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学教程第2章 内部硬件架构及资源[优质ppt]
合集下载
第2章 单片机的结构与组成PPT课件

内部数据存储器(RAM) MCS-51系列内部有128B RAM区(地址为
00H~7FH)和128B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区SFR (地址为80H~FFH)。
图2-3 内部数据存储器单元
片内RAM低128单元
低128单元分三个区域:工作寄存器、位寻址区和用 户数据区
位寻址区(20H~2FH)
表2-3 内部RAM 20H~2FH位寻址区位地址分布表
8051存储器
❖ 8051的存储器:哈佛结构,即程序存储 器(ROM)和数据存储器(RAM)的寻 址空间是分开的。
存储器 程 数序 据存 存储 储 片 片 片 片器 器外 内 外 内 RRRRO O AAM M M M ((((内 内 外 外部 部 部 部 RRRRAO AOM M M )M )))
时置“1”,否则清“0”。 ❖ F0用户标志位:由用户设置,软件标志。 ❖ RS1和RS0:工作寄存器组选择位。 ❖ OV溢出位:溢出时置“1”,否则置“0”。 ❖ X:无效位。 ❖ P奇偶位:ACC中1的个数的奇偶性。ACC中有奇数个
“1”,则P=1,否则P=0。
位地址空间
位地址空间包括两块区域: 一块位地址范围为00H~7FH,分布于内部数
❖ 位处理器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功能部件: (1)位累加器:借用进位标志CY。在布尔运算中CY是数据
源之一,又是运算结果的存放处,位数据传送的中心。 (2)位寻址的RAM:内部RAM位寻址区中的0~127位
(20H~2FH); (3)位寻址的寄存器:特殊功能寄存器(SFR)中的可以位
寻址的位。 (4)位寻址的I/O口:并行I/O口中的可以位寻址的位(如
“1”,则P=1,否则P=0。
SP(堆栈指针)的作用:入栈和出栈
《单片机第二章》PPT课件

系列
片内存储器(字节)
定时器 并行 串行 中
无
片内ROM
片内 计数器
有ROM 有EPROM RAM
I/O
I/O
断 源
Intel MCS-51 子系列
8031 8051
8751
128
80C31 80C51 87C51 字节
(4K字节) (4K字节)
2x16
4x8位
1
5
Intel MCS-52 子系列
8032 8052
单片机中唯一一个用户可使用的16位寄存器。
h
8
5.定时控制部件与时序
功能:在规定的时刻发出各种操作所需的全部内 部和外部的控制信号,协调各功能元件工作,完 成指令所规定的功能。
主要任务:产生一个工作时序,其工作需要时钟 电路提供一个工作频率。
h
9
单片机的引脚定义
从一片集成电路的角度去认识单片机
认识单片机的引脚 MCS-51单片机40脚
Vcc, GND
2
XTAL1, XTAL2 2
RST
1
EA/Vpp
1
ALE/PROG
1
PSEN
1
P0.0—P0.7 8 P1.0—P1.7 8 P2.0—P2.7 8 P3.0—P3.7 8
40个引脚双排直插DIP封装,大致可分为4类:电源、时钟、 控制和I/O引脚。
单片机的引脚(电源端)
Vcc (引脚40): 正电源端 (+5V/3.3V/2.7V) 不同的单片机可以允许不 同的工作电压,不同的单 片机表现出的功耗也不同端)
Vcc, GND:正电源端与接地端(+5V/3.3V/2.7V) XTAL1, XTAL2: 片内振荡电路输入、输出端
51单片机-第2章-单片机硬件结构和原理PPT课件

VSS 20
AT89C51
40 VCC
39 P0.0 38 P0.1
1. 电源2个
37 P0.2 36 P0.3
2. 外接晶体振荡器2个
35 P0.4 34 P0.5
3. I/O引脚32个
33 P0.6 32 P0.7
4. 控制信号引脚4个
31 EA/VPP
30 ALE/PROG
29 PSEN
28 P2.7
64KB外部程序存储器空间
P1.0 P1.1
24 23
XTAL1 19
22
VSS 20
21
VCC P0.0 P0.1 P0.2 P0.3 P0.4 P0.5 P0.6 P0.7 EA/VPP ALE/PROG PSEN P2.7 P2.6 P2.5 P2.4 P2.3 P2.2 P2.1 P2.0
MCS-51可寻址
64KB外部数据存储器空间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
本章内容
2.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2.2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及功能 2.3 CPU 2.4 存储器 2.5 时钟电路与指令的时序 2.6 单片机的复位方式及电路 2.7 I/O端口电路与电气特性 2.8 单片机的低功耗工作方式 2.9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VSS 20
AT89C51
40 VCC 39 P0.0 38 P0.1 37 P0.2 36 P0.3 35 P0.4 34 P0.5 33 P0.6 32 P0.7 31 EA/VPP 30 ALE/PROG 29 PSEN 28 P2.7 27 P2.6 26 P2.5 25 P2.4 24 P2.3 23 P2.2 22 P2.1 21 P2.0
中断输入 中断控制 CPU(8位)
AT89C51
40 VCC
39 P0.0 38 P0.1
1. 电源2个
37 P0.2 36 P0.3
2. 外接晶体振荡器2个
35 P0.4 34 P0.5
3. I/O引脚32个
33 P0.6 32 P0.7
4. 控制信号引脚4个
31 EA/VPP
30 ALE/PROG
29 PSEN
28 P2.7
64KB外部程序存储器空间
P1.0 P1.1
24 23
XTAL1 19
22
VSS 20
21
VCC P0.0 P0.1 P0.2 P0.3 P0.4 P0.5 P0.6 P0.7 EA/VPP ALE/PROG PSEN P2.7 P2.6 P2.5 P2.4 P2.3 P2.2 P2.1 P2.0
MCS-51可寻址
64KB外部数据存储器空间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
本章内容
2.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2.2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及功能 2.3 CPU 2.4 存储器 2.5 时钟电路与指令的时序 2.6 单片机的复位方式及电路 2.7 I/O端口电路与电气特性 2.8 单片机的低功耗工作方式 2.9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VSS 20
AT89C51
40 VCC 39 P0.0 38 P0.1 37 P0.2 36 P0.3 35 P0.4 34 P0.5 33 P0.6 32 P0.7 31 EA/VPP 30 ALE/PROG 29 PSEN 28 P2.7 27 P2.6 26 P2.5 25 P2.4 24 P2.3 23 P2.2 22 P2.1 21 P2.0
中断输入 中断控制 CPU(8位)
单片机基础教程2ppt课件

最新课件
18
第二章 4-----3
二、MCS—51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
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由内部和外部数据存储器空间组成。内部和外部数
据存储器空间存在重叠。 通过不同指令来区别
内部数据传送指令:MOV
外部数据传送指令:MOVX
FFFFH
FFH SFR
80H 7FH 内 部
外部 RAM 64KB
00H RAM
4) 64K外部程序存储器的地址空间。
5) 32条双向且分别可位寻址的I/O口线。
6) 128字节的片内RAM(52子系列为256字节)。
7) 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2子系列为3个)。
8) 具有2个优先级的5个中断源结构(52子系列有6个)。
9) 1个全双工串行口。
10) 1个布尔处理器。
最新课件
12
单片机的片外三总线结构
第二章 2 ----5
最新课件
13
第三节 MCS-51单片机的复位
第二章 3 ----1
MCS—5l的RST/VPD引脚是复位输入端,其内的施密特触发器用来 抑制噪声,它的输出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由复位电路采样一次。在振荡 器运行时,RST端至少要保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为高电平,才完 成一次复位。复位后片内各专用寄存器的状态如表2—1。
P3口与Pl口的输出驱动部分及内部上拉电阻相同,但比P1口多了一个 第二功能控制部分的逻辑电路〔由一个与非门和一个输入缓冲器组成〕
最新课件
10
第二章 2 ----3
P3口每位的第二功能:
P3.0(RXD):串行输入端。 P3.1(TXD):串行输出端。 P3.2(INTO):外部中断0输入端,低电平有效。 P3.3(INT1):外部中断1输入端,低电平有效。 P3.4(T0):定时/计数器0外部事件计数输入端。 P3.5(T1):定时/计数器1外部事件计数输入端。 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 P3.7(RD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
(新版)单片机课件第2章

P1.7
P2.7
P1.6
P2.6
P1.5
P2.5
P1.4
P2.4
P1.3
P2.3
P1.2
P2.2
1 2 3
40
VCC
39
P0.0
38
P0.1
P1.1
P2.1
用
P1.0 8051 P2.0
户
8751 P0.7
4 5
37
P0.2
36
P0.3
I/O
P0.6
P3.0 8031 P0.5
锁
6
35
P0.4
7
34
25
P2.4
17
24
P2.3
线 (CB)
PSEN EA ALE RST
18
23
P2.2
19
22
P2.1
20
21
P2.0
VCC
VSS
(a) (b)
图2.2 MCS-51系列单片机引脚及总线结构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地
A9
A8
址
A7
总
A6 线
A5
(AB)
A4
A3
A2
A1
A0
D7 D6 数 D5 据 D4 总 D3 线 D2 D1 (DB)
第2章 MCS-51机简介
MCS-51系列单片机已有十多种产品,可分为两大系列:51 子系列和52子系列。
51子系列主要有8031、8051、8751三种机型。它们的指令系 统与芯片引脚完全兼容。从表1.1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别仅在于 片内有无ROM或EPROM。
单片机课件第二章

0000H 1FFFH
片外 ROM EA=0
片内 ROM EA=1
2000H 片 外 ROM
FFFFH
(a)片内无ROM
FFFFH
(b)片内有4K ROM
19
FFFFH
(c)片内有8K ROM
2.程序存储器的7个特殊地址
中断源
入口地址
复位或非屏蔽中断
0000H
外部中断0
0003H
定时/计数器0
000BH
D6 数
D5 据
D4 总
D3 线
D2 (DB)
D1
D0
1.输入/输出引脚
(1)P0口(39~32脚):P0.0~P0.7统称为P0口。在不接片外 存储器与不扩展I/O口时,作为双向输入/输出口。在接有片外存储 器或扩展I/O口时,P0口分时复用为低8位地址总线和双向数据总线。
(2)P1口(1~8脚):P1.0~P1.7统称为P1口,可作为准双向 I/O口使用。对于52子系列,P1.0与P1.1还有第二功能:P1.0可用 作定时器/计数器2的计数脉冲输入端T2,P1.1可用作定时器/计数 器2的外部控制端T2EX。
(4) /VPP(31脚):EA为片外程序存储器选用端。该引脚低电
平时,选用片外程序存储器,高电平或悬空时选用片内程序存储器。
3.主电源引脚
VCC(40脚):接+5 V电源正端。 VSS(20脚):接+地。
14
4.外接晶体引脚
XTAL1、XTAL2(19、18脚):当使用单片机内部振荡电路时,这两 个引脚用来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如图2-10(a)。在单片机内部, 它是一个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当采用 外部时钟时,对于HMOS单片机,XTAL1引脚接地,XTAL2接片外振荡 脉冲输入(带上拉电阻);对于CHMOS单片机,XTAL2引脚接地, XTAL1接片外振荡脉冲输入(带上拉电阻),如图2-11(b)和(c)。
单片机第二章(硬件基础)PPT课件

15 15.08.2020
15.08.12502
(3) 输入/输出(I/O)引脚:P0口、 P1口、 P2口及P3口 P0口(39脚~32脚): P0.0~P0.7统称为P0口。①双向输入 /输出接口,②在接有片外存储器或扩展I/O接口时,P0 口分时复用为低8位地址总线和双向数据总线。 P1口(1脚~8脚): P1.0~P1.7统称为P1口, 可作为准双向 I/O接口使用。 P2口(21脚~28脚): P2.0~P2.7统称为P2口。 ①准双向 输入/输出接口,②在接有片外存储器或扩展I/O接口时, P2口用为高8位地址总线。 P3口(10脚~17脚): P3.0~P3.7统称为P3口。 ①准双向 输入/输出接口,② P3口的每一个引脚都有第二功能。
(12)111条指令,含乘法指令和除法指令。
(13)有强的位寻址、位处理能力。
(14)片内采用单总线结构。
(15)用单一十5V电源。
5 15.08.2020
15.08.2502
2.1 单片机结构与组成
RAM
P0口、P2口
ROM
运算器
串行口、定时器/ 计数器、中断系统 SFR
控制器
6 15.08.2020
15.08.12402
(1)主电源引脚 VCC(40脚): 接+5 V电源正端; VSS(20脚): 接+5 V电源地端。
(2)外接晶体引脚XTAL1和XTAL2 XTAL1(19脚): 接外部石英晶体的一端。 在单片机内部,
它是一个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 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 器。
XTAL2(18脚): 接外部晶体的另一端。 在单片机内部, 接至片内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XTAL1与XTAL2 借外接晶体与片内反相放大器构成振荡器。
第2章单片机课件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原理
2.2.1 运算器
运算部件是以算术逻辑单元ALU为核心, 加上累加 器A、 寄存器B、 暂存器TMP1和TMP2、 程序状态寄 存器PSW及专门用于位操作的布尔处理机组成的, 它能 实现数据的算术逻辑运算, 位变量处理和数据传送操作。 1. 算术逻辑单元ALU与累加器ACC、 寄存器B 算术逻辑单元ALU不仅能完成8位二进制数的加 (带进位加)、 减(带借位减)、 乘、 除、 加1、 减
RS0(PSW.3)=0, 表示复位后单片机选择工作寄存器0组;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原理
(3) (SP)=07H 表示复位后堆栈在片内RAM的
08H单元处建立; (4) P0口~P3口锁存器为全1状态, 说明复位后这些 并行接口可以直接作输入口, 无须向端口写1; (5) 定时器/计数器、 串行口、 中断系统等特殊功
EA / VPP 等4种
用于锁存出现在P0口的低8位地址,以实现低位地址和
数据的分时传送。此外由于ALE是以六分之一晶振频 率的固定频率输出的正脉冲,因此可作为外部时钟或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原理
部定时脉冲使用。 PROG 为编程脉冲(有EPROM芯片)
(3) PSEN(29脚): 片外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输 出端, 低电平有效。 (4)EA / VPP (31脚): EA为访问程序存储器控制信 号, 低电平有效。当 EA 信号为低电平时,对ROM的读 操作限定在外部程序存储器;而当 EA 信号为高电平时, 则对ROM的读操作是从内部程序存储器开始,并可延 续至外部程序存储器。VPP 为编程电压(25V) (有
PSW.1——未定义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单片机的产生与发展
第1阶段(1971~1976): 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2阶段(1976~1980): 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MCS-48系列 第3阶段(1980~1983): 高性能实用性很强的单片机阶段
MCS-51系列 第4阶段(1983~80年代末):16位(全功能)单片机阶段.
MCS-96系列8098/8096、80C198/80C196, 第5阶段(90年代):(量体裁衣)单片机在集成度、多元化,功 能、速度、可靠性、应用领域等全方位向更高水平发展. DSP,32位单片机ARM
片内存储器(字节)
系列
无 romless
片内ROM 有ROM
有EPROM
片内 RAM
定时器 计数器
Intel 8031
MCS-51
子系列 80C31
8051 80C51
(4K字节)
8751
128
87C51 字节
(4K字节)
2x16
Intel 8032
MCS-52
子系列 80C32
8052 80C52
4
单片机与嵌入式: 微控制器 MCU (Micro-Controller Unit) 嵌入式微控制器(Embedded Microcontroller)
单片机应用领域: 测控系统、智能仪表、智能接口、办公自动化、光机 电一体化设备、通讯设备、网络设备、汽车电子、消 费类电子产品、智能楼宇设备……
单片机的多种型号: Intel Atmel(89 AVR) Motorola(M68HC08) TI(MSP430) Philips Winbond(华邦) Microchip (微芯PIC)………
第2章单片机内部硬件架构及资源
本讲重点:
1.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2.单片机的引脚与I/O口结构;
3.存储器、堆栈与特殊功能寄存器;
4.单片机工作的基本时序;
1
2.1 单片机发展史 2.1.1 单片机的产生与发展 2.1.2 单片机与计算机之异同 2.1.3 单片机的特点
2.2 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 2.2.1 MCS-51单片机系列区别 2.2.2 MCS-51单片机基本特性 2.2.3 单片机的引脚定义
(3)定时器/计数器增加了1个;
(3)中断源增加了1~2个.
对于制造工艺为CHMOS的单片机, 由于采用CMOS技 术制造, 因此具有低功耗的特点,如8051功耗约为 630mW, 而80C51的功耗只有120mW.
(8K字节)
8752
256
87C52 字节
(8K字节)
3x16
ATEML
பைடு நூலகம்89C系 列
(常用 型)
1051(1K)/2051(2K)/4051(4K) (FLASH DIP-20封装)
89C51(4K)/89C52(8K)/89S51 (40条引脚DIP封装)
128
2
128/2 56
2/3
并行
串行
中 断
5
Atmel 标准型:AT89C51 AT89C52 AT89lv51 AT89lv52 低档型:AT89C1051 AT89C2051(2Kflash) (20PIN) 高档型: AT89S51 AT89S52 ISP功能 AVR….
Philips P80CXX P87CXX P89CXX P87LPC7XX
2.功能: PC机: 数据运算、采集、处理、存储、传输; 单片机:控制(或受控于)外设,测控,往往嵌入某个仪器/设备/系 统中,使其达到智能化的效果.
7
3.应用特点: PC机:
体积大,功耗大,价格高(3000…),用途较固定,属通 用计算机.易于学习掌握和使用,但用于控制时必须安装 一定的应用软件. 单片机:
TI MSP430
PIC系列
6
2.1.2 单片机与计算机之异同
1.组成: CPU(进行运算、控制) RAM(数据存储器) I/O口(串口、并口等) ROM(程序存储器)
PC机:上述部件以独立器件形式安装在主板上.包括:键盘、 显示器、鼠标、硬/软/光驱、音箱、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设
单片机:上述部件被集成到单芯片中,只是一片集成电 路.(8/16/20/28/32/40/48/100……条引脚).
2.3 并行输入/输出接口 2.3.1 单片机的引脚(P1口) 2.3.2 单片机的引脚(P0口) 2.3.3 单片机的引脚(P2口) 2.3.4 单片机的引脚(P3口)
2
2.4 单片机中几个重要的结构 存储器、堆栈、SFR 2.4.1 单片机的存储器——几个有关的概念: 2.4.2 89C51单片机存储器配置 2.4.3 堆栈 2.4.4 89C51特殊功能寄存器
2.5 单片机工作的基本时序 2.5.1 2.5.2 MCS-51指令的取指/执行时序 2.5.3 访问外部ROM和RAM的时序 2.5.4 读外部数据RAM时序 2.5.5 写外部数据RAM的时序
2.6 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2.6.1 复位方式 2.6.2 程序执行方式
3
2.6.3 节电工作方式
2.1 单片机发展史(了解)
AD/DA/LCD 驱动/串口/USB/CAN/PWM等
单片机与单片机系统: 单片机是指一块芯片,它不能完成特定的应用任务; 单片机系统指在一块单片机芯片的基础上,扩展了显示、 键盘、以及其它外围芯片,构成的系统
9
2.2 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
2.2.1 MCS-51单片机系列区别(强调,考试)
体积小,功耗小,价格低,用途灵活,无处不在,属专 用计算机.是一种特殊器件,需经过专门学习方能掌握应 用,应用中要设计专门的硬件和软件.
4.联系 单片机的应用开发,软件编程环境(keil)、硬件
SCH,PCB的设计(Protel)都是在PC个人电脑上进行的
8
2.1.3 单片机的特点 控制功能强,指令丰富.如转移,逻辑判断,位操作等; 体积小,可靠性高,结构灵活,易于组成各种微机应用系统. 低功耗、低电压; 便于制作便携式、网络化等产品; 外部设备接口集成度高SOC (System On Chip).如:可以集成
I/O
I/O 源
4x8位 1
5
4x8位 1
6
15
1
5
32
1
5/160
表中列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两个子系列, 在 4个性能上略有差异.在本子系列内各类芯片的主要 区别在于片内有无ROM或EPROM;
MCS-51与MCS-52子系列间所不同的是:
(1)片内程序存储器ROM从4KB增至8KB;
(2)片内数据存储器由128个字节增至256个字节;
第1阶段(1971~1976): 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2阶段(1976~1980): 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MCS-48系列 第3阶段(1980~1983): 高性能实用性很强的单片机阶段
MCS-51系列 第4阶段(1983~80年代末):16位(全功能)单片机阶段.
MCS-96系列8098/8096、80C198/80C196, 第5阶段(90年代):(量体裁衣)单片机在集成度、多元化,功 能、速度、可靠性、应用领域等全方位向更高水平发展. DSP,32位单片机ARM
片内存储器(字节)
系列
无 romless
片内ROM 有ROM
有EPROM
片内 RAM
定时器 计数器
Intel 8031
MCS-51
子系列 80C31
8051 80C51
(4K字节)
8751
128
87C51 字节
(4K字节)
2x16
Intel 8032
MCS-52
子系列 80C32
8052 80C52
4
单片机与嵌入式: 微控制器 MCU (Micro-Controller Unit) 嵌入式微控制器(Embedded Microcontroller)
单片机应用领域: 测控系统、智能仪表、智能接口、办公自动化、光机 电一体化设备、通讯设备、网络设备、汽车电子、消 费类电子产品、智能楼宇设备……
单片机的多种型号: Intel Atmel(89 AVR) Motorola(M68HC08) TI(MSP430) Philips Winbond(华邦) Microchip (微芯PIC)………
第2章单片机内部硬件架构及资源
本讲重点:
1.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2.单片机的引脚与I/O口结构;
3.存储器、堆栈与特殊功能寄存器;
4.单片机工作的基本时序;
1
2.1 单片机发展史 2.1.1 单片机的产生与发展 2.1.2 单片机与计算机之异同 2.1.3 单片机的特点
2.2 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 2.2.1 MCS-51单片机系列区别 2.2.2 MCS-51单片机基本特性 2.2.3 单片机的引脚定义
(3)定时器/计数器增加了1个;
(3)中断源增加了1~2个.
对于制造工艺为CHMOS的单片机, 由于采用CMOS技 术制造, 因此具有低功耗的特点,如8051功耗约为 630mW, 而80C51的功耗只有120mW.
(8K字节)
8752
256
87C52 字节
(8K字节)
3x16
ATEML
பைடு நூலகம்89C系 列
(常用 型)
1051(1K)/2051(2K)/4051(4K) (FLASH DIP-20封装)
89C51(4K)/89C52(8K)/89S51 (40条引脚DIP封装)
128
2
128/2 56
2/3
并行
串行
中 断
5
Atmel 标准型:AT89C51 AT89C52 AT89lv51 AT89lv52 低档型:AT89C1051 AT89C2051(2Kflash) (20PIN) 高档型: AT89S51 AT89S52 ISP功能 AVR….
Philips P80CXX P87CXX P89CXX P87LPC7XX
2.功能: PC机: 数据运算、采集、处理、存储、传输; 单片机:控制(或受控于)外设,测控,往往嵌入某个仪器/设备/系 统中,使其达到智能化的效果.
7
3.应用特点: PC机:
体积大,功耗大,价格高(3000…),用途较固定,属通 用计算机.易于学习掌握和使用,但用于控制时必须安装 一定的应用软件. 单片机:
TI MSP430
PIC系列
6
2.1.2 单片机与计算机之异同
1.组成: CPU(进行运算、控制) RAM(数据存储器) I/O口(串口、并口等) ROM(程序存储器)
PC机:上述部件以独立器件形式安装在主板上.包括:键盘、 显示器、鼠标、硬/软/光驱、音箱、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设
单片机:上述部件被集成到单芯片中,只是一片集成电 路.(8/16/20/28/32/40/48/100……条引脚).
2.3 并行输入/输出接口 2.3.1 单片机的引脚(P1口) 2.3.2 单片机的引脚(P0口) 2.3.3 单片机的引脚(P2口) 2.3.4 单片机的引脚(P3口)
2
2.4 单片机中几个重要的结构 存储器、堆栈、SFR 2.4.1 单片机的存储器——几个有关的概念: 2.4.2 89C51单片机存储器配置 2.4.3 堆栈 2.4.4 89C51特殊功能寄存器
2.5 单片机工作的基本时序 2.5.1 2.5.2 MCS-51指令的取指/执行时序 2.5.3 访问外部ROM和RAM的时序 2.5.4 读外部数据RAM时序 2.5.5 写外部数据RAM的时序
2.6 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2.6.1 复位方式 2.6.2 程序执行方式
3
2.6.3 节电工作方式
2.1 单片机发展史(了解)
AD/DA/LCD 驱动/串口/USB/CAN/PWM等
单片机与单片机系统: 单片机是指一块芯片,它不能完成特定的应用任务; 单片机系统指在一块单片机芯片的基础上,扩展了显示、 键盘、以及其它外围芯片,构成的系统
9
2.2 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
2.2.1 MCS-51单片机系列区别(强调,考试)
体积小,功耗小,价格低,用途灵活,无处不在,属专 用计算机.是一种特殊器件,需经过专门学习方能掌握应 用,应用中要设计专门的硬件和软件.
4.联系 单片机的应用开发,软件编程环境(keil)、硬件
SCH,PCB的设计(Protel)都是在PC个人电脑上进行的
8
2.1.3 单片机的特点 控制功能强,指令丰富.如转移,逻辑判断,位操作等; 体积小,可靠性高,结构灵活,易于组成各种微机应用系统. 低功耗、低电压; 便于制作便携式、网络化等产品; 外部设备接口集成度高SOC (System On Chip).如:可以集成
I/O
I/O 源
4x8位 1
5
4x8位 1
6
15
1
5
32
1
5/160
表中列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两个子系列, 在 4个性能上略有差异.在本子系列内各类芯片的主要 区别在于片内有无ROM或EPROM;
MCS-51与MCS-52子系列间所不同的是:
(1)片内程序存储器ROM从4KB增至8KB;
(2)片内数据存储器由128个字节增至256个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