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影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认知功
能影响
刘锋昌;封红春;姬金花;李璇;李翠;范凯;薄敏智;苑英奎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2022(39)5
【摘要】双侧颈动脉可提供大脑70%的血液供应,对脑部供血起着重要作用^([1-2])。
一旦发生颈动脉狭窄,后果较为严重。
患者颈动脉狭窄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其狭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及脑部的侧支循环建立等具有相关性^([3-4])。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安全有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夹层和颈动脉狭窄等均取得一定疗效^([5-6])。
目前CAS已成为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的重要干预手段。
【总页数】3页(P343-345)
【作者】刘锋昌;封红春;姬金花;李璇;李翠;范凯;薄敏智;苑英奎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2
【相关文献】
1.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3.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4.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
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5.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现状

随着保护技术 的应用和防止再狭窄技 术的成熟 , 介入治疗将 在颈 动脉狭窄治疗 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 脑缺血 ; 预防 ; 支架
N SE E S 和 A A A C T、C T C S三 大临 l 验 证 实 , 床试
窄患者进行 了研究 ,A 组 患者大多仅采用 球囊扩 CS 张, %的患者随机在扩张后 安放 了支架 。结果分 2 2
析 显示 ,T 至 少 与C A同样 有效 , 且随 着 支架 技 PA E 而 术 的改进 和保 护 装 置 的应 用 , A 的 疗 效将 进 一 步 CS 提高 :I 致残性 卒 中发生 率 、 亡率 等危 险性 指标 () 死
( aoi n etb a A tr rn hmia An ip s C r t a d V re rl rey T a s d n l go h -
肺功能低下 肾功能不全而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 易 引起合并 症或 死亡 而放 弃 手术 治疗 , 手术 本 身有 且 引起心肌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危险 , 全 身麻 醉和插 管的不适 和肺 炎也是潜 在 的并 发症 颈
P A 安全 .0d卒 中死 亡率 分别 为 2 和 5 T更 3 % % 。
颈 动脉 内膜切除 术 ( A) a 可降 低 >7% 的有症状 狭 O 窄 和男性 6 % 的无 症 状 狭 窄患 者 的 卒 中危 险性 , 0 是治 疗颈 动脉 严重 狭 窄 的常 规 方 案 但 C A的 E 疗 效取决 于术者 的技术 , 果 有症 状 和 无 症状 患 者 如 围手术期 死亡 率分别 超过 6 和 3 ,E % % C A的卒 中二 级 预防效 果 即被抵 消。许 多 患 者 由于 伴 有心 脏 病 、
支架成形术对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比, P均 > .5 00。
表 1 本 组患者手术前后各 时点认知功能 比较 ( , ) 分 x±
山东 医药 2 1 02年第 5 2卷第 3 0期
支 架 成形 术 对 颅 内外 动 脉 狭 窄 患者 术 后认 知功 能 的影 响
贾 磊 吴 。 伟 刘 , 颖。
( 1山 东大学 医学院 ,济 南 20 1 ; 东大学齐鲁 医院) 50 22山
摘要 :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颅 内外脑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认知 功能 的影 响。方法 采 用支架成形术
基金项 目: 山东省科技厅博士基金资助项 目( 08 S 3 1 ) 20 B 00 6 。 通讯作者 : 吴伟
5 2
1 . 4±3 2 1 . 7±0 3 73 .1 01 .1 l . 1± . 3 1 . 5±0 2 9 1 4 2 04 .2 2 2 - . 4 1 3 4 2 1 . 2 40 8 5 0 9 - . 9
个 月后 患者 认 知 功 能 改 善 趋 于 缓 和 。
关键词 : 内外动脉狭 窄 ; 颈 支架成形术 ; 认知功能 中图分 类号 :7 3 R 4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0 22 6 2 1 )00 5 -2 10 -6 X(0 2 3 -020
颅 内外 动 脉 狭 窄 是 缺血 性 卒 中 的 重 要 危 险 因
注: 与术前相比, 00 P< .5
3 讨 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认知功能变化分析

颈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认知功能变化分析作者:刘芳林金生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2期[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不同时期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并评估。
方法选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本次实验。
所有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
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快速词汇、数字广度检测结果(RVR、DS)、智能状态(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的结果。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各指标检测结果(RVR、DS、MMSE、ADL)均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可有效地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注意力,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认知功能[中图分类号] R5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2-0033-02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是唯一一种可以预防、治疗的血管性的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表明颈动脉狭窄患者多数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而颈动脉狭窄也是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的。
血管内支架置入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操作,利用穿刺或导管扩张形成通过输送系统将金属或高分子材料的管体支架放置到人体管腔内的目标病变处来支撑体内的狭窄管腔进而使其行成开放状态。
此方法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手术存在盲区的一种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易操作、疗效好、有效减少并发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为管、腔道的狭窄、闭塞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可以最小的创伤面得到最好的疗效。
本文研究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后的认知功能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就诊的 62例符合标准颈动脉狭窄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年龄在80岁以下,无其他因素导致的器质性损伤、认知功能损伤;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非致残性中风,经过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颈、椎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

的 心血 管 事 件 进 行 积 极 、 断 、 速 的 处 理 , 般 均 会 好 果 迅 一
转 。
临床症状和体征 1 3例 , 狭 窄 率 为 1 , 1 未 行 支 架 治 再 O 5例 疗 , 访 期 内缺 血 性 卒 中 发 生 率 为 7 8 (/ 1 , 死 率 为 随 . 4 5 ) 病
mi 2 n 6例 , h 1 例 , 4 h6例 , 4 7 2 1周 2例 ; 压 < 9 / 0 mm— 血 0 6
Hg2 4例 , 缩 压 下 降 > 4 收 0mmHg2 例 , 1例 患 者 术 后 6 7 仅
h出 现 血 压 升 高 ( 水 肿 所 致 ) 脑 。低 血 压 是 颈 动 脉 支 架 植 入
亦 可发 生 在 血 管 重 建 术 后 3周 内 。 常 表 现 意 识 模 糊 、 痛 、 头
恶心 、 血压 增 高 等 。 高灌 注综 合 征 与 血 流 量 增 高 而 缺 血 区 域
扩 张 的血 管 暂 时 丧 失 了 自动 调 节 功 能 有 关 。常 见 于 高 度 狭 窄 血 管 术 后 即 刻 发 生 , 以在 术 中 和术 后 短 期 内要 保 持 相 对 所 较 低 的 血 压 , 避 免 加 重 该 综 合 征 , 持 收 缩 压 于 1O 10 为 维 2 ~ 4 mmHg并 维 持 2 ~4 ,避 免 对 近 期 脑 梗 死 患 者 行 颈 动 脉 4 8h 狭 窄 C S术 1 若 发 生 时 可 给予 降颅 压 和 降血 压 对 症 处 理 。 A ¨, 2 3 穿刺 部 位 皮 下 血 肿 表 现 为 术 后 6 h拔 除 鞘 管 时 在 穿 . 刺 部 位 附 近 出 现 圆形 青 紫 色肿 胀 , 界 清 楚 , 边 固定 , 径 3 直 ~5
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pa r e d. Re s u l t s Th e p a t i e n t s i n CA S g r o u p a nd EC— I C b y pa s s g r ou p we r e f o l l o we d u p f or 3 a nd 6
.
临床研 究 .
血 管重 建 术 对 颈 动 脉严 重 狭 窄 患 者认 知 功 能 的作 用
陈蕾 , 佟 小光 , 吴潇哲 , 刘帅, 张 惠红 , 周 玉颖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 As ) 和 颅 内外 血 管 吻合 术 ( E C — I C ) 对 颈 动 脉 严 重 狭 窄 患 者 总体 认 知 功 能 的 影响。方 法 选择 1 1 O例 颈 内动 脉 严 重 狭 窄 的 患 者 , 根据 治疗方 法不 同, 分为 C A s组 4 3例 , E C — I C组 3 2例 , 对 照 组3 5 例, 分别在术前 、 治 疗后 3个 月 和 6个 月时 对 患 者进 行神 经 心理 评 估 , 比较 各 组 患者 认 知 功 能 的 变化 。 结果 对 照 组 患者 随 访 3个 月和 6个 月 时神 经 心 理 评 分 较 基 线 水 平 无 明 显 变化 ( P >0 . 0 5 ) ; C AS组和 E C _I C组 患 者 3个 月和 6个 月 时神 经 心理 评 分均 较 基 线水 平 增 加 ( P<0 . 0 1 ) ; 受教 育年 限 、 饮 酒和 血 管 重建 术 影 响 患者 术 后 3个 月 和
颈动脉重度狭窄伴MCI老年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研究

[ y wod ] M i o nt ei' ar n ;S nl ains e ee Ke r s l c g iv rp i d i ; me t e i p te t ;S v r ;Ca oi rey se o i;C r tda tr tnig e r t a tr tn ss a oi rey se tn d
BA A — u Hi J n。LU C u n,SUN u a h a J n
De a t ntf N etou g r p rme o t s r e ,W e z o e o d Pepl SHopia ,We z o 2 0 பைடு நூலகம்,P. C ia r n huS cn o e s tl n h u3 5 0 R. h n
段 炜 , 康 宁 , 春 雨 , .解 除 颈 动 脉 狭 窄 治 疗 轻 度 认 知 功 陈 柳 等
重 度狭 窄 的老 年 MC 患者 的认 知 功 能 有 明显 改 善 I
作用 , 也从 一个 侧 面提 示 颈 动 脉 支架 植 入 术 对 其 余
人 群颈 动脉 狭窄 患 者 的认 知 功能 有 改 善 作 用 , 得 值 在 我 国广 大 的老 年人 群 中积极 进行 颈动 脉狭 窄病 症
医 学 影 像学 杂 志 2 1 第 2 0 2年 2卷 第 5期 JM e ma igVo. 2N . 0 2 dI gn 12 o 52 1
颈 动脉 重 度 狭 窄伴 MC 老年 患 者支 架 植 入术 后 认 知功 能 变 化研 究 I
巴华君 , 陆 川 , 军 孙
( 江省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浙 脑 血管 病 介 入 诊 治 中心 浙 江 温 州 3 5 0 ) 2 0 0
6 ~8 1 5岁 , 平均 7 8岁 。临床 表 现为 有 头 晕 , 力 下 忆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有研究显示,中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以及重度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 CAS)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率[1],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肯定等优点,近年来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CAS毕竟是一项侵入性治疗,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故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院从2006年以来,对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尤其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75岁,平均(68.3±4.3)岁。
患者均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其中前循环脑梗死4例,后循环脑梗死1例,颈内动脉系统TIA 1例,均经DSA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狭窄程度50%以上,其中一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和右侧椎动脉起始部高度狭窄。
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疾病,且无CAS植入术其他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术前3~5 d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3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术前6 h禁食禁水,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 g。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全部麻醉或局部麻醉后Seldinger法穿刺置入8.0F鞘管,经鞘送入8.0F指引导管至颈总动脉,造影确定狭窄病变的长度及血管直径。
置Spider 保护伞至颈内动脉远端,沿指引导丝输送合适的Protégé支架装置,至狭窄血管段后,缓慢释放支架,回收保护伞。
对于有严重狭窄的患者,行球囊预扩张或后扩张成形。
完成后行血管造影,检查支架植入术后血管狭窄段和远侧的血流情况。
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维持同术前,术后3 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 U,2次/d。
2 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血管内支架共7枚,其中右侧5枚,左侧3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项目 MMSE ADL RVR DS
表 1 治疗前至随访 6 个月时 MMSE、ADL、RVR、DS 的变化( x ± s,n = 67)
治疗前 19. 33 ± 3. 52
治疗后 1 个月 20. 44 ± 2. 87
治疗后 3 个月 22. 11 ± 2. 36
治疗后 6 个月 24. 85 ± 2. 43
0. 16
பைடு நூலகம்
3讨论 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证
明。Mathiesen 等〔4〕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 应用 19 项神经心理测试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做颅 脑 MRI 检查,结果提示无卒中史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比无颈动脉狭窄患者更差。Kim 等〔5〕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和 汉城神 经 心 理 学 检 测 量 表 判 断 患 者 认 知 功 能 也 得 到 类 似 的结论。
测试项目
6 个月
12 个月
P值
MMSE
25. 14 ± 2. 13
24. 89 ± 2. 03
1. 05
ADL
16. 55 ± 2. 06
16. 44 ± 3. 25
0. 85
RVR
20. 78 ± 7. 43
21. 01 ± 5. 32
0. 58
DS
11. 02 ± 0. 35
10. 78 ± 0. 42
〔关键词〕 重度颈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 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43.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02-0245-0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02. 011
临床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是 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1,2〕。而在解除颈动脉狭窄后, 患者的认知功能可以得到改善。本文针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了随访研究。
10. 55 ± 0. 28
F值P值 F = 5. 572,P < 0. 000 F = 7. 320,P < 0. 000 F = 6. 350,P < 0. 000 F = 7. 012,P < 0. 000
表 2 随访 6 ~ 12 个月 MMSE、ADL、RVR、 DS 的变化( x ± s,n = 60)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 2007 年 1 月至 2010 年 2 月在沧州市 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 67 例,入选标准〔3〕: ( 1) 反复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非致残性中风; ( 2) 所有狭窄的患者均经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证实,狭窄程度≥70% ,参照“北美有症状性 颈动脉狭窄剥脱试验 ( NASCET) ”标准评估狭窄程度; ( 3) 年 龄 < 80 岁; ( 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其中行左 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 32 例,右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 35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张俊玲 洪 震 相凤兰 李 阔 ( 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摘 要〕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 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67 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分 别于术前及术后 1、3、6、12 个月进行 MMSE、ADL、RVR、DS 量表评分。结果 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1、3、6 个月时,患者的 MMSE、ADL、RVR、DS 评分逐步增加,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有 60 名患者成功进行了 12 个月的随访。随访 12 个月的患者其认知功能较 6 个月时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不断提高,但在术后 6 ~ 12 个月的过程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停留在一定的程度保持不变。
1. 3 认知功能的检测 各项神经心理学测试均由获取心理测 试资格的专业人员在标准神经心理测量室实施。患者均在术 前 7 d 及术后 1、3、6、12 个月进行跟踪测试复查。认知功能测 试量表包括简明智能状态检测 ( MMS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 ADL) 、快速词汇测验( RVR) 、数字广度测验( DS) 。
21. 44 ± 2. 22
19. 63 ± 3. 05
18. 01 ± 2. 22
16. 99 ± 3. 85
13. 55 ± 5. 45
16. 21 ± 5. 24
18. 97 ± 2. 68
21. 02 ± 5. 88
8. 15 ± 0. 44
9. 21 ± 0. 66
9. 88 ± 0. 25
1. 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对不同时间段随访 结果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相邻时间段的随访结果进行 配对 t 检验。应用 SPSS 14. 0 统计软件。
·246·
2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经 DSA 证实共有 87 处狭窄,在其中 67 处行
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为 100% 。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 并发症发生。支架置入后原颈动脉狭窄率明显减小,残余狭窄 率均 < 20% ,术侧血流改善明显。
基金项目: 河北省科技指导计划项目( 072761514) 第一作者: 张俊玲( 1963-) ,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例。男 40 例,女 27 例,年龄 53 ~ 80 岁,平均( 62. 4 ± 7. 3) 岁。
1. 2 治疗方法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完善各项术前常规 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双下肢超声。患者术前 3 ~ 5 d 口 服 阿 司 匹 林 ( 拜 耳) 300 mg / d 和 氯 吡 格 雷 ( 波 立 维 ) 75 mg / d。术中根据狭窄性质及部位的不同选择是否行球囊扩 展及支架的种类。术后连续 3 d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同时 口服氯吡格雷 75 mg、阿司匹林 100 mg,3 个月后改为阿司匹林 100 mg 口服维持终身。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年 1 月第 32 卷
67 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 1 ~ 6 个月的随访,随访中发现,随 着时间的增加,患者的认知功能逐渐提高,并且存在统计学差 异( P < 0. 05) ,见表 1。其中 60 名患者进行了 12 个月的成功随 访,发现 6 ~ 12 个月时患者的认知功能保留在一定水平不变, 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 0. 05) ,见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