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四单元 曙光
第14课
新时代的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精讲知识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重点)
1.背景
(1)1917 年, 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使中国先进知
识分子看到了曙光❶。
(2)经过五四运动, 宣传新思想、 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
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史论术语】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
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
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 19 世纪40 年代创立,
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重点、难点)
1.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❸
(1)1920 年夏, 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
织。
(2)北京、长沙、武昌等地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助学资料❸
“南陈北李”
“南陈北李”是指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袖。
诞生了!
(4)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是中国历
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
焕然一新了。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名师解读】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新” 指的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
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有如此纷繁的历史事件及历史知识,学生很难识记,而人教版的历史有其特点,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时间:1839年6月3日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P32.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P4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10-1860.10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P6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P8表3.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851-1864年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总结要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总结要点

第四单元复习要点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官渡之战:(①时间:200年②人物:曹操和袁绍)(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4.赤壁之战:(①时间:208年②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割据势力,东汉实际上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建立的,蜀、吴也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8.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1.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2.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与之后的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4.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许多人逃往到江南地区,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5.江南经济的表现。

农业:(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2)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3)南方以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4)小麦推广到江南(5)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的应用。

手工业: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铸造技术改进(灌钢法的发明);(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南朝莲花尊)三、北方的民族融合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复习知识树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4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复习知识树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4


30、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31、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而用心却可以做到完美。

32、如果上帝没有帮助你那他一定相信你可以。

33、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34、珍惜今天的美好就是为了让明天的回忆更美好。

35、只要你在路上,就不要放弃前进的勇气,走走停停的生活会一直继续。

36、大起大落谁都有拍拍灰尘继续走。
挺进大别山 战果: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南京 和武汉
意义: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由守转攻的转折点
第十八课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起止时间
歼敌人数
意义
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948年11月
47万余人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 55万余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52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 境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2

1、最孤独的时光,会塑造最坚强的自己。

2、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3、永远不要埋怨你已经发生的事情,要么就改变它,要么就安静的接受它。

4、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5、通往光明的道路是平坦的,为了成功,为了奋斗的渴望,我们不得不努力。
目的
为了欺骗人民
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
2 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成果: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和平建国
的《双十协定》
分歧: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 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第十七课
全 面 内 战 爆 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五单元整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五单元整合

第四、五单元2.日本文部省最近审定通过了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试以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三例重大史实揭露其罪行。

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1)史实: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Β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С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万人。

(2)认识:日本修改教科书,否定侵华战争史实,美化侵华战争,妄图复活军国主义,我们对日本的这一立场,表示强烈愤慨,更应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3.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三次事变有哪些?答: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4.近代史上,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谈判。

请指出两次谈判的名称,时间,地点,及取得的成果。

答:①西安谈判,1936年,西安,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②重庆谈判,1945年,重庆,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6.三次占领北京。

答: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

第二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

第三次: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

7.关于南京问题。

答:①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

②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南京签订。

③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④1937年,日本在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

⑤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8.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启示:答: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必须勿忘国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同时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

日本则要承认战争罪行,赢得亚洲各国人民的谅解,以改善同亚洲各国的关系。

9.常考点(1)局部抗战开始于九一八事变,全面抗战开始于七七事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后初步建立,七七事变后正式建立(3)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最大规模--百团大战(4)全面内战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5)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6)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9-11)——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1948.11-1949.1)——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平津战役(1948.11-1949.1)——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0.选择1、“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C、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2、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B. 通过了《共同纲领》C. 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 签署了《双十协定》3、下面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C、抗日战争的主要进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4.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5.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口的决定。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本文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复和理解。

第一单元:大家居住的时代1. 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人类的起源: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人类的迁徙:非洲 - 亚洲 - 欧洲 - 美洲 - 大洋洲2. 文明的发展与农业的兴起- 文明的发展: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农业的兴起:农业革命、农耕文明第二单元:希腊古罗马文明1. 希腊的发展与希腊城邦- 希腊的发展:米诺斯文明、海格拉斯时代、帝国时代- 希腊城邦:雅典、斯巴达、科林斯等2. 古罗马的崛起与罗马帝国- 古罗马的崛起: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的特点:行省制、奴隶制、教的兴起和传播第三单元:亚非古国1. 埃及与夏- 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法老王- 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农业经济2. 阿育王与中国古代史- 阿育王:印度古代帝国马王堆汉墓、的传入- 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四单元:中古国家的兴衰1. 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制度的兴起- 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外敌入侵、内部腐败- 封建制度的兴起:封建时代的社会结构、封建经济2.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宋元明三朝的特点- 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外国人- 宋元明三朝的特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第五单元: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1.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与影响-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哥伦布的航海、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 大航海时代的影响:地理发现、文化交流、经济发展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科学进步、艺术繁荣-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兴起和传播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提纲(历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提纲(历史)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原因:(1)中华民国政治混乱;思想领域:尊孔复古(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典型内容: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并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3)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6.评价:(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3)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7.新文化运动“新”在哪?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注:1919年以前中国像西方学习的三阶段第13课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1)时间、地点、主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表现:(1)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2)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商人罢市。

2.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3)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简介
第四单元:两个文明的初次交锋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两个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之间的初次交锋。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发展出独特的宗教、艺术和社会制度。

古希腊文明则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具有重要的哲学、政治和艺术成就。

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学生将了解到古埃及是如何依靠尼罗河的农业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借助于法老王的管理和领导才能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2.探究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和特点。

学生将研究希腊城邦制度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到这一政治制度是如何影响到希腊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3.分析古埃及与古希腊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通过对两个文明的比较,学生将明白它们在艺术、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相似点与差异点。

4.了解古埃及的神秘石碑——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对人类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学生将回顾罗塞塔石碑的被发现的历史,以及它在解决古埃及象形文字难题中起到的作用。

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将对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它们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同时,学生将提升跨文化交流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希望本单元的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促进他们对世界文明的多元理解,培养他们积极的历史观和国际视野。

本单元教学时间预计为2周。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长征开始: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时间:1934年10月⑬出发地:江西瑞金
2.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3)内容:①结束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领导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
(5)主要军事行动:①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
②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③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④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6)胜利会师:①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7)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长征精神:大无谓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地点:沈阳
(3)借口:柳条湖事件
(4)蒋介石的态度:不抵抗,即不抵抗政策
(5)后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1945年抗战胜利光复)
(6)抗日怒潮:①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②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③④⑤中共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始局部抗战。

2.西安事变: (1)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各界的反映: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②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
①背景: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影响
②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目的:逼蒋抗日
④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⑥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⑦被扣押者:蒋介石
⑧中共的态度: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⑨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⑩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先后为国捐躯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
(3)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爆发,在民族危机空前危机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注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战取胜的关键,即全民族抗战)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1.平型关大捷(最能体现国共两党团结抗日):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指挥(注意:李宗仁是广西桂林人),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1)指挥:彭德怀
(2)目的: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振奋抗日精神
(3)时间:1940年8月起三个半月
(4)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5)地点: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6)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4.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
5.中共七大的召开 (1)背景:抗战即将取得胜利
(2)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
(3)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4)主要内容:(1)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2)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5) 意义:这次大会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的空前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6.抗战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被日本割占50年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7.历史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抗击法西斯侵略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