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作业本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参考答案

浙江省高中作业本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参考答案
浙江省高中作业本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参考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苏教版

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教材模块综合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磷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2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

(完整)新版高中化学目录(必修+选修)-高中课件精选

高中化学目录(必修+选修) 必修1 第一单元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单元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必修2 第一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单元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单元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第一单元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单元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单元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单元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第一节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第三节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获取洁净的水 第二节海水的综合利用 第三节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材料 第三节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化肥和农药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单元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关于强弱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强电解质NaCl H2SO4CaCO3HNO3 弱电解质HF BaSO4HClO NaHCO3 非电解质Cl2CS2C2H5OH SO2 A.A B.B C.C D.D 2.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H2O 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 B.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 w 增大,pH不变 3.向 10 mL pH=12的某碱溶液中加入10 mL pH=2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此碱一定是( ) A.一元强碱 B.多元强碱 C.弱碱 D.任何强碱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弱酸HA的溶液中存在三个平衡,HA的电离平衡,H2O的电离平衡,A-的水解平衡B.可利用反应2CO(g)=2C(s)+O2(g) (ΔH>0、ΔS≤0)来消除CO污染 C.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可将混合物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D.根据过渡态理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要经过能量较高的状态 5.判断下列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B.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C.离子化合物:化合物中是否含离子键 D.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S溶于水: NaHS = Na+ + H+ + S2- B.Al(OH)3电离: H2O+AlO2-+H+=Al(OH)3=Al3++3OH- 1/ 11

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一作业本答案高一上

----------------------- Page 1-----------------------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语文必修一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 板块一吟诵青春 1. (1)ɡě jú a zhēnɡ rong a chàng liáo 2. (1)满江(2)比喻事物的盛衰、消长。(3)奔放(4)激浊扬清(5把,,看做粪土 3.诗余长短句宋朝小令中调长调词牌词题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5. (1).借代(2).拟人 6. (1)写出了红之广写出了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2)表现了江水的清澈 程度写出了千帆竟发、争先恐后的壮丽场面(3)形象的表现出雄鹰矫健 的身姿生动的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 7.同意。理由略 8.D 9. (1) 10山、林、江、舸、鹰、鱼。 11. 《沁园春长沙》以设问句为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做了巧妙地 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 板块二体悟人生 1.wǎnɡ miǎn nì shā pǐ zhí fǔ kē bàn yì 2.①句中“流失”用词不当,改为“流逝”。②句中后一分句缺少主语,“涉及” 前面应加上“作品”。③句中“作者刻意淡化父亲的角色意识是有意义的”一句 句式杂糅,去掉“是有意义的”;“倾心、尊重、平等、开怀”词序不当,调整 为“平等、尊重、开怀、倾心”。④句中“或许”之后加一个“也”字,构成关 联词“即使,,也,,”的正确搭配。 3. (1)b (2)a (3)a (4)b (5)b 4. (1)《沉沦》(2)《父与子》(3)《再别康桥》(4)《四季随笔》 (5)《草叶集》 (6)《静静的顿河》 5. (1)“蓬莱仙岛”原指神话里渤海中神仙居住的小岛,这里喻指在学问中深 藏着的精神愉悦的境界。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劝勉自己的孩子要乐于学习,并享 受学习带来的精神满足。 (2)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那么所有的欢乐和 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人们是不必用 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个人的人生得失的。 6. (1)《我的四季》:四季是生命的过程,是少年时期的播种,青年时期的浇 灌,中年时期的收获,晚年时期的品味。(2)《四季谣》:四季是执著的付 出,是“我”的奉献与“你”的需求永远无法相交的遗憾。(3)《四季》:

(完整)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测试题.doc

高中化学选修 4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 100分钟共 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Na 23 S 32 K 39 Ag 108 I 127 Ba 137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每小题只有一 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在 pH= 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 4 + .、 Mg2+、 SO42-、 Cl - B.Ba2+、K +、OH-、NO3 -C. Al 3+、Cu2+、 SO42-、Cl - D.Na +、Ca2+、 Cl -、 AlO 2 - 2、纯水在 20℃和 80℃时的 pH A .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无法确定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铁跟盐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 2↑ B .磷酸二氢钙溶液跟氢氧化钙反应: 2 4 — + 2OH —4 3— 2 H PO = PO + 2H O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 + 2CH 3COOH =Ca2+ + 2CH 3 COO—+ H 2O + CO 2↑-+ 4、用已知浓度的NaOH 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盐酸(盐酸置于锥形瓶中),以下操作会造成所 测盐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C.锥形瓶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D.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 3CH2COOH B.Cl 2 C.NH 4HCO 3 D.SO2 6、将 0.l mol 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A .溶液中c(H +)和 c( OH-)都减小B.溶液中c( 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 .溶液的pH增大 7、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A .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 B .该酸可以与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 Al(OH) 3沉淀溶解 D .该酸浓度为 0.1 mol ·L-1时的 pH 为1 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 +]=1 ×10-5mol ·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H 值为 5B.一定是酸溶液 C.可能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D. PH值可能为 9

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最新)

目录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2)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6)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1)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7) 第一章单元测试 (2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6)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26)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0) 第1课时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0) 第2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7) 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38) 第2课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2) 第3课时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4) 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6) 第5课时勒夏特列原理的迁移运用 (49) 第6课时等效平衡 (55) 第7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58)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64) 第二章单元测试 (67)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73)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73) 第1课时弱电解质及电离 (73) 第2课时一元酸的比较及多元酸的电离特点 (76)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79) 第1课时水的电离 (79) 第2课时溶液中的PH及其应用 (81)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一) (85) 第4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二) (87)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89) 第1课时盐溶液的酸碱性 (89) 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水解的运用 (92) 第3课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95)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1)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 (101) 第2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5) 第三章单元检测 (108)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114) 第一节原电池 (114) 第二节化学电源 (122)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检测题及答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2.在下列实验方法中,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A.25 ℃时,醋酸钠溶液呈碱性 B.25 ℃时,0.1mol·L-1的醋酸的pH约为3 C.25 ℃时,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前者比后者的导电能力强 D.25 ℃时,将pH=3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4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多 3.将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3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⑦ C.①⑥D.②④⑥⑧ 4.pH相同的氨水、NaOH和Ba(OH)2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Y、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X、Y、Z的关系是() A.X=Y=Z B.X>Y=Z C.X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答案

选修 4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 1.反应A(g)+3B(g) 2C(g)+2D(g) ,在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 A.υ (D)= mol / L ·s B .υ (C)= mol / L ·s C.υ (B)= mol / L ·min D.υ (A)= mol / L ·s 2.某反应:△H== —122 kJ/mol ,S== 231 J/(mol ·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 A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 .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3.可逆反应N2+3H2 2NH3 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υ 正(N2)= υ 逆(NH3) B .3υ 正(N2)= υ 正(H2) C.2υ 正(H2)=3υ 逆(NH3) D .υ 正(N2)=3 υ 逆(H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C.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一般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5.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 4C(g) +5D(g) 。若经5s 后,剩下的A是,则B的反应速率是( ) A.mol / L ·s B .mol / L ·s C .mol / L ·s D.mol / L ·s 6.已知:X(s) +3Y(g) 2Z(g),ΔH<0。为了使该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 A .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 D .②④⑥ 7.同质量的锌与盐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增大,选用的反应条件正确的组合是 ()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之《〈论语〉选读》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论语》选读 一、课程标准关于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的教学目标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2.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连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关于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 把《(论语>选读》的l5课分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主要考虑到三点原因:一是教学时间只有36课时,二是学生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尚浅.三是教师选修课教学的经验有待积累。为了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规定10课为教读课文,5课为自读课文。自读课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自学,建议不作为各类考试涉及的依据。5课自读课文分别为“待贾而沽”、“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三、对于选修课教学和课型的建议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 就《<论语>选读》而言,语录的格局、对话的语体仅仅是古代文章格式的萌芽,所以教学建议着重是从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教学层次上作出说明的。该部分是对“教学要求”的具体体化,同时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作了提示。 选修课教学首先要有合宜的定位。它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选修课,不追求系统和深度;也不同于中学的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应该说,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索各种能够操作并且行之有效的课型。根据平时文言文教学的习惯,遵循选修课程的教育目标,借鉴各地选修课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论语)选读》的课型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1.教师串讲课型:以文言文传统教读方法为主,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进行思想文化的评析和探究。 2.主题讲座课型:规定一个文化主题(话题),以课文选段为材料,以教师讲座为主要形式,阐发课文内容,探讨该话题的文化意义。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精编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 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B C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1 2 5 6 7 8 10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NO 2 CH 3 CH 2 —CH 3 OH CH = CH 2 CH 3 CH 3

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生物必修三答案

1~5 BBAAD 6~8ADC 9(1)被HIV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相应抗体(2)被感染转录被转录蛋白质外 壳RHA和蛋白质外壳新的HIV 单元练习 1~5DDBDD 6~10DCDCD 11~15DAACB 16~20ACDBA 21(1)抗原抗体(2)免疫(3)康复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病毒 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2(1)寄生(2)a c (3)多而快(4)体液细胞(5)已获得免疫(已产 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3(1)①较快地产生更多的对抗芽疱杆菌毒素的抗体②主动转运(2)①对照实验原则 ②对未经免疫接种的绵羊同时注射等量毒性极强的炭疽芽疱杆菌③未经免疫接种的绵阳 全部死亡。 第四章 第一节 l. B 2.出生个体数总个体数大于计划生育 3.(1)增长衰退 (2)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4.两性l∶l 5.空间 或面积种群动态6.A 7.D 8.C 9、A 11(1)D (2)B、C (3)C (4) 增长稳定甲 第二节 1.无限无限很慢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 限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 5.加速 K/2 减速在K值上下波 动 6.D 7.A 8.B 9.D 10.B 11.B 12.⑴①时间④曲线图(或表格) (2) 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l. C 2.A 3.出生率死亡率环境容纳量周期性非周 期性 4.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气候温度湿 度 5.D 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 7、调节优势雄鸟资源8、下降增加上升9~12BABD 13①周期性波动②非周期性波动③外源性调节因素④内源性调节因素

1~5BDADD 6~10BACCC 11、(1)N=(M*n)/m (2)144 高(3)8/9(32/36)(4)2.5:1 12(1)1605 (3)见下图“J”形 13(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养较少(4)葡萄糖溶度较低,营养物质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应稀释后在计算 第五章 第二节 1~5CDDCB 6~8DAD 9(1)垂直①④②③(2)阳光湿度(3)时间 第四节 1、D 2、C 3、B 4、250~800mm 5、D 6、不足150mm 大于 7、C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 小题,共48 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 个水分子中只有1 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 的值是 ()A.1×10-14 B.55.6×107 C.107 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 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 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 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 mol/L、K a(HNO2)=6.4×10-6 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 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mol/L K 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2 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 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 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 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 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 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 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 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 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 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 S 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2 A.适量盐酸B.适量NaOH 溶液C.适量KOH 溶液D.适量KHS 溶液 9.在Ca(OH) (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 2 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 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 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 一定少于7 的是() A.pH=3 的HNO3跟pH=11 的KOH B.pH=3 的盐酸跟pH=11 的氨水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 高一地理(下) 必修《地理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一、课标内容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7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表: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 (略)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课标内容 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二、教学要求 4 .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5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 (略) 必修《地理Ⅲ》 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课标内容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6.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1.1 认识大洲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H20)m),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6H12O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 ; 和新制Cu(OH)2反应: 。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直接氧化供能;b、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它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 为,也可在酸的 催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淀粉的特性:I2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或I2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白色,无色无味的物质,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 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误和废物的排泄……。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生物必修三答案

第三节 1~5 BBAAD 6~8ADC 9(1)被HIV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相应抗体(2)被感染转录被转录蛋白质外壳RHA和蛋白质外壳新的HIV 单元练习 1~5DDBDD 6~10DCDCD 11~15DAACB 16~20ACDBA 21(1)抗原抗体(2)免疫(3)康复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病毒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2(1)寄生(2)a c (3)多而快(4)体液细胞(5)已获得免疫(已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3(1)①较快地产生更多的对抗芽疱杆菌毒素的抗体②主动转运(2)①对照实验原则②对未经免疫接种的绵羊同时注射等量毒性极强的炭疽芽疱杆菌③未经免疫接种的绵阳全部死亡。 第四章 第一节 l. B 2.出生个体数总个体数大于计划生育 3.(1)增长衰退 (2)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4.两性l∶l 5.空间或面积种群动态 6.A 7.D 8.C 9、A 11(1)D (2)B、C (3)C (4) 增长稳定甲 第二节 1.无限无限很慢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限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 5.加速 K/2 减速在K值上下波 动 6.D 7.A 8.B 9.D 10.B 11.B 12.⑴①时间④曲线图(或表格) (2) 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l. C 2.A 3.出生率死亡率环境容纳量周期性非周期性4.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气候温度湿度 5.D 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 7、调节优势雄鸟资源8、下降增加上升9~12BABD 13①周期性波动②非周期性波动③外源性调节因素④内源性调节因素 单元练习

1~5BDADD 6~10BACCC 11、(1)N=(M*n)/m (2)144 高(3)8/9(32/36)(4)2.5:1 12(1)1605 (3)见下图“J”形 13(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养较少(4)葡萄糖溶度较低,营养物质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应稀释后在计算 第五章 第二节 1~5CDDCB 6~8DAD 9(1)垂直①④②③(2)阳光湿度(3)时间 第四节 1、D 2、C 3、B 4、250~800mm 5、D 6、不足150mm 大于 7、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测试题

湖南华鑫中学化学选修4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2.第I 、II 卷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H 4+、Ba 2+、NO 3—、CO 32— B .Fe 2+、OH —、SO 42—、MnO 4— C .K +、Mg 2+、NO 3-、SO 42— D .Na +、Fe 3+、Cl —、AlO 2— 3、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 C C 、3A+B=2C D 、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 A .Cl NH 4 B .34HCO NH C .44HSO NH D .424SO )(N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最新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安排参考表教案资料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安排参考表 (征求意见稿) 表1:选考政、史、地为例 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选考★ 英语社会化考试※ 表2:选考理、化、生为例

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选考★ 英语社会化考试※ 表3:选考理、地、技为例

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选考★ 英语社会化考试※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安排参考表

说明 优点: 1.如果按每课时40分钟,每周39节计算,如此设计能保证每周选修课程至少20%的要求。如果按每课时45分钟,每周35节计算,则在高一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选择1门到高二年级开始开课,也能保证每周选修课程至少20%的要求。 2.高一学生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大大缓解了各学科开快车赶进度现象,引导学校按客观规律合理安排课程。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普遍推后,避免高三年级只开语、数、外现象。 3.如此设计能保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每门学科都能考2次。 问题: 1. 高一年级并开科目过多。 为满足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考2次的需要,高一年级并开科目会达到10门,突破了原来规定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不超过8门的规定,并会挤压或削弱四类选修课程开设。 2.高二下、高三上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过于集中。 高二下学业考试科目7门,高三上达到8门。 3.英语学科学习压力大大增加。 由于全国社会化考试词汇量达到3500,高于我省2015、16年高考2800单词要求,增加了选修模块数量,不得不从高二开始增加英语课时。 4.自主选修空间减少。 根据我省深化课改方案中毕业标准规定,选修学分需要48学分,其中职业技能类至少6学分,社会实践类不超过8学分。现在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语数统一高考和英语社会化考试,再加上3门选考,限定选修模块数达到14个,28个学分。如果加上职业技能类和社会实践类14学分,真正自主选修学分可能仅仅6学分。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考核表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讲解学习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ⅡA 族、第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

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高二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 100分。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 请将第I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到答题卡,将第II卷的答案用黑色中性笔答在规定位置 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N-14 Na-23 Al-27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18个题,每题3分,共54分) 1.为了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⑤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器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③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 B.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 C.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 D.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没有储存在电池内部 3.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A.化合价的升降B.电子的转移C.氧化还原反应D.电能的储存 4.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2CO B. NaOH 溶液 C. O H NH 23 D. HCl 5.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v B. 3KNO 的溶解度S C. 化学平衡常数K D. 水的离子积常数W K 6. 下列式子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 .H 2O+H 2O H 3O ++OH ― B .CO 32―+H 2O HCO 3―+OH ― C .NH 3+H 2O NH 3·H 2O D .HCO 3—+ OH ― H 2O+CO 32― 7.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 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 .v (C)=·(L·s)-1 B .v (B)=·(L·s)-1 C .v (A)=·(L·s)-1 D .v (D)=·(L·s)-1 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 .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 .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9.在下列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条件下,纯水的PH=7 B.在任何条件下,纯水都呈中性 C.在100℃时,纯水的PH>7 D.在100℃时,纯水中c(H+)<10-7mol/L 10.在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 3COOH CH 3COO -+H +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 mol·L -1 HCl 溶液,溶液中c(H + )减小 D.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1.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