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共29页
第13单元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历史科学复习课件

经营、股份制公司等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确立起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也 本主义制
随之发展并完善。
度在世界
(3)国际贸易:两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西方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最 范围内广
终形成;英国率先实施了自由贸易政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泛确立;工
(4)经济政策:在工业经济的大发展下,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经济 业文明时
第13单元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高 考历史 科学复 习课件
历史
第13单元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高 考历史 科学复 习课件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近代史
历史
第十三单元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 发展——18世纪60年
代-20世纪初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热点追踪
当堂检测
课时精练
具体表现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热点追踪
当堂检测
课时精练
(3)上层建筑
①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
11
_社__会__改__革___,
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
12
_自__由__贸__易___
的自由主义兴起,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加快。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热点追踪
当堂检测
课时精练
经济
思想 文化
具体表现
总体上
(1)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以机器生产为基 资本主义
础的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普遍展开,人类进入“蒸汽”和“电气”的工 在政治、经
业文明时代。
济、思想等
(2)生产组织方式: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由手工工场发展到“工厂 方面向纵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思维导图课件: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电器制造业
巩固知识 提升能力
辨析正误
小题快做
努力向前冲
杰里·本特利 (美国史学家)
在工业化时代,③职业道德内在化了,专业人员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我发展,他们热 衷于阅读,并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程。产业工人聚集在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欧 洲的英式足球和美国的棒球在工业时代都成为大众运动。
问题 三位学者分别指出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帕尔默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梅雪芹指出,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化国家严重的环境问题。 杰里.本特利指出,工业革命提升了市民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 (或:工业化促进文体活动的广泛推广)
同
社会经济结构;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
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用数字法归 纳巧记第二 次工业革命
一个时代
两个中心
三个特点
四点成就
五个新兴的 行业
电气时代
美国 德国
科学与技术 电力的广泛
相结合
应用
几个国家同 时开始
部分国家交 叉进行
内燃机的创 制和使用
化学工业的 发展
电信事业的 进步
电力工业 石油工业 汽车工业 化学工业
垄断组织
垄断资本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漫画)
问题 垄断的实质是什么?漫画反映了美国政 治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现象:垄断组织干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
两次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异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要标志 动力机器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 广泛应用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科技结合程度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 科学和技术紧密
高考历史 2.2.2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福建省莆田市 2011 届高三质检,20)下列对以蒸汽机和电 力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铁路时代” C.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互联网等通讯方式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解析】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在 17 世纪,而工业革命 开展是在 19 世纪,故 A 不正确;“铁路时代”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故 B 不正确;互联网等通 讯方式出现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 D 不正确。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关键在于英国社会 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同时市场需求日益扩 大。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由于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2.各自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实践经验,科学 和技术没有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实现了紧密 结合。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大部分发明创造均是在英 国完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新技术和发明超 出一国的范围,发展迅速。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领域的革新为重点;第二次工业革 命以重工业领域的革新为重点。 (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有些国家例如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 叉进行,发展迅速。
结论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 很高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 程发展迅速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 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 地位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 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解析:A 项是罗马法规定债务人的权力,古罗马政治地位高的 是原罗马的公民,逻辑关系不当;B 项,伯明翰的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是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反之不成立;C 项工厂中雇佣工人的比重大, 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钢铁联盟是垄断组织的表现,且占 比重大,关系合理,故选 D。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欧美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 命,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新型交通 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 世界各地的联系。
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外进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 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06
高考考点解析与答题技巧
重要考点解析
01 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及比较
0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影 响
03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04
全球化趋势下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一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 响。
02
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包括生产力提升 、生产方式变革、国际分工和贸易扩展等。
03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工 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0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启 示。
历史背景概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 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01
对世界
02
对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世界 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推动了 世界历史的进程。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世界市场获得了大 量的原料、劳动力和销售市场,促进 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03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家
一方面,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遭受了残酷的剥 削和掠夺;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这些 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

2.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 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 提示:(1)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 阶级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 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2)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 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 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 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 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 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2.史料二重点强调了工业革命对思想领域的影响,一方面是 “对旧思想的发展延续”,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反 思”。
3.史料三中“污秽”“肮脏”“野蛮”等说明了工业革命的 负面影响。
1.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根据史料一和结 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提示:(1)经济: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资本主义经济 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2)政治: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②工人运 动兴起;③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 (3)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4)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工厂”。
4.垄断组织的出现 ①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 兴工业的诞生。
(1)条件②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 模不断扩大。 ③工业规模扩大使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目的: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 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 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垄断组织。
第18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共37页

第18讲 │ 主干考点梳理
(3)化学工业的发展: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 并制成多种__化__学__合__成____材料。
(4)传统工业的进步:由于_炼__钢__技__术_______的改进,钢产 量大幅度提高。
3.影响 (1)推动了电力、汽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及传 统工业部门的改造。 (2)推动重__化__工__业__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垄断组织的出现 ①原因:重化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本需求日益庞 大,生产的__________趋势日益加强。
第18讲 │ 重点要点探究
全球 史 观
社会 史 观
工业革命推动列强以全球为基地,开展经 济侵略和殖民扩张,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和世界体系的形成
工业革命导致了19世纪中期以来人们的衣 食住行等物质生活产生巨大的进步,同时 社会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巨大 的变化
2.进程 (1)棉纺织业:哈格里夫斯发明了“_珍__妮__机_____”,引发 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2)动力技术: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_改__良__蒸__汽__机_____, 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影响 (1)社会经济:__工__厂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2)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 阶级;资产阶级要求___自__由__经__营___、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第18讲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用新史观全面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新史 观
革命 史 观
具体影响
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 大直接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 级,无产阶级要求改善待遇和分享政治权 利,导致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 动的兴起 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要点:1、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期: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④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成就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提炼并制造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世界市场: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史料实证:1.“英国人……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的,应受谴责的。
”英国人产生这种思想意识的经济根源是什么?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
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主要包括哪些力量?答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圈地运动的开展、海外市场的扩大等。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共29张ppt)

(1)生产专业化的实现: 工业革命前,手工工场由分散向集中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2)工厂的出现: 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工业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工厂出现。
材料: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 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生产 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 革。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 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 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4、工厂制度引入中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前提) 受外商的利润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
◎大生纱厂
诞生环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分布——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分布不均匀 结构——轻工业为主 地位——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发展历程——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
以在以后的10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2/3。到1914年,路上
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美国创新史》
材料2:美国西北部的农民,离机械商店有几百里之遥,却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用
电报告知所损害的机械上的部件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一件新的机械部件,他自己
就能够将它安装上。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①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 ②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③有利于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4、工厂制度引入中国 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 张謇、范旭东等民族资本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促进民族工业初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