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雨量计算方法

临界雨量计算方法
临界雨量计算方法

1、水位/流量反推法

假定降雨与洪水同频率,根据河道控制断面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和最高水位指标,由水位流量关系计算对应的流量,由流量频率曲线关系,确定特征水位流量洪水频率,由降雨频率曲线确定临界雨量,但此方法没有考虑前期影响雨量。

2、暴雨临界曲线法

暴雨临界曲线法从河道安全泄洪流量出发,由水量平衡方程,当某时段降雨量达到某一量级时,所形成的山洪刚好为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如果大于这一降雨量将可能引发山洪灾害,该降雨量称为临界雨量。位于曲线下方的降雨引发的山洪流量在河道安全泄洪能力以内,为非预警区,位于曲线上或上方的降雨引发的山洪流量超出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为山洪预警区。

3、比拟法

比拟法的基本思路为,对无资料区域或山洪沟,当这些区域的降雨条件、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植被情况等)、气象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年均雨量等)、水文条件(流域面积、年均流量、河道长度、河道比降等)等条件与典型区域某山洪沟较相似时,可视为二者的临界雨量基本相同。

4、水动力学计算方法

水动力学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物理机制,基于二维浅水方程,并考虑降雨和下渗,对山洪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更细致的描述,具有理论先进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特点,为防御山洪灾害提供了新技术。但由于计算参数,如阻力系数和下渗变量等,增加了模型的不确定性因素;此外,流域地质、地貌等数据以及典型山洪观测资料等也是此计算方法中必不可少的。

5、实测雨量统计法

根据区域内历次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表,基于大量实际资料,统计区域及周边邻近地区各雨量站对应的雨量资料,取各站点各次山洪过程最大值的最小值为各站的单站临界雨量初值,计算各次山洪过程各个站点的各时间段最大值

的面平均值,取面平均值的最小值为区域临界雨量初值。在初值的基础上,确定单站和区域临界雨量的变幅,取该变幅的取值区间为临界雨量。上述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所针对的流域面积大小不等,大部分方法是基于大于200 km2的流域建立的;有的方法要求有较为详细和配套的水文资料,这对于我国山区水文资料非常匮乏的实际情况,应用非常有限,难以大面积推广到其他流域;此外,这些方法大部分是基于统计分析的,没有相应的数理基础。水动力学计算方法虽有物理机制,但因数据、技术水平、参数确定等方面的要求,目前难以大规模运用。

6、降雨强度下包线法

对于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流域,在具体发生灾害的区域及其周围附近收集到几个站点雨量大小较为接近的降雨量数据时,一般采用降雨强度下包线法。该方法是把每个站点一场降雨不同时段的降雨强度点绘出来,每个站点的降雨强度关系线绘制在一张图上,然后再确定出它们的下包线,用下包线的雨强数据直接推算出本流域本次灾害对应的临界雨量值。

7、降雨强度综合线法

当收集到的成灾单站降雨量资料可靠性不高,尤其是降雨量较小的站点雨量的准确性存疑时,若采用降雨强度下包线法,往往受其影响误差较大,因而可用多条降雨强度的综合线进行临界雨量的推求。

8、频率曲线法

灾害资料及对应的流域降雨量资料较为缺乏时,可以采用本流域或者临近自然地理情况相似、年降雨量接近的流域雨量站资料进行频率计算,分析确定临界雨量值。如果流域内有多年来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年份及次数记录,可直接计算出该流域发生灾害的频率。否则,可用经验方式确定灾害频率。例如,某流域30年来共发生6次山洪泥石流灾害,那么发生灾害频率就是20%,也就是说5年一遇。一般而言,流域地质构造的破碎程度,土壤的疏松程度,以及下垫面植被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流域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的大小。流域内地质构造愈破碎、土壤愈疏松、下垫面植被条件愈差,该流域

就愈加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应的临界雨量的重现期也就就愈小,反之,流域愈不易发生自然灾害,对应的临界雨量的重现期就愈大。

9、前期雨量推求临界雨量法

本方法选取不同区的雨量样本,通过公式

min(R

0)R

(当日)R

(前1日)R

(前2日)R

e(1)

R

0指每次个例的临界雨量,取所有个例中临界雨量最小值作为区域临界雨量;

R

(当日)指滑坡发生当天24 h雨量,实际业务中用预报值代替;

R

(前1日)和R

(前2日)分别指滑坡发生前第1天和第2天24 h雨量,R

e表示滑坡发生前第3天至第18天有效雨量,其经验公式为:

18

R

e

k2R

k

k3(2)

R

k表示滑坡发生前第k日的雨量,k=3,4,5, (18)

k 2

为衰减系数,通常取0.8;

根据公式(1)可以获得N个不同的雨量值,将这些雨量值按大小排列,取其中的最小值作为区域的临界雨量值。

目前水文水力学方法主要考虑前期降雨量(前期土壤饱和度)和时段累积降雨量两个因素,在多数情况下,这两个因素也是影响临界雨量的主要因素,因而是合理的。但在另一些情况下,例如在主要由降雨强度驱动的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的其他影响因素如地形、植被、土壤类型、地质、土地利用方式等下垫面特征参数对临界雨量的影响可能超过前期降雨量(前期土壤饱和度),因此在实际应用现有方法时,应注意分析其适用条件。

10、灾害与降雨频率分析法

通过对灾害场次的调查,分析山洪灾害发生的频率,分析计算与灾害相同频率的降雨量,全国各省都有不同时段的(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的最大雨量等值线图,变差系数等值线图(Cv/Cs一般各省已经固定),而且已经进行了延长,山洪灾害区的各频率设计雨量都可以计算出来,取与山洪灾害发生频率相同的降雨量设计值作为临界雨量的初值。通过与周围邻近地区的临界雨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最后合理确定临界雨量值。

11、统计归纳方法

从面雨量推求区域临界雨量。

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目标区域内与历次山洪灾害对应的各时段最大面平均雨量,然后从这些最大面平均雨量中取最小值作为区域临界雨量初值,然后在初值上下根据经验取一定的变幅,构成区域临界雨量区间只要面雨量在该区间内,区域内就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本法适用于雨量站密度相对较小的区域,区内雨量站不能控制的部分地区实际上可认为是通过内插法得到的临界雨量。本法可判断区内山洪灾害发生与否,但无法确定山洪灾害发生的场次和规模,只能作大致的定性估计。本法资料需求相对简单,只需要降雨和相应的山洪灾害资料。

12、利用降雨——径流关系推求临界雨量

假设目标区降雨均匀分布,利用水文模型建立不同历时的实测降雨——径流关系。在初始条件(如土壤饱和度、地下水储量等)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水文模型获得某一历时产生的不同径流量及其对应降雨量,并将其点绘在图上,从而获得该历时的降雨——径流关系曲线。根据临界径流值,容易查算得到临界雨量值。需要注意的是,临界雨量是一定土壤饱和度条件下的临界雨量,其他条件不变时,土壤饱和度发生变化,降雨——径流关系与临界雨量也随之变化。实际应用时可取几个典型的土壤饱和度,分别计算不同历时的临界雨量。

研究表明物理性模型能给出更合理的结果。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应采用物理性水文模型来建立实测降雨——径流关系。

分析表明,临界径流不确定性对临界雨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水文模型参数及其初始状态的不确定性对临界雨量的影响有限,其研究结果同时还显示,前期土壤饱和度较小时临界雨量的不确定性更大。

13、有效降雨序列法

按照临界雨量的定义,应将某点历次灾害个例中最小的降水量确定为该点的临界雨量值。

但在新疆、西藏等地质灾害多发于山区地带,而气象站多分布于平原地区,降水量资料就目前而

言只能提取距离地质灾害点最近的气象站点所观测到的灾害发生当日及前期降水量,对历次个例分析发现,很多时候,地质灾害发生时最近气象站所观测到的降水量非常小,根本不能真实的反映降水对地质灾害的贡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确定每次灾害发生时的有效雨量时,综合考虑了当日降水、前3d逐日降水、持续降水、前期降水对地质灾害的滞后影响等,尝试着分别建立了前3d的平均雨量和最大雨量作为每次灾害发生时的有效雨量序列,然后再返回考察两个序列对地质灾害的代表性,发现取最大降雨量值比取平均值对地质灾害区雨量的代表性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在构建有效雨量序列时提取了灾害发生当日及前期连续降水中的最大值,临界雨量的确定也是基于有效雨量序列进行。

具体步骤是:

(1)把各区地质灾害个例集中,以就近原则,从各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中提取每次灾害发生当日及前3d的逐日降水量,取最大者为该地质灾害发生的有效降水量值,建立区域地质灾害有效降水量序列

(2)剔除R

i。

R

i 1.5mm

的样本和地质灾害发生当日及前期连续3d以上无降水的样本,即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春季由于升温融雪要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个例(反查这类样本发现多出现在3~4月,升温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贡献因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连续降水和前期降水对地质灾害的滞后作用。

(3)剩余的样本按有效降水量R

i值从大到小排列,并对其作分析,要在空报和漏报之间选择好平衡点,本文取前60%的样本值,与有效降水量序列的平均值比较取较大者作为该区域的临界雨量值。

14、综合计算方法

(1)资料选取

选取研究区某段时间内的灾害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区内的雨量资料。

(2)类比订正法:假定在同一次降雨过程中,气象站周围50 km范围内的强降雨是在相同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相同中小尺度系统造成,则该范围内任一气象站所观测的最大降雨量可近似看作山洪区雨量。

(3)排除订正法

经一次订正后,对于某个特殊个例再次订正。(如:1、引发山洪的强降雨中尺度系统太小,属局地强降雨天气。2、资料收集有误)用排除法直接去除这些个例。

(4)确定临界雨量初值

根据单站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法,将上述订正后的N次山洪个例,按其24 h最大雨量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取最小雨量灾害临界雨量初值R

1。(5)灾害气候频率法

利用尔逊Ⅲ型分布来拟合

假定山洪灾害出现的频率与其24 h年最大降雨频率相同,则其设计暴雨值为临界雨量值R

2。

(6)确定临界雨量

R

0(R

1R

2)2

定率法分析临界雨量

定率法則以物理模型結合力學理論推估山崩時之降雨特性。

临界雨量动态分析

动态水文模式(TRIGRS)及稳态模式(SHASTAB)评估积水区域内各边坡单元于临界滑动状态下的临界雨量。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常用解题技巧(3)------极限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常用解题技巧(3)------极限法 极限法:极限法与平均值法刚好相反,这种方法也适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将混合物看作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A,即其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为100%(极大)时,另一组分B对应的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就为0%(极小),可以求出此组分A的某个物理量的值N1,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 不含A时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2,而混合物的这个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即N1 [例5]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3.06g B.3.36g C.3.66g D.3.96 本题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无限多种组成方式,则求出的数据也有多种可能性,要验证数据是否合理,必须将四个选项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当于要做四题的计算题,所花时间非常多.使用极限法,设2.00克全部为KCl,根据KCl-AgCl,每74.5克KCl可生成143.5克AgCl,则可得沉淀为(2.00/74.5)*143.5=3.852克,为最大值,同样可求得当混合物全部为KBr时,每119克的KBr可得沉淀188克,

所以应得沉淀为(2.00/119)*188=3.160克,为最小值,则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选B和C。等量物质燃烧时乙醛耗氧最多。

高等数学极限计算方法总结

极限计算方法总结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极限是《高等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求极限方法众多,非常灵活,给函授学员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而极限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数学》后面内容的学习。下面先对极限概念和一些结果进行总结,然后通过例题给出求极限的各种方法,以便学员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一、极限定义、运算法则和一些结果 1.定义:(各种类型的极限的严格定义参见《高等数学》函授教材,这里不一一叙述)。 说明:(1)一些最简单的数列或函数的极限(极限值可以观察得到)都可 以用上面的极限严格定义证明,例如: )0,(0lim ≠=∞→a b a an b n 为常数且; 5 )13(lim 2 =-→x x ; ???≥<=∞→时当不存在, 时 当,1||1||0lim q q q n n ;等等 (2)在后面求极限时,(1)中提到的简单极限作为已知结果直接运 用,而不需再用极限严格定义证明。 2.极限运算法则 定理1 已知 )(lim x f ,)(lim x g 都存在,极限值分别为A ,B ,则下面极限都存在,且有 (1)B A x g x f ±=±)]()(lim[ (2)B A x g x f ?=?)()(lim (3))0(,)()(lim 成立此时需≠=B B A x g x f 说明:极限号下面的极限过程是一致的;同时注意法则成立的条件,当条 件不满足时,不能用。 3.两个重要极限 (1) 1sin lim 0=→x x x

(2) e x x x =+→10 ) 1(lim ; e x x x =+∞ →)11(lim 说明:不仅要能够运用这两个重要极限本身,还应能够熟练运用它们的变形形式, 作者简介:靳一东,男,(1964—),副教授。 例如:133sin lim 0=→x x x ,e x x x =--→21 0) 21(lim ,e x x x =+ ∞ →3 )31(lim ;等等。 4.等价无穷小 定理2 无穷小与有界函数的乘积仍然是无穷小(即极限是0)。 定理3 当0→x 时,下列函数都是无穷小(即极限是0),且相互等价,即有: x ~x sin ~x tan ~x arcsin ~x arctan ~)1ln(x +~1-x e 。 说明:当上面每个函数中的自变量x 换成)(x g 时(0)(→x g ),仍有上面的 等价 关系成立,例如:当0→x 时, 13-x e ~ x 3 ;)1ln(2x - ~ 2x -。 定理4 如果函数)(),(),(),(11x g x f x g x f 都是0x x →时的无穷小,且 )(x f ~)(1x f ,)(x g ~)(1x g ,则当) ()(lim 110 x g x f x x →存在时,)() (lim 0x g x f x x →也存在且等于)(x f )()(lim 110 x g x f x x →,即)() (lim 0x g x f x x →=) ()(lim 110x g x f x x →。 5.洛比达法则 定理5 假设当自变量x 趋近于某一定值(或无穷大)时,函数)(x f 和)(x g 满 足:(1))(x f 和)(x g 的极限都是0或都是无穷大; (2))(x f 和)(x g 都可导,且)(x g 的导数不为0; (3)) () (lim x g x f ''存在(或是无穷大);

(完整)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

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 基本原理:极值法== 极端假设+ 平均思想 常见题型 1、确定物质的成分 例1 某气体是由SO2、N2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有①;②;③。 练习1、由Na、Mg、Al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 0.5g氢气,则此混合物必定含有() A Al B Mg C Na D 都有可能 练习2、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共12g,加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产生1g氢气,该金属混合物可能是() A Al和Fe B Zn和Fe C Mg和Zn D Mg和Fe 2 确定杂质的成分 例2 某含有杂质的Fe2O3粉末,测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5%,则这种杂质可能是() A SiO2 B Cu C NaCl D CaO 练习1、将13.2g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 反应,可收集到气体4.3L(密度为17g/22.4L),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 NH4HCO3、NH4NO3 B (NH4)2CO3 、NH4NO3 C NH4HCO3、NH4Cl D NH4Cl、(NH4)2CO3 2、不纯的CuCl2样品13.5g与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29g,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A AlCl3 B NaCl C ZnCl2 D CaCl2 练习3、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Ba(NO3) 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肯定有KNO3和Na2CO3,肯定没有Ba(NO3)2 B 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还可能有Na2CO3 C 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 2,可能有KNO3 D 无法判断 练习4、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到该样品13.8g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 B 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 C 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 D 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练习5 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 2、KCl、NaHCO3的一种或几种。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样品中只混有KCl B.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 2 C.样品中一定混有KCl,可能有NaHCO3 D.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归纳函数极限的计算方法

归纳函数极限的计算方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归纳函数极限的计算方法 摘 要 :本文总结出了求极限的几种方法,比如用定义、公式、定理、性质求极限. 关键词 :函数极限;计算方法;洛必达法则; 四则运算 The sum of the Method of Computing Function Limit Abstract :The write sums up in this article several ways of extacting the limit by the means of definition, formula,nature, theorem and so on. Key Words :Function Limit ;Computing method ;L’Hospita l rules; Four fundamental rules 前言 极限的概念是高等数学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极限理论是研究连续、导数、积分、级数等的基本工具,因此正确理解和运用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的求法,对学好数学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求极限的方法很多且非常灵活,本文归纳了函数极限计算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技巧. 1. 预备知识 1.1函数极限的εδ-定义]1[ 设函数f 在点0x 的某个空心邻域'0(;)U x δ内有定义,A 为定数,若对任给的0ε>,存在正数'()δδ<,使得当00||x x δ<-<时有|()|f x A ε-<,则称函数当趋于0x 时以A 为极限,记作0 lim ()x x f x A →=或()f x A →0()x x →. 2.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总结 极限是描述函数的变化趋势,以基于图形或直观结合定义可以求出一些简单的函数的极限;但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函数的图形不易画出,基于直观也就无法得出极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极限法

化学解题技巧 ------------------------极限法 极限判断是指从事物的极端上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该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确定了事物发展的最大(或最小)程度以及事物发生的范围。 例1 :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2H2O+2S B.2H2S+3O2=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D.C4H8+6O2=4H2O+4CO2 (l)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d后和V前>V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方法:从反应物全部变成生成物来作极限判断。 解析:(1)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四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除硫单质外均为气体, 总结:解本题还应用了物理学中气态方程和化学中的阿伏加德罗定律。这是一道物理和化学学科间综合试题,体现了当今的命题方向。 例2 :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m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300mg,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氯化铝 C.氯化钾 D.氯化钙 方法:采用极值法或平均分子量法。 解析:[解法一]:(极值法)

假设95mg全为MgCl2,无杂质,则有:MgCl2 ~ 2AgCl 95mg 2×143.5mg 生成沉淀为287mg,所以假设95mg全部为杂质时,产生的AgCl沉淀应大于300mg。 总结:极值法和平均分子量法本质上是相同的,目的都是求出杂质相对分子量的区间值,或者杂质中金属元素的原子量的区间值,再逐一与选项比较,筛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 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mol、D为6.5 mol、F为2.0 mol,设E为x mol.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 (1)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 (2)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 (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确定”).其理由是:。 方法:解答该题时,首先要考虑两侧都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必须相等,然后要从完全反应

极限计算方法总结

极限计算方法总结 一、极限定义、运算法则和一些结果 1.定义:(各种类型的极限的严格定义参见《高等数学》函授教材,这里不一一叙述)。 说明:(1)一些最简单的数列或函数的极限(极限值可以观察得到)都可以用上面的 极限严格定义证明,例如:)0,(0lim ≠=∞→a b a an b n 为常数且; 5)13(lim 2=-→x x ;??? ≥<=∞→时当不存在,时当,1||1||0lim q q q n n ;等等 (2)在后面求极限时,(1)中提到的简单极限作为已知结果直接运用,而不需 再用极限严格定义证明。 2.极限运算法则 定理1 已知 )(lim x f ,)(lim x g 都存在,极限值分别为A ,B ,则下面极限都存在,且有 (1)B A x g x f ±=±)]()(lim[ (2)B A x g x f ?=?)()(lim (3))0(,)()(lim 成立此时需≠=B B A x g x f 说明:极限号下面的极限过程是一致的;同时注意法则成立的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 不能用。 3.两个重要极限 (1) 1sin lim 0=→x x x (2) e x x x =+→1 )1(lim ; e x x x =+∞→)11(l i m 说明:不仅要能够运用这两个重要极限本身,还应能够熟练运用它们的变形形式, 作者简介:靳一东,男,(1964—),副教授。 例如:133sin lim 0=→x x x ,e x x x =--→21 0) 21(lim ,e x x x =+∞ →3 )31(lim ;等等。 4.等价无穷小 定理2 无穷小与有界函数的乘积仍然是无穷小(即极限是0)。 定理3 当0→x 时,下列函数都是无穷小(即极限是0),且相互等价,即有: x ~x sin ~x tan ~x arcsin ~x arctan ~)1ln(x +~1-x e 。 说明:当上面每个函数中的自变量x 换成)(x g 时(0)(→x g ),仍有上面的等价 关系成立,例如:当0→x 时, 13-x e ~ x 3 ;)1ln(2 x - ~ 2x -。

利用“极限思维法”巧解化学计算题

利用“极限思维法”巧解化学计算题 (湖北松滋湖北省松滋市实验中学) 极限思维法简称极值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或变化过程假设成某种理想的极限状态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一种思维方法;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极值法的特点是“抓两端,定中间”。极值法的优点是将某些复杂的、难于分析清楚的化学问题(如某些混合物的计算、平行反应计算和讨论型计算等)变得单一化、极端化和简单化,使解题过程简洁,解题思路清晰,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提高了解题效率。下面就结合部分试题具体谈谈极值法在化学解题中应用的方法与技巧。 一.用极值法确定判断物质的组成 例1: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 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KNO3和Na2CO3,没有Ba(NO3)2 B、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还可能有Na2CO3 C、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可能有KNO3 D、无法判断 解析:样品溶于水后得到澄清溶液,因此一定没有Ba(NO3)2。对量的关系用“极值法”可快速解答。设样品全为K2CO3,则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可得到沉淀质量为5g,;若6.9g全为Na2CO3则可得到沉淀质量为6.5g。显然,如果只含有碳酸钠一种杂质,产生沉淀的质量将大于5g;如果只含有KNO3,由于KNO3与CaCl2不反应,沉淀的质量将小于5g,可能等于4.5g。综合分析,样品中肯定有KNO3,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Na2CO3。故本题选B。 【点评】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分:在确定混合物的杂质成分时,可以将主要成分和杂质极值化考虑(假设物质完是杂质或主要成分),然后与实际比较,即可迅速判断出杂质的成分。二.用极值法确定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 例2: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X气体和1molY气体发生下列反应:2X(g) + Y(g) 3Z(g) +2W(g),在某一时刻达到化学平衡时,测出下列各生成物浓度的数据肯定错误的是() A、c(Z)=0.75mol?L-1 B、c(Z)=1.20mol?L-1 C、c(W)=0.80 mol?L-1 D、c(W)=1.00 mol?L-1 解析:用极限思维假设此反应中3molX和1molY能完全反应,求出最大值。1molY完全反应生成3molZ和2molW。所以,0<c(Z) <1.5 mol?L-1;0<c(W) <1 mol?L-1 故答案为D。 【点评】由于可逆反应总是不能完全进行到底,故在可逆反应中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量时利用极值法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完全的反应,这样可以准确、迅速得出答案。三.利用极值法确定多个平行反应中生成物浓度的范围 例3:在标准状况下,将NO2、NO、O2的混合气体充满容器后倒置于水中,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充满容器。若产物不扩散到容器外,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22.4 mol?L-1 B、1/28 mol?L-1 C、1/32 mol?L-1 D、1/40 mol?L-1

极限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极限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极限判断是指从事物的极端上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该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确定了事物发展的最大(或最小)程度以及事物发生的范围,以此来做计算或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1.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m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300mg,则 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A.氯化钠B.氯化铝C.氯化钾D.氯化钙 2.取 3.5 g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g 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 B.40 C.56 D.65 3.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发生如下反应:2 A(g) B(g)+3 C(g)。若已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 度为4.25。则A的式量可能是() A.8.5 B.16 C.17 D.34 4.取 5.4 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水反应,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8 g无水晶体。通过计算判断此金属为哪一种碱金属。 5.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Na2CO3,经分析知含Na 31.5%,含氯为27.08%(质量百分含量)。则该混合物 中含Na2CO3为( ) A.25% B.50% C.80% D.无法确定 6.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求该混合气体的平均 相对分子质量的取值范围。 7.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的分子量大于B的分子量),经分析混合气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由此可确认A为①____,B为②____,其理由是③____。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7:1,则在混合气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④____;A在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⑤____。 8.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9.20g与100mL盐酸反应。 (1)试分析,欲求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2的体积时,还需什么数据(用a、b等表示,要注明单位)。 (2)利用所确定的数据,求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2的体积: 所需数据的取值范围生成CO2的体积(标准状况) 盐酸不足时 盐酸过量时 (3)若NaHCO3和KHCO3不是等物质的量混合,则9.2g固体与盐酸完全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O2气体的体积大于L,小于L 。

论文二重极限计算方法

包头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二重极限的计算方法 学生姓名:王伟 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应数一班 指导教师:李国明老师 二〇一四年四月

摘要 函数极限是高等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关于一元函数的极限及求法,各种高等数学教材中都有详细的例题和说明。二元函数极限是在一元函数极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在二元函数定义基础上通过求对数,变量代换等方式总结了解决二重极限问题的几种方法,并给出相关例题及解题步骤,及二重极限不存在的几种证明方法。 关键词:二重极限变量代换等不存在的证明二元函数连续性

Abstract The limit fun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contents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The limit of a function and method, all kinds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textbooks are detailed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 The limit function of two variables i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in the limit of one variable function on it, there are both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two yuan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logarithm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 substitution, summarizes several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ouble limit, and gives some examples and solving steps. Several proof method and double limit does not exist. keywords: Double limit variable substitution, etc. There is no proof Dual function of continuity

极限计算方法总结(简洁版)

极限计算方法总结(简洁版) 一、极限定义、运算法则和一些结果 1.定义:(各种类型的极限的严格定义参见《高等数学》函授教材,这里不一一叙述)。 说明:(1)一些最简单的数列或函数的极限(极限值可以观察得到)都可以用上面的极限严格定义证 明,例如:)0,(0lim ≠=∞→a b a an b n 为常数且;5)13(lim 2=-→x x ;???≥<=∞→时当不存在, 时当,1||1||0lim q q q n n ; 等等 (2)在后面求极限时,(1)中提到的简单极限作为已知结果直接运用,而不需再用极限严格定义证明。 2.极限运算法则 定理 1 已知 )(lim x f ,)(lim x g 都存在,极限值分别为A ,B ,则下面极限都存在,且有 (1) B A x g x f ±=±)]()(lim[ (2)B A x g x f ?=?)()(lim (3))0(,)()(lim 成立此时需≠=B B A x g x f 说明:极限号下面的极限过程是一致的;同时注意法则成立的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不能用。 3.两个重要极限 (1) 1sin lim 0=→x x x (2) e x x x =+ →1 )1(lim ; e x x x =+∞ →)11(lim 说明:不仅要能够运用这两个重要极限本身,还应能够熟练运用它们的变形形式, 作者简介:靳一东,男,(1964—),副教授。 例如: 133sin lim 0=→x x x ,e x x x =--→21 0)21(lim ,e x x x =+∞→3)3 1(lim ;等等。 4.等价无穷小 定理2 无穷小与有界函数的乘积仍然是无穷小(即极限是0)。 定理3 当0→x 时,下列函数都是无穷小(即极限是0),且相互等价,即有: x ~x sin ~x tan ~x arcsin ~x arctan ~)1ln(x +~1-x e 。 说明:当上面每个函数中的自变量x 换成)(x g 时(0)(→x g ),仍有上面的等价

考研数学极限计算方法:利用单侧极限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204510.html,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考研数学极限计算方法:利用单侧极限 今天给大家带来极限计算方法中的利用单侧极限来求极限。为什么会有单侧极限这种极限的计算方法呢,我们知道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要求函数左右两侧的极限同时存在且相等才表示函数极限存在,那么在极限计算中出现哪些“信号”是要分左右极限计算呢? 第一,当分段函数的分段点两侧表达式不同时,求分段点处的极限利用单侧极限。例如,讨论函数1,0arcsin(tan )()2,0ln(1arctan ),0121x e x x f x x x x x ?-+-?? 在0=x 处的极限。分析:在做这道题时我们发现0=x 处左右两侧的解析式是不同的,所以计算0=x 处的极限要分左右来求解,也即 1lim 22 1arctan lim 121)arctan 1ln(lim 000==?=-+++++→→→x x x x x x x x x ,1tan lim )arcsin(tan 1lim 00==---→→x x x e x x x ,左右两侧的极限同时存在且相等,所以1)(lim 0 =→x f x 。有一些特殊的分段函数,如,[],max{},min{},sgn x x x ,当题目中出现这几个函数时需要考虑单侧极限。 第二,如果出现(),arctan e a ∞∞∞,求极限是要分左右的,例如,???? ? ??+++→x x e e x x x sin 12lim 410分析:这道题让我们求解0=x 处的极限,我们发现它有x ,在脱绝对值时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204510.html, 2会出现负号,同时出现了e ∞,故分单侧计算极限, 11144400002sin 2sin 2sin lim lim lim lim 1111x x x x x x x x x x e x e x e x x x x e e e ++++→→→→????+++ ? ?+=+=+= ? ? ? ?+++????,11144400002sin 2sin 2sin lim lim lim lim 1111x x x x x x x x x x e x e x e x x x x e e e ----→→→→????+++ ? ?+=-=-= ? ? ? ?+++???? ,所以1sin 12lim 410=???? ? ??+++→x x e e x x x 。上述几种情况原理比较简单,但是需要同学们在做题目中多去总结,掌握其具体的解题思路,也要将知识点和不同类型的题目建立联系,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

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 1 根据化学理论体积分数近似计算 爆炸气体完全燃烧时,其化学理论体积分数可用来确定链烷烃类的爆炸下限,公式如下: L下≈0.55c0 式中 0.55——常数; c0——爆炸气体完全燃烧时化学理论体积分数。若空气中氧体积分数按20.9%计,c0可用下式确定 c0=20.9/(0.209+n0) 式中 n0——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时所需氧分子数。 如甲烷燃烧时,其反应式为 CH4+2O2→CO2+2H2O 此时n0=2 则L下=0.55×20.9/(0.209+2)=5.2由此得甲烷爆炸下限计算值比实验值5%相差不超过10%。 2 对于两种或多种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气混合物爆炸极限的计算 目前,比较认可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2.1 莱?夏特尔定律 对于两种或多种可燃蒸气混合物,如果已知每种可燃气的爆炸极限,那么根据莱?夏特尔定律,可以算出与空气相混合的气体的爆炸极限。用Pn表示一种可燃气在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则: LEL=(P1+P2+P3)/(P1/LEL1+P2/LEL2+P3/LEL3)(V%) 混合可燃气爆炸上限: UEL=(P1+P2+P3)/(P1/UEL1+P2/UEL2+P3/UEL3)(V%) 此定律一直被证明是有效的。 2.2 理?查特里公式 理?查特里认为,复杂组成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混合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已知的爆炸极限按下式求之。该式适用于各组分间不反应、燃烧时无催化作用的可燃气体混合物。 Lm=100/(V1/L1+V2/L2+……+Vn/Ln) 式中Lm——混合气体爆炸极限,%; L1、L2、L3——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V1、V2、V3——各组分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 例如:一天然气组成如下:甲烷80%(L下=5.0%)、乙烷15%(L下=3.22%)、丙烷4%(L下=2.37%)、丁烷1%(L下=1.86%)求爆炸下限。 Lm=100/(80/5+15/3.22+4/2.37+1/1.86)=4.369 3 可燃粉尘 许多工业可燃粉尘的爆炸下限在20-60g/m3之间,爆炸上限在2-6kg/m3之间。 碳氢化合物一类粉尘如能完全气化燃尽,则爆炸下限可由布尔格斯-维勒关系式计算: c×Q=k

(完整word)高中化学极限法

专题7·极限法 极限判断是指从事物的极端上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该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确定了事物发展的最大(或最小)程度以及事物发生的范围。 例1 :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2H2O+2S B.2H2S+3O2=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D.C4H8+6O2=4H2O+4CO2 (l)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d后和V前>V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方法:从反应物全部变成生成物来作极限判断。 解析:(1)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四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除硫单质外均为气体, 总结:解本题还应用了物理学中气态方程和化学中的阿伏加德罗定律。这是一道物理和化学学科间综合试题,体现了当今的命题方向。 例2 :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m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 生成氯化银沉淀300mg,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A.氯化钠B.氯化铝C.氯化钾D.氯化钙

方法:采用极值法或平均分子量法。 解析:[解法一]:(极值法) 假设95mg全为MgCl2,无杂质,则有:MgCl2 ~ 2AgCl 95mg2×143.5mg 生成沉淀为287mg,所以假设95mg全部为杂质时,产生的AgCl沉淀应大于300mg。 总结:极值法和平均分子量法本质上是相同的,目的都是求出杂质相对分子量的区间值,或者杂质中金属元素的原子量的区间值,再逐一与选项比较,筛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mol、D为6.5 mol、F为2.0 mol,设E为x mol.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

化学计算关系式法

第四章化学计算方法技巧 复习方法指导 化学计算目的是从定量角度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帮助加深对化学概念、原理及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并获得化学计算技能和技巧。 在化学计算复习中,首先要准确掌握和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质量分数等重要概念。其次,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善于从题给信息中发掘出问题,再从所学知识中提取有关知识与问题对应,进而架构起解题思路;然后立式、运算、并要应用规律、法则寻求最简捷、准确、巧妙的方法,迅速完成解题。 拿到一个计算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整题,粗读、精读,直到读清搞明白为止,找出已知和求解,有哪些化学反应,应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哪些数据,单位及结果保留小数的位数。然后根据各个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隐含条件,找出突破口,确定解题思路、方案。另外,书写时步骤要齐全,格式要规范,切忌乱写乱画。最后,还要养成认真检验结果的正误,判断结论是否符合化学实际等的良好习惯。 相信在复习完本章内容后,你的审题、运算、表达等能力一定会有较大提高。 知识结构梳理 由于在前面的复习中已经涉及到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基本计算,因此,本章主要复习常用的解题方法(关系式法、守恒法、差值法、平均值法、讨论法等)和综 (百分含量) 溶解度概念的简单计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综合计算 溶液的计算

合计算技巧。 专题27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解题的关键是从数学和化学反应的实质等方面入手,设法确定有关物质间量的关系式或其代数式。优点是省去了多步计算的繁琐和比较复杂的运算。 一、解题方法指导 1、多步化学反应中关系式的确定 例题1:用含杂质10%的锌195g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杂质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 2 最多能还原多少克氧化铁? 思考:还原氧化铜所需氢气的比其理论值;这里提出的“最多”是指。 3×65 160 195g×(1-10%) x 所以:3×65 : 160 = 195g×(1-10%) : x 解得: x = 144g 答:最多能还原氧化铁的质量为144g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分步的反应方程式计算求出被还原的氧化铁的质量,比较找关系式法与分步计算有何优点? 回顾:在上述反应中找关系式时的关键点(或难点)在哪里? 若是用铝和盐酸的反应制得的H 2再去还原三氧化钨(WO 3 ),你能否找出Al、H 2 和WO 3 间的关系式? 2、根据化学式确定关系式 例题2:现有FeCl 2和FeCl 3 样品各一份,已经测定它们中所含氯元素的质量相同, 则FeCl 2和FeCl 3 样品的质量比为多少?所含铁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思考:若要满足题目条件,使两化合物之间氯原子的个数相同即可。二者间的关系

极限计算方法总结

极限计算方法总结 靳一东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极限是《高等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求极限方法众多,非常灵活,给函授学员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而极限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数学》后面内容的学习。下面先对极限概念和一些结果进行总结,然后通过例题给出求极限的各种方法,以便学员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一、极限定义、运算法则和一些结果 1.定义:(各种类型的极限的严格定义参见《高等数学》函授教材,这里不一一叙述)。 说明:(1)一些最简单的数列或函数的极限(极限值可以观察得到)都可以用上面的 极限严格定义证明,例如:)0,(0lim ≠=∞→a b a an b n 为常数且;5)13(lim 2 =-→x x ;???≥<=∞→时当不存在,时当,1||1||0lim q q q n n ;等等 (2)在后面求极限时,(1)中提到的简单极限作为已知结果直接运用,而不需 再用极限严格定义证明。 2.极限运算法则 定理1 已知 )(lim x f ,)(lim x g 都存在,极限值分别为A ,B ,则下面极限都存在,且有 (1)B A x g x f ±=±)]()(lim[ (2)B A x g x f ?=?)()(lim (3))0(,) ()(lim 成立此时需≠= B B A x g x f 说明:极限号下面的极限过程是一致的;同时注意法则成立的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 不能用。 3.两个重要极限 (1) 1sin lim =→x x x (2) e x x x =+→1 )1(lim ; e x x x =+∞→)11(l i m 说明:不仅要能够运用这两个重要极限本身,还应能够熟练运用它们的变形形式, 作者简介:靳一东,男,(1964—),副教授。 例如:133sin lim =→x x x ,e x x x =--→21 ) 21(lim ,e x x x =+∞ →3)3 1(lim ;等等。 4.等价无穷小 定理2 无穷小与有界函数的乘积仍然是无穷小(即极限是0)。

求极限的方法及例题总结

1.定义: 说明:(1)一些最简单的数列或函数的极限(极限值可以观察得到)都可以用上面的极限严格定义证明,例如:;5 )13(lim 2 =-→x x (2)在后面求极限时,(1)中提到的简单极限作为已知结果直接运用,而不需再用极限严格定义证明。 利用导数的定义求极限 这种方法要求熟练的掌握导数的定义。 2.极限运算法则 定理1 已知)(lim x f ,)(lim x g 都存在,极限值分别为A ,B ,则下面极限都存在,且有(1)B A x g x f ±=±)]()(lim[ (2)B A x g x f ?=?)()(lim (3) )0(,)()(lim 成立此时需≠=B B A x g x f 说明:极限号下面的极限过程是一致的;同时注意法则成立的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不能用。

. 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求极限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和、乘、积、商的极限。通常情况下,要使用这些法则,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先对函数做某些恒等变形或化简。 8.用初等方法变形后,再利用极限运算法则求极限 例1 1213lim 1 --+→x x x 解:原式=4 3)213)(1(33lim )213)(1(2)13(lim 1221=++--=++--+→→x x x x x x x x 。 注:本题也可以用洛比达法则。 例2 ) 12(lim --+∞ →n n n n 解:原式= 2 3 11213lim 1 2)]1()2[(lim = -++ = -++--+∞ →∞ →n n n n n n n n n n 分子分母同除以 。 例3 n n n n n 323)1(lim ++-∞→

利用“极限思维法”巧解化学计算题

利用“极限思维法”巧解化学计算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20451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利用“极限思维法”巧解化学计算题 (湖北松滋湖北省松滋市实验中学) 极限思维法简称极值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或变化过程假设成某种理想的极限状态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一种思维方法;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极值法的特点是“抓两端,定中间”。极值法的优点是将某些复杂的、难于分析清楚的化学问题(如某些混合物的计算、平行反应计算和讨论型计算等)变得单一化、极端化和简单化,使解题过程简洁,解题思路清晰,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提高了解题效率。下面就结合部分试题具体谈谈极值法在化学解题中应用的方法与技巧。 一.用极值法确定判断物质的组成 例1: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KNO3和Na2CO3,没有Ba(NO3)2 B、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还可能有Na2CO3 C、肯定没有Na2CO3和 Ba(NO3)2,可能有KNO3 D、无法判断 解析:样品溶于水后得到澄清溶液,因此一定没有Ba(NO3)2。对量的关系用“极值法”可快速解答。设样品全为K2CO3,则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可得到沉淀质量为5g,;若6.9g全为Na2CO3则可得到沉淀质量为6.5g。显然,如果只含有碳酸钠一种杂质,产生沉淀的质量将大于5g;如果只含有KNO3,由于KNO3与CaCl2不反应,沉淀的质量将小于5g,可能等于4.5g。综合分析,样品中肯定有KNO3,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Na2CO3。故本题选B。 【点评】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分:在确定混合物的杂质成分时,可以将主要成分和杂质极值化考虑(假设物质完是杂质或主要成分),然后与实际比较,即可迅速判断出杂质的成分。 二.用极值法确定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 例2: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X气体和1molY气体发生下列反应:2X(g) + Y(g)3Z(g) +2W(g),在某一时刻达到化学平衡时,测出下列各生成物浓度的数据肯定错误的是() A、c(Z)=0.75mol?L-1 B、c(Z)=1.20mol?L-1 C、c(W)=0.80 mol?L-1 D、c(W)=1.00 mol?L-1 解析:用极限思维假设此反应中3molX和1molY能完全反应,求出最大值。 1molY完全反应生成3molZ和2molW。所以,0<c(Z) <1.5 mol?L-1; 0<c(W) <1 mol?L-1 故答案为D。 【点评】由于可逆反应总是不能完全进行到底,故在可逆反应中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量时利用极值法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完全的反应,这样可以准确、迅速得出答案。 三.利用极值法确定多个平行反应中生成物浓度的范围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估算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估算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估算就是不算,估算法是通过推理、猜测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 例题:在100 mL 0.10 mol·L-1的AgNO3(aq)中,加入100 mL 溶有2.08 g BaCl2的溶液,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混合过程中,逸出无色气体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Cu2+)=0.01 mol·L-1 解析: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计算法):n(Ag+)=0.100 L*0.10 mol·L-1=0.010 mol n(Ba2+)=n(BaCl2)= =0.0100 mol n(Cl-)=2n(BaCl2)=0.0200 mol =0.0100 mol 首先Cl-与Ag+发生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 Ag++Cl- mol 0.010 mol 0.010 mol 反应后剩余Cl-:0.0200 mol-0.010 mol=0.010 mol。其次Ba2+与SO 发生反应生

成白色BaSO4沉淀: mol 0.010 mol 0.010 mol 生成BaSO4 0.010 mol。反应后溶液中含Cu2+,其浓度为: 与备选项对照,可知答案。 方法2(估算法):最后Cu2+留在溶液中,溶液浅蓝色,A项不可选。由CuSO4·5H2O的质量 是3位有效数字,及溶液的体积也是3位有效数字可推知c(Cu2+)应为3位有效数字,D项不可 选。由于溶液混合时,只发生Ag+与Cl-、Ba2+与SO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D.6.4g [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