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讲义

合集下载

【史料及解析】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料及解析】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料及解析】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高一的新生学人民版历史时,一定先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不能死记,但是一定要记死,首先必须记死一定的基本知识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理解记忆都无从谈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很漫长很漫长的过程,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才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不过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更大,因为他们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②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⑤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⑵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765—184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主要成就珍妮机(开始标志)、蒸汽机电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工技术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象征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力的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的新交通工具火车、汽船飞机、汽车出现的新能源煤电力、石油出现的新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大企业(垄断组织)科研与技术革新关系未结合真正结合发生的国家从英国向欧美国家扩展多个国家同时并举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⑵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案2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标要求]1.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导入: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专题内的关联: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整个世界连成一体的过程。

四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是:1、一些航海家努力开辟新航路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2、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3、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学科内的相互关联及衔接:与必修一的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八,必修三的单元七,选修一的专题九,选修四的专题三等都有联系。

二、学生自习:(完成《高考一轮复习指导》中的基础填空部分)三、问题点拨1.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和早期的殖民扩张的不同之处①目的:早期是为了掠夺财富,积累资本;工业革命后是为了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方式:早期是以赤裸裸的掠夺为主;工业革命后是经济侵略和军事侵略相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决定的2.与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⑴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⑵从重工业开始,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⑶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⑷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5)从一国到多国四、史料探究(完成《高考一轮复习指导》中的史料研读部分) 五、小结。

教材精析精解 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教材精析精解  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8.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武汉市育才高中李红【导学指南】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发展。

自然科学的突破,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将人类文明推进到了电气时代。

它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科技为基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出现。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上已经定型。

在工业资本推动下,资产阶级要求进行全球扩张,广大落后的亚非拉美地区日益被纳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学习本专题,我们应当: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2.了解垄断组织的形成及其影响;3.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作用。

【材料选读】材料一工业与科技革命法拉第在实验室里工作在18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很缺乏,不能直接用于工业过程。

事实上,直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化学和电子科学的繁荣,科学理论才为新的方法和新工业提供了基础。

……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

——摘自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1870年-1900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密切得多。

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虽然这不是说传统的、来自经验的方法大部分或甚至全盘都被抛弃了……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展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些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

——F·欣斯利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如果把世界经济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过去300年里世界经济现代化经历了四次浪潮。

前三次浪潮导致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每一次经济浪潮都是由重要发明和技术创新推动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浪潮的核心……经济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870年——1913年期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科学为基础,以电、内燃机和电气化为特点,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技术为基础,以煤、蒸汽机和机械化为特点。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22讲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新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22讲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新

2.预测2020年的形成和影响。从经济全球化的整个历程看,本部分内容是经济全球化过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深远。这些角度也是高三一轮备考时需要 关注的重点。
02 时空观念·知识串讲
……………………………………………………………………………◎
2.19世纪三大进步历史潮流 19世纪的欧洲史,可以说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两大事件的带动 下发展的。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法国大革命则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 程。这两大趋势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这三股潮流。自由主义,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也包括经济上的自由经 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 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这些都是在两大潮流带动下发生的。这三股历史 潮流组成了l9世纪史的基本内容,反映的是时代的精神。
1.从考查的知识上看,复习本讲应掌握的重要内容是工业革命的条件、成 就、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从拓展补遗的角度看,应补充的知识有:黑 奴贸易结束的原因、19世纪三大进步历史潮流,新教材连线:圈地运动。从考查学 科素养看,如通过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影响,体现家国情怀的素养立意;通过考 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体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立意;通过考查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影响社会关系的变革,体现唯物史观的素养立意 等。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 (2) 内 燃 机 的 创 制 和 使 用 : 以 内 燃 机 为 动 力 , 研 制 成 功 了 新 的 交 通 工 具 ___汽__车__和__飞__机___。 (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影响 (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__气__时__代______”。 (2)工业部门:诞生_电__力__工__业_____、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3)生产结构:重__化__工__业______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组织:大企业时代到来,形成了垄__断__组__织______。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讲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讲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各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论和启示01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铁路和运河的建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和运河的建设使得商品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煤炭、冶金、纺织等产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03化学工业的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的兴起为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原材料和产品,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01电力的发明和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0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和快速。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量2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支持,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升级。

科学技术的突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加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帝国主义国家的竞争0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作为新的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

总结词随着发电机的不断改进和普及,电力逐渐取代了煤炭等传统能源,成为工业生产中的主要能源。

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详细描述电力的广泛应用总结词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成果。

详细描述内燃机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相比于蒸汽机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和机动性。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农业、建筑等领域的革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课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课件

• 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认识
• 1.原因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通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 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机器大工 业,提高了生产效率,推进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②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源。 市场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载体,资本主义经济的
•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出 现了垄断组织。 •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迅速,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 中的趋势;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需 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 (2)企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垄断公司或集团控制 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国 家经济命脉或国家机器。 • (3)企业的经营特点: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 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 (4)企业生产的发展趋势:企业日益国际化,出 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 式。
答案 C
(2011· 海南单科)有历史学家说: “在 1870 年以后大约 40 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 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解析 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 年以后大约 40 年”相对应 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而 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 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 现代文明的中心。 A 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 不符合 1870 年后的 40 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 个时期的主流, 排除 A、 C; 资本输出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也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排除 B。本题选 D 项。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4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目标解读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重大史实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轮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石油、内燃机、汽车;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工业革命(1)背景①政治前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②劳动力: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知识拓展】英国圈地运动圈地运动这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农村的发展,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资本及原料。

这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有利于英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但它使大批农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说明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和野蛮性。

③资本: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使英国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④技术:17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科学技术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⑤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过程①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前后。

②核心内容: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到机器化大生产;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场到工厂。

【问题思索】工场与工厂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使用大机器进行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③典型——棉纺织业的发展: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经历了一个持续递进的技术革新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④完成标志:机器制造的机械化。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3)主要发明①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课件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课件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命 完成 动,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的工业
革命也相继完成。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第 使欧美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一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城市在国家社会经 次 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影 工 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应 看做…更广泛的火山…喷发口”的意思即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故选 C。 A、B、D 选项与题干意思不相符合。
(福建省莆田市 2011 届高三质检,20)下列对以蒸汽机和电 力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铁路时代” C.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互联网等通讯方式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解析】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在 17 世纪,而工业革命 开展是在 19 世纪,故 A 不正确;“铁路时代”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故 B 不正确;互联网等通 讯方式出现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 D 不正确。
答案:D
4.(山东省烟台市 2012 届高三期中,13)“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 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 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 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答案: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一一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时空构建1总特征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18世纪60年代〜1917年)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也是世界工业文明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欧洲大陆继续扩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ill!•特 4 睡上贰超恤询j.t疋曲IM t a舍血事L __________________ _ …”讥FUWiHlK / / ; ini'j外匠曲/ i r>良疋竹观JLL5L:t¥./h :丄•丹士!X ffft X :4V «(tt ;->^a|■忙: ■i邛"巴;:呃1/辱dp W*J.UM.社陀政治上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提咼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将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科学文化上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课时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蒸汽时代”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电气时代”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厲前自主学习[主干梳理]考点一工业革命(1) 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1. 背景①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 资本:殖民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 技术:工场手工业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步发展 ④ 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 过程(1) 起讫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f 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2) 核心内谷: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 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 个工业国家。

3. 重要发明(1) 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 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 影响(1)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 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工 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 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⑷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① 对内: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② 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 电力的广泛应用①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2)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背景2.主要成就⑵条件”① 1807年, 1814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

(2)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 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4) 化学工业的发展: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出现。

⑸钢铁工业的进步:炼钢技术改进,钢产量大幅提高。

3. 结果(1)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0(2)产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工业经济中重工业逐渐超过了轻工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关系:垄断组织产生,推动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即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 ________________ 本主义发展。

(4)世界面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起来。

4. 垄断组织的出现•①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诞生。

(1) 条件②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I③工业规模扩大使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 目的: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 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①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4) 影响()影响在对外政策上纷纷加强侵略和扩张。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考点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展1.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夂[①市场: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

(1) 条件.②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2) 表现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I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 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

2. 世界市场的发展J①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1)原因:②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①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表现②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工业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①建立起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⑶影响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I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巧学妙思][漫画解史]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中,农民被迫进入城市,为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图解历史]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易错易误]工场工工厂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构图解史]工业革命的影响[图解识记]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构图解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广iHtlH 勺 内轉乩创网軸便用- ftZ I 业例走嵯- 钢诜工业的逍安」 Jl 「国沙粧:厅姑L 的H4京蛍站衬 厂电力上业一仆油上业 -汽主工业-fr/^ I 业1-乜黔制徒业[图解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jnftk/帶囲细织出观]生冉力 厂帝三处(形武 业平収世样市场 [构图解史]世界市场的形成(禺讥时代)iffJk ffr开磐rwd帀叱IN,fif ■>H 独c ——1 o,M-r -世界市场 "■: I nMtl亚怡拉国京rt JIkA蒂二氏T 卄苹侖i电吒时代IJ帝国非罠熬起庇 '7 :J- I I 勺评潮对外扩* ftbJ-f教材延伸补遗I1. 史实概念一一圈地运动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

莫尔在《乌托邦》中,指责这是“羊吃人”。

2. 史论概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3. 史论观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质疑有学者对传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念提出质疑,认为……第二次技术革命(1870〜1914年)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强化了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支配地位,也给第三产业增添了新兴部门,但并未带来三大产业之间的另一次结构转换(质变),因此不能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课堂互动搽究刊映科“沁主题一技术革新与产业重组一一两次工业革命[史料研读]史料一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

……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

……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一一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史料三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史料四到17、18世纪之交,……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

在不到1 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 万,妓女5 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丨解读史料丨1.史料一以省略号分层,逐层分析了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有利因素。

据史料可知,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史料二、三注意两则材料出处和史料二中的时间“ 1914 年”,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据此判断美国出现福特式“创新”与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福特汽车的销量巨增,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

3.史料四主要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恶化的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丨运用史料丨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2)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的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发展。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答案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工业革命对社会思想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