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述

合集下载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医外科学-云南中医学院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医外科学-云南中医学院

皮肤解剖
皮肤解剖
皮肤的生理功能 一、保护作用 对机械、物理、化学损伤的防护; 对微生物的防御;防止体液丢失。 二、感觉作用 单一感觉、复合感觉 三、调节体温作用
四、分泌和排泄作用 小汗腺、大汗腺、皮脂腺分泌和排泄 五、吸收作用 六、代谢作用
三、病因病机
皮肤病的常见致病因素: 风、湿、热、虫、毒、瘀、血虚风燥 、 肝肾不足
⑷酊剂 适用于脚湿气、鹅掌风、体癣、牛 皮癣(神经性皮炎)等 。 ⑸油剂 适用于亚急性皮肤病中有糜烂、渗 出、鳞屑、脓疱等皮损。 ⑹软膏 适用于一切急慢性皮肤病无糜烂、 渗出者。
2.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皮损用药 (2)用药先温和后强烈 (3)浓度宜先低
我国认可的STD: 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 肿及腹股沟肉芽肿、尖锐湿疣、非淋菌性 尿道炎、生殖器疱疹、 艾滋病(AIDS)。
二、皮肤的解剖及生理
角质层 透明层 表皮 颗粒层 棘细胞层
皮肤
基底细胞层 真皮 乳头层 网状层 皮下组织
皮肤解剖
皮肤解剖
角朊细胞:表皮的主要细胞,最终形成角质脱
结节
疱疹
脓疱
鳞 屑
糜 烂
溃 疡

皲裂
苔藓样变
(二)辨皮肤病的性质 1.急性皮肤病 2. 慢性皮肤病
三、治法
(一)内治 (二)外治 1.外用药物的剂型 ⑴溶液 适用于渗出较多或脓性分泌物多的皮损。 ⑵粉剂(又名散剂) 适用于无渗出的急性或亚急 性的皮炎类疾病。 ⑶洗剂(又名混悬剂、悬垂剂) 适应证同粉剂。
落。
表皮更替时间:指从基底细胞(生发层)演化
到角质脱落所需时间。约28天。
树枝状细胞:
黑色素细胞——合成、分泌黑素。 郎格罕细胞——参与皮肤免疫。 麦克尔细胞、未定型细胞

厦门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厦门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作为《中医外科学》内容最丰富的章节,也是事业单位考试出题人比较喜欢出题的章节。

本章涉及到的疾病比较多,在病例分析型题中容易混淆,所以针对疾病的概念特点进行了总结。

1.热疮指发热过程中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2.蛇串疮是急性疱疹性的皮肤病,成簇水疱、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好发于春秋季节、胸胁部。

3.癣是真菌性的皮肤病,具有传染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而且其真菌镜检阳性。

4.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头发、皮肤多脂发亮,皮肤油腻,出现红斑、瘙痒,覆有鳞屑,脱而复生。

5.油风是头发突然发生斑块状脱落的慢性皮肤病,脱发区皮肤变薄,多数无自觉症状。

6.黄水疮是发生于皮肤的化脓性皮肤病,有传染性,皮损主要是浅在性脓疱和脓痂。

7.虫咬皮炎是有虫咬病史,或接触其毒液、虫体的毒毛而导致的皮炎。

8.疥疮是由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而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皮损处有灰白色、浅黑色或皮色隧道。

9.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反复发作。

10.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皮肤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接触史。

11.药毒有服药病史,导致皮肤或黏膜出现急性炎症反应。

12.瘾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风团颜色红或白,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

13.牛皮癣是慢性瘙痒性的皮肤病,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容易形成苔藓样变。

14.白疕是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红斑、丘疹、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有薄膜现象、点状出血。

关于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念特点的总结就是以上这些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参加每日一练,成就更好自己。

这些对于你是不是小问题?加油!。

中医外科学讲义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外科学讲义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0中医外科学讲义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发生于人体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所感染的一组传染性疾病,简称为“性病”。

【本章学习方法】通过图片记忆皮损特点第一节概论【考试重点】皮肤病的病因病机、皮损的辨证、外用药物的剂型及使用原则1.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外因主要是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其病机主要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化热、伤阴等。

2.皮肤病的原发性及继发性皮损(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2)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的皮损,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3.外用药剂型及使用原则外用药物的剂型有溶液、粉剂(又名散剂)、洗剂(又名混悬剂、悬垂剂)、酊剂、油剂、软膏等。

使用原则是要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①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②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

③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

④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并可参照下表外用药物剂型选择用药。

外用药物剂型选择应用表皮肤损害选用剂型皮肤损害选用剂型斑洗剂、软膏痂油剂、软膏丘疹洗剂抓痕洗剂水疱粉剂、洗剂鳞屑油剂、软膏脓疱粉剂、洗剂靡烂溶液湿敷(用于渗液多);洗剂(用于渗液少)结节软膏皲裂软膏风团洗剂苔藓样变软膏时注意药敏反应第二节热疮【考试重点】热疮的皮损特点及治疗1.热疮的含义和特点热疮是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中医助理 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助理 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述: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因病机皮肤病的常见症状:重要内容下面分别讨论瘙痒辩证:着重在风邪所致。

蛇串疮1.概念: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2.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

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

蛇串疮的辨证治疗总结下列关于蛇串疮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损对称分布B.多无疼痛C.皮损为红斑,风团D.愈后很少复发E.相当于西医的单纯疱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带状疱疹的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患者可多次发病A.皮损对称分布:湿疹对称分布疣不同疣的好发部位疣的内治法疣目,扁瘊皮损少者及鼠乳、掌跖疣、丝状疣均不需内服治疗。

疣的外治法各种疣均可选用木贼草、板蓝根、马齿苋、香附、苦参、白鲜皮、薏苡仁等中药,煎汤趁热洗涤患处,每天2~3次,可使部分皮疹脱落。

1.疣目:可选用推疣法、鸦胆子散敷贴法、荸荠或菱蒂摩擦法。

2.扁瘊:可选用洗涤法、涂法。

3.鼠乳:用消毒针头挑破患处,挤尽白色乳酪样物,再用碘酒或浓石炭酸溶液点患处。

若损害较多,应分批治疗,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癣:分头癣、手足癣、体癣、花斑癣癣的治疗方法本病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法,必须彻底治疗。

结合抗真菌药物。

(一)白秃疮、肥疮采用拔发疗法(二)鹅掌风、脚湿气1.水疱型:可选用1号癣药水、2号癣药水。

2.糜烂型:可选1:1500高锰酸钾溶液、3%硼酸溶液、二矾汤或半边莲60g煎汤待温,浸泡15分钟,次以皮脂膏或雄黄膏外搽。

3.脱屑型:可选用以上软膏外搽,浸泡剂浸泡。

(三)灰指甲每日以小刀刮除病甲变脆部分。

患者,男,30岁。

两大腿内侧可见3枚钱币形红斑,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围扩张,无明显疼痛,瘙痒感明显,多在夏季加重,入冬减轻。

应首先考虑的是A.圆癣B.紫白癜风C.白秃疮D.鹅掌风E.肥疮『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圆癣特点---中心消退,外围扩张B.紫白癜风:实即花斑癣C.白秃疮:西医之白癣(灰白色鳞屑,头皮0.3-0.8CM处折断。

中医外科学-概述 (2)

中医外科学-概述 (2)
2.湿痒 多见于人体下部的病变,多呈局限性 瘙痒,常有肿胀、水疱、糜烂,渗液黄粘, 浸淫成片,缠绵难愈,如湿疹。
皮肤病的症状及其中医辨证
一、自觉症状及其辨证 (一)瘙痒 3.热痒 皮损燃红灼热,瘙痒剧烈,抓破渗血,
甚则红肿、糜烂、渗液或渗脓、结痂,多属 瘙痒性皮肤病之急性期或化脓性皮肤病。
4.虫痒 常奇痒难忍,状如虫行皮中,浸淫蔓 延或痒处固定,遇热或夜间尤甚,互相传染, 如疥疮、癣等。
液的疱称为脓疱。形似疱疹,周围常有 红晕。 辨证:脓疱多属热毒。
脓疱
脓疱
脓疱
脓疱
脓疱
皮肤病的症状及其中医辨证
(一)原发性皮损 6.风团 定义:为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性扁平隆起。
常骤起骤消,消后不留痕迹。(由微血 管扩张渗出所致。)
辨证: 色红多为风热 色白多为风寒或血虚受风。
风团
风团
斑丘疹
红斑、丘疹
丘疹
丘疹
皮肤病的症状及其中医辨证
(一)原发性皮损 3.结节 定义:为高出皮面或隐于皮下的实质
性块状物,位于真皮内或皮下组织。 一般为黄豆至胡桃大小,比丘疹大 而深在。
辨证:红色结节为血热、血瘀; 肤色结节多属痰湿凝聚。
结节

皮肤病的症状及其中医辨证
(一)原发性皮损 4.疱疹 定义:为局限性高出皮面的腔隙内含浆液
5.血虚痒 多为阵发性瘙痒,常昼轻夜重,皮 肤干燥脱屑,日久皮肤粗糙肥厚,多见于慢 性瘙痒性皮肤病,如皮肤瘙痒症。
皮肤病的症状及其中医辨证
6.瘀血痒 瘙痒伴紫斑,色素沉着。 7.寒痒 多由脾肾阳虚引起,或寒邪外侵。
可兼见形寒肢冷,腹胀,大便溏稀,腰 膝酸痛等症状,皮疹红热不明显,或呈 寒性结节,溃疡等。
常用方药:常用药物有花椒、羊蹄根、土 槿皮、黄精、公丁、藿香、五倍子、苦 参、牙皂、补骨脂等。

中医外科学――第11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11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11章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皮疹的特点,如原发性皮损与继发性皮损之不同。

2.熟悉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内治法及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3.掌握蛇窜疮、疣、癣、湿疮、接触性皮炎、药毒、瘾疹、风瘙痒、牛皮癣、风热疮、白驳风、黄褐斑、粉刺、脂溢性皮炎、油风、淋病、梅毒等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4.熟悉热疮、黄水疮、虫咬皮炎、疥疮、日晒疮、猫眼疮、葡萄疫、瓜藤缠、紫癜风、酒齄鼻、红蝴蝶疮、艾滋病等的皮疹表现及其治疗。

5.了解各种皮肤病的鉴别诊断,西医学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皮肤结构。

2.因有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八个方面,举例说明其临床特点。

3.全身症状辨证与内科相同,局部自觉症状有瘙痒、疼痛、灼热、麻木等辨证。

4.皮肤损害的形态及其辨证。

5.内治常法的作用、适应症和常用方药。

6.分别介绍溶液、粉剂、洗剂、酊剂、软膏、油剂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适应症、用法。

7.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第一节热疮目的要求1.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2.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1.病因病机:风热毒盛阻于肺,反复发作,阴虚内热。

2.辨证:在红斑基础上的群集透明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3.治疗:局部未破者搽洗剂黄连膏,已破者用青黛膏,严重者根据辨证。

第二节蛇窜疮目的要求1.掌握本病疱疹特点及主要证型的治疗。

2.了解本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概述:本病不同名称及特点,说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2.辨证:缠腰火丹的症状,簇集成群的水疱排列成带状,皮肤刺痛为其主要特点。

3.治疗: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2)外治:按概论外治法。

4.鉴别诊断:与热疮的鉴别。

第三节疣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疣的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2.了解疣的种类。

教学内容1.病因病机:风热毒邪搏于肌肤。

2.辨证:分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丝状疣的好发部位及形态特点。

3.治疗:1)内治:活血解毒。

02第十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热疮、蛇串疮、疣、黄水疮)-中医外科学

02第十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热疮、蛇串疮、疣、黄水疮)-中医外科学

疱液细胞学检查镜下可见多核巨细胞或核内病毒包涵体,疱液 病毒培养有单纯疱疹病毒和细胞病变。
本病需与硬下疳、软下疳及接触性皮炎等鉴别。硬下疳表现为 无痛性溃疡与无痛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时易与生殖器疱疹的 溃疡和淋巴结肿大混淆;但硬下疳溃疡基底较硬,可检测到梅毒 螺旋体,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生殖器疱疹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方法。治疗目的为缩短病程,减 轻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和并发症;防止病情复发。强调辨证论治, 扶正祛邪,内外结合治疗。肝经湿热证宜清热利湿、化浊解毒,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毒恋证宜滋阴降火、解毒除湿,用知柏 地黄丸加减。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外治 可参考“热疮”。
证候:间歇发作,反复不愈;伴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 苔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增液汤加减。常用玄参、麦冬、生地黄、板蓝根、紫草、 生茵仁等。
2.外治疗法
(1)初起者局部酒精消毒,用三棱针或一次性5号注射针头浅刺 放出疱液。 (2)局部外用药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为主。水疱初期可用二味 拔毒散调茶水或紫金锭磨水外搽。 (3)水疱破溃,以糜烂、渗出偏重者,可用马齿苑水外洗或湿敷。 (4)皮损以结痂为主者,可用青黛膏、黄连膏等外搽。
3.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①围针沿疱疹或疼痛分布带边缘每隔3cm取一针刺点,捻转得 气后,留针30分钟,取针,每日1次,连刺7天。 ②体针取内关、曲池、阳陵泉、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支沟、 阿是穴、夹脊穴等。 ③火针以毫针针尖经酒精灯火焰烧红后,迅速对疱疹进行快速 点刺,再用棉签清理疱液,针刺不宜过深,过皮即起,5〜7日1 次。
第二节蛇串疮
病例
王某,男,32岁。5天前自觉左侧胸背作痛,到当地医院拍X 线片检查未见异常。2天前局部出现水疱,皮肤灼热刺痛,可见 粟米至黄豆大小成簇水疱,色红,局限于躯干左侧,呈带状排列。 体温最高38.4°C。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
免疫和炎症机制研究
深入探索皮肤病与性病的免疫和炎症机制,研究新的药物靶点和 治疗方法。
微生物组学研究
研究皮肤和性病微生物组的构成和功能,发现新的病原体和疾病传 播途径。
精准医学研究
利用基因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皮肤病与性病的精 准诊断和治疗。
新技术与方法在皮肤病与性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痤疮与玫瑰痤疮
痤疮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炎症,表 现为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和瘙痒的痘痘 。痤疮可能与激素水平、遗传和环境因 素有关。
VS
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表现为皮 肤潮红、肿胀、灼热和刺痛等症状。玫瑰 痤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 常等有关。
银屑病与白癜风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表现为 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和银白色鳞屑。银屑病 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皮炎
皮炎是指皮肤炎症,通常与接触过敏原、化学物质或感染有关。皮炎可以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 。
荨麻疹与药疹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消失。荨麻疹可能与食物、药 物或感染等有关。
药疹
药疹是指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药疹可能与药物种类、 剂量和使用时间等有关。
避免过度暴晒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和遮 阳帽等保护皮肤。
穿着合适的衣物
选择透气、舒适、棉质或天然纤维的衣物, 避免合成材料和紧身衣物。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减 少油炸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治疗原则和方法
确诊与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述
1.下列选项中属于引起皮肤病的外因的是
A. 风、湿、热、火、毒
B. 七情内伤
C. 风、湿、热、虫、毒
D. 肝肾损伤
E. 风、湿、寒、毒
2.皮肤病见发无定处,骤起骤消,剧烈瘙痒,皮肤干燥、脱屑等常见于
A. 风
B. 寒
C. 暑
D. 湿
E. 热
3.下列不属于湿邪所致的皮肤病特点的是
A. 皮肤损害以水疱为主
B. 皮肤糜烂
C. 病程缠绵,难以速愈
D. 自觉瘙痒或疼痛
E. 常患病于下部
4.下列属于虫邪导致的皮肤病的是
A. 虱子叮咬
B. 疥虫引起的疥疮
C. 松毛虫毒
D. 真菌引起的手癣
E. 以上都正确
5.皮损特点以干燥、肥厚、粗糙、脱屑为主,很少糜烂、渗液,自觉瘙痒,病期较长多属于
A. 血虚风燥
B. 肝肾不足
C. 脏腑失调
D. 血瘀
E. 毒邪
答案解析
1. C
【答案解析】皮肤病的病因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内因、外因两类。

外因主要是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2. A
【答案解析】由风邪引起的皮肤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发无定处,骤起骤消,剧烈瘙痒,皮肤干燥、脱屑,多发生于上部等。

3. D
【答案解析】湿邪所致的皮肤病,其皮肤损害以水疱为主,或为多形性,或皮肤糜烂,或淫浸四窜、滋水淋漓,常患病于下部,病程缠绵,难以速愈,愈后易发。

4. E
【答案解析】由虫致生的皮肤病多种多样,一为皮肤中寄生虫直接致病,如疥虫引起的疥疮,真菌引起手癣等;一为由昆虫的毒素侵入或过敏引起,如蚊虫、虱子叮咬所致的损伤、皮炎。

此外,还由肠道寄生虫过敏及桑毛虫毒、松毛虫毒等引起皮肤病等。

5. A
【答案解析】血虚风燥为皮肤病的重要病机。

其皮损特点以干燥、肥厚、粗糙、脱屑为主,很少糜烂、渗液,自觉瘙痒,病期较长,如牛皮癣、慢性湿疮、鱼鳞病等慢性皮肤病。

第八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因病机
皮肤病的病因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内因、外因两类。

外因主要是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其病机主要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化热、伤阴等。

性传播疾病主要由性接触染毒致病。

1. 风:许多皮肤病都与风邪有着密切关系。

由风邪引起的皮肤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发无定处,骤起骤消,如隐疹、游风;剧烈瘙痒,皮肤干燥、脱屑,如风瘙痒;多发生于上部,如面游风、白屑风等。

临床上风邪常与他邪相兼为病,如风湿、风热、风寒等。

2.湿:湿有内湿、外湿之分,皮肤病以外湿所致者居多,但有时外湿与内湿相合致病。

湿邪侵人肌肤,郁结不散,与气血相搏,多发生疱疹、渗液、糜烂、瘙痒等。

湿邪所致的皮肤病,其皮肤损害以水疱为主,或为多形性,或皮肤糜烂,或淫浸四窜、滋水淋漓,常患病于下部,病程缠绵,难以速愈,愈后易发。

3. 热:热为阳邪,火热同源,热为火之渐,热微则痒;火为热之甚,热盛则痛。

外感热邪,或脏腑实热,蕴阻肌肤,不得外泄,熏蒸肌表,均可发生皮肤病。

热邪致病多发于人体上部,其皮肤损害以红斑、红肿、脓疱、糜烂为主,自觉瘙痒或疼痛。

4. 虫:由虫致生的皮肤病多种多样,虫不同则皮损也不相同。

一为皮肤中寄生虫直接致病,如疥虫引起的疥疮,真菌则可引起手癣、脚癣、体癣、甲癣等病;一为由昆虫的毒素侵入或过敏引起的皮肤病,如蚊虫、臭虫、蠓虫、虱子叮咬所致的损伤和虫咬皮炎。

此外,尚可由肠道寄生虫过敏及禽类寄生虫毒、桑毛虫毒、松毛虫毒等引起皮肤病等,在临床中均较常见。

由虫引起的皮肤病,其症状是皮肤瘙痒甚剧,有的表现糜烂,有的能互相传染,有的可伴局部虫斑,脘腹疼痛,大便中可查到虫卵等。

5.毒:由毒邪引起的皮肤病可分为食毒、药物毒、虫毒、漆毒等,其病机不外中其毒邪或禀赋不耐对某物质过敏而成。

由毒邪引发的皮肤病,发病前有食“毒”物史或曾内服某种药物,或接触某种物质,或有毒虫叮咬史,需经过-定的潜伏期后方发病。

其症状是皮损表现为灼红、肿胀、丘疹、水疱、风团、糜烂等多种形态,或痒或痛,轻则局限一处,重则泛发全身。

停止上述毒邪来源后,其病去也快。

病重者皮肤暴肿,起大疱,破流滋水,皮肤层层剥脱,甚则危及生命,如药物毒。

6.血瘀:为皮肤病重要的病因病机,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均可导致气机不畅,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而为病。

血瘀证候多见于慢性皮肤病,其特点如:皮损色暗、紫红、青紫,或出现肌肤甲错、色素沉着、瘀斑、肥厚、结节、肿块、瘢痕、脱发,舌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如黧黑斑。

7. 血虚风燥亦为皮肤病的重要病机。

多种慢性皮肤病因长期皮肤瘙痒,寝食不安,脾虚食减,脾胃失其健运,阴血失其化源;或风湿郁久,郁而化热化火,伤其阴血,致阴血亏虚;或本虚病久,均可导致血虚风燥。

其皮损特点以干燥、肥厚、粗糙、脱屑为主,很少糜烂、渗液,自觉瘙痒,病期较长,如牛皮癣、白疤、慢性湿疮、风瘙痒、鱼鳞病等慢性皮肤病。

8. 肝肾不足,脏腑失调是皮肤病重要的病因病机,其中以肝肾不足为多见。

肝肾不足主要包括先天之精不足及后天精血不足。

如肝血虚,爪甲失养,则指甲肥厚干燥变脆;肝虚血燥,筋气失
荣,则生疣目;肝经火郁血滞,可致血痣。

肾精不充,发失其养,则毛发干枯易脱;肾虚,本色上泛,则面生黧黑斑。

因肝肾不足所致的皮肤病,其特点是大多呈慢性过程,其皮损有干燥、肥厚粗糙、脱屑,或伴毛发枯槁,脱发,色素沉着,指甲受损,或伴生疣目、血痣等。

因肾为先天之本,故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皮肤病与肝肾亦有一定的关系,如鱼鳞病、毛周角化症。

总之,皮肤病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病因所引起,常为数个以上的病因共同作用所致,或内伤与外感兼夹在一起,或为实证,或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