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检小车测量原理
轨道检查仪

GJY-AKTF-221-1-1型轨道检查仪(一)产品概述GJY-AKTF-221-1-1型轨道检查仪是一种基于数字陀螺精密测量原理的轨道几何状态检查仪器。
通过测量轨道的方位角和坡度角,并对距离的积分,得到轨道的横,垂坐标分量,从而计算轨道的不平顺性。
该不平顺指标包括轨距、轨距变化率、水平(超高)、左右高低、左右轨向、三角坑等。
系统分为4大部分:传感器部分,数据处理计算中心部分,多功能数据调理主板,精密机械小车。
传感器部分功能:收集线路状态原始信号;多功能数据调理主板功能:传送和调理原始信号;数据处理计算中心部分功能:将处理传送过来的原始信号,生成最终用户数据;精密机械小车功能:是所有模块的载体,保证了装置的稳定工作。
(二)工作环境及条件∙环境温度: -20℃~+50℃温度下可靠工作。
∙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m∙相对湿度:不大于90%RH∙线路要求:无积水积雪∙行进速度: 0~8km/h∙重量:≤35kg(三)性能指标∙电源容量:有效工作时间>8h。
∙耐磨:各车轮500Km以内无明显磨耗。
∙绝缘性能:各车轮及机构间阻抗大于1MΩ。
∙抗干扰能力: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四)技术标准1.TB/T 3147—2012《铁路轨道检查仪》。
2.JJG 1090-2013 《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规程》。
(五)技术要求1.主要技术指标(五)功能特点1. 接触轨道的测量轮、导向轮、行走轮耐磨性应满足检测500km 线路的使用要求。
2. 抗干扰能力:在电气化铁路区段及有射频等干扰的地方不影响数据采集,适应野外作业,采集数据稳定。
3.具有运行总里程累计及显示功能、超限实时声响报警功能、里程修正功能及辅助定位措施。
所有项目现场超限报警功能可以立即让检测者标记出大病害的处所。
可以通过人机对话,记录线路的特征点、道口、站台、固定螺栓脱落、断轨等标记或病害。
4. 轨检仪各检测项目采取等间距采样方式移动测量每米不少于4个测量点,同时将测量的真实结果实时显示出来。
1_GEDO+CE轨道检测小车

天
拓
轨检小车组成图:
Beijing Titest Technology
转动手柄
天
拓
Beijing Titest Technology
车体
车体中心轴
天 拓
数据计算中心
专用棱镜
Beijing Titest Technology
承载轮
提手
制动
钢轨内侧滚动轮 塑料分隔片
天 拓 Beijing Titest Technology
软 件
Windows Mobile 5.0 (设备自带系统)
Windows CE .NET application Trimble S6/S8 (机器人型)
支持的设备
天 拓 Beijing Titest Technology
(4)系统组成:
• GEDO CE轨道检测小车结构组 成主要由硬件(轨道检测记录小车、 自动跟踪测量全站仪、各零部件)及 软件(安装在TSC2控制器上的终端控 制软件、安装在电脑上的计算软件) 构成。
拓
Beijing Titest Technology
里程 左轨高 右轨高 移动距离
超高 超高调整值
天 拓 Beijing Titest Technology
轨距
天
拓
Beijing Titest Technology
棱镜位置东坐标 棱镜位置北坐标 棱镜位置高程
天
拓
(5)GEDO Calc软件处理数据:
天 拓 Beijing Titest Technology
GEDO CE小车软件介绍:
• • • • Trimble Survey Manager小车管理软件 GEDO Office轨道参数编辑软件 GEDO Calc轨道数据处理软件 GEDO CE小车外业操作软件
浅谈安博格GRP1000S轨检小车检测及数据处理

浅谈安博格GRP1000S轨检小车检测及数据处理作者:李国鸣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05期GRP1000S测量系统的介绍GRP1000S测量系统主要由TGS FX 手推轨检车、GPC100棱镜和GRPwin测量和分析软件包三大部分组成。
TGS FX轨检车内安装高精度的传感器装置,用于测量轨道高低、轨向(短波和长波不平顺)、水平、轨距、里程。
单独使用GRP1000,可以测量无碴轨道静态几何参数。
为了满足对无碴轨道三维绝对位置坐标的精度要求,需要用LEICA TPS全站仪来对GRP1000S定位,上述定位测量通过全站仪的自动目标照准功能以及与GRP1000S 之间持续的无线通讯来实现。
GRP1000S轨道测量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前期工程阶段的无碴轨道的铺设施工测量、道岔的安装测量。
轨道维护时,可以利用该系统对整个轨道、道岔进行测量,并参考测量结果制定精调方案,指导现场实际生产。
一、轨道检测作业方法轨道验收精密检测作业时,全站仪在靠近线路中心处自由设站,后视8个CPⅢ控制点,由机载软件解算出测站三维坐标后,配合轨检小车进行轨道检测。
轨检小车由人推着在轨道上缓慢移动,由远及近地靠向全站仪。
检测点根据要求而确定,道岔及重要附属构筑物应加测点。
轨道中线坐标和轨面高程的检测,是对线路轨道工程质量状况最基本的评价。
通过检测轨道实测坐标和高程值与线路设计值之间的差值,可以全面直观反映轨道工程质量。
在进行轨道中线坐标和轨面高程检测时,使用高精度全站仪实测出轨检小车上棱镜中心的三维坐标,然后结合事先严格标定的轨检小车的几何参数、定向参数、水平传感器所测横向倾角及实测轨距,即可推算出对应里程处的中线位置和左右轨的轨面高程。
进而与该里程处的设计中线坐标和设计轨面高程进行比较,得到实测的线路绝对位置与理论设计之间的差值。
轨距检测在轨距检测时,通过轨检小车上的轨距传感器进行轨距测量。
轨检小车的横梁长度须事先严格标定,则轨距可由横梁的固定长度加上轨距传感器测量的可变长度而得到,进而进行实测轨距与设计轨距的比较。
车检器原理

车检器原理
车检器是一种用于监测车辆通过情况的设备,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感应车辆的金属物质来实现。
车检器一般应用于停车场、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场所,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识别和计数,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车检器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车辆通过车检器时,金属车身会对车检器发出的电磁场产生影响,从而使车检器能够感应到车辆的存在。
车检器主要由线圈和电子设备两部分组成,线圈负责发出电磁场,电子设备则负责接收并处理感应到的信号。
在车辆通过车检器时,线圈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电磁场,这个变化的电磁场会引起线圈内感应电流的变化。
通过检测感应电流的变化,车检器就能够判断车辆的通过情况。
当车辆通过时,感应电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车检器就会记录下这一次通过的信息。
车检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因此对金属物质的感应比较敏感。
一般情况下,车检器可以感应到金属车身、金属车轮等金属物质,但对于非金属车辆或者非金属物质则无法感应。
因此,在使用车检器时,需要注意车辆的材质,以免影响车检器的正常工作。
除了感应车辆的通过情况外,车检器还可以通过感应到的信号来确定车辆的大小、速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交通管理和统计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车检器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自动识别和计数,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也为交通统计提供了便利。
总的来说,车检器是一种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来监测车辆通过情况的设备,其原理简单而有效。
通过感应车辆的金属物质,车检器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自动识别和计数,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也为交通统计提供了便利。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车辆材质对车检器感应的影响,以确保车检器的正常工作。
轨检小车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原理

轨检小车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原理英文回答:Introduction:The rail inspection car is a specialized vehicle usedfor inspecting railway tracks and ensuring their safety. It is equipped with various sensors and instruments to detect any abnormalities or defects in the track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the usage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s of the rail inspection car.Usage of Rail Inspection Car:1. Preparing the Car: Before starting the inspection, the rail inspection car needs to be prepared. This includes checking the fuel level, ensuring all the sensors and instruments are working properly, and making sure the caris clean and in good condition.2. Track Inspection: Once the car is ready, it is driven along the railway tracks to inspect them. The car is equipped with sensors that can detect various track parameters such as alignment, gauge, and smoothness. It also has instruments to measure the track's vertical and lateral stiffness, as well as the presence of any cracks or defects.3. Data Collection: As the rail inspection car moves along the tracks, it collects data from the sensors and instruments. This data includes measurements of various track parameters and any abnormalities or defects detected. The data is stored in onboard computers for further analysis.4. Analysis and Reporting: After the inspection, the collected data is analyzed to identify any issues or abnormalities in the track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 detailed report is prepared, highlighting the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maintenance or repair.Operational Procedures of Rail Inspection Car:1. Safety Precautions: Before starting the inspection, the operator of the rail inspection car needs to ensure all safety precautions are followed. This includes wearing appropriate safety gear, such as helmets and safety vests, and following all traffic rules and regulations.2. Starting the Car: The rail inspection car is started using the ignition key, similar to a regular car. The operator needs to ensure the car is in neutral gear before starting the engine. Once the engine is running, the operator can shift to the desired gear and begin the inspection.3. Monitoring the Sensors: During the inspection, the operator needs to constantly monitor the readings from the sensors and instruments. Any abnormal readings or alarms should be noted and investigated further.4. Maintaining the Speed: The rail inspection car needs to maintain a constant speed while inspecting the tracks. This ensures accurate data collection and reduces thechances of missing any defects or abnormalities.5. Reporting and Maintenance: After the inspection is complete, the operator needs to compile the collected data and prepare a detailed report. Any maintenance or repair recommendation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eport.中文回答:简介:轨检小车是一种专用车辆,用于检查铁路轨道并确保其安全。
轨道精测小车

轨道精测小车主要用于线路精确调整这是关键的一道工序,它对能否达到要求的最终轨道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
轨道精调作业以无砟轨道专业精调检测小车为测量与操作指示,通过人工调节螺栓精调装置实现轨道的精确定位。
轨道时间安排及调整长度:最终线形调整须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大约1.5〜2小时完成。
调整长度比当班计划浇筑段长度必须保持不少于10m的距离。
(1)工作原理检测小车是一种可检测无列车轮载作用时静态轨道不平顺的便捷工具。
检测小车采用电测传感器、专用或便携式计算机等先进检测和数据处理设备,可检测高低、水平、扭曲、轨向等轨道不平顺参数。
测量系统由手推式轨检小车及相应的控制单元、传感器装置(可测量高低,轨向,水平,轨距,里程等)以及测量和分析软件等组成。
模块化的系统设计保证使用范围广,灵活方便。
其分析软件含施工模式,要求实时显示当前轨道位置与设计坐标的偏差,测量和定位速度快,精度高,是无砟轨道铺设施工测量的理想测量设备。
精调时,小车静置于被调整轨道上,通过全站仪对小车棱镜点的跟踪测量,实时显示对应点处的轨道位置、设计位置及其位置偏差的大小、调轨方向,直接指导现场的调轨作业。
经过精调后的轨道位置误差将控制在± 1mm范围内。
轨道施工完成交付前,必须记录轨道线型。
该项工作需利用无砟轨道专业精调检测小车与全站仪配合,对轨道进行等间距的连续的三维坐标测量,分析并生成线型数据报表,作为轨道交付时的测量数据资料。
(2)精调小车的功能根据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的要求,无砟轨道专业精调检测小车有以下二种的测量模式:A、定点三维测量模式定点三维测量模式简称定点测量模式。
定点测量时,将无砟轨道专业精调检测小车静置于轨道待测点,小车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实时接受全站仪对小车棱镜点的跟踪测量数据,结合小车的轨距和高程差传感器信息,对该处的轨道平面坐标和高程进行反复测量,指示轨道的实际位置、设计位置及其偏差的大小与方向。
定点测量主要用于轨道精调,在此模式下,小车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所需进行的轨道调整量的大小、调整方向等。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加深对物理学中力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小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运动,根据运动的距离和时间计算速度,得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分析运动的加速度和匀速运动。
三、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的轨道3. 计时器4. 测距仪5. 曲线图纸6. 笔和尺子四、实验步骤1. 将轨道放置在水平平整的地面上,确保轨道没有倾斜。
2. 将小车放置在轨道的起点,并保证小车稳定。
3. 用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同时用测距仪测量小车每个时间段内的距离。
4. 按照时间和距离的数据绘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5. 分析曲线图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和匀速运动情况。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保证测量的数据准确可靠。
2. 小车在运动过程中要避免受到外力的影响,确保运动是在均匀的条件下进行的。
3. 计时器的使用要精准,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检查计时器的准确性。
4. 曲线图的绘制要准确无误,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5.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可以得出小车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情况。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匀速直线、加速度直线和减速度直线。
根据不同的曲线情况,可以分析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和匀速运动情况,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七、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小车在匀速直线情况下速度保持不变,在加速度直线情况下速度逐渐增加,在减速度直线情况下速度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物理学中力学知识的理解。
八、实验意义通过本实验可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加深学生对物理学中力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经过以上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对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GJ-5型轨检车原理及应用

GJ-5轨检车原理及应用GJ-5型轨检车原理及应用一、轨道动态检查技术的发展变化轨道动态检查相比静态检查,更准确,也更能反映线路真实情况,更能评价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因此轨检车一直是检查轨道病害、指导线路养护维修、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
我国轨道动态检查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得到迅速的发展,从二十世纪50年代的GJ-1型轨检车发展到目前的GJ-5型轨检车,检测精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1、GJ-1型轨检车采用弦测法,机械传动,可以将轨距、水平、三角坑、摇晃(用单摆测量)项目的幅值绘在图纸上,人工判读超限并计算扣分。
2、GJ-2型轨检车仍采用弦测法,但改为电传动,检测项目比GJ-1型增加了高低,也是需要人工判读超限和计算扣分。
我局1988-1993年使用该型车。
3、GJ-3型轨检车于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是我国轨检车技术的一次大飞越,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惯性基准原理,可以检测高低、水平、三角坑、车体垂直和水平振动加速度等项目,计算机采集各检测项目数据后,判断超限等级并计算扣分。
我局GJ-3型轨检车(SY997737)于1994年初开始运用,是全路GJ-3型运用时间最长的,也是用得比较好的。
a、1999年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的Ⅲ型轨检车实用软件成果是工务部门汇总分析轨检车检查数据、指导养护维修线路的工具,它使轨检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该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于2000年通过了局级鉴定,并于2002年获得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b、为了均衡地提高线路养护维修的质量,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了轨道质量指数(TQI)应用软件,并于2003年局工务维修会议上向各工务段推广应用,便于向各工务段掌握线路的动态质量,科学指导线路养护维修,真正做到状态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2004年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GPS(全球定位系统)自动校正里程系统,该系统能自动校正轨检车里程,消除轨检车测量的里程累计误差,便于各段准确定位检查病害处所,查找和整治线路病害,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线路保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检小车测量原理技术规格轨道的任务是确保列车按规定的速度安全平稳不间断运行,因此轨道几何状态亦应保持与列车运行相匹配的规定状态。
随着客运专线等高速线路的建设,列车速度将大幅提高,对轨道几何形位标准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故而采取动态检测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但静态检测还不能完全由动态检测来替代,因为静态检测可随时,测量轨道的几何形位,指导施工和维修作业。
列车运行速度越高,轨道几何形位允许偏差越小,传统的轨道检测工具,例如道尺等已不能满足量测精度要求,使用轨检小车测量轨道几何形位势在必行,这也是铁路检测工具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使用设备仪器轨道检测小车是一种检测静态轨道不平顺的便捷工具。
它采用电测传感器、专用便携式计算机等先进检测和数据处理设备,可检测高低、水平、扭曲、轨向等轨道不平顺参数。
国外铁路在动静态不平顺差异较小的高平顺线路、无碴轨道线路,以及在新线施工中,整道、检查铺设精度、验收作业质量时,广泛应用轨道检测小车。
GRP1000测量系统主要由手推式轨检小车和分析软件包两大部分组成。
即可单独测量轨道水平,轨距等相对结合参数,也可配合LEICA TPS全站仪来实现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绝对定位测量,上述绝对定位测量通过全站仪的自动目标照准功能以及与GRP1000之间持续无线电通讯来完成。
测量外业完成后,系统能产生轨道几何测量的综合报表。
用户可根据需要定义报表的输出界面,选择性的输出轨道位置、轨距、水平、轨向(短波和长波)、高低(短波和长波)等几何参数。
GRP1000在德国高铁竣工测量、西班牙高铁无碴轨道施工、京津城际轨道第三方检测及武广客运专线施工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Leica TCRP 1201全站仪 Amberg GRP 1000SGRP1000轨道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GRP1000轨检小车精度如下:1.检测内容及方法1)中线坐标及轨面高程轨道中线坐标和轨面高程的检测,是对线路轨道工程质量状况的最基本的评价。
通过检测轨道实测坐标和高程值与线路设计值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值,可以全面直观的反映轨道工程质量。
在进行轨道中线坐标和轨面高程检测时,使用高精度全站仪实测出轨检小车上棱镜中心的三维坐标,然后结合事先严格标定的轨检小车的几何参数、小车的定向参数、水平传感器所测横向倾角及实测轨距,即可换算出对应里程处的中线位置和低轨的轨面高程。
进而与该里程处的设计中线坐标和设计轨面高程进行比较,得到实测的线路绝对位置与理论设计之间的差值,根据技术指标对轨道的绝对位置精度进行评价。
坐标换算中所用到的轨检小车独立坐标系示意图如下。
轨检小车独立坐标系示意图2)轨距检测轨距指两股钢轨头部内侧轨顶面下16mm处两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轨距不合格将使车辆运行时产生剧烈的振动。
我国标准轨距的标称值为1435mm。
在轨距检测时,通过轨检小车上的轨距传感器进行轨距测量。
轨检小车的横梁长度须事先严格标定,则轨距可由横梁的固定长度加上轨距传感器测量的可变长度而得到,进而进行实测轨距与设计轨距的比较。
轨距示意图如下。
轨距示意图3)水平(超高)检测列车通过曲线时,将产生向外的离心作用,该作用使曲线外轨受到很大的挤压力,不仅加速外轨磨耗,严重时还会挤翻外轨导致列车倾覆。
为平衡离心作用,在曲线轨道上设置外轨超高。
检测时,由轨检小车上搭载的水平传感器测出小车的横向倾角,再结合两股钢轨顶面中心间的距离,即可求出线路超高,进而进行实测超高与设计超高的比较。
在每次作业前,水平传感器必须校准。
超高示意图如下。
1.5m超高示意图4)轨向/高低检测(中国标准)轨向指轨道的方向,在直线上是否平直,在曲线上是否圆顺。
如果轨向不良,势必引起列车运行中的摇晃和蛇行运动,影响到行车的速度和旅客舒适性,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高低是指钢轨顶面纵向的高低差。
高低的存在将使列车通过这些钢轨时,钢轨受力不再均匀,从而加剧钢轨与道床的变形,影响行车速度与旅客舒适性。
实测中线平面坐标得到以后,在给定弦长的情况下,可计算出任一实测点的正矢值;该实测点向设计平曲线投影,则可计算出投影点的设计正矢值,实测正矢和设计正矢的偏差即为轨向/高低值。
轨向/高低(10米弦长为例)检测示意图如下。
轨向/高低检测示意图5)短波和长波不平顺(德国标准)a)短波不平顺假定钢轨支承点的间距,或者说轨枕间距为0.625m,采用30m弦线,按间距5m设置一对检测点,则支承点间距的8倍正好是两检测点的间距5m。
检测示意图如下。
短波不平顺检测示意图上图中的点是钢轨支承点的编号,以1P 到49P 表示。
25P 与33P 间的轨向检测按下式计算:mm h h h h h 2)()(33253325≤=∆实测实测设计设计---由于1P 与49P 的正矢为零,故可检测2P (对应点10P )到40P (对应点48P )的轨向。
新的弦线则从已检测的最后一个点40P 开始。
b) 长波不平顺假定钢轨支承点的间距,或者说轨枕间距为0.625m ,采用300m 弦线,按间距150m 设置一对检测点,则支承点间距的240倍正好是两检测点的间距150m 。
检测示意图如图7-2。
图7-2 长波不平顺检测示意图上图中的点是钢轨支承点的编号,以1P 到481P 表示。
25P 与265P 间的轨向检测按下式计算:mm h h h h h 10)()(2652526525≤=∆实测实测设计设计---由于1P 与481P 的正矢为零,故可检测2P (对应点242P )到240P (对应点480P )的轨向。
新的弦线则从已检测的最后一个点240P 开始。
2、CP3控制点简介平面控制网按分级布网的原则分四级布设,第一级为框架网点(CP0),第二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第三级为线路控制网(CP Ⅱ),第四级为基桩控制网(CPⅢ)。
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作用为:1 CP0、CPⅠ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全线设两个CP0点,1~2km设一对CPⅠ点2 CPⅡ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每200~300m设一个点。
3 CPⅢ主要为铺设无碴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桥上每60m 左右在下、上行两侧的防撞墙上各设一个点,路基也在下、上行两侧的电气化杆基座上每100多米各设一个点。
第二、三、四级控制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说明图所示检测作业流程线路中心处自由设站,后视8 个CPIII 控制点,由机载软件解算出测站三维坐标后,开始配合轨检小车进行轨道检测。
轨检小车由人推着在轨道上缓慢移动,由远及近地靠向全站仪。
检测点一般位于轨枕之上。
作业流程如下:1)前往现场检测之前在计算机中对设计数据(平曲线,竖曲线,超高)复核无误后输入到测量控制软件中2)把CPIII成果输入到全站仪中。
到达现场后对控制点进行检查,确保控制点数据(平面坐标及高程)正确无误,检查控制点是否受到破坏。
3)为了确保全站仪与轨检小车之间的通视,以及测量的精度,测量区域应尽量避免其它施工作业。
4)使用8个控制点(CPIII)进行自由设站;全站仪自由设站时,平差后东坐标、北坐标和高程的中误差应在1mm以内,方向的中误差应在2秒以内,否则应重新设站。
5)进行正确的测量设置,比如高程以内轨为基准、超高以1.5米为基长等6)轨检小车每次测量作业之前都要对超高传感器进行校准7)全站仪搬站后前后两个区间的测量需交叠5-10米。
8)测量完成后,输出轨道几何参数,制作报表并进行评价。
可根据需要定义报表的输出内容,选择性的输出轨道平面位置、轨面高程、轨距、水平/超高、轨向(长波和短波)、高低(长波和短波)等参数的偏差。
精调测量质量控制措施在三个区间的平行检测中发现部分区域存在水平、轨向超限的问题,经进一步分析,查明水平超限主要是由于超高传感器未及时进行校准,轨向超限主要是由全站仪搬站后交叠补偿处理不当以及轨排架备的操作方法,但在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方面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在施工初期精调不够熟练的情况下。
鉴于此种情况,监理联合体项目部在已经发布的《无砟轨道质量监控要点》基础上,总结以下精调测量质量控制措施:1) 严格检查设计数据(平曲线,竖曲线,超高,控制点),检核无误输入到计算机中;2) 到达现场后检查控制点是否发生变形或遭到破坏;3) 每天开始测量之前检查全站仪测量精度:正倒镜检查全站仪水平角和竖角偏差,如果超过 3 秒,在气象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组合校准及水平轴倾斜误差(α)校准;检查全站仪ATR照准是否准确(照准偏差少于3 秒);4) 全站仪采用后方交会的方法进行设站,设站距离应控制在70 米以内;测量条件较差时,根据具体环境缩短目标距离(建议50-60m,实时测量结果应稳定在0.7mm 以内);恶劣条件下禁止作业;5) 为了确保全站仪得设站精度,建议使用8 个控制点,如果现场条件不满足,至少应使用6 个控制点。
设站中误差为东坐标、北坐标和高程:1mm;方向:2”;与轨检小车同向的控制点自由设站计算时弃用要谨慎;6) 全站仪设站的位置应靠近线路中心,不可在两侧控制点的外侧;7) 设站后要使用控制点检核全站仪设站,搬站前也要再次检核,以证实此次设站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如测量条件不佳,测量期间可增加检核次数;8) 每天测量之前都要在稳固的轨道上对超高传感器进行校准,校准后可在同一点进行正反两次测量,测量值偏差应在0.3mm以内;如发生颠簸、碰撞或气温变化迅速,可再次校准;9) 采集数据时小车要停稳,棱镜要正对全站仪;全站仪采用精确模式;10) 测量时应尽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轨检小车应由远及近靠近全站仪的方向进行测量。
因为随着时间的增加,全站仪的设站的精度在降低,而测距的精度随着距离的缩短在增加。
如果选择由近及远远离全站仪的方向进行测量的话,测距和设站的精度都在降低,不利于测量结果的稳定;11) 测量时要实时关注偏差值,如果存在明显异常,需重复采集数据,覆盖之前采集的结果,如依然存在突变,要及时分析原因;12) 全站仪搬站后进行设站时,应使用上次设站已经用过的4-6 个控制点,以保证轨道的平顺性;13) 两次设站后交叠段的重复测量偏差应小于2mm,交叠补偿量可参照1mm/10m 的比例进行换算;补偿一般在下一站测量区间进行;14) 如轨道粗调放样偏差较大,应避免对单点进行调整,并增加精调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