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2020年7月整理).pdf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重大问题研究选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历史使命及其在每一个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和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选题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实践、经验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与西方发展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分析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选题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实践和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我国的最初实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及其特点,社会结构变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的条件、机制。

选题四: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分析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分析;主要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

选题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实践基础。

选题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和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即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进程就是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

探讨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特点,对于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过:“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

在这些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中,我们产生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中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根本的思想方法。

毛泽东思想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二座里程碑,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与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与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与其关系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毛思想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一根相连的关系。

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脉相承的关系。

两者理论,内容风格一脉相承。

一体相依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制度和理论基础。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意义:马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思反封建的文化。

6.为什么武装斗争为什么农村可以城市不行毛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人民的地位,共产党的地位,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产生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作为根本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理论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真题解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 )A.群众路线B.独立自主C.实事实是D.改革创新答案: C解析:这道单选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考点。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章思考习题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即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进程就是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

探讨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特点,对于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过:“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

在这些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中,我们产生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中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根本的思想方法。

毛泽东思想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二座里程碑,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2)(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2)(2020年7月整理).pdf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邓小平指出:“(),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求真务实【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层次。

A、低级B、中级C、高级D、中高级【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

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角度来划分的。

A、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B、对经济基础的关系C、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属于地理环境中的()。

A、生物资源B、生态资源C、矿物资源D、人口资源【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生态资源,如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它们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可以长久使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

3.1938年__________在___________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4.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______________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6._______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7.___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8.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是因为它是______,而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它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___________所掌握。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两点)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即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进程就是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

探讨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特点,对于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过:“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

在这些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中,我们产生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中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
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根本的思想方法。

毛泽东思想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二座里程碑,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开始。

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做了准确的界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是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集体,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其中,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始于十三届四中全会,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它的具体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

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对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扩张趋势的准确把握,是对我国改革攻关和经济社会关键阶段的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和能动反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了精辟的阐述,使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所处的历史阶段、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

这四大理论成果虽然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并不是说各个理论之间是互相割裂、毫不相干的,一方面它们都贯穿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

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中国,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是只要马克思主义而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结合起来,形成有中国特性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这四大理论体系共同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不渝地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从本质上看,这几大理论成果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它们坚持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另外,这几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文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历史课题,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创造,它们都是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又将其和中国的民族特点、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点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
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

我们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它们之间不仅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础是发展着的实践,新的实践又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

不断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课题和其产生的土壤。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而创立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

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由于实践在不断发展,因而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这几大理论成果生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体
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这几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而实事求是是这几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建设我们的国家。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必将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

如何始终保持理论创新活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

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中心,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我国工人阶级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与时俱进,不断正确回答时代课题,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