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4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3)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动物的繁殖》说课稿5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动物的繁殖》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繁殖》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方式。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方式。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讨论、讲解、实验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方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繁殖实验,加深学生对动物繁殖方式的理解。
5.总结环节: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6.拓展环节:通过视频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繁殖行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课堂观察、学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主要评价学生对动物繁殖方式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教研课)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教研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3. 提高学生对动物繁殖活动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繁殖行为:占巢、求偶、交配、产卵、哺育等。
2.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
3.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
2. 讲解:介绍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举例说明。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学生能分析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3. 学生对动物繁殖活动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有所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和视频。
2. 参考书籍:关于动物繁殖行为的书籍。
3. 网络资源:有关动物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选择一种动物,调查其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展示分享: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调查结果,分享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3. 讨论交流:全班学生共同讨论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差异及适应性。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动物的繁殖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问题导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繁殖行为的意义和繁殖方式的适应性。
八、安全与环保1. 安全提示:在观察动物繁殖行为时,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接近野生动物。
2. 环保意识:教育学生保护动物的繁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九、教学延伸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
十、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题目: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过程。
2. 掌握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过程。
2. 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动物繁殖的认识和理解。
2. 生殖器官及其功能的简单解释和说明。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相关内容。
2. 幻灯片、图片和视瓶资料。
3. 模型或实物动物生殖器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瓶,引起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生殖方式和繁殖过程(1)简单介绍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
(2)用幻灯片或视瓶展示动物的繁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
3. 认识生殖器官及其功能(1)用模型或实物动物生殖器官,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动物的生殖器官。
(2)简单说明生殖器官的功能,如生殖细胞的产生和传输。
4. 拓展延伸设置小组活动或讨论环节,让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繁殖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动物的繁殖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和兴趣,但对生殖器官及其功能理解较为困难。
下一步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巩固和拓展,多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更好地掌握动物的繁殖知识。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动物繁殖的教学,学生对动物生殖方式和繁殖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对生殖器官及其功能也有了一定认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探讨动物的繁殖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以上是我根据题目和内容为您撰写的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八、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动物的繁殖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和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了许多关于动物繁殖的问题。
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激发他们对动物繁殖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繁殖》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繁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繁殖》是本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围绕生物的繁殖展开,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既能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科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繁殖知识。
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繁殖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生物的繁殖机制和繁殖策略。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繁殖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繁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一些生物的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4.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繁殖知识。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课后观察和实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繁殖行为: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
2.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三、教学重点:1. 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行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
2. 视频素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短视频。
3. 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形式的课件。
4. 学生分组:每组若干人,每组选一名组长。
5. 教学器材: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定义。
3. 课堂讲解:讲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结合图片和视频素材进行说明。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完成填空题:(1)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动物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2. 讨论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一下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对动物种群的影响。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动物的繁殖情况。
3. 邀请动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九、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
2. 编写一篇关于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小论文。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准备两种鸡蛋(一种受精,一种未受精)
1.过渡:大家知道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如果不是,那什么样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呢?
4.学生猜测。
5.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枚鸡蛋,一会请大家把鸡蛋打开,仔细观察两枚鸡蛋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讲述:是不是大家猜测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
4.学生观看视频:孔雀求偶。
5.总结:开屏的都是雄孔雀,他们在追求雌孔雀的时候就会开屏,这叫“求偶”。当然,偶尔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它们也会开屏。
6.提问:除了孔雀开屏,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求偶的方式呢?
7.学生回答。(注意:如果学生说的动物,教师并不了解,可以让学生补充说一说“那是怎样的情况?”或让其补充图片、资料,然后再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五、阅读资料,了解动物护卵、孵卵、哺育后代等行为
1.讲述:我们知道了卵生动物要把宝宝孵化出来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恶劣的条件下,会异常艰辛。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企鹅爸爸保护卵和孵化卵的故事。
2.学生观看视频。
3.交流感受。
4.讲解自己知道的其它动物保护卵以及孵化卵的情况。
5.讲述:企鹅爸爸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孵化出小企鹅,那这些小动物孵化出来后动物爸爸妈妈的任务就完成了吗?
提出观察要求:
A.小心地把鸡蛋打开放入培养皿中,蛋壳放入垃圾袋。
B.仔细观察两枚鸡蛋的不同点,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C.在组内小声交流观察结果。
D.观察完毕收拾桌面,坐端正。
6.各小组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预设:一个鸡蛋上有小白点,另一个没有小白点)
7.追问:你认为这个小白点是什么?
8.学生猜测。
9.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介绍:这个白点叫胚盘,这样的鸡蛋将来会孵出小鸡的。而没有胚盘的鸡蛋就不能孵出小鸡。这种有白点的鸡蛋我们叫做受精卵。
四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繁殖活动课堂教案

本课堂以四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繁殖活动》为主题,介绍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过程。
通过参与互动,学生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动物繁殖的知识。
以下是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过程。
2.熟知动物繁殖的基本知识和术语,例如生殖器官、受精、孕育期等。
3.通过发现和探究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定义动物繁殖的概念2.讲解动物的主要生殖器官以及繁殖的主要方式3.描述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4.介绍动物妊娠和分娩的知识5.了解有关保护动物繁殖的一些知识三、教学设计1.热身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来引入课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知识讲解环节环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动物繁殖的概念和繁殖的基本过程,包括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和胚胎发育等内容,以此加深学生的对动物繁殖过程的印象。
3.实践环节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并给每个小组一个动物名称,告知学生该动物的交配方式和繁殖习性,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图表或简单的演示方法来展示他们所学到的有关该动物的内容。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身边的动物繁殖情况,加深对动物繁殖的认识。
4.小结环节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收获,以期让学生对动物繁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5.巩固和拓展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轻松的小游戏或文化背景知识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关于动物繁殖的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动物的繁殖过程。
四、教学方法本课堂主要采用讲解、互动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在这个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收者。
通过互动和实践,学生们不仅可以深入地学习到有关动物繁殖的知识,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堂的核心是进行互动和实践,学生们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在整个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他们对动物繁殖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4.14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4. 增强保护动物繁殖的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并能够提出一些保护动物繁殖的建议。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增强保护动物繁殖的意识,并能够提出一些保护动物繁殖的建议。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基本过程这一章节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基本过程方面表现良好。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并能够描述动物繁殖的基本过程,包括受精、发育、出生等。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理解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根据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1. 在教授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时,提供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动物繁殖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对动物繁殖的保护措施。
2. 在小组讨论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基本过程内容,强调繁殖方式和基本过程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基本过程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繁殖这一单元包括三节内容,前两节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这一节探讨动物的繁殖方式。
第一部分展示各种各样的动物的繁殖活动,认识到动物的很多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的。
第二部分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有胎生和卵生等。
二、学习目标1.能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
2.知道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
3.针对观察和排序的结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的方式和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难点:看图片猜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孩子。
四、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介绍动物求偶的视频资料、动物繁殖图卡、鸡繁殖图卡、胎儿发育图卡。
学生分组材料:受精的鸡蛋、未受精的鸡蛋、玻璃碗。
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交流动物的繁殖活动1.交流: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主要是什么?(雌雄结合)2. 动物的繁殖又包括哪些行为呢?3.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求偶方式图片1:青蛙。
青蛙通过鸣叫来求偶的。
鸣叫能够表现出动物个体的强健程度。
图片2:弹涂鱼。
弹涂鱼是通过“跳舞”来求偶的。
因为跳舞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运动避险本领。
图片3:孔雀。
孔雀是通过开屏来求偶的。
孔雀通过展示身体的尾部,能表现出自身的健康状态。
图片4:角马。
角马是通过搏斗来求偶的。
因为搏斗能够表现出动物个体保护自己的能力。
4.教师引导:动物求偶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除了课本中提到的这4种求偶方式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求偶的方式?燕鸥喜欢在求偶时送“彩礼”;啄木鸟通过有节奏地敲打树干,发出“爱情电报”;蝴蝶、毒蛾分泌有气味的物质以吸引远处的雄性;雄性锦龟用触碰的动作求偶;信天翁求爱时非常有礼貌,不断弯腰向对方示爱……出示燕鸥、啄木鸟、蝴蝶、信天翁等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多种多样的求偶方式。
教师引导:动物求偶成功之后,就会进行交配,然后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
5.出示课本41页蚕蛾交配的图片和猫交配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动物的交配。
【意图解析】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
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二)观察鸡的卵1.学生观察鸡蛋2提问:鸡蛋是鸡繁殖后代的卵。
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够孵出小鸡来呢?什么样的鸡蛋才能够孵出小鸡来呢?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了解鸡蛋的外部结构。
4.对比观察,两枚鸡蛋,一枚是可以孵出小鸡的,另一枚是孵不出小鸡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两枚鸡蛋的不同之处。
5.提问:鸡蛋黄上有明显小白点的鸡蛋才能够孵出小鸡。
大家知道这个小白点是什么吗?为什么有小白点鸡蛋才能够可能孵出小鸡?6.讲解:鸡蛋黄上有小白点,说明这枚鸡蛋已经受精,是受精鸡蛋,因此,它可以孵出小鸡,而没有小白点表示这枚鸡蛋不是受精鸡蛋,是孵不出小鸡的。
7.实践拓展:在小鸡孵化工厂,人们不需要打开鸡蛋,而采用光照的方法,也能够辨别出哪些鸡蛋是受精鸡蛋?哪些鸡蛋不是受精鸡蛋?具体的方法是用强光照射鸡蛋,看其中是否有一个小黑点,如果有小黑点,说明是受精鸡蛋,反之,就不是受精鸡蛋。
8.出示图片,初步了解一枚鸡蛋孵化成小鸡的过程。
【意图解析】鸡蛋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学生对鸡蛋的内部结构也有感性的认识,大致知道鸡蛋的几大主要组成部分:蛋壳、蛋清(蛋白)和蛋黄。
但不清楚鸡蛋哪部分发育成小鸡。
确立探究鸡蛋的结构及其对生命的意义,观察发现蛋黄上的胚胎,并逐步形成胚胎能发育成小鸡的认识。
(三)认识卵生和卵生动物1.设问:除了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以卵的方式繁殖的?2.讲述:动物的卵,从外部看,有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等区别。
但是,都是由卵里的胚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新的动物,卵的其他部分为新生命的发育提供了条件。
3.讲述:像鸡这样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就叫卵生动物。
【意图解析】通过观察常见动物的卵生以及其繁殖行为,初步认识哪些动物属于卵生,区分常见的卵生动物。
(四)认识胎生和胎生动物1.呈现活动任务: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狗、兔,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和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学生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4.播放人类胎儿在母亲子宫里发育的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生长发育的情况。
5.认识胎生和卵生(1)小鸡繁殖后代和人类繁殖后代的方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鸡繁殖后代是用鸡蛋繁殖,而人类繁殖后代是直接生出婴儿。
(2)卵生和胎生的概念:像鱼和鸟那样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3)出示课本43页上面4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辨别这四幅图片中的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卵生还是胎生?图片1是鳄鱼卵和小鳄鱼,鳄鱼是卵生的。
图片2是青蛙卵,青蛙是卵生的。
图片3是鸟巢中的鸟蛋和刚孵出来的小鸟,小鸟是卵生的。
图片4鲑鱼正在产卵,鲑鱼是卵生的。
(4)除了鳄鱼、青蛙、小鸟、鲑鱼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卵生的?鸭、鹅、企鹅、蛇等。
(5)列举常见的胎生动物,狗、兔子、老虎、狮子等。
(6)猜一猜:出示课本43页下面的两幅图片,问: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孩子吗?说一说你的猜测及猜测的依据。
左边这幅图是刚产下的大熊猫的幼体;右边这幅图是刚产下的刺猬的幼体。
【意图解析】通过常见的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及繁殖方式,了解什么是胎生以及胎生动物。
并识别常见的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四)阅读介绍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行为的资料1.教师引导:有些动物产卵以后,卵会在适合的环境里自然孵化,而有些动物产卵以后,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护卵、孵化卵。
2.出示课本帝企鹅孵化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企鹅孵化卵的辛苦。
补充帝企鹅孵化卵的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南极地区的恶劣气候以及企鹅孵化后代的辛苦。
3.教师引导:很多动物的父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还要教会小动物生存的本领。
4.出示课本44页下面的三幅图,学生认真观察这三幅图,初步了解这三幅图中是哪些动物,再读一读相关的文字说明,进一步了解这些动物是如何哺育后代的?除了课本中介绍的这些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资料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知识。
5.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知识。
鲶鱼:鲶鱼爸爸用嘴孵化卵子蟑螂:雄蟑螂为了哺育嗷嗷待哺的后代,会吃下鸟粪,仅为了给小蟑螂提取氮这一营养物质。
绒猴:雌绒猴生下子女后,只在喂奶时抱上它们一小会儿,照料孩子的工作全落在雄绒猴身上。
雄绒猴会为小绒猴清洗身体,等到小绒猴不再吃奶时,它还会亲自喂小家伙们进食。
【意图解析】了解了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知道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是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的,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胎生和卵生两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很多的动物并不是只要成为受精卵就可以长大,需要精心的呵护、照料,理解爸爸妈妈的艰辛。
一、选择题1.一杯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A. 均匀的B. 先快后慢的C. 先慢后快的D. 没有规律的2.二氧化碳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固体,叫做()。
A. 气冰B. 液冰C. 干冰3.胎生动物一般都用( )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A. 哺乳B. 寄生C. 找食物4.丹顶鹤的跳舞行为属于鸟类繁殖行为中的( )。
A. 求偶B. 交配C. 筑巢D. 育雏5.下列是胎生动物的是( )。
A. 蝴蝶B. 猪C. 金鱼6.下列植物中,( )不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A. 苍耳B. 椰树C. 野葡萄7.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A. 自体传播B. 动物传播C. 风传播8.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 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B. 有小刺或多肉好吃C. 轻、带翅或绒毛9.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A. 椰子、油菜花B. 蒲公英、苍耳C. 苍耳、鬼针草10.下面和蚕属于同类动物的是()A. 蝴蝶B. 乌鸦C. 蝌蚪11.蚕宝宝吐丝结茧需要()天时间。
A. 15B. 5—7C. 10D. 2—3 12.剪开的蚕茧后,蛹的变化()A. 外面的温度太低,蛹会被冻死B. 正常发育C. 不会发生变化13.蚕蜕皮是因为()。
A. 它身上的皮长老了,要换一层新的。
B. 它身体长大,外面的皮紧裹着它,只有蜕掉旧皮,才能长得更大。
C. 因为它身上的皮破了,必须蜕掉再长一层好的。
14.关于蚕蛾翅、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有一对翅、六只脚B. 它有两对翅、八只脚C. 它有两对翅、六只脚15.对于蚕蛾的描述,下面正确的是()。
A. 蚕蛾有口器,也吃东西B. 蚕蛾有口器,但不吃东西C. 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二、填空题16.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________。
17.水的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8.________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19.________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20.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________状态。
21.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________;冷却时,体积会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2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青蛙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23.像青蛙、鸡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________ ,用这种方式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________。
24.________和________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5.蚕丝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丝织品美观大方,华丽高贵,具有________,________,通气,吸湿,保湿的特征。
26.雌蛾和雄蛾交配后,________产卵繁殖后代。
27.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________。
28.刚产下的蚕卵颜色是________的,以后颜色会逐渐变成________,蚕卵的样子像________。
29.蚁蚕很小,一般是约有________。
30.蚕宝宝的家要________,桑叶要________,不能带有水迹。
三、判断题31.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2.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33.云就是水蒸气组成的()34.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35.母乳为后代提供了养分充足且易于被消化。
()36.吃了桑叶的蚕吐的丝质量会好些。
37.刚孵出的小蚕头小身体大,全身白色。
38.蚕不会生病。
39.中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的国家。
()40.第一次脱皮后的蚕宝宝叫起蚕。
()四、解答题41.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42.铜球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43.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44.想一想,为什么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长得漂亮威武?45.蚕除了吃桑叶还能吃哪些食物?吃了长得怎么样?46.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活吗?【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解答】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