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朗诵活动策划方案

小学朗诵活动策划方案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进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朗诵活动策划方案,期望能帮到各位。
小学朗诵活动策划方案1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魅力,继承和发扬祖国光辉的诗歌文化。
2、丰富校园文化,美化校园语言环境,提高学生朗诵能力。
二、活动要求:1、朗诵内容为两首诗歌。
其中《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为1-3年级必诵诗歌。
“出则弟”篇为4-6年级必诵诗篇。
另一首各班自选。
内容以歌颂祖国、弘扬经典的儿歌、诗歌及古今诗词均可。
3-5分钟为宜。
2、朗诵对象:1—6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加比赛。
4、朗诵情势:以朗诵为主,可用领诵、全班齐诵、表演朗诵、配乐诵读等多种情势进行表演。
5、所需音乐自备,诗歌题目、评委名单于12月17号前上交语文组。
三、活动安排:2、地点:学校操场四、评奖办法:1、比赛分两组。
1-3年级为低段组,4-6年级为高段组。
比赛顺序以组内抽签为准。
2、评委:各班推选1名朗诵好、公平的同学成立评委席成员,交叉担负评委。
3、每组评出“声情并茂奖”两名,“朗诵创意奖”两名,“仪态大方奖”两名。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我的假想请同胞们共同商议,欢迎同胞们献计献策:1、《弟子规》中的必诵部分采取整组一同吟诵的情势。
实际上孩子们登台表演的主要是自选的那首诗。
2、这次评委是由各班推选出的学生担负。
1-3年级评高年级。
4-6年级评低年级。
每组需要一个负责人,同志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或评选情势呢?3、这次的奖项不评一二三等奖,初步假想是:“声情并茂奖”两名,“朗诵创意奖”两名,“仪态大方奖”两名。
同志们还有更成心思的奖名吗?4、基于人文性的推敲,咱这次为了让每个孩子有登台露脸的机会,基本放室外。
所以服装不作为评奖的标准。
关键是让孩子快乐,让老师轻松,让活动有效。
小学朗诵活动策划方案2一、指导思想:第一,通过比赛,激发学生读课文的爱好,养成学生读课文的习惯,增进学生朗诵水平的提高;其次,检查课堂朗诵教学的成效,引发教师对朗诵教学的重视,不断提升自我朗诵教学的水平;最后,通过比赛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篇1古诗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四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二教学重点:诗歌基本常识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教学过程:1诗歌的历史从人类开始有了劳动就有了诗歌人类最初的劳动号子就是诗歌的雏形,所以诗歌可以成为歌,因为可以配乐而歌2诗歌划分的阶段是从西晋谢灵运的山水诗开始的3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唐朝有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4诗歌分类:诗歌2诗歌规则:押韵和平仄押韵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首诗的偶句的结尾一个字必须押韵即韵母相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四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律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多才多艺,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独具特色。
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敏锐,体物细微。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散译: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犹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有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查的骑兵,告知我都户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教师诗歌朗诵教案大全集

教师诗歌朗诵教案大全集教案标题:教师诗歌朗诵教案大全集教案目标:1. 帮助教师提升诗歌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自信心。
教案一:诗歌朗诵基础训练教学目标:1. 学习基本的诗歌朗诵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播放一段优秀的诗歌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2. 讲解基本的朗诵技巧,如发音、语调、节奏等。
3. 练习:选择简短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并互相评价。
4. 教师示范:教师进行一次优秀的诗歌朗诵示范,让学生观摩和学习。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继续练习的重要性。
教案二:诗歌朗诵表达技巧训练教学目标:1. 学习如何通过声音、语速、情感等方式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播放一段情感丰富的诗歌朗诵视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讲解如何通过声音、语速、情感等方式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练习:选择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并注重情感的表达。
4. 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表演,注重情感的传递。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参与表演活动,提升表达能力。
教案三:诗歌朗诵与文化传承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不同国家的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引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
2.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的诗人进行研究和分享。
3. 朗诵比赛:组织一场朗诵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该国诗人的作品进行朗诵。
4. 文化交流:学生互相交流各自所学的国家文化和诗歌背景。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教案四:诗歌朗诵与情感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朗诵校本课程设计

朗诵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声音调节、气息控制、节奏把握等。
2. 学生能掌握不同文体的朗诵特点,如诗歌、散文、寓言等。
3. 学生能了解朗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朗诵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首诗歌或一篇短文的朗诵,做到发音准确、情感饱满、富有感染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朗诵表演,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朗诵技巧,为其他同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朗诵艺术的热爱,增强自信心,勇于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
2. 学生通过朗诵,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同理心,提高人文素养。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表达能力,好奇心强,喜欢表现自己。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团队协作,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朗诵技巧,提高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朗诵基本技巧:声音训练、气息控制、节奏把握、情感表达。
-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中有关朗读技巧的部分。
- 进度安排:2课时。
2. 不同文体的朗诵特点:- 诗歌朗诵:音韵美、意境传达。
- 散文朗诵:情感抒发、语气变化。
- 寓言朗诵:寓意表达、角色扮演。
-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散文、寓言等文体篇章。
- 进度安排:4课时。
3. 朗诵实践与表演:- 个人朗诵展示:选择一首诗歌或短文进行朗诵,注重技巧运用和情感表达。
- 小组合作朗诵:分组进行朗诵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散文等篇章。
- 进度安排:4课时。
4. 朗诵点评与指导:- 学生互相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诗歌诵读校本职称教案

一、教案名称:诗歌诵读校本职称教案第一章——认识诗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诗歌的欣赏和诵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资料,如诗歌选集、诗歌解读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分类、形式、语言等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诗歌,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诵读,感受诗歌的美。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诵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二、教案名称:诗歌诵读校本职称教案第二章——诗歌的欣赏与解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解读诗歌。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解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和解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资料,如诗歌选集、诗歌解读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和解读诗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和解读诗歌。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如何欣赏和解读诗歌,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欣赏和解读方法。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诗歌,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和解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三、教案名称:诗歌诵读校本职称教案第三章——诗歌的诵读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诵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幼儿园诗歌朗诵课程教案

幼儿园诗歌朗诵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用流利的语调、准确的发音和兴趣、感情地朗诵诗歌。
2. 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培养幼儿听取、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选好适合幼儿学习的诗歌,如儿歌、童谣等。
2. 播放器、音响。
3. 手势、表情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操作性问题、益智问答等形式导入课堂。
请学生各说一下自己印象比较深的诗歌,回忆一下诗歌中表达的内容。
步骤二:展示(10分钟)在教室氛围中放映动感诗歌(可以选择适合幼儿的儿歌,比如《小兔子乖乖》)。
分别演示正确的姿势背诵和错误的姿势背诵的效果,和发掘幼儿发表言论的方法和意义,教学生们坐在地上,模仿教师的做法,学习正确的姿势和语调。
步骤三:学习(15分钟)1. 将所选诗歌复制粘贴到 PPT 上或准备各幅手势、表情图片,教师将每一句诗的内容和形式解释一遍,告诉幼儿们这篇诗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并为幼儿们演示朗诵、标点和停顿的技巧。
2. 让一半学生进行分组课堂。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通过营造教室中的氛围来表演所学的诗歌,打扮成主角,围成生动活泼的小动物,展现出自己的情感和表演技巧。
步骤四:模仿(20分钟)每个小组选出最好的演员表演,让同学们投票选出表现最出色的小演员,可以加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步骤五:反馈(10分钟)在课堂内容与教学目标打好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演出进行反馈,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为下一阶段的表现提供提高方向。
步骤六:结束(5分钟)教师鼓励同学们拿起笔记本,写下自己对此次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最后教师做个总结,与学生共同祝福本次课堂的绝佳效果。
教学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教学量化:1. 学生积极参与排练,能够通过表演展现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能力,认识活动过程共有何种表现方式,提高了气氛和同学们的合作效率。
2. 通过参与此次课堂,学生能够具备掌握正确的语调、发音和诗歌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被培养了识别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了基础。
课文朗诵诗歌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停顿等。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运用恰当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朗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诵的基本技巧。
(2)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2. 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诗歌的节奏和停顿。
(2)如何运用恰当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朗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背景及创作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集体朗诵(1)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教师指导。
(3)评选最佳朗诵小组,给予奖励。
5. 角色扮演(1)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把握角色。
6. 情景模拟(1)教师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学生模拟情境进行朗诵。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语气和表情。
7.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课文朗诵的技巧。
(2)学生反思自己在朗诵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诵表现,如语音、语调、节奏、停顿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朗诵作业的完成情况,如朗诵视频、音频等。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延伸1. 课后阅读与欣赏其他诗歌作品。
诗歌朗诵教案

诗歌朗诵教案第一篇:诗歌朗诵教案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特此组织“诗朗诵社团”。
朗诵是一门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诗朗诵则把古诗文和朗诵相结合。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根据社团学员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计划:一、社团活动目的:1.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朗诵新秀。
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把朗诵、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3.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社团开展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社团活动计划第一次:总结上学期社团活动情况,提出本学期社团计划。
(共同讨论)第二次:指导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第三次:指导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第四次:指导诵读文言文《我爱你,妈妈》第五次:指导诵读《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第六次:指导诵读《过故人庄》—孟浩然第七次:指导诵读《元日》—王安石第八次:指导诵读《望洞庭》—刘禹锡第九次:指导诵读《宿石邑山中》—韩翃第十次: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
(社团全体成员)第十一次:指导诵读《少年行》—袁枚第十二次:指导诵读《乡村四月》—翁卷第十三次:指导诵读《出塞》—王昌龄第十四次:指导诵读《少年行》—王维第十五次:根据朗诵内容选配乐,配乐朗诵第十六次: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社员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朗诵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
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
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
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几年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一些古诗,积累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本学期将通过各种训练,加强古诗朗诵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
古诗积累量及朗诵水平。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选择一定篇目要求学生进行诵读。
四、全期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
六、评价工作安排 1、评价方式
采取等级制,口试为主,测试与平时学习表现相结合。
2、评价内
容
朗读要求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七、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广泛积累古诗。
2、同位、小组互组互学。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朗诵古诗提供场所。
4、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八、个人业务安排
1、温习领悟教学目标,多向优秀的有经验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
2、多阅读教学杂志,上网收看优秀教学视频,珍惜一切学习机会,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
九、科学实践活动安排 1、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朗诵习惯,打好基础。
围绕全套教材“读、背、用”的总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与
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活动内容(1)朗诵比赛(2)阅读心
得体会
【篇二:李青儿童诗朗诵校本课程纲要及教材】
学校:博思小学授课教师:李青时间:2012、9
序
健康学家们认为:朗诵有如歌唱,有增强肺功能之效;朗诵注重集
体配合,因而活跃了社交生活,对心理健康自然有益处;朗诵还是
一种“思维体操”,有助于减缓记忆衰退。
基于以上目的,开发此儿童诗朗诵校本课程,希望通过此校本课的
开展,激起学生诗朗诵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练好朗读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少年儿童。
儿童诗朗诵校本课程纲要
诗歌文化可以铸造人的心灵,启迪人的心智,提升人的品位,它是
学校校本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好的儿童诗歌是心灵鸡汤,
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诗歌的内容丰富,它往往具有评判,价值判断的功能,对好的事物进行褒奖,对坏的
事物进行讽刺,好的儿童诗歌的诵读有利于将价值观念渗透到孩子
的内心,同时它的褒贬功能有利于孩子是非辨别能力的锻炼。
诵读
儿童诗歌还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不单单有助于孩子情绪的宣泄,还是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成人进行心灵沟通的钥匙. 短短的几行字,
没有了古典律诗的种种束缚,却浓缩了丰富的内涵,这就是儿童诗
的无穷魅力。
有人说:儿童诗,语言的音乐。
因此,读一些短小的
儿童诗,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放松孩子的身心。
基于以上的几点
优势,我们开设了儿童诗歌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儿童诗歌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儿童诗,感受其与古诗的异同,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厚实的文学底蕴。
2、学习阅读儿童诗的一般方法,丰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
3、
在品读、交流儿童诗的过程中感受现代文化的绚丽多彩。
4、在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强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观察、认识生活的能力以及儿童诗歌的创作
能力二、课的内容:
儿童诗歌的知识,儿童诗歌的诵读指导,儿童诗歌的简单创作二、
课的安排:
三、课的实施
(1)方法:根据儿童诗歌的分类进行教学指导并指导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
(2)课时计划:每周一课时
(3)教室与设备:以多媒体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辅以整个校园的教学,在自然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朗诵激情,并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4)课程对象与人数:课程对象以有一定的阅读识字能力的学生为主。
班级人数以20人左右为宜。
四、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表现(50%),朗诵比赛的结果(20%),个人的创作水平(30%)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完善的
考勤制度。
2、加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记载,保证科目的修习时间。
3、积极探索学生互评、自评的功能与策略,实现评价的科学化、民
主化。
目录
第一课:风
第二课:秋天
第三课:雨
第四课:落叶飘飘
第五课:小松树
第六课:冬天的脚步
第七课:小雪花
第八课:新年的钟声
【篇三:2013年春三年级下册朗诵校本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