欲等)是否正常,体温、脉博、呼吸是否在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

包括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

(1)群体检查。

将来自同一地区或同一批的动物划为一群,或以圈为一群进行检查。

对禽、兔、犬可按笼、箱划分进行群检。

(2)个体检查。

是对在群体检查中剔除的有病或疑似有病动物,仔细进行个体临床检查。

对群体检查中判为无病的动物,必要时还应抽5—20%做个体检查。

如果发现传染病时应再抽检10%,或全部进行个体检查。

二、流行病学调查法准确地掌握动物疫情,可以为检疫动物疫病提供很好的依据。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了解当地和邻近地区过去和现在发生疫病的情况,动物疫病的一般和特殊症状,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数,发病动物的年龄和发病的季节性,疫病的病程经过,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免疫接种情况等。

综合分析所掌握的资料,结合临床和病理材料,对确诊动物疫病将起重要作用。

三、病理学检查法患各种疫病而死亡的动物尸体,多呈现一定的病理变化,有的还有其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

如发生猪瘟,其体内的病理变化就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如动物的屠宰检疫,对于一些疫病在临床上不显示任何典型症状,而在剖检时却可能找到特征性病变。

对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或临床上难以诊断的疑似患病动物,必要时可进行剖检和病理学诊断。

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内眼看不清楚或疑难疫病,可酌情采取病料送实验室作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其细微的组织学病理变化,借以帮助诊断。

动物疫病非洲猪瘟监测实施方案

动物疫病非洲猪瘟监测实施方案

动物疫病非洲猪瘟监测实施方案一、监测目的掌握非洲猪瘟发生情况,分析病毒遗传变异特征和规律;发现传播风险因素,为根除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范围全县。

监测场点包括养殖场(户)、屠宰场、生猪无害化处理场、车辆洗消中心、生猪交易市场以及公路监督检查站等。

三、监测对象猪和野猪,重点是死亡猪、发病猪,以及与确诊疫情或监测阳性场点有明确流行病学关联的猪群。

相关联的软蜱、生猪运输车辆、出猪台等其它高风险的媒介、环境。

四、监测时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农明字〔2020〕50号)、《2020年全国非洲猪瘟监测方案》(农办牧〔2020〕26号)、《关于加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环节非洲猪瘟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农牧便函〔2020〕396号)及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省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实施方案>的通知》(闽非疫控办明电〔2020〕3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地年度监测计划,明确工作进度,做好辖区内全年监测工作。

五、监测方法- 1 -(一)被动监测。

接到疑似疫情报告后,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采样送检,规范处置,按规定报告。

野猪样品应联合林业部门共同采集。

(二)主动监测。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国家、省、市和本辖区监测计划时间安排,做好辖区内家猪、野猪的临床巡查和采样送检工作。

六、监测数量根据国家、省、市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辖区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区域、场及动物数量。

数量至少涵盖:年出栏2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全覆盖,年出栏500-2000头规模猪场按2%的比例抽检,场点按区域合理分布。

对生猪屠宰厂(场)、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生猪运输车辆)按月和实际情况开展监测,对无害化处理场按周和实际情况开展监测。

七、检测方法(一)病原学检测PCR方法、实时荧光PCR、核酸等温PCR(Lamp)或试纸条。

(二)血清学检测竞争ELISA或间接ELISA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集扁桃体或颌下淋巴结,采 用猪瘟病毒 RT-NPCR、猪瘟病 毒荧光 RT-PCR 或猪瘟荧光抗 体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猪瘟防治技术规 范
6 新城疫 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抗体效价≥25 的判为免疫合格
采集禽蛋咽喉/泄殖腔拭子,采 新城疫防治技术
用 RT-PCR 或荧光 RT-PCR 方 规范
法进行检测。
8
-
菌病
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或采用 OIE 推荐的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ELISA 试验)进行确诊。
按照国家标准(GB/T 18645-2002),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PPD 皮内
变态反应试验或用外周血-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法进行检测。对皮内
9 奶 牛 结 变态反应检测阳性结果疑似的动物,45 天后用牛型和禽型结核分枝
采集鼻腔/眼拭子或淋巴结、脾 4 小 反 刍 采用竞争 ELISA、阻断 ELISA 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判定参照试剂盒 脏等组织样品,采用 RT-PCR 小 反 刍 兽 疫 防 治
兽疫
说明书
或者荧光 RT-PCR 方法进行检 技术规范
测。
5 猪瘟
采用阻断 ELISA、间接 ELISA 或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猪瘟抗体阻断 ELISA 和猪瘟抗体间接 ELISA 检测,抗体阳性即判定为合格,正向 间接血凝试验抗体效价≥25 为免疫合格
高致病性禽流感
2 性 禽 流 集血清样品,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H5 亚型(Re-11 株、 采用 RT-PCR 或荧光 RT-PCR
防治技术规范

Re-12 株)抗体效价≥24 为免疫合格,H7N9 流感抗体≥24 为阳性。 方法进行检测。
3 口蹄疫
O 型口蹄疫抗体检测采用液相阻断 ELISA 方法或正向间接血凝试 验,合成肽疫苗采用 VP1 结构蛋白 ELISA 进行检测,其中液相阻 断 ELISA 抗体效价≥26,正向间接血凝抗体效价≥25, VP1 结构蛋 白抗体效价≥25 为免疫合格;亚洲 I 型和 A 型口蹄疫抗体检测采用 液相阻断 ELISA 方法,抗体效价≥26 为免疫合格。
附件 12
2020 年主要动物疫病的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序 疫病

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
临床病例判定 标准
非洲猪
1
-

采集全血,脾脏、淋巴结、猪 非洲猪瘟疫情应
肉等组织样品,环境样品、猪 急实施方案(2020
血为原料的饲料等,采用实时 年第二版)
荧光 RT-PCR 方法进行检测。
高 致 病 按照国家标准 GB/T 18936-2003《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采 采集禽咽喉/泄殖腔拭子样品,
高致病 7 性 猪 蓝 采用 ELISA 方法,抗体检测阳性判为免疫合格。
耳病
活体采集全血或扁桃体,屠宰 高致病性猪蓝耳
场可采集猪肺脏、扁桃体、颌 病防治技术规范
下淋巴结等样品,采用 RT-PCR
或荧光 RT-PCR 方法进行检测。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或 OIE 推荐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布 鲁 氏 (iELISA 试验)或荧光偏振试验进行筛选;初筛阳性样品采用试管
13 马鼻疽
-
布鲁氏菌病防治 技术规范
牛结核病防治技 术规范
-
马传染性贫血防 治技术规范 马鼻疽防治技术 规范
采集牛羊的食道-咽部分泌物 (O-P 液)、猪的颌下淋巴结 或扁桃体等,采用 RT-PCR 或 荧光 RT-PCR 方法进行检测。
口蹄疫防治技术 规范
(1)牛羊猪口蹄疫感染情况采用非结构蛋白(NSP)抗体 ELISA 方 法检测。对 NSP 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牛羊采集 O-P 液用 RT-PCR 或荧光 RT-PCR 方法检测,如检测结果为阴性,应间隔 15 天再采样 检测一次,RT-PCR 检测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畜。(2)在免疫状况下, 养殖场生猪 NSP 抗体检测阳性的,可重复采样检测 NSP 抗体,根据 抗体阳性率变化判断是否感染病毒:在 NSP 首次监测 2-4 周后(期 间不能进行免疫)对猪进行二次采样检测(两次采样检测的猪要保 持一致)。对 NSP 抗体阳性率等于或低于首次检测结果的,可排除 感染(附件 7: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方法和程序)。
-
核病
杆菌 PPD 在颈部两侧或颈部同侧相距 12-15cm 的两个部位进行比较
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或用外周血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法(按试剂盒
说明书)检测,检测阳性的牛判定为结核病牛。
直接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进行检测,或先用间接血凝方法、或胶体
10 血吸虫 金试纸条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用粪便毛蚴孵化法复检。粪便 -
毛蚴孵化法检测为阳性的,确诊为阳性畜。
采用 ELISA 方法或血清中和抗体试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判定标准
11 狂犬病
-
具体按照试剂盒说明书。
马 传 染 采用 ELISA 方法作为血清学初筛,若 ELISA 阳性必须用免疫琼脂扩
12
-
性贫血 散试验进行确认;或直接用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进行检测。
采用变态反应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