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局部排风罩
常用局部排风罩设计要求

常用局部排风罩设计要求局部排风罩在除尘排毒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性能对局部排风系统的技术经济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设计合理,用较小的排风量即可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可将发生源产生的有害物吸入罩内,达到高效的捕集效率,确保工作场所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值限的要求;反之,用很大的排风量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局部排风罩种类繁多,在生产实践中,其设计、安装及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设计不规范及安装、应用不当,不能发挥局部排风罩应有的性能,从而导致控制效果不佳。
为此,我们重点对因局部排风罩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工作环境中有害物浓度超标的局部排风罩机进行了现场调查及卫生学评价,旨在找出局部排风罩在设计、安装及应用等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办法,以指导实际工作中局部排风罩的正确应用。
一、存在的问题1.局部排风罩型式的选择不当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应用者均能选择正确的排风罩型式,但也有个别排风罩型式选择错误。
如某推台锯在锯木时产生木尘,因木尘颗粒较大、比重较大,推台锯锯木时产生的木尘,沿锯木流线运动较短距离后便落至地面,通常原则,应采用下吸风罩控制推台锯产生的木尘,但设计中采用了上吸风罩,控制效果极差。
在采用相同排风量的情况下,改为下吸罩,检测结果表明,操作位木尘浓度比设置上吸风罩时降低了5.95倍。
由此可见,选择正确的局部排风罩型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控制效果。
2.局部排风罩位置及罩口风速设计不合理局部排风罩位置及罩口风速对局部排风罩的控制效果影响极大。
调查中发现,局部排风罩罩口距有害物发生源距离较远,未对准有害物气流方向,局部排风罩罩口被遮挡,罩壳扩张角过小,排风罩罩口风速及控制点风速小于设计中应达到的风速等现象比较普遍。
下面,就上吸罩,侧吸罩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详见表1、表2所示。
表1中所述的上吸罩,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排风罩距有害物的距离可以分别拉近0.6m及0.3m;实测罩口平均风速均为0.3m/s,低于设计应满是罩口平均风速的70%,操作位有害物浓度分别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的1.6和2.0倍。
3第三章 局部排风罩

E
H L1 U
L2
当 F3 E (1.5 ~ 2.0) 时,对KL不再有影响。
槽内液体的蒸发;气 室内空气流动小 体或烟气从敞口容器 或有利于捕集 中外逸 喷漆室内喷漆;断续 地倾倒有尘屑的干物 有害物毒性低 到容器中;焊接 小喷漆室内用高压力 喷漆;快速装袋或装 间歇生产产量低 桶;往运输器上给料 磨削;重破碎;滚筒 大罩子大风量 清理
0.5~1.0
1~2.5
连续生产 产量高
2.5~10
小罩子局 部控制
4、前面有障碍时外部吸气罩排风量计算
高度: H≤0.3a(罩口长边); 罩口尺寸: 矩形:a+0.8H b+0.8H 圆形:B+0.8H
4、前面有障碍时外部吸气罩排风量计算
排风量计算公式:
L KPHvx
vx 式中:
P ——排风罩口敞开面的周长,m; H ——罩口至污染源的距离,m; Vx——边缘控制点的控制风速,m/s; K ——考虑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安全系 数,通常取1.4。
5、外部吸气罩的注意问题
问题一:缺陷
速度衰减很快 吸气口气流近似呈球形 ,侧 边横向气流影响了有效风量。
在四周设固定或活动挡板
罩口轴心速度
问题二: 排风罩性能
重要影响
扩张角α
α 30° 40° 60° 90°
平均速度
Vc/ V0
罩口速度分布
1.07 1.13 1.33 2.0
结论:α=30°~60°时阻力最小
• 特点:
– 结构简单,结合生产工艺 – 设计完善的局部排风罩,以较小的排风量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篇局部排风罩

筛落的极细扮尘: v=0.4~0.6m/s
粉碎或磨碎的细粉: v<2m/s
粗颗粒物料:
v<3m/s
三、排风量的计算
从理论上分析,密闭罩的排风量可根据进、排风量 平衡确定。即
L=L1+L2+L3+L4 m3/s
(4-2-1)
式中 L——密闭罩的排风量,m3/s;
L1——物料下落时带入罩内的诱导空气量,m3/s;
它把有害物源全部密 闭在罩内,在罩上设 有工作孔,从罩外吸 入空气,罩内污染空 气由上部排风口排出。 它只需较小的排风量 就能有效控制有害物 的扩散,排风罩气流 不受周围气流的影响。 它的缺点是,影响设 备检修,有的看不到 罩内的工作状况。主 要用于有害物危害较 大, 控制要求高的场合.
2.密闭罩的形式
§3.1 概述
一、局部排风罩的作用 是捕集有害物, 控制污染气流的运动, 防止有害物向室
内空气扩散. 排风罩控制有害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排 风罩的结构参数, 排风罩吸口的风流运动规律(包括风 流结构和风速分布)和排风量这三个因素. 因此, 学习 本章内容过程中, 要抓住每一种排风罩的这三个因素 的分析计算方法和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局部排风排风罩类型, 结构原理和特点 排气量计算 排风罩结构参数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0 部分代替:GB 16297-1996 GB 8978-1996
合成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 for pollutants from synthetic industry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 文,与本标准同效。凡是注年号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 本标准,然而,鼓励有关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 于本标准。
工业通风基础知识测精彩试题

工业通风基本基础知识测试题一、填空题1.1标准大气压= 101325 Pa= 760 mm汞柱≈ 10 m水柱。
2.全面通风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以节约能源和投资。
当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则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和机械相结合的联合通风。
3.凡是散发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优先考虑布置局部通风系统。
4.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5.排放污染物企业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区域的上风侧,符合防护距离要求。
6.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选择在易扩散污染物地段,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
非生产区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
7.高温车间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热源尽量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
8.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接触限值的30%。
9.夏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 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
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4m 。
如低于4m 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
10.当工作地点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11.高温的测量:常年从事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从事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12.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 kPa和高于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13.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14.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
15.高温、热加工车间或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16.控制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保障达到接触限值的根本措施是去毒害化或低毒害化。
17.设置集中供暖且有排风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应考虑自然补风的可能性。
工业通风基础知识测试题

工业通风基本基础知识测试题一、填空题1.1标准大气压= 101325 Pa= 760 mm汞柱≈ 10 m水柱。
2.全面通风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以节约能源和投资。
当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则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和机械相结合的联合通风。
3.凡是散发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优先考虑布置局部通风系统。
4.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5.排放污染物企业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区域的上风侧,符合防护距离要求。
6.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选择在易扩散污染物地段,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
7.高温车间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热源尽量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
8.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接触限值的30%。
9.夏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 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
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4m 。
如低于4m 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
10.当工作地点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11.高温的测量:常年从事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从事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12.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 kPa和高于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13.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14.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
15.高温、热加工车间或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16.控制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保障达到接触限值的根本措施是去毒害化或低毒害化。
17.设置集中供暖且有排风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应考虑自然补风的可能性。
常用局部排风罩设计要求

常用局部排风罩设计要求作者:赵容来源:转载发布时间:2008-4-29 8:02:39减小字体增大字体轻轻一点,立刻拥有一本安全工具书!收藏本篇文章,方便以后查看局部排风罩在除尘排毒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性能对局部排风系统的技术经济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设计合理,用较小的排风量即可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可将发生源产生的有害物吸入罩内,达到高效的捕集效率,确保工作场所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值限的要求;反之,用很大的排风量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局部排风罩种类繁多,在生产实践中,其设计、安装及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设计不规范及安装,应用不当,不能发挥局部排风罩应有的性能,从而导致控制效果不佳。
为此,我们重点对因局部排风罩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工作环境中有害物浓度超标的局部排风罩机进行了现场调查及这评价,旨在找出局部排风罩在设计、安装及应用等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办法,以实际工作中局部排风罩的正确应用。
一、存在的问题1、局部排风罩型式的选择不当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应用者均能选择正确的排风罩型式,但也有个别排风罩型式选择错误。
如某推台锯在锯木时产生木尘,因木尘颗粒较大、比重较大,推台锯锯木时产生的木尘,沿锯木流线运动较短距离后便落至地面,通常原则,应采用下吸风罩控制推台锯产生的木尘,但设计中采用了上吸风罩,控制效果极差。
在采有相同排风量的情况下,改为下吸罩,检测结果表明,操作位木尘浓度比设置上吸风罩时降低了5.95倍。
由此可见,选择正确的局部排风罩开工,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控制效果。
2、局部排风罩位置及罩口风速设计不合理局部排风罩位置及罩口风速对局部排风罩的控制效果影响极大。
调查中发现,局部排风罩罩口距有害物发生源距离较远,未对准有害物气流方向,局部排风罩罩口被遮挡,罩壳扩张角过小,排风罩罩口风速及控制点风速小于设计中应达到的风速等现象比较普遍。
下面,就上吸罩、侧吸罩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详见表1、表2所示。
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

1)不影响生产工艺和生产操作。
2)有效的防止有害物对人体的危害,使工作区有害物浓度满 足卫生标准的要求。 3)用最小的风量达到最佳的效果。
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
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 4、局部排风系统的组成及图式: 1)局部排风罩(图中之2); 2)风管(图中之6); 3)净化设备(图中之3); 4)风机(图中之4); 5)风帽(图中之5)。
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
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
1、局部排风系统的含义 是指仅在有害物的局部散发地点进行排风所设置的排风系 统。 2、局部排风系统的特点 通过局部排风罩将有害物在散发地点就地排除,可有效的 防止有害物向室内的扩散和传播。
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 3、设计完善的局部排风系统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工业通风(第三版)第三章

• 外部吸气罩 L=L1 (1+ KD)
– L1:污染气流量
流量比法的特点
• 考虑了吹吸气流的联合作用 • 气幕隔断能力的关键是射流的动量,主张以低速 气流代替高速气流 • 研究了罩的几何尺寸的影响
本章小结
• 通风罩的基本要求 • 各类排风罩的原理、特点 • 排风罩的风量计算(原理性的公式) – 密闭罩 L=L1 + L2 – 通风柜 L=L1 + kvF
• 定义
接受式排风罩(receiving hood):设在污染 源附近,利用生产过程中污染气的自身运行接 受和排除有害物质的局部排风罩。如高温热源 上部的伞形罩、砂轮机的吸尘罩等。
• 原理
直接接受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气体
• 特点(与外部接受罩的比较)
– 罩口外气流的成因不同
• 外部罩:罩口抽吸 • 接受罩:污染气体本身
• 特点
– 排风量小、排风效果好 – 操作维修不方便
排风的原因及风口设置
• 罩内设备运动造成正压 • 物料带入空气造成正压 • 罩内外温差造成正压 三者的共同作用造成开口处、缝隙处的污染气体外溢 排风口的位置应设于正压高处(不能设在有害物的 浓度高处、散发速度高处)
• 排风量的确定 L=L1 + L2 + (L3 + L4)
大容积密闭罩 large space enclosure;closed booth
在较大范围内将整个放散有害物质的设备或有关工艺过程全部密闭起来 的排风罩。
二、排风柜
• 定义
排风柜( laboratory hood;fume hood):一种三面围挡,一面敞开 或装有操作拉门的柜式排风罩。
• 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 4 振动筛室密闭罩 1-振动筛;2-小室排风口;3-卸料 4-排风口;5-密闭小室;6-提升机
16
(2)排风口位置的确定
尘源密闭后,要防止粉尘外逸,还需通 过排风消除罩内正压。罩内形成正压的 主要因素为:
1)机械设备运动
3)物料的运动
3)罩内温度差
17
1)机械设备运动
当图3-3所示的圆筒在工作过程中高速转动时, 会带动周围空气一起运动,造成一次尘化气流。 高速气流与罩壁发生碰撞时,把自身的动压转 化为静压,使罩内压力升高。
② 外部罩:利用罩口外部吸气汇流的运 动将粉尘吸入罩内的排风罩,分上吸式、 侧吸式、下吸式和槽边排风罩等。
4
③ 接受罩:可将排风罩罩口迎着含尘气 流来流方向,使其直接进入罩内。与外 部罩的区别在于:接受罩罩口外的气流 运动是生产过程引起的,与罩子的排风 无关;外部罩罩口外气流的运动是罩子 排风时的抽吸作用造成的。 ④ 吹吸罩:是由吹风和排风两部分组成 (对污染源既不能密闭,又不能在其上 部设置伞形罩)。
(1)半密闭罩的形式
半密闭罩的种类很多,可按以下分类:
1)按罩中作业过程是否放热,可分为:
–热过程半密闭罩和冷过程半密闭罩。
2)按罩上排气口的位置分可分为:
–上部排气、下部排气和上下同时排气半密闭
罩。
29Βιβλιοθήκη (2)半密闭罩的排气口位置
半密闭罩的排气口位置对其敞开面上的空气速 度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41
3.3.1 空间点汇
当吸气口面积和空气粘性可忽略不计 时,可将吸气口视为空间点汇。
如果空气从各个方向均匀地流向吸气 口,不受任何固体边壁的影响,则气 流的等速面为一系列以吸气口为中心 的同心球面,如图所示。
39
(5)吹吸联合工作的通风柜
右图是吹吸联合工作的通 风柜。
它可以隔断室内干扰气流, 防止柜内形成局部涡流, 使有害物得到较好控制。 通风柜排风量的计算方法 与半密闭罩相同,可参见 式(3-3)和式(3-4)。
40
3. 3
排风罩的气体流动特性
是整个通风除尘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作用是将尘源散发的粉尘予以捕集, 不使其散发到工作区内,保证室内工作 区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要 求。 要设计完善的排风罩,即用较小的排风 量可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就必须要研 究排风罩罩口气体的流动规律。
四辊破碎机局部密闭罩 1-四辊破碎机;2-上部排气口 3-局部密闭罩;4-下部排气口
12
2)整体密闭罩
将产尘设备大部分或全部予以密闭,只将传动 装置留在罩外。 其特点是密闭罩基本上可成为独立整体,设计 容易,密封性好。罩上设置观察窗监视设备运 转情况。检修时可打开检修门,必要时可拆除 部分罩体。
其特点是罩内容积大,粉尘不易外逸;检修设 备时可直接进入罩内。 这种罩适用产尘量大且不宜采用局部和整体密 闭罩的情况,特别是设备需要频繁检修的场合。 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建造费用高,不宜大量 采用。
15
图3-4所示为振动筛的密闭小室,振动筛、提升机 等设备全部密闭在小室内。工人可直接进入小室 检修和更换筛网。
20
图3-6所示是发生飞溅时的情况,由于局 部气流的飞溅速度较高,采用抽风的方 法无法抑止这种局部高速气流动。 正确的预防方法是避免在飞溅区域内有 孔口或缝隙,或者设置宽大密闭罩,使 尘化气流在到达罩壁上的孔口前速度已 大大减弱。
21
3)罩内温度差
当提升机提升高度较小、输送冷料时,主 要在下部的物料点造成正压,可按图 37(a)在下部设排风点。 当提升机输送热的物料时,提升机机壳类 似于一根垂直风管,热气流带着粉尘由下 向上运动,在上部形成较高的热压。 当物料温度为 50 ~ 150℃ 时,要在上、下 同时排风,物料温度大于 150℃ 只需在上 部排风,见图3-7(b)。
36
(3)上下联合排风通风柜
当柜内发热量不稳定或产生密 度大小不等的有害气体时,为 有效地适应各种不同的工况条 件,可选用上下联合排风通风 柜。
右所示为固定导风板式,上排 风口和下排风口的排风量为1:2。 这种通风柜结构简单,制作方 便,多用于化学实验室。 。
37
(4)供气式通风柜(送风式通风柜)
3. 1
排风罩的基本类型和设计原则
3. 2 密 闭 罩
3. 3
排风罩的气体流动特性
3. 4 外 部 罩
3.5 接受罩和吹吸罩
2
3.1 排风罩的基本类型和设计原则
3.1.1 排风罩的基本类型
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
① 密闭罩
② 外部罩
③ 接受罩
④ 吹吸罩
3
① 密闭罩:是将尘源全部或大部分围挡 起来的排风罩,分全密闭、半密闭和通 风柜。
罩内容积小,排风量少,经济性好。但是含尘 气流速度较大或产尘设备引起的诱导气流速度 较大时,罩内不易造成负压,至使粉尘外逸。 局部密闭罩适用于集中连续散发且含尘气流速 度不大的尘源。
11
图 3-2 所示为四辊破碎 机的局部密闭罩。物料 在破碎过程中以及破碎 后落到皮带机上均散发 出大量粉尘,因此设置 局部密闭罩。粉尘经排 气口2和4排走。
这种通风柜的工作孔口上部及两侧设有 吹风口,由供气管道输送的空气从吹风 口吹出,形成隔挡室内空气幕。
通风柜排气量的 1/4 ~ 1/3 为室内空气, 2/3~3/4为辅助供给的空气。
38
上图所示为供气式通风柜
可减少从室内的排风量,有利于保证室内的
洁净度和正压,在供暖和空调房间内使用时, 能节约能量60%左右,所以也称节能型通风柜。
(3)排风量的计算
由于半密闭罩有一面敞开,所以它所需 的排风量较相应的全密闭罩为大。对于 冷过程或发热量不大的过程,半密闭罩 的排风量可按下式计算:
Q=Q1+Fvminβ , m3/s
Q1 ——罩内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染气体量,m3/s; F ——敞开面面积,m2; vmin——敞开面上所需断面最小平均风速,m/s。 一般为0.7~1.5m/s,对于不同的有害物质,可参考手册; β——安全系数,一般取β=1.05~1.1。
8
3. 2. 1
全密罩
如图所示是密闭罩的结构图,它把有害物源全 部密闭在罩内,在罩上设有工作孔,从罩外吸 入空气,罩内污染空气由上部排风口排出。 它只需较小的排风量就能有效控制有害物的扩 散,排风罩气流不受周围气流的影响。 它的缺点是,影响设备检修,
有的看不到罩内的工作状况。
9
(1)密闭罩的形式
•整体密闭罩适用于振动或含尘气流速度较大、 设备多处产尘等情况。
13
图3-3 圆筒筛整体密闭罩 1-粗料出口;2-细料出口;3-进料口 1-振动筛;2-小室排风口;3-卸料 4-全部密闭;5-排风口;6-圆筒筛
14
3)大容积密闭罩(密闭小室)
将产尘设备(包括传动机构)全部密闭,形成独 立的小室。
27
3.2.2
半密闭罩
当工艺生产条件不允许对尘源全部密闭, 只能大部分密闭时,可采用半密闭罩。
–如粉料装袋、喷漆、打磨、抛光等作业中使用。
一般情况下,半密闭罩有一面全部或大部 分敞开,形成大面积的孔口,以便于工人 操作。
为了防止有害物从半密闭罩的敞开面外逸, 还必须对半密闭罩进行排风。
28
18
2)物料运动
图3-5 皮带运输机转载点的密闭抽风 (a) 落差≤1m; (b)落差>1m 1-受料皮带;2-遮尘帘;3-排风口;4-溜槽; 5-转运皮带;6-密闭罩;7-挡板
19
图3-5所示是皮带运输机转载点的工作情况。 物料的落差较大时,高速下落的物料诱导周围 空气一起从上部罩口进入下部皮带密闭罩,使 罩内压力升高。物料下落时的飞溅是造成罩内 正压的另一个原因。为了消除下部密闭罩内诱 导空气的影响,物料的落差大于1m时,应按图 3-5(b)所示在下部进行抽风,同时设置宽大的 缓冲箱以减弱飞溅的影响。落差小于1m时,物 料诱导的空气量较小,可按图3-5(a)设置排风 口
用于产尘设备的密闭罩称为防尘密闭罩。
由于尘源和产尘设备各不相同,工艺生产条件 千差万别,所以全密闭罩的形式也各种各样, 按照全密闭罩密封范围的大小,可将它分为以 下三种。
1)局部密闭罩
2)整体密闭罩
3)大容积密闭罩(密闭小室)
10
1)局部密闭罩
只将产尘点予以密闭,其特点是产尘设备及传 动装置在罩外,便于观察和检修。
罩口风速不宜过高,通常采用下列数值:
– 筛落的极细粉尘:
– 粉碎或磨碎的细粉: – 粗颗粒物料:
u=0.4~0.6m/s;
u<2m/s; u<3m/s;
24
(3)排风量的确定
从理论上分析,密闭罩的排风量可根据进、排 风量平衡确定。
Q=Q1+Q2+Q3+Q4 , m3/s
Q——密闭罩的排风量,m3/s; Q1——物料下落时带入罩内的诱导空气量,m3/s; Q2——从孔口或不严密缝隙吸入的空气量,m3/s; Q3——因工艺需要鼓入罩内的空气量,m3/s; Q4——在生产过程中因受热使空气膨胀或水分蒸发而 增加的空气量,m3/s 。
22
图3-7 斗式提升机的密闭抽风 1-排风口;2-斗式提升机;3-料管;4-检修门;
23
排风口位置根据生产设备的工作特点及含尘气 流运动规律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