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

合集下载

关于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19例(精)

关于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19例(精)

关于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19例【关键词】四君子汤胃肌轻瘫手术后并发症综合征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胃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严重时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嗳气、呕吐[1]。

2005-01—2007-04,笔者应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胃癌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9 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19例均为本院普外科住院患者,男9例,女10例;年龄48~65岁,平均53岁。

均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术后3~5日排气,肠鸣音恢复;4~6日日拔除胃管进流食;7~9日出现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嗳气,严重者出现呕吐(/)。

1.2 诊断标准[2]上腹部胀,可闻及振水音;胃镜和胃X线检查胃肠减压量每日在800 mL以上;腹部B超或CT平扫膈下、十二指肠残端及盆腔未见脓腔或积液;血常规、电解质检查无明显异常。

行胃肠道76%泛影葡胺造影,见输出段、输入段通畅,未见梗阻。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纠正负氮平衡,输新鲜全血及人血白蛋白,严重者予持续胃肠减压。

1.3.2 中药治疗予四君子汤加味。

药物组成:太子参12 g,炒白术10 g,茯苓12 g,甘草9 g。

加减:上腹饱胀加神曲10 g、焦山楂8 g 、鸡内金6 g;恶心、呕吐加法半夏10 g、陈皮12 g;泛酸、口苦、胃烧灼感加黄连6 g、吴茱萸3 g;气滞加木香8 g、枳壳9 g。

日1剂,水煎300 mL。

分少量多次服(医药学/临床医学论文/)。

10日为1个疗程。

2 结果19例均完全缓解(用药4日完全缓解9例,5日完全缓解5例,7日完全缓解4例,10日完全缓解1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3 讨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术后慢性胃动力失调引起胃排空延迟的症状,常表现为腹胀、厌食、恶心、呕吐及营养障碍。

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精神紧张、吻合口水肿、炎症、输出袢痉挛、术式、手术技巧、残胃蠕动减弱、水电解质及营养失调、饮食改变及变态反应、炎症肿块的外在压迫,以及神经体液调节紊乱等[3]。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药方能够说成有很多的类型,薏苡仁桂枝白术茯苓甘草汤便是在其中的一种,那麼薏苡仁桂枝白术茯苓甘草汤的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呢?下边就一起来瞧瞧吧。

牙周别称牙龈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牙周药方牙龈
薏苡仁12克桂枝9克(削皮)白术茯苓6克甘草(炙)6克牙周功效与作用牙龈
温止咳化痰饮,健脾利湿。

治中阳不够,痰浊内停,朐胁支满,眼花心悸,咳而胸闷气短,舌苔白滑,脉弦滑。

牙周使用方法使用量牙龈
涂药四味,以水600ml,煮取300ml,去滓,分三次温服。

牙周备注名称牙龈
聚瑞薏苡仁健脾胃渗湿,化痰化饮为君;白术茯苓健脾胃化湿,助薏苡仁消化吸收水液为臣;桂枝通阳化气为佐,养血中和,调
合诸药为使。

相互配合成方,共奏温止咳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

牙周摘抄牙龈
《伤寒论》
尽管说薏苡仁桂枝白术茯苓甘草汤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可是并并不一定的人都合适服食,因而在服食这类药以前最好是提早咨询医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是四种昂贵的中药材,这四种昂贵的中药材搭配一起熬成汤饮用可以帮助自身达到一个非常不错的调理身体的效果,可以全方面的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也能够降低自身出现多种疾病问题的几率。

这四种中药材对于解决自身在风寒感冒之后出现的咳嗽,痰多气喘问题都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调理效果。

大家在日常适当的喝一些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也有助于改善自身出现的脾虚运化失常的问题,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调理脾胃的效果,很多中老年人朋友出现心悸失眠问题的高发人群,适当的喝一些这种汤类可以达到一个显著的调理效果,同时大家在日常适当的喝一些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也有助于抑制体内癌细胞的扩散,近些年来出现癌症问题的人群越来越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提前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

 
 
喝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也可以达到一个脾胃虚寒的效果,很多患者朋友常常因为肺热的情况会导致自身出现咳嗽的问题,适当的喝一些这种汤类调理效果都非常不错,也有助于改善自身出
现的咽喉肿痛的症状。

很多患者朋友常常因为上火的症状会导致自身出现消化性溃疡的问题,适当的喝一些这种汤类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调理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自身出现的烦闷惊悸问题。

  
很多患者朋友由于没有养成合理搭配饮食的好习惯,结果导致自身出现了食物中毒的问题,适当的喝一些这种糖类也有助于改善自身出现的中毒症状。

这种汤累是由于是由多种中药材混合研制而成的,在可以全方面的调理自身出现多种疾病问题的同时也不会给自身带来任何的毒副作用影响,非常适合大家在日常食用。

《伤寒论》113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论》113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论》113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2头晕痛——陈维扬医案杨某,头晕痛,左鼻经常流浊涕如脓,色时白时黄,甚臭,咳喘多痰,胸肋痛,左肩缺盆内按之亦痛,饮食减少,脉弦滑。

陈维扬用苓桂术甘汤两剂减半,六剂痊愈。

(《函讯》)《万生友伤寒医案选》论:脓涕者,肺气之薰蒸也,此是肺气不降。

胸肋痛者,此是悬饮之象,左脉滑者,此是痰饮之脉。

头晕痛者,痰饮阻格,浊气不降也。

《金匮》痰饮九,脉偏弦者,饮也。

悬饮阻少阳经气,也有脉弦。

痰饮十三:水饮在中,郁格阳气,升浮不归,故如循贯珠,累累联属,流利不停,其诊曰滑,而其中实有捍格之象,水旺阴盛,是以脉细。

本案言弦滑,也同细滑,大同小义,也或为医者表达不同已。

3头晕眼花——路志正医案何某,女,41岁,因头晕脑胀,眼花目暗6年,于1974年3月28日求诊。

患者平素面青肢凉,神倦乏力,心悸,胸闷,耳鸣不绝,眠差梦多,纳谷不馨,口干不欲饮,眩晕频作,发则头晕脑胀,眼花目暗,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身体晃动,站立不稳。

每次发作需数日后才能缓解。

久治无效。

望其舌淡苔白,脉细缓。

证属心脾阳虚,寒饮中阻。

治应温阳化饮,健脾化湿。

处方如下: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5g甘草4.5g党参12g厚朴10g酸枣仁10g 远志10g泽泻6g红枣4枚 3剂,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尽剂,诸症好转,精神渐复。

原方又进2剂,诸症大减,仅食欲欠佳,身倦乏力,大便时溏。

舌淡苔白,脉沉缓。

寒湿虽化,脾运未健,拟益气健脾,以杜复萌。

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5g,陈皮10g,砂仁6g,法半夏10g,焦三仙各12g,莲子肉15g,山药15g,生姜3片,红枣4枚。

又进3剂而愈。

按语:《伤寒论》第67条载:“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指出了中焦阳虚、寒饮内停眩晕的证治。

本患素体阳虚,寒饮内停,重伤脾阳,健运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上逆,蒙蔽清窍,发为脑晕。

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方案

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苓桂术甘汤,源于《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

该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

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痰饮内阻、心悸、眩晕、胸痹等病症。

本文将针对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方剂组成及药理作用1. 方剂组成苓桂术甘汤由以下四味中药组成:(1)茯苓:味甘、淡,性平。

具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清热解毒等功效。

(2)桂枝:味辛、甘,性温。

具有温经散寒、温阳化饮、活血通络等功效。

(3)白术:味甘、苦,性温。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4)甘草:味甘,性平。

具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解毒等功效。

2. 药理作用(1)茯苓:具有利尿、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

(2)桂枝: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3)白术: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

(4)甘草: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

三、治疗病症及适应症1. 治疗病症(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等。

(2)痰饮内阻:咳嗽、痰多、胸闷、心悸等。

(3)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失眠等。

(4)眩晕: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5)胸痹: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

2. 适应症(1)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脾胃虚弱性疾病。

(2)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痰饮内阻性疾病。

(3)心律失常、心悸等心血管疾病。

(4)眩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5)胸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四、治疗方案1. 药物剂量(1)茯苓:10-15克。

(2)桂枝:6-10克。

(3)白术:10-15克。

(4)甘草:3-5克。

2. 煎煮方法(1)将药材洗净,放入煎药壶中。

(2)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

(3)大火煮沸,转小火煎煮30分钟。

(4)煎煮完成后,去渣取汁,分早晚两次服用。

3. 服用方法(1)餐后服用,每次1剂。

(2)若病情较重,可适当增加剂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伤寒论原文:《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原方组成: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炙)各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释义:本条论述脾阳虚水停的证治及禁忌。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应接在“脉沉紧”之下,属倒装文法。

吐下损伤脾胃之阳,中虚失运,水气不化而冲逆,故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水阳内阻,清阳不升,故“起则头眩”“脉沉紧”为水寒之气在理之证。

本条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所说的“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者”的证候基本相同,故均用温阳化水的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

“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为夹注句,提示若误用辛温发汗,则动摇经气,经脉失养,出现身为振振摇的变证。

方解:本方是苓桂剂的代表方,亦是治水名方。

方中茯苓健脾利水,白术健脾燥湿,茯苓、白术相伍,补土以制水,桂枝温通脾阳,茯苓、桂枝相伍,化气以行水。

甘草补脾和中,桂甘相伍,辛甘化合,正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

本方与茯桂甘枣汤仅一味药之差,且均治水气症,但证治各异,主旨不同。

彼方倍茯苓利水平冲,用大枣缓急平冲,故治疗心阳虚肾水上凌的欲作奔豚证;本方君茯苓补土利水,用白术健脾燥湿,用于脾虚水停证。

析疑:关于身为振振摇:此症属中虚水停有误行发汗,更甚其阳气,水气浸渍,经脉失于温养,发生身体振颤摇动不能自持的变证。

一种观点认为,此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其人振振身瞤,振振欲擗地”之症大体一致。

此阳虚饮发之候,当如何治疗?历代注家各有认识。

有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仍主张用苓桂术甘原方治疗者。

有认为再行误汗伤阳之后,病情已加重一筹,主张改用温阳化水的真武汤治疗者。

还有一种观点,如李克绍在《伤寒解惑论》中说:论中明明说“发汗则动经”,才导致了“身为振振摇”,可知其所以身为振振摇,是由于本不应发汗,却强发其汗,耗伤了周身经络的气血津液,使筋脉失于濡养,不能自主而造成的。

『每日一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每日一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每日一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病因吐下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从,茯四桂三术草二,温中降逆效从容。

方剂名】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出自汉·《伤寒论》。

别称“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四钱(12克)、桂枝三钱(9克)、白术三钱(9克)、甘草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功效】健脾渗湿,温阳化饮。

【主治】主治胸闷纳呆,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或心下痞闷,呕恶纳呆,舌苔白滑,脉弦滑。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冠心病心绞痛、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等病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将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毒苷及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3个月为1个疗程。

以心功能纠正至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为临床近期治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6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4期)2.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应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极低热量饮食治疗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65例,与洛伐他汀治疗50例作对照,疗程3个月。

以症状积分分值减少率≥90%,B超示无脂肪肝,血脂正常为治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80.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ALT、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ALT、AST、BMI较对照组下降显著。

(《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第4期)3.冠心病心绞痛:西医常规治疗合苓挂术甘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6例,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作对照。

以症状消失,心电图显示无冠心病,停药3个月无复发为显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6%,对照组76.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第6期)4.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对100例精神病患者在使用精神药物治疗后出现肥胖者,在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将其随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合剂组50例,空白对照组50例,疗程8周。

【经方发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发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发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经方发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本方简称苓桂术甘汤,是一个健脾去湿,温化痰饮的方剂、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

方中以茯苓利湿,桂枝通阳,白术健脾,甘草和中,仲景用以治疗脾阳虚弱,不能化水,湿聚成痰而造成的心下逆满、咳嗽气促、头眩、耳鸣、心悸以及“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等证。

此方虽为涤痰轻剂,但如能随证加减,运用范围也很广泛,效果也很明显。

本方应用范围。

1、胸部痞满,滞泻久不愈,而为里虚者。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3、胸满支饮上冲,目眩及脸浮肿者。

眩晕眩晕为临床常见证状之一,发作时头晕眼花,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

本病之病因多端,病机复杂。

前人曾有“无虑不作眩”和“无痰不作眩”之论。

临床上每有因痰饮停于中焦,致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气不降,痰浊上蒙清阳,遂致“起则头眩”而晕,每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获效。

典型病例:郭XX,女,48 岁。

患头晕一年多,每于饮食不适,或者受风寒时即发作。

头晕时目眩,耳鸣,脘闷,恶心,欲吐不得,食欲减退,不喜饮水,甚时不能起床。

脉缓,舌淡,苔白。

证属脾胃阳虚,中气虚衰,致水气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浊阴不得下降所致。

治以苓桂术甘汤二剂后,头晕及烦满、恶心,皆有好转。

后宗此方制成散剂,日服四钱,服一月痊愈,以后未复发。

【附】小儿麻痹案冀XX,男,7 岁。

患发热数日,即出现下肢软弱无力,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

经儿科诊断为小儿麻痹病。

针灸治疗三个月,下肢活动稍有好转,但还不能独立行走,需人扶持。

于是要求服中药治疗。

就诊时,见患儿下肢有浮肿,按有凹陷,并有振振摇的现象,并不时呕出清水,按之胸下胀满,似有痛感。

此为痰饮停聚于中焦,当时先以温化痰饮为主,并未考虑到治疗下肢痿弱。

遂先以苓桂术甘汤投之,以轻剂除痰消肿。

讵料服四剂后,患儿下肢肿消,居然行动也有好转,这实是意外收获,后即照此方加当归、川芎等,共服一个月,患儿健步如常,唯跑步时容易摔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
患者,男,46岁。

患者因胃癌于2005年3月16日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术后第4日即出现上腹饱胀,服胃动力药疗效不明显。

恶心纳杲,腹胀,腹部震水音。

舌脉: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脾阳不振,水饮内停。

治法:温阳化饮,消食降气。

处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桂枝10克,茯苓30克,白术10克,莱菔子15克,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少量,多次饮服。

服药3剂后,病情明显好转。

继服5剂,诸症消失。

按:
胃瘫综合征是指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

临床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

药物治疗以胃肠动力药为主。

以前多以术后中气受损,湿热内蕴,瘀血阻滞为病机,治疗以健脾和胃,清热去湿,通络止痛为主。

我们认为,胃瘫综合征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造成阴阳失调,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饮内停,致中焦受阻,腑气不通。

其病理因素以水饮为主,故治当健脾化饮。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功能温通健脾,化饮和胃,加菜菔子消食降气以通腑气。

药证相符,故能取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