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暗示与疾病的关系

合集下载

7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你知道几个

7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你知道几个

7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你知道几个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张关于情绪的地图。

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会遭受到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

“癌症”与长时间的怨恨有关,常受批评的人爱得关节炎……据统计,目前与情绪有关的病已达到200多种,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绪有关。

如果您想不得病,就请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身体的报警信号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

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

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

比如恐怖会让人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而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时,人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长相,觉得怎么穿、怎么梳妆都不顺心,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头发爱出油、鼻翼出油、心烦冒汗,甚至下体分泌物异常或有味。

精神科专家表示,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长时间处在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情绪对应不同疾病不同的情绪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病。

比如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

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先知。

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比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根本吃不下饭。

司机、警察、记者、急诊科医生等患胃溃疡的比例最大。

其次是皮肤。

对很多人来说,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痤疮,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第三就是内分泌系统。

女性的卵巢、乳腺,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冲击。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心理暗示有治疗效果吗心理暗示能起药效吗

心理暗示有治疗效果吗心理暗示能起药效吗

心理暗示有治疗效果吗_心理暗示能起药效吗*导读:心理暗示是什么?心理暗示在医学治疗上有什么科学解释吗?心理暗示有治疗效果吗?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我一起来了解心理暗示的相关内容,一起探索究竟心理暗示有治疗效果吗?近些日子,老王常呃逆不止,有时吃饭感到吞咽不畅,他怀疑自己患了食道癌,为此紧张不已,焦虑不安,呃逆现象更加频繁。

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是贲门痉挛,而不是什么胃癌或食道癌。

可老王吃了医生开的解痉药却丝毫不见效果,只好找专家看病,老专家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对他的病解释得头头是道,并许诺给他用点特效药,一吃就好。

果然,老王服药后立即好转。

其实,老专家开的药与原来医生开的完全一样。

按说,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某种药物对某种疾病的治疗作用也是相同的,为什么同样的药,专家或权威使用时疗效优于一般医生,易产生药到病除之效呢?原来,需要用药物治疗的躯体疾病,其药物疗效的优劣,亦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1、俗话说,良言胜过良药。

医生恰当的言语行为,有一种良性的暗示作用,对病人具有独特的治疗力量,可与药物相得益彰,促使病人尽快康复,这便是药物的心理效应。

究其原因就是病人对专家从心底产生了信赖感,加上专家良好的工作态度,对疾病解释得一清二楚,无形之中产生了暗示作用,从而发挥了神奇的效果。

若一位病人对其不信任的药物,即使它确实是对症良药,但使用之后也可能疗效甚微。

而对其所信任的药物,使用之后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医生给病人开的尽管只是安慰剂,疗效也颇佳的原因。

*2、心理上的失衡,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调节失常而出现一系列功能紊乱的现象,使药物难以发挥疗效。

尤其是胃肠道功能受情绪影响较大,过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干扰胃肠道的生理功能。

研究表明,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胃肠道的蠕动、排空和吸收功能,抑郁者的胃排空时间延迟,而焦虑、过度兴奋时胃肠道蠕动加快,排空时间缩短。

一般来说,药物吸收的部位是在小肠,服药之后,胃排空时间的长短使药物或快或慢到达小肠,就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浆浓度,因此疗效不佳。

身体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身体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身体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身体疾病是所有人难以避免的问题。

它不仅影响着身体的健康,同时也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身体出现问题时,心理上总是会感到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负面情绪,这很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日常的生活。

本篇文章将从身体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产生的心理影响、有效的心理干预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身体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身体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其实非常复杂,它涉及到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和心理系统等多个方面。

当身体发生疾病时,人体会产生病变信号,然后激活内分泌系统,导致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会进一步破坏身体免疫系统的平衡,从而使身体疾病进一步加剧。

同时,由于身体疾病的病痛、疲劳、痒痛等不适感觉对人类大脑产生了直接的刺激,进而引起大脑皮层激活、下丘脑和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应激反应,以及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这些都是身体疾病对身体产生生物学影响的一些反应。

由于身体疾病的生理作用,身体疾病在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一种刺激性的情境,会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紧张反应,进一步影响到了个体的心理健康。

产生的心理影响身体疾病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身体疾病会引起疼痛、不适感和疲劳等症状的出现,这些症状不仅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同时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

体验到痛苦、不适等感受会使人感到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对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有些身体疾病的症状会对心理造成特殊的影响。

例如,头痛、中风等疾病都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患者的症状严重影响了其身体的正常操作,进而导致心理失衡。

因此,不仅患有身体疾病的人需要注意自身心理健康的问题,家属或关心病患群体的人们同样需要关注、引导身体疾病患者关注其心理健康。

有效的心理干预针对身体疾病患者机制和心理影响,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身体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引言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又称为“心理学治疗”、“心理暗示治疗”,它主要是通过医生对患者的语言、动作、观察、洞察等手段,对患者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是中医诊疗系统中的一部分,它源于中医阴阳学说,是一种循环调节身体气血阴阳平衡的方式。

本文将从“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和“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医疗应用”这两个方面展开。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阴阳学说。

在阴阳学说中,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

阴阳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调节阴阳平衡。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就是利用语言、动作、观察等手段对患者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从而在精神状态上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医疗应用情绪调节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比如,可以通过音乐、音效、气味等手段来刺激患者的感官,从而引起患者的情感反应。

同时,医生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向患者传递一种心理暗示,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的调节和缓解。

疼痛治疗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在疼痛治疗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医生的语言、动作等方式,向患者传递一种心理暗示,使患者的疼痛感受减轻或消失。

同时,通过情绪调节,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良好的调节和缓解,从而减轻疼痛。

睡眠障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在睡眠障碍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医疗效果。

医生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向患者传递一种心理暗示,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同时,通过情绪调节,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良好的调节和缓解,从而改善睡眠障碍。

结论中医心理暗示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经过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在情绪调节、疼痛治疗、睡眠障碍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医疗效果。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医心理暗示疗法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治疗_冀兆魁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治疗_冀兆魁

冀兆魁: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血液病专家冀兆魁介绍: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多病人由于心理负担重,思想过于敏感,容易使疾病更难以控制。

在心理学上,积极的心理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有非常有用的帮助。

特别是在血液科,患者面临的临床操作比较多,并且所患的疾病让患者本身具有一定恐惧心理。

基于此,作为医生应当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本身,使患者了解做骨髓穿刺等操作的必要性。

另外在治疗中,要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躲避消极思想,让患者拥有更轻松的心态面对疾病,只有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更好的战胜病痛,早日康复。

冀兆魁专家回忆,记得有一位14岁女孩,过敏性紫癜,入院治疗,经过中药清热凉血为主加一定激素治疗后,激素逐渐减量并停用,紫癜基本消失,尿常规多次复查正常。

但是患者仍感觉乏力,两胁肋部不适,腰腿酸痛比较明显。

通过与其家属交谈得知,女孩性格较内向,思绪细腻,较为敏感。

考虑其患病后思想负担较重,故查房时对其进行细致沟通,告知其疾病性质,指导患者积极面对,通过治疗完全可以康复重新回到学校正常学习。

并且应用中药疏肝理气为主治疗。

此后患者不适逐渐减少。

康复出院。

还有一位患者女性,66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口服格列卫治疗,患者血象控制较好,早年有胃炎,胃下垂病史,口服格列卫后头昏不适,胃部常饱胀不适。

该患者对血常规数值的起落非常敏感,心情随之上下,因为胃病日久加之口服格列卫有一定副作用,另外口服格列卫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日益焦虑,一旦有所不适,或者血常规有一定波动,就说放弃治疗。

作为医生非常理解患者的心情,每次查房都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指导,并且中药及时辩证施治。

对患者家属也进行心理疏通,对给予患者关心与理解。

对患者起到了较大的帮助。

冀兆魁专家还介绍,面对骨髓穿刺,就算是已经做过很多次的老患者还是会心理紧张,产生恐惧,这个时候作为医生,更要用轻松的语气与病人交流,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

做穿刺过程中特别是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时进行缓慢逐层麻醉,并且左手进行轻擦皮肤,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

心理暗示疗法在医疗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心理暗示疗法在医疗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指 出: 健康 不仅仅是没有 疾病 和身体缺 陷 ,
还要有完整 的生理 、 心理状 况与 良好 的社会 适应 能力 。随着 健康观念 和医学模 式 的转变 , 疾病 的治疗 模式 已经转 换 为生
务人员根据催眠疗 法的 暗示 原理 , 提 出一种 简单 有效 的心 理 暗示方法 , 该方法 只需要用简单 的言语 、 表情 、 动作 等 , 对 患者 起积极 的暗示作用 , 从 而达 到辅助 治疗 疾病 的 目的。有研 究
较 明确 、 病例较典 型, 手 术 做 起 来 比较 快 ” 等 正 性 暗 示 语 言 ; 让 患者了解 自己的病情 , 降低紧 张心理 , 增 强治疗疾病
的信 心。有研究认 为 , 安慰性言语也 能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暗示 的作 用 , 属
辅助治疗疾病。现代心 理学证 明 , 利 用语 言 、 实物 、 文 字等手 段或其他一些模 拟方法 , 通过 听觉 、 视觉 、 触觉 等感觉器 官 , 给 患者大脑 以良性 的刺激 , 可以达 到治疗疾病 的 目的, 这种不 使
齐鲁护理杂志 2 0 1 4年第 2 0 卷第 2 期

综述 ・
心 理 暗示 疗 法 在 医疗 护 理 领 域 的研 究 进 展
魏清 风 , 邢 秋燕 , 黎 明
( 1 . 江 西省肿 瘤 医院 江西 南 昌 3 3 0 0 0 0 ; 2 . 南昌大 学 医学院护理 学院 )
中图分类号 : R 3 9 5 . 5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7 2 5 6 . 2 0 1 4 . 0 2 . 0 2 3 文章编号 : 1 0 0 6—7 2 5 6( 2 0 1 4) O 2— 0 0 5 2— 0 3

“意念”可以治病,究竟可以治什么病?

“意念”可以治病,究竟可以治什么病?

“意念”可以治病,究竟可以治什么病?⼀意念可以治病已经为很多⼈接受了的理念,但是在许多⼈的思想中意念治病还是存在⼀些误解,“⽐如,意念只能治疗⼼理疾病,神经病。

意念治病是⼼理暗⽰,和催眠差不多”等等。

其实意念可以治疗的疾病,⼩到“青春痘,痤疮”,⼤到“⽩⾎病,糖尿病”。

你还敢说意念治病......⼆意念治病的原理却是极其简单,意念所到之处,疾病就会消失了。

虽然不是说说这么简单,但是只要坚信“意念治病”的理念。

在⽣活中努⼒去实践。

不⽤多久的时间你会发现,“意念治病”真的很简单,因为“意念治病”实在是很抽象的理念,不是经过⼤量的实践与考量却是不容易理解透的。

不过“意念治病”⼜是实践性很强的,⽽且⼜不需要多余的⼯具。

只要你有想法,随时都可以进⾏“意念治病”的实践。

治病⽅法简单了,疾病就简单了。

也就不是那么吓⼈了。

三许多疾病为什么让⼈望⽽⽣畏呢?因为⽆法治疗,⽐如“糖尿病,⽩⾎病”等等,以前的肺结核病也称“痨病”,⽤现在的观点就是“癌症”。

为什么就不那么可怕了呢,因为现在医疗⼿段可以轻松治疗这个疾病。

所以疾病可怕之处在于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法来治疗。

“意念治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通过“意念”在⾝体内部的运⾏“意念按摩”,疏通经络,⽳位。

最为重要的是没有药物的参与,也就是没有任何副作⽤。

绝对是正能量的治疗⼿段了。

四治疗⽅法简单了,反过来理解治病理论也就随之变得简单了,肾脏主⽔,与肾脏相关的疾病,糖尿病,⽩⾎病等等。

⽤意念按摩相关的经络和⽳位就可以了。

脊椎⽣⾎⼜是⼈体的⾼速公路,意念按摩脊椎就可以治疗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脊椎⾻质增⽣,脑供⾎不⾜等等。

由于没有药物等等参与所以不会伤及其他器官。

这个过程中你要知道的是也是⾮常重要的⼀点是,疾病是多年积累的过程。

意念治病虽然好也要经过⼀个过程才能治疗好疾病。

并不像我说的这么轻松。

贵在坚持与考量。

及时调整治疗⽅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五说了许多还没有说青春痘,痤疮的治疗⽅法,其实如果你⼊门了“意念治病”的话,这个就是⾮常简单的了。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摘要】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言语、动作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暗示,调动其自愈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通过介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历史渊源、原理及应用范围,详细阐述了其具体方法和疗效案例。

未来发展中,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有望在心理治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其意义在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自我调理能力。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在传统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历史、原理、应用范围、具体方法、疗效案例、未来发展、意义、局限性1. 引言1.1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重要性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重要性在人类健康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调控和疏导,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信念,从而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心理暗示疗法在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中具有独特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物的使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和生活压力。

通过在心理层面进行干预,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可以全面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实现身心健康的平衡。

深入研究和应用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有助于完善现代医疗体系,提升医疗效果,促进人类的全面健康发展。

1.2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定义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是一种利用中医理论和心理暗示相结合的疗法,通过特定的语言、动作或符号等手段作用于患者的意识和潜意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认为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心理因素与疾病关系密切,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信念和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其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强调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医生可以利用语言、触摸、注视等方式,给予患者正面的暗示与支持,促使患者自我调节和自愈,达到治疗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里暗示与身体疾病的关系
健康无忧网作者Emily yang
以下是四个有关心理暗示与疾病的真实例子。

案例一:一天,我的朋友往我家沙发上一躺说:“我心脏病发作了,可惜我的药吃完了。

”我急忙找来听诊器仔细听了她的心肺,发现都很正常,就问她:“你怎么知道你有心脏病?”她回答说:“反正我有心脏病,因为我父亲有心脏病。

”我问她有没有看过医生,她回答说看过,我又问她医生怎么说;她回答说:“医生没说什么”;于是我告诉她:“你没有心脏病,你父亲有心脏病也不代表你就一定会得心脏病。

下次切忌暗示自己有心脏病,否则你真的会患上心脏病。

”从那以后她的心脏病消失。

案例二:一个聪明漂亮的高中女生,失恋后不愿上学,呆在家里,她的父母不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反而,强行给她吃药,还经常喊:“犯精神病了!”结果女孩真的患上精神病,从此远离正常的生活。

案例三:一位老太太,他儿子告诉她:“你患食道癌了,要住院开刀。

”,老太回答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怕什么,开刀?不去!”一年后,结果老太太食道癌消失了。

案例四:医生告诉老人的儿子:“将你父亲拉回家吧,他很快就不行了。

”老人回到家中,开始到后院挖地,种花。

半年后,花开了,老人依旧健在。

老人的儿子打电话给医生,医生很吃惊,叫老人的儿子将老人带到医院。

老人说:“你让我回家,我就认为我的病已经好了。


前两例是负面心理暗示,后两例是正面心理暗示。

可见,心理暗示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力。

著名的人格与行为医学家Ritberger博士提醒我们:不要忽视我们内在的抗病机制及我们的思想与情绪在疾病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她进一步提出,治病(treat)的那个人是医生,而使我们治愈(heal)的那个人是谁?是我们自己!你们看明白了吧:我们甚至可以治愈自己的疾病!
病患的意义不是告诉患者:“自己快要死了。

”而是告诉我们因为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思想情绪或行为方式等已经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认真反思与总结我们自己身上所有的不良习惯(包括负面的思想情绪),并加以改正。

其中不良的生活及行为习惯较容易发现,比如抽烟,喝酒等,而负面的思想情绪比较隐蔽,但其在很多疾病中都扮演重要角色,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视。

研究认为:哮喘,自身免疫类疾病,霉菌感染,肿瘤,慢性疲劳综合症,高血压,心脏病,抑郁,糖尿病,高脂血症,失眠,偏头痛等等均不同程度地与我们的思想情绪有关,故欲较好控制这些慢性疾病对身体的影响,恢复我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药物的用量,我们要尽量避免负面情绪负面心理暗示对自己身体及疾病的影响,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并由此产生正面情绪反应比如开心,坚信自己有足够的抗病能力等良性抗病机制以促使机体产生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物质,修复我们的身,心,灵。

那么要消除负面情绪,负面心理暗示,建立良性、正面的抗病机制容易做到吗?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其实并不难,你只需掌握一些基本的改变我们思维方式与情绪的技巧即可;但请不要误认为扭转个人情绪可以一蹴而就;就像我们建立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是一个长期过程一样,建立正面思维模式也需要时间,但我确信告诉大家的是:只要你定义要改变,你就会享受思想到改变所带来的“甘甜”。

你如果不想花太多时间阅读相关书籍的话,敬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会将很多常用,实用的带来正面心理暗示的技巧逐步介绍给大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疾病有更全面,清醒的认识,尽量避免由于盲目求医问药破坏我们内在的抗病
(本文参阅了Carol Ritberger所著““Healing Happens With 机制所造成的持久伤害。

You Help”和RichardBandler所著“How to Take Charge of Your Lif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