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化艺术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诗歌:介绍了清朝前期诗歌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和创作风格。
2.散文:阐述了清朝前期散文的特点和主要成就,分析了桐城派等散文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3.小说:介绍了清朝前期小说的繁荣景象,重点分析了《红楼梦》等经典小说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4.戏曲:阐述了清朝前期戏曲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昆曲等戏曲形式的兴起和流行。
5.绘画、书法和建筑:介绍了清朝前期绘画、书法和建筑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分析了文人画派等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上的文学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类课程兴趣较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掌握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主要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主要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在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共34张PPT)

难题突破
9.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 接读者。下图反映了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的 传播方式。据此可知( B)
A. 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数量增加 B. 明清小说传播途径多样化 C.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明清时期印刷手段多样化
10.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戏剧领域出现了“花 部”与“雅部”的激烈竞争。所谓雅,就是正的意 思,当时奉昆曲为正声;统治者极力 压制花部,但最终花部遍地开花,花部的京剧战 胜了雅部的昆曲,称雄剧坛。这是由于花部( )B A. 受到了各阶层普遍欢迎 B.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C. 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 D. 占据了戏曲文化的主流
7. 乾隆以后,清廷为了控制戏曲演出活动,在宫 廷中任用大学士等高官,专门撰写历史大戏,而 这些人的作品一度影响了民间戏曲的创作。这表 明( C) A. 皇帝的喜恶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 B. 士大夫阶层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政治的导向影响了艺术的发展方向 D. 文化专制有利于戏曲艺术的发展
8.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 程式,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 、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 其心胸。据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D) A. 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 B. 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 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 D.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汤显祖
《桃花扇》 《牡丹亭》 《长生殿》
(2)京剧 ①背景:1790年,四大徽班借乾隆帝80岁寿辰之机先后 进京献艺。 ②形成:道光年间。
秦腔 京调
昆 徽调 汉
曲
调
……
创造 改进
皮黄戏
博采众长 京剧
北京特色
③发展: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得到皇室的扶持 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23张PPT)

2、 京剧
(1)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 四大徽班先后进京献艺,誉满京城。
(2)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 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 或“京剧”。
(3)道光年间,徽、秦、汉的合流,为 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京剧四大行当
生
旦
净
丑
京剧脸谱 颜色的不 同寓意:
《
红
楼
梦
》
主
要
贤德妃
人
贾府最大靠山
物
关
系
图
贾府最高权
位者
倾国倾城
才气过人
贾府的实际 施政者
小说男主角 大观园中唯一
男性
金陵十二钗
贾元春 贾探春 薛宝钗 贾迎春 贾惜春 林黛玉 李 纨 秦可卿 贾巧姐 王熙凤 史湘云 妙 玉
(第九十六回)宝玉病重,贾母决定让 宝玉娶亲冲喜,凤姐道:“依我想,这件 事只有一个掉包儿的法子。”也就是用宝 钗暗代黛玉的掉包之计。宝玉听说娶的பைடு நூலகம் 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黛玉听说宝玉结 婚的消息后,病情日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葬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花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吟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
葬
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花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
七年级历史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与开展课题: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教学分析1. 本课为本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承接18、19、20课清朝的政治沿革,呈现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开展。
本课既讲述了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并分析了造成文学艺术开展的原因,即政治经济的变化,照应前三课。
2. 课标: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本课分为两个板块:《红楼梦》,昆曲和京剧艺术。
分别以《红楼梦》和昆曲、京剧为代表,展现清代小说和戏曲艺术的开展。
3. 本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两个子目内容呈并列关系,集中反映了清朝前期文化繁荣。
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开展、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为根底的。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通过观察图片,比照归纳,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开展的表现〔史料实证〕,理解其开展的原因〔唯物史观〕,认识到伴随经济的开展文学艺术逐渐从高雅走向通俗。
2.通过对预设问题的思考,调动已有知识,理解、解释〔历史解释〕清朝文学艺术的开展与前面所学的政治、经济开展的联系。
3.认同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开展继承了清朝之前的文学艺术成就,理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时空观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红楼梦》的创作特点和影响。
2.理解文学艺术开展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展示“军机处外景〞、“前门街图〔局部〕〞和“盛世滋生图〔局部〕〞三张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清朝前期政治、经济开展相关知识,进而表达随着政治、经济的开展,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引入正课。
设计:温故知新,学生既可以复习清朝前期政治、经济开展的旧知识,又可以带着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有什么变化的疑问进入新课学习2. 正课讲授。
一、《红楼梦》1、展示曹雪芹的图片,通过表格归纳其生平,并通过教师的表达让学生对其创作《红楼梦》的过程有个大致了解。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今日昆曲
•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 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 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 表作。”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二)京剧
戏剧名称 背景
统礼教、追求个性自由的下层人民的抗争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 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红楼梦》背景广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以贵族家族贾府的兴衰变
艺术水平极高 迁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清朝社会
生活的多个侧面,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艺术水平极高, 所以能受到追捧。
二、昆越曲剧与,发京源剧于艺古术越国所在地浙江,代表剧目有《红楼梦》《梁
清代戏山剧伯展到清代,进入一个
豫剧,发源于河南更,为河繁南荣简的称时豫期,。所以称为豫剧。代表剧目有
《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等;
黄梅戏,起源于湖清北代黄的梅戏,剧流创行作于,安紧徽密,联代系表社剧会目现有实《,天反仙映 配》、《女驸马》人等民;的心声,收到大众的喜爱。
粤剧:广东省的主要剧种,代表剧有《关汉卿》等;
漳州的···
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
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
格争奇斗艳。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一)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式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时间 明朝
发展
日趋成熟,成为 一个全国性剧种
代表作品
汤显祖 《牡丹亭》
1.(2016 •玉林中考)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张PPT)教育课件

4.以徽剧、汉剧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 表演方法而形成的新的剧种,被称作“国粹”的是 ( C ) A. 评剧 B. 话剧 C. 京剧 D. 越剧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吴承恩
凡 事都 是多 棱镜 ,不同 的角 度会 看到 不同 的结 果。若 能把 一些 事看 淡了 ,就会 有个 好心 境, 若把 很多 事 看开了 ,就 会有 个好 心情。 让聚 散离 合犹 如月 缺月 圆那样 寻常 ,
学习重要还是人脉重要?现在是一 个双赢 的社会 ,你的 价值可 能更多 的决定 了你的 人脉, 我们所 要做的 可能更 多的是 专心打 造自己 ,把自 己打造 成一个 优秀的 人、有 用的人 、有价 值的人 ,当你 真正成 为一个 优秀有 价值的 人的时 候,你 会惊喜 地发现 搞笑人 脉会破 门而入 。从如 下方 面改进 :1、专 心做可 以提升 自己的 事情; 2、学 习并拥 有更多 的技能 ;3、成 为一个 值得交 往的人 ;4学 会独善 其身, 尽量少 给周围 的人制 造麻烦 ,用你 的独立 赢得尊 重。 理财的时候需要做的一方面提高收入, 令一方 面是节 省开支 。这就 是所谓 的开源 节流。 时间管 理也是 如此, 一方面 要提高 效率, 另一方 面是要 节省时 间。主 要做法 有:1、 同时做 两件事 情(备 注:请 认真选 择哪些 事情可 以同时 做), 比如跑 步的时 候边听 有声书 ;2、 压缩休 息时间 提升睡 眠效率 ,比如 晚睡半 小时早 起半小 时(6~7个小 时即可 );3、 充分利 用零碎 时间学 习,比 如做公 交车、 等车、 上厕所 等。
A.窦娥
B.孙悟空
C.李逵
D.林黛玉
2.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 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B ) A.诗书也没有阅读的价值了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 C.当时很流行《红楼梦》 D.《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能够理解和阐释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该时期的典型作品。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情景演绎法;3.小组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1.教学PPT;2.多媒体设备;3.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资料;2.学生做好听讲、笔记和讨论的准备。
二、知识导入1.利用PPT播放清朝前期绘画作品,让学生通过图片来猜测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通过学生的发言来导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内容讲解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1.1 概述: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文学艺术在此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继承和发展元明时期文学艺术的传统,同时又受到机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1.2 顺应时势,体现思想觉悟。
清初时期是思想解放和变革的时期,文学艺术往往是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折射出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情感,显示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1.3 体裁多样,创作活跃。
除了继承元明时期的文学艺术传统,清初文学家又在其基础上自然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例如:小说、诗歌、杂文、坊体文等等。
1.4 民间艺术的兴盛。
清朝前期民间艺术被激活,表现为艺术家们对民间生活、民间风俗、民间习惯的关注和创作。
2.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和成就:2.1 文学的成就:清朝前期的文学成就是深厚的,影响广泛。
2.2 代表作品:清朝前期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有:《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等等。
2.3 代表人物: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代表人物有:曹雪芹、吴敬梓、蒲松龄、凌蒙初等等。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金瓶梅》1.简介:《金瓶梅》是中国明清小说连续体小说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清朝前期典籍
︽
︽ 古︽
大 型
四 今康 典
库 图熙 籍
全 书字 的
书 ︾
集典 成︾
编 纂
︾
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文学:红楼梦 昆曲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大型典籍的编纂
三、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发展原因探究 (1)生产力提高、明清时期经济的迅猛发展; (2)皇权的高度集中; (3)市民阶层的崛起; (4)科举制的发展促进人民的文化娱乐需求 (5)明清时期思想观念的改变
背景广阔、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严谨、层次 清晰、语言精练生动;
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
意义 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
衰亡的历史命运。
昆曲和京剧
京剧
京剧角色划分
京剧京脸剧谱的有角红色、行紫当、有黑明、确白的、划蓝、 分绿,、早黄期等分色为,各生有、寓旦意、:净红、色末寓、 丑赤、胆武忠行心、;紫流色行寓(智即勇龙刚套毅); 黑等色七 行寓,忠以正后耿归直为;白生色、寓旦奸、诈净狠、毒丑;四 大蓝行色;寓又刚将强唱勇、猛念;绿、色做寓、侠打骨相义结 合肠,;黄全色面寓和凶集狠中残的暴体。现此了外中,还国有戏 曲老的红精、华瓦。灰京、剧金是、中银华等文色化,各的有 “寓国意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迅猛
一、清朝前期社会状况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迅猛 明清时期思想解放 明清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清朝文学艺术
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 《红楼梦》进行全面的研究,形 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 学”。
红楼梦
红楼梦知识一览表
时期
清朝时期
作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 21 课 清朝前期的文化艺术
1. 《红楼梦》 (1)背景:清代小说的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2)代表作品: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红楼梦 《________》(初名《石头记》)。 曹雪芹 (3)作者:_______ ,生前定稿前80回;______ 续写了后40回。 高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第 22 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略)
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B A. 《秦中吟》 B. 《红楼梦》
C. 《牡丹亭》 D. 《本草纲目》
)
A 2. (2016无锡)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成就辉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唐朝诗人李白被誉为“诗圣” B.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C. 元曲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不朽名著 D.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学名著。
2. 昆曲与京剧艺术
(1)概述: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2)代表剧种:具有影响的是_____和_______ 。 京剧 昆曲 (3)昆曲:
牡丹亭
长生殿
孔尚任
中期
(4)京剧: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作
道光年间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 和改进,在______
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 剧种。
1. 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的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 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D)
A.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B. 大闹天宫——《西游记》 C. 武松打虎——《水浒传》
D. 黛玉葬花——《聊斋志异》
4.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是说 ( ) B A. 诗歌不再重要
B. 《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们应 该去读一读
C. 读《红楼梦》是很时尚的 D. 中国所有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
7. 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国粹”。如果让 你来探究其发展为“国粹”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哪一词语最能体现其精髓? ( C A. 象征虚拟,歌舞并重 B. 百戏之祖,近乎完美艺术 C. 兼容并蓄,融会贯通 D. 字正腔圆,渗透文学情韵 )
(4)主题: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
________________ 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 贾、史、王、薛 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_______的 衰亡 历史命运。 (5)评价:《红楼梦》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
8. 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
主要的剧种。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B A. 戏曲已经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 文化专制导致了戏剧的繁荣 C. 地方戏曲日益繁荣 D. 安徽、湖北艺人的长期努力 )
1. (2016玉林)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育年的爱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