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思想政治 必修4 答案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模块综合测评一、选择题1.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宏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具有强大生命力,为社会发展供应具体方法②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③能增加人们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更好地指导实践④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动身点和落脚点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奋斗的行动指南,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增加人们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②③符合题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生命力,能为社会发展供应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但不供应具体方法,①错误。
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动身点和落脚点,④错误。
故选C。
2.晋商并不依靠本地自然资源,而是依靠头脑,最早把南方茶叶、丝绸等贩卖到北方,又开创了票号。
李克强总理将晋商精神归纳为“无中生有”,并勉励年轻创业者弘扬晋商精神,凭借头脑中的创意“无中生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总是不行分割地融为一体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无中生有”的必要条件③精神的东西在确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④实践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创建性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表述错误,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能够脱离意识而存在,但是意识不能存在于物质之外。
④夸大了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解除。
题目中李克强总理勉励年轻创业者弘扬晋商精神,凭借头脑中的创意“无中生有”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无中生有”的必要条件,精神的东西在确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②③入选。
新教材适用高中政治第2单元第4课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4(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政治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一、选择题1.夏季酷暑来临,藿香正气水适用于所有的中暑情况吗?中医注重辨证施治,虽然藿香正气水可以解暑,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中暑情况。
中医上被称为“阴暑”,服用藿香正气水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多数中暑情况为“阳暑”,对于这种情况的中暑,服用藿香正气水将无法起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D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②错误;中医注重辨证施治,虽然藿香正气水可以解暑,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中暑情况,这表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2.专家研究表明,全球约有4 000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其中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这四种病毒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最大的,而“奥密克戎”的出现,可能降低现今疫苗效力至少40%,特定的12个独特突变更成为帮助病毒打开通往人类细胞的大门。
对此,科研人员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展开了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疫苗研发工作。
这说明( D )①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使得原有的认识不断被推翻②新冠病毒的多变性决定了对其认识的不确定性③新冠病毒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定要有一个过程④对新冠变异新毒株的研究产生于抗疫实践需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 并不是所有认识都被推翻,对新冠病毒的真理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①错误;新冠病毒的多变性决定了对其认识的反复性,不能说认识是不确定性的,②错误;针对新冠病毒变异,科研人员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展开了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疫苗研发工作。
这说明新冠病毒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定要有一个过程,对新冠变异新毒株的研究产生于抗疫实践需要,③④正确。
1浙江新高考选考政治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含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b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b哲学的基本问题[学生用书P97]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者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二者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②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③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它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
1.(2018·11月浙江选考)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 F )2.(2017·11月浙江选考)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4浙江专版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考试要求] 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b);物质决定意识(b)目题(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②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意识是由纯粹的动物心理自发形成的。
(F)点拨: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与物质同时产生。
(F)点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1)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2)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社会劳动的进步而日趋完善,这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总之,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离开劳动,脱离人的共同活动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可能产生。
所以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典例应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A .①→②→④→③B .②→①→④→③C .③→①→④→②D .①→④→②→③[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故正确的是①→②→④→③,本题答案选A。
新课标版政治必修四(作业本)10.1衡水作业本

尘莫及,它毫无疑问是国际“赛场”上表现最强悍的中国公司之
一。华为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用新的理念、方法不断改变自身。
华为的做法蕴含的道理有( )
①追求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③对事物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理解
④对复杂事物坚持发展与回归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第26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政治(必修四)
答案 C 解析 ①表述与题意无关。④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华 为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用新的理念、方法不断改变自身,体现 了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事物肯定理解中包 含着否定理解,②③入选。故选 C 项。
第2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政治(必修四)
第18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政治(必修四)
►考点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9.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
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
值创造性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第9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政治(必修四)
答案 C 解析 “三权分置”逐步取代“两权分置”,对推进精准扶 贫、精准脱贫具有重大意义,这启示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转移,②符合题意;“三权分置”逐步取代“两权 分置”,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重大创新,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用 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③符合题意;题意要求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回答,①是辩证唯物论,①不符合题意;题 意中未体现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不符合题意。故选 C 项。
政治全品必修四答案

P29 1.C 2.D 3.D 4.D 5.C 6.B 材料题: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 献。2.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 贡献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 集体利益即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它不排 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利益 与他人利益相互冲突时,要善于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 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和集体,他 人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 为自己选择的标准,既要维护个人利益,又要监护社会集 体利益
12.人生的价值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在 劳动中对社会和人民价值的贡献越多,价 值就越大。社会为人生价值提供了条件, 人不能脱离社会实现个人价值,投身于服 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 值的根本途径。
作P33 1.C 2.D 3.C 4.C 5.A 6.D 7.C 8.C 9.C 10.B 11.C12.A 材料题:
P45 1.D 2.A 3.A 4.A 材料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 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全国人民抗震 救灾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2.人民群 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要求我党坚持群众观点,出发点3.我党把立足广大人 民的立场,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把 献身人民事业,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抗震救灾,党和政府时刻关心人民的利益,维护 人民利益,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P49 1.D 2.B 3.B 材料题:1.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 社会风气好了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 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 能创造价值是实现价值2.小杨的精彩人生还少不 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 同努力,表明个人的社会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 的统一中实现3.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 自己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人 生价值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及答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1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练习本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本义是指()A.智慧B.聪明的人C.真理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答案]D2.哲学产生于人们的()A.主观想象B.实践活动C.独立思考D.外部世界[答案]B3.哲学的任务是()A.追求真理B.发现规律C.给人智慧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答案]D4.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
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答案]C5.“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发展,是因为真正的哲学()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对待生活和实践③可以使我们永远不犯错误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6.屈原在其诗篇《天问》中,围绕宇宙、人生、历史和神话传说等内容,提出了172个问题,其中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尚未解决而他有所怀疑的。
由此可以看出()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好奇心C.哲学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D.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7.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
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中有智慧、有哲理;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中有智慧、有哲理;做学问、搞经营中有智慧、有哲理;治国安邦同样有智慧、有哲理……结合材料谈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答案](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人们认识世界、办理事情都需要有哲学智慧。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课后习题:世界的物质性(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课后篇巩固提升1.步入21世纪,人类不仅能通过转基因技术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如棉花、大豆、木瓜等,而且还能利用动物细胞复制出大量相同的生命个体,如猪、奶牛等。
这些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①证明了自然界不具有物质性②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③证明了人类进入随意创造自然物的时代④为自然界的物质性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错误,这些成果恰恰证明了自然界的物质性;③中“随意创造自然物”的表述错误;题干中所述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为自然界的物质性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②④正确。
2.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①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③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①表述错误;材料中“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说明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②④符合题意;信息并不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③表述错误。
3.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
例如()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揭示了生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人类也不是上帝创造的,①③当选;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生物有机体的发展,而不是自然选择说,②说法错误;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不是达尔文的观点,排除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