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远古居民:〔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省元谋县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保存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群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与现代人根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死后埋葬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二、原始农耕生活:〔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穿着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种植水稻饲养家畜磨制石器耒耜耕地干栏式房屋〔水井〕制造陶器玉器乐器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屋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学会纺织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创造瓷器的国家〕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开展〕三、远古的传说:华夏之祖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开展而成。
它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局部。
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3、黄帝——“人文初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创造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根底。
他的妻子嫘祖创造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创造文字,编出乐谱〕。
4、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贤能〕5、尧舜禹优秀品质:〔1〕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2〕舜:宽厚待人,以身作那么;〔3〕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⑵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⑷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二、北京人: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距今年代: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⑷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生活的集体——氏族。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炎帝:⑴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曾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完美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灵长类动物-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 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使用石器,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和定居,使用石器、陶器和织物-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的出现,城市的兴起,阶级的产生第二单元古代文明古国之兴1. 古代中国的兴起- 三皇五帝时期,古代中国的起源- 夏朝:建立者禹,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 商朝:首都商朝,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 周朝:周武王,使用青铜器,封建社会2. 古代印度的兴起- 印度河流域文明:建筑华丽的城市,使用印度字母写字,定居农业社会- 阿育王统一印度:推广,建造大雁塔,统一了印度次大陆3. 古代埃及的兴起- 河流带来的财富:尼罗河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农业发展- 法老的统治:法老是埃及的统治者,建造金字塔,奴隶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国力逐渐衰弱4. 古代巴比伦的兴起-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农业发展-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统一的法律,使社会秩序稳定发展第三单元古代和的传播与交流- 的起源与发展:吠陀时期到吠陀文化的成熟- 的起源与发展:佛陀的生平和教义,在印度和其他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进入中国:明帝国和的发展,在中国的普及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秦汉盛世1. 秦朝的统一- 西周的灭亡: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和分裂- 秦穆公的改革:实施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法律和货币- 秦始皇的统治: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万里长城2. 汉朝的兴起- 起义军的崛起:刘邦发动起义,推翻了秦朝- 刘邦的统治:刘邦建立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武帝的扩张:汉朝的疆域扩大,丝绸之路的建立3.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科技发明的进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文化艺术的繁荣:孔子的学说传播,歌舞、诗词的流行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东西交流1. 东西方的交往- 丝绸之路的开设:汉朝与西方的贸易往来- 文化传播:、景教、回鹘文化的传播2. 东亚文化的交流- 中原文化的东传:中原文化向朝鲜、日本传播- 唐朝与新罗:唐朝与新罗的交往和文化传播- 日本的吸收和创造:借鉴中国文化,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的形成- 五:北方各族的入侵和南方政权的衰弱-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2. 南北朝文化的融合- 文化艺术的交流:北方和南方文化在南北朝时期交流融合- 的盛行:在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3. 隋唐时期的政治和社会- 隋朝的建立和统治:隋朝的兴起和隋炀帝的统治- 唐朝的开创:李渊建立唐朝,实行科举制度,盛世的开始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的隋唐盛世- 隋唐经济的繁荣:推行均田制,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 交通运输的发展:大运河在隋朝时完成,对交通运输有重要贡献- 文化艺术的繁荣: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方面的繁荣结束语本文档详细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要点,包括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古国的兴起、古代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秦汉盛世、古代中国的东西交流和古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等内容。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考点一、我国境内的古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概况(1)生活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元谋。
(3)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3.蓝田人概况(1)生活时间:距今约160万年。
(2)发现地点:陕西蓝田。
4.郧(yún)县人概况(1)生活时间:距今约100万年。
(2)发现地点:湖北郧阳。
5.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生活状况: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考点二、北京人6.北京人概况(1)生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生活状况:会使用火,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3)历史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4)意义: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考点三、山顶洞人7.山顶洞人概况(1)生活时间:距今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有爱美意识,也有埋葬死者的行为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农业的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2.定居生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人们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3.影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考点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4.河姆渡人概况(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地点: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yáo)河姆(mǔ)渡遗址。
(3)生产概况①农作物为水稻,稻作农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②骨耜(sì)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广泛使用:③住干栏式建筑,会挖水井,其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班级:姓名:第一节我们的远古祖先1、人类的起源(1)人类由一种进化而来,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2)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3)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远古人类是人,发现于今天的省的县。
2、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2)“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的状况是几十个人一起过着生活,造成北京人过这种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
(3)在山顶人的遗址中,发现了一根一端钻有针眼的骨针,从这可得知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和技术。
山顶人会缝制兽皮衣服和已有装饰品,说明北京人已懂得。
第二节原始的农耕生活2、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稻谷和稻壳,这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证据之一;在半坡遗址中出土了粟和菜籽,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第三节神奇的远古传说一、炎帝、黄帝和蚩尤1、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1)炎帝:姓,号。
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2)黄帝:姓,号。
(3)蚩尤:九黎族的首领2、炎帝、黄帝和蚩尤的战争涿鹿之战:和结成部落联盟,在与决战,蚩尤战败南逃,被黄帝擒杀。
涿鹿之战的影响: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华夏族的形成(1)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答:涿鹿之战后,炎帝和黄帝部落再次结成部落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称为了中原的主体居民。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
(2)华夏族的含义是什么?答: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是美好盛大的意思;一些人认为是华山和夏水的合称。
(3)为什么中国人都成自己是“炎黄子孙”?答:涿鹿之战后,炎帝和黄帝部落再次结成部落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了中原的主体居民。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它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后人尊奉炎帝和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因此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4、“人文初祖”------二、尧舜的禅让1、尧与舜尧的高贵品质有:生活简朴、克己爱民等。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我国境内的古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3、蓝田人——考古学家发掘出的一个完整头骨化石。
时间:距今约160万年地点:陕西蓝田4、郧县人——目前考古学家发掘出的3个头骨化石时间:距今约100万年地点:湖北郧阳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2、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三、山顶洞人1、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2、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3、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谨慎备课,谨慎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与学生的学习状况,谨慎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打算。
在传授学生学问的同时,关怀爱惜学生,特殊是差生,课堂亲密留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那么天的统治等根本史实。
引导学生思索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缘由”,造就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
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那么天的统治,造就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那么天相关资料,采纳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相识唐太宗、武那么天的开-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旺盛,从中体会出色人物对历史开展所起的必须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那么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协助学生对唐太宗、武那么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打算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那么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识的武那么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Ⅰ、女皇武那么天1、在课前谈话根底上展示武那么天画像,简介武那么天经验,强调唐朝的武那么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老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假设评价武那么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那么天的统治表达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开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老师简评并连接新学问:武那么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的确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贞观之治”的局面出此时此刻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Ⅱ、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索“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冲突,导致隋末农夫大起义。
历史七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
-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过着氏族生活。
2.原始农耕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生活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年。
-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
-主要农作物:粟。
-饲养家畜:猪、狗等。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
-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
-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
-主要农作物:水稻。
-饲养家畜:猪、狗、水牛等。
-生活用具:陶器、玉器、乐器等。
3.远古的传说-炎黄联盟:阪泉之战后,黄帝打败炎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
-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成功。
二、重要概念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法指导
对于本课重点内容,可以采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黄河流域有半坡,房屋样式半地穴。
鱼纹彩陶种植粟,纺轮说明能织布。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挖掘水井种水稻,干栏房屋人们住。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知识梳理
1.炎黄联盟
(1)远古传说: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
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2)部落: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战争: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这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
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传说他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相传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3)考古发现: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遗址中,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
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3.尧舜禹的禅让
禅让制: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这一时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洪水成灾。
为抵御共同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禹治
水期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
禹治水有功,得到民
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二、重难讲解
尧舜禹的禅让:“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二是这些被推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民主的具体表现之一,尽管禅让制源于我国远古的传说,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禅让的方式是和平、民主地推选,不是个人权力的转移,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思想。
在远古时期,禅让制有利于部落联盟的团结,协调社会
生产。
一、单项选择题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也日子。
假如你要去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那么你能告诉我,目前所知,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是()
A、马坝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2、北京人使用的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铜器
D、陶器
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4、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干野兽和照
5、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 、②③C、①④D、③④
6、下列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11、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
A、山顶洞人
B、大汶口中晚期
C、河姆渡氏族
D、半坡氏族
12、海外华人常常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炎黄战胜了蚩尤
13、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
A、堵塞
B、疏导
C、抽干
D、蒸发
14、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于()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二、判别题
15、判别下列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人是由猴子变来的。
(2)北京人使用和保管天然火增强生存能力。
(3)从人种起源看,不同人种并没有优劣之分。
(4)人类由群居时代进入氏族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5)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遗址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6)现代的猿不可能再进化为人。
(7)传说不是历史,但传说生动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括极有价值的内容。
(8)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是我国父系氏族的晚期。
(9)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原始陶器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生产生活工具的进步。
(10)我们对远古历史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文物考古发掘知道的。
三、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
请回答:
(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
(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