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一】7.19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版)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 第16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
分 点 突 破 高 考 研 究 课时跟踪检测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结 束
2.过程
开始 标志 新阶段
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85 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1840 年前后, 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
分 点 突 破 高 考 研 究
课时跟踪检测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结 束
[思考]
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根据史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影响
分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
世界面貌
点 突 破 高 考 研 究 课时跟踪检测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结 束
探究主题——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 业革命的影响 是全方位的。
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 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 引发 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 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
结 束
(3)思想文化: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
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后产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4)经济思想: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放 任政策取代“重商主义”。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国富论》, 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 操控,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声明,宣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进行 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 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19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

1.下图为英国画家德·卢戴尔布格(1740~1812年)的绘画《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
该画描绘出当地的炼铁厂大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围的小镇和远处的群山,运输的马车整装待发。
该绘画反映了A.蒸汽机的推广使用B.印象派的艺术风格C.冶铁工业推动交通运输发展D.化学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答案】A2.“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
”这一认识客观上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D.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答案】D3.19世纪,英国发起“拯救工厂儿童运动”,使他们逐渐回归其“儿童”本质。
1880年,英国实施强制义务教育法,学校肩负起培育“新型儿童”的责任。
这些举措的目的是A.全面构建社会保障体系B.继续保持其强国地位C.进一步扩大政治普选范围D.以多种方式干预经济【答案】B【解析】教育是强国之本,英国的这些重视教育的举措目的显然在于继续保持其强国地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保障体系,也不涉及普选范围,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教育问题而非干预经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4.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有些学者提出用“起飞”、“原工业化”或者“勤劳革命”等概念替代“工业革命”,研究流派就有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等众多学派。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A.导致民众史学认识的混乱B.拓展不同视角并趋于全面C.削弱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D.注重学科交叉领域的融合【答案】B【解析】材料不同的视角对工业革命进行研究,并形成多种学派,故B项正确。
不同的角度研究某一个问题并不会导致认识的混乱,故A项错误。
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不因史学研究视角的不同而被削弱,故C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谈到融合,故D项排除。
5.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
【史料及解析】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料及解析】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高一的新生学人民版历史时,一定先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不能死记,但是一定要记死,首先必须记死一定的基本知识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理解记忆都无从谈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很漫长很漫长的过程,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才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不过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更大,因为他们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②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⑤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⑵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765—184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主要成就珍妮机(开始标志)、蒸汽机电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工技术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象征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力的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的新交通工具火车、汽船飞机、汽车出现的新能源煤电力、石油出现的新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大企业(垄断组织)科研与技术革新关系未结合真正结合发生的国家从英国向欧美国家扩展多个国家同时并举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⑵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欧美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 命,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新型交通 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 世界各地的联系。
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外进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 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06
高考考点解析与答题技巧
重要考点解析
01 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及比较
0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影 响
03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04
全球化趋势下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一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 响。
02
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包括生产力提升 、生产方式变革、国际分工和贸易扩展等。
03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工 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0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启 示。
历史背景概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 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01
对世界
02
对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世界 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推动了 世界历史的进程。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世界市场获得了大 量的原料、劳动力和销售市场,促进 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03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家
一方面,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遭受了残酷的剥 削和掠夺;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这些 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1)

课时作业(十七) [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选择题1.“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它是指( ) A.柴油机 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C.发电机 D.珍妮纺纱机2.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
这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开辟新航路 B.启蒙运动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3.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英国人用了7根烟筒(下图)来代表它的工业时代。
通过下图不能看出( )A.“7”在英国人心目中是个吉利的数字B.烟筒多是因为当时主要动力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C.烟筒不断冒烟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D.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4.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过于奢靡烦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B.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C.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D.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5.19世纪后期西方某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英国章鱼:只吃黄金》,画中章鱼的触角从英国伸向了世界各大洲。
下列对此说明正确的是( )A.反映了英国极力推行武力扩张的政策B.讽刺了英国人只喜欢黄金的贪婪欲望C.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对外的传播D.揭示了世界市场与“世界工厂”的互动关系6.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7.读1789—1900年美国专利技术增长情况表,由此得出的史论一致的是( ) 年代1789—1800年1850—1860年1890—1900年专利276 25 200 200 000数(项)A.B.美国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C.美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D.美国拥有最大的海外市场8.托拉斯在美国刚刚出现时,“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教案(含解析)

第21讲两次工业革命[考纲清单] (1)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一、两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1)前提与条件①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资本条件: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
③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
④技术条件:手工工场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⑤市场条件: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扩大。
(2)过程①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③主要发明:1785年,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摆脱自然条件限制,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3)影响①世界市场: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②经济结构:出现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
工业城市的兴起,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③社会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④思想意识: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
2.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①政治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渐确立。
②经济条件: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广阔。
③可能性: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主要国家: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3)主要成就和发明成就发明电的广泛应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②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②研制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化学工业塑料、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钢铁行业在建筑业和制造业中,钢铁成为新的材料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4)影响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组织。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两次工业革命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名师指津] 工业革命的特点 (1)历程:从英国一国开始,到 18 世纪末,才从英国向欧洲大 陆和美国扩展。 (2)部门:主要侧重于轻工业部门。 (3)影响: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轻巧识记] “一、二、三、四、五”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个中心:英国。 二个标志:以珍妮机为开始,以机器制造机器为完成。 三个领域:纺织、动力、交通运输。 四大影响: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关系、世界市场。 五点条件:政治前提、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
3.从近代化史观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 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 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 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 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 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 等。
二、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 通讯手段 出现,加强了各地 联系。
2.表现
(1)政治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
瓜分完毕, 亚非拉 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
[答题术语必备] 1.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 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2.两次工业革命有显著不同:前者源于轻工业,以蒸汽机的 改良为契机,英国为中心,科学与技术尚未密切结合;后者侧重 于重工业,以电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美国和德国为中心,科学与 技术密切结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论链接』 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整体史观: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 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 形成和发展。 (2)文明史观: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的转折点。
(3)近代化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 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 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 (5)生态史观: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 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主学习
对接高考
真题集训
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圈地养羊 ②海外市场 ③“珍妮机” ④无 产阶级 ⑤自由贸易 ⑥世界工厂 ⑦生产方式 考点二 ①生产 ②发电机 ③“电气时代” ④内燃机 ⑤飞机 ⑥化学 ⑦“电气时代” ⑧重工业 ⑨垄断组织 ⑩欧美资本主义列强 ⑪资本主义大生产 ⑫自由竞争
[巧学妙用] 漫画解史——圈地运动
图解历史——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其影响 图片证史——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
辨析比较——工场≠工厂 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
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 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图示解史——工业革命的影响
易错提醒——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生产技术革新的需
『史论链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1)空间范围日益扩大: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 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从马、 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 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 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 迅速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考纲要求】1.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3.资本主义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落实】一 工业革命1.条件(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关键: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工业日益重要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二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条件(1)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考点深化】【典例剖析】【考点深化】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典例剖析】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
表中信息表明( )1699~1701年1772~1774年1804~1806年1834~1836年1854~1856年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13.346.946.434.728.1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3.18.116.329.043.0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答案】C【解析】从表格信息看,英国对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不断增长,这说明英国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逐渐加深,反映出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选C项。
归纳总结世界市场的形成典例2. 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
“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
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
”这说明( )A.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B.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与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女性追求社会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的社会背景相符,故A项正确。
【真题在线】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答案】A【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 D项。
2.(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788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因此B正确。
A说法错误。
材料中的结论正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比较后得出的,因此C错误。
D说法错误。
4.(2018·江苏高考·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答案】B【解析】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故A项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改良了蒸汽机”不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而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5.(2018·天津高考·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
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时间为183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科学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一个英国学者分析英国正在丧失科技优势,并不是说丧失优势地位,且1830年英国当时英国属于世界工厂,故B项错误;题干中“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推知查尔斯·巴利奇强调业余科研衰退现状,呼吁科学要作为事业对待,而不是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故C项错误;题干中“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推知工业革命革命的扩展,科学家、科学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故D项正确。
6.(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3).表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
【针对训练】1.(2019·广东茂名模拟)在17到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
这些措施( )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答案】D【解析】“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在工业革命期间,故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可得,这些措施是在英国本土进行的,故B项错误;17至18世纪的“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故C项错误;“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的形成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创造条件,故D项正确。
2. 17世纪,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遇到了来自印度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的竞争。
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
这一法令( )A.推动了英国棉纺织技术的革新B.标志着英国经济思想的转变C.保护了英国纺织业的海外市场D.延缓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毛纺织业开始遭到棉纺织业的排斥与竞争,而政府不得不采取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说明英国棉纺织技术急需革新技术,降低成本,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