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试题复习资料

1. —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真取决于D

A. 市场占有率

B. 技术优势

C. 竞争优势

D. 贸易条件

2. 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B

A. 绝对价格

B. 相对价格

C. 不变价格

D. 以上三种都不是

3.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D

A. 生产达到均衡

B. 消费达到均衡

C. 市场出清

D.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4. 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

A. 増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能判断

5. 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A

A. 有益

B. 有害

C. 不变

D. 不能判断

6. 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A. 商品

B. 资本

C. 人员

D. 技术

7. 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 企业

B. 个人

C. 政府

D. 国家

8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A

A. 对

B. 错

9. 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B

A. 对

B. 错

A. 对

B. 错

11-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増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A

A. 对

B. 错

12.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A

A. 对

B. 错

13.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A

A. 对

B. 错

2.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坐标轴上的端点表示()。AB

A. 两种产品各自的最大可能性产量

B. 只生产一种产品,而另一种产品产量为零

C. 两种产品产量为零

D. 两种产品都不生产

2.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坐标轴上的端点表示()。AB

A. 两种产品各自的最大可能性产量

B•只生产一种产品,而另一种产品产量为零

C. 两种产品产量为零

D. 两种产品都不生产

3. 单一要素经济下,当自由贸易使得两国福利増加时,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会()。B

A. 更加平坦

B. 向外扩张

C. 向内扩张

D. 更加陡峭

4. 下列关于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之间的关系的观点,正确的是()。C

A. —种产品具备绝对优势,它就一定具备比较优势

B. —种产品具备比较优势,它就一定具备绝对优势

C. 绝对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具备比较优势

D•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不同的概念,二者没有关系

5. 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保持不变,其原因在于()。C

A. 劳动力总量不变

B. 工资水平不变

C. 机会成本不变

D. 产品总成本不变

6. 根据李嘉图模型,大国和小国之间进行贸易,自由贸易会()。D

A. 隆低小国的福利水平

B. 降低大国的福利水平

C. 改善小国的福利水平

7. 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各国劳动生产率方面存在绝对差异。B

A. 对

B. 错

8贸易利益表明各国只能通过消费比贸易前更少的出口商品换来消费更多的进口商品。B

A. 对

B. 错

9. 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贸易一定会导致完全专业化分工。B

A. 对

B. 错

10. 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应努力实现岀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B

A. 对

B. 错

11. 在李嘉图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______ 。C

A.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 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1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______ o B)

A. 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 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 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 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13.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____ C

A. 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 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 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岀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 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1. 下面哪个原因导致里昂惕夫之谜的岀现()C

A. 各国技术相同的假设

B. 赫尔谢尔-俄林模型的逻辑错误

C. 要素密集度逆转

D. 样本数据年份的特殊性

2•相对于日本而言,中国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如果双方降低进口关税水平,那

么,日本工人的福利水平将得到改善。B

A. 对

B. 错

3. 美日之间的制造品贸易比起中美之间的制造品贸易更符合赫克谢尔-俄林模型。B

A. 对

B. 错

4. 随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规模日益扩大,两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肯定会一样。B

A. 对

B. 错

密集型产品。B

A. 对

B. 错

6. 相对于比利时而言,澳大利亚拥有较高的T/L,双方进行贸易的话,有()。ABCD

A. 比利时的工人会获益

B. 澳大利亚的土地所有者会获益

C. 澳大利亚的工人会受损

D. 比利时的土地所有者会受损

7. 相对于比利时而言,渙大利亚拥有较高的T/L,双方进行贸易的话,有()。ABCD

A. 比利时的工人会获益

B. 澳大利亚的土地所有者会获益

C澳大利亚的工人会受损

D. 比利时的土地所有者会受损

8韩国土地稀缺而资本充裕,当韩国与美国、加拿大签署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协定时,可能会对哪个行业造成不利的影响()。A

A. 畜牧业

B. 影视产业

C. 电子产业

D. 服装业

9. —国生产单位小麦需要投入劳动力和土地数量分别为1和5,而生产单位纺织品需要投入劳动力和土地数量分别为2和6。则对于该国而言()。B

A. 无法判断产品的要素密集程度

B. 小麦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C. 纺织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D. 小麦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10. 根据对H-0理论的实证检验,比较符合H-0规律的是()。A

A. 中美贸易

B. 中印贸易

C. 美英贸易

D•美日贸易

11-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不同,贸易便不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A

A. 对

B. 错

12. 发达国家的非技术工人会比技术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A

A. 对

B. 错

13. 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辜赋论是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基础上的。B

A. 对

B. 错

U.假定每单位A产品的生产需要20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每单位B产品的生产需要1 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2200单位劳动与2000单位土地,外国有400单位劳动与500单位土地,根据H-0理论可知_________________ 。BC

A. 本国出口A产品、进口B产品

C. 外国出口A产品、进口B产品

D. 外国出口B产品、进口A产品

15.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包括_____ o ACD

A. 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 美国实际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 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 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16. 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认为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 o A

A. 要素專赋

B. 国民收入

C. 技术

D. 消费偏好

17. 如果一个劳动力丰裕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裕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_______ C

A. 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于资本成本上升

B. 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于资本成本下隆

C. 前一国家的工资水平会相对于后一国家上升

D. 前一国家的工资水平会相对于后一国家下降

18. 在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專赋论中______ C

A. 两国生产同一产品具有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异

B.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C. —国贸易产生的原因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拥有情况

D. 拥有丰裕劳动力的国家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劣势

1. 国际收入转移对双方贸易条件以及福利水平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要根据双方的边际支出倾向来进行具体分析。A

A. 对

B. 错

2. 二战结束后,如果日本向中国进行战争赔款,这些赔款将极大地改善中国的福利水平。B

A. 对

B. 错

3. 标准贸易模型的核心就是贸易条件。A

A. 对

B. 错

4. 标准贸易模型会从需求的角度探讨贸易问题,而这一点是李嘉图模型和赫克谢尔-俄林模型就忽略了的部分。B

A. 对

B. 错

5. 如果斯洛文尼亚(大国)对本国大多数出口产品实行出口补贴时()。B

A. 会遭到贸易伙伴国的报复

B. 提高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

C. 降低斯洛文尼亚的实际收入

D. 提高斯洛文尼亚的实际收入

6. 如果斯洛文尼亚(大国)对本国大多数出口产品实行出口补贴时()。B

A. 改善它的贸易条件

C. 降低它的边际消费倾向

D. 对它的贸易条件没有影响

7. 如果美国向穷国进行援助,受援国对每种产品的边际消费倾向都高于美国,则这种援助会()° A

A. 改善美国的贸易条件

B. 恶化美国的贸易条件

C. 不会影响贸易条件

D. 双方的贸易条件都会恶化

8贫困化增长更容易出现在()。A

A. 岀现岀口偏向型增长的穷国

B. 出现进口偏向型増长的穷国

C. 出现进口偏向型增长的富国

D. 出现出口偏向型増长的富国

9. H国出现进口偏向型增长,则()。A

A. 改善H国的贸易条件

B. 改善F国(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条件

C. 改善F国(贸易伙伴国)的经济福利

D. 恶化H国的经济福利

10. 如果一国的生产均衡点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则()。C

A. 该国所有工人都被用来生产一种产品

B. 该国所有资本都被用来生产一种产品

C. 该国所有工人都被用于生产

D. 该国所有资本都低效率地用于生产

11. 消费者的偏好是由()衡量的。D

A. 生产可能性曲线

B. 等价值线

C. 生产函数

D•无差异曲线

12. 在现有资源约束下,一国的最大产出价值点位于()。C

A. 等价值线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的部分

B. 等价值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交时的交点

C. 等价值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时的切点

D. 等价值线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下方的部分

13. 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科技进步,使得一个大国大幅度地增加了其产品的出口,那么,这会导致其贸易伙伴的贸易条件恶化。B

B. 错

14. 如果一个大国对国外产品需求增加,那么,这会导致其贸易条件的恶化。A

A. 对

B. 错

15. 由于资源辜赋的约束,一国永远不可能在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外的某点进行消费。B

A. 对

B. 错

16. 如果两国贸易前的国内需求偏好不同,资源寧赋和技术水平也不同,那么,两国一定可以进行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B

A. 对

B. 错

17. 如果两国贸易前的国内产品需求偏好不同,但资源專赋和技术水平完全相同,那么,两国将无法展开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B

A. 对

B. 错

18. 假设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现在,如果一国的出口价格指数是150,进口价格指数是200,那么,相对于基期,()。AC

A. 该国的出口品价格上升了50%

B. 该国的进口品价格上升了5%

C•该国的贸易条件为75

D•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

19. 对外开放后,一国的专业化生产点位于()。C

A. 该国的国内市场价格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上

B. 该国的国内市场价格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C. 国际市场价格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上

D•国际市场价格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20. 当机会成本递增时,如果两国发生贸易.那么()。D

A. 两国都可以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

B. 只有其中一国可以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

C. 只有其中的小国才可以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

D. 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相对价格介于贸易前两国的机会成本之间

1. 国际贸易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使得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生产和效率提高的好处。A

A. 对

B. 错

2. 只有当成本随着生产的扩大而降低时,一个国家才有动力专注于生产其比较优势的产品。B

A. 对

B. 错

3. 存在规模经济时,产品的专业化使得厂商能够从导致平均成本下降的长期生产中获利A

A. 对

B. 错

4. —个国家岀口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的原因是()。D

B. 它的劳动生产率往往会更高

C•它的生产中使用的要素相对丰富

D. 以上都不是

5. 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可能与()相关。D

A. 与Heckscher-Ohlin要素比例相关的比较优势

B. 基于收益递减的比较优势

C.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D. 以上都不是

6. 某些行业存在内部规模报酬递增,那么不可能出现()。D

A. 产业间贸易

B. 产业内贸易

C. 较高的专业化程度

D. 产业的完全竞争

7. 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主要是在()之间进行的D

A. 少量的竞争真头垄断者

B. 大量的价格竞争企业

C. 少量的价格竞争企业

D. 各个国家/行业的垄断企业

8. 存在规模经济时,市场规模扩大会()。B

A. 减少企业数量并降低单位价格

B. 增加企业数量并隆低单位价格

C. 增加企业数量并提高单位价格

D. 减少企业数量并提高单位价格

9. 外部规模经济()。A

A. 可能与完全竞争的行业有关

B. 往往导致垄断

C. 往往会为每家公司带来巨额利润

D. 不可能与完全竞争的行业有关

10. 当单位成本时,会出现内部规模经济()。B

A. 随着行业规模扩大而增长

B. 随着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C. 随着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而增长

D.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1. 下列哪种情况更容易导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D

A. 固定成本的行业

B. 无差异性的同质产品

C. 国家之间的要素專赋差异性

D. 国家之间的要素寧赋相似性

2. —种产品所在的产业是完全竞争的,且存在规模经济,那么,这两国之间关于这种产品的贸易最有可能的是()。A

A. 产业内贸易

B. 价格竞争

C. Heckscher-Ohlin模型下的贸易模式

3. 最常见的市场结构是()。D

A. 完全竞争

B. 完全垄断

C. 完全垂直一体化

D. 垄断竞争

4. 国际贸易运输成本的提高,会导致国际贸易规模的缩小,通常会使得岀口国的产品出口价格和进口国的产品进口价格同时上升。B

A. 对

B. 错

5. 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第一国出口了价值70万元衬衫,进口了价值200万元西服。那么第一国的服装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将高于第二国。B

A. 对

B. 错

6. 如果第一国的服装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100万和500万美元第二国的服装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30万美元和28万美元,那么,第二国服装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更高。A

A. 对

B. 错

7. 如果两国贸易前产品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同时有规模经济的存在,那么两国可以进行互利性的国际贸易。A

A. 对

B. 错

8如果两国贸易前产品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那么两国之间永远不可能进行互利性的国际贸易:B

A. 对

B. 错

9. 分析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模型有:B

A. 规模经济模型

B.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C. H-0模型

D. 比较优势模型

10. 致产业内贸易产生的杲主要原因是D

A. 各国技术水平的不同

B. 各国资源辜赋的不同

C. 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D. 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的存在

1. 与小国相反,大国征收进口关税一定增加社会净福利。()B

A. 对

2. 征收进口关税的福利二消费者福利+生产者福利+政府税收。()A

A. 对

B. 错

3. 征收进口关税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因此削减进口关税会使消费者享受实惠。()A

A. 对

B. 错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D

A. 消费扭曲损失是消费者损失了但生产者得到了的部分

B. 消费扭曲损失原是消费者福利的一部分,消费者损失了,也没有其他人得到,是一种无谓损失

C. 无谓损失包括生产扭曲损失和消费扭曲损失

D. 生产扭曲损失指由于关税而导致国内生产过多地生产这种商品造成的福利损失

5.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D

A.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B.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实际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C. 进口关税对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是一样的

D. 进口关税对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6. 一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C

A. 总是高于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率

B. 取决于该国是大国还是小国

C. 取决于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率、国内增加值

D. 衡量关税对就业机会保护的程度

7. 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D

A. 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B. 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C. 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D. 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8. 小国设置的进口关税:()。A

A. 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B. 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C. 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D. 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9. 美国对洗衣机征收25%从价税后,()。C

A. 美国洗衣机生产者受损了

B. 美国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受益了

C. 美国消费者受损了

D. 美国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受害者,只美国政府得益了

10. 小国对一个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会使产品的国内价格升高,国际价格下降。B

A. 对

11-关税带来的无谓损失是对国内资源低效利用的増加而造成的。A

A. 对

B. 错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税作为一种贸易壁垒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B

A. 对

B. 错

13. 对进口的每一本教科书征收5美元的关税,是一个从价关税的例子。B

A. 对

B. 错

14. 对于征收关税的大国来说,关税将:D

A. 隆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福利减少

B. 增加消费者剩余和隆低生产者剩余,増加政府收入,福利增加

C•降低消费者剩余和增加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福利增加

D. 以上都不正确

15. 关税的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收入从:B

A. 国内生产者转移到国内消费者

B. 国内消费者转移到国内生产者

C. 国内生产者转移到本国政府

D. 本国政府转移到国内消费者

16. —个小国对工业制成品征收的关税,那么:A

A. 国民福利总水平会下降

B. 国内工业制成品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C. 国内市场国内工业制成品价格上升小于

D. 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均减少

1. 母国垄断情况下,实施进口配额使得垄断厂商能够自由提价了。A

A. 对

B. 错

2. 小国实施岀口补贴的净福利损失高于大国实施出口补贴的净福利损失。B

A. 对

B. 错

3. 小国限制进口的政策和鼓励出口的政策都会使国内生产者受益、消费者受损。A

A. 对

B. 错

4. 对一个小国而言,进口关税比进口配额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小。B

A. 对

B. 错

5•以下是各国政府更加倾向于采用配额而不是关税的理由C

A. 配额可以给政府带来更多收入

B. 配额制不阻碍国内外市场竞争

C. 关税的改变要受到国际贸易协定的严格控制

D. 配额制更不利于腐败的政府官员进行寻租

6. 在一个进口国家里实行进口配额,则:D

A. 隆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减少母国净福利

B. 增加消费者剩余和隆低生产者剩余,増加母国净福利

C. 降低消费者剩余和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母国净福利

D. 以上都不正确

7. 大国实施出口补贴.会造成:D

A. 生产性扭曲损失

B. 消费性扭曲损失

C. 贸易条件损失

D. 以上都包含

8关税政策和配额政策的重要区别在于,关税:B

A. 可以提升商品价格

B. 可以为政府带来税收

C. 对国内生产者有利

D. 以上都不正确

9. 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对岀口商品生产发放补贴,旨在降低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促进本国出口。()A

A. 对

B. 错

10. 实行进口配额制时,若将进口配额许可证给予出口国政府,会使得配额的成本高于同等情形下关税的成本。()A

A. 对

B. 错

11-美国《购买美国产品法》针对由联邦或州政府拨款的采购,对国产化比率提岀硬性要求,这是自动出口限制措施的体现。()B

A. 对

B. 错

12. 进口配额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的生产者,但会造成消费者的福利损失。A

A. 对

B. 错

13. 下列陈述正确的有()。BD

A. 大国给予出口补贴不产生无谓损失

B. 大国给予出口补贴的一部分损失来自其贸易条件恶化

C. 小国给予出口补贴不能增加其出口

D. 大国给予岀口补贴的损失大于小国

14.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CD

A. 与关税相比,进口配额需要分配许可证,管理复杂,存在寻租的可能

B. 进口配额与关税都涉及到进口配额许可证的发放

C•进口配额与关税的福利效应中,都是会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

D•与进口配额相比,关税对进口量影响不确定,管理简单

15. 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有()。ABCD

A. 进口配额

B. 自动出口限制

C. 技术性贸易措施

D. 国产化程度要求

16. 出口补贴的经济影响不包括()。C

A. 政府支出増加

B. 消费者剩余减少

C. 消费者剩余增加

D. 生产者剩余增加

17. 从出口补贴中受益的主体是()B

A. 出口国政府

B. 岀口国生产者

C. 进口国生产者

D. 出口国消费者

18. 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全球配额和()。A

A. 国别配额

B. 绝对配额

C•间接配额

D. 关税配额

19. 1977年到1981年,美国进口日本汽车所占比例从18%提高到25%,而国内汽车产量下降了1/3,约30万名美国汽车工人失业。经过美国与日本谈判达成协议,1981年到1983年日本将岀口指美国汽车限制在168万辆,1984年到1985年提高到每年185万辆。这是下列哪一种非关税措施?()B

A. 出口补贴

B. 自动岀口限制

C. 国产化程度要求

D•进口配额

1. 与小国相反,大国征收进口关税一定增加社会净福利。()B

A. 对

B. 错

2. 征收进口关税的福利二消费者福利+生产者福利+政府税收。()A

A. 对

B. 错

3. 征收进口关税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因此削减进口关税会使消费者享受实惠。()A

A. 对

B. 错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D

A. 消费扭曲损失是消费者损失了但生产者得到了的部分

B. 消费扭曲损失原是消费者福利的一部分,消费者损失了,也没有其他人得到,是一种无谓

损失

C. 无谓损失包括生产扭曲损失和消费扭曲损失

D•生产扭曲损失指由于关税而导致国内生产过多地生产这种商品造成的福利损失

5.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D

A.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商品愿育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B.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实际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C. 进口关税对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是一样的

D. 进口关税对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6. —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C

A. 总是高于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率

B. 取决于该国是大国还是小国

C. 取决于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率、国内增加值

D. 衡量关税对就业机会保护的程度

7. 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D

A. 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B. 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C. 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D. 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8. 小国设置的进口关税:()。A

A. 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B. 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C. 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D. 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9. 美国对洗衣机征收25%从价税后,()。C

A. 美国洗衣机生产者受损了

B. 美国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受益了

C. 美国消费者受损了

D. 美国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受害者,只美国政府得益了

10. 小国对一个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会使产品的国内价格升高,国际价格下降。B

A. 对

B. 错

11-关税带来的无谓损失是对国内资源低效利用的増加而造成的。A

A. 对

B. 错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税作为一种贸易壁垒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B

A. 对

B. 错

13. 对进口的每一本教科书征收5美元的关税,是一个从价关税的例子。B

A. 对

B. 错

14. 对于征收关税的大国来说,关税将:D

A. 隆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福利减少

B. 增加消费者剩余和降低生产者剩余,増加政府收入,福利增加

C. 降低消费者剩余和增加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福利增加

D. 以上都不正确

15. 关税的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收入从:B

A. 国内生产者转移到国内消费者

B. 国内消费者转移到国内生产者

C. 国内生产者转移到本国政府

D. 本国政府转移到国内消费者

16. —个小国对工业制成品征收的关税,那么:A

A. 国民福利总水平会下降

B. 国内工业制成品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C. 国内市场国内工业制成品价格上升小于10W

D. 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均减少

17. 母国垄断情况下,实施进口配额使得垄断厂商能够自由提价了。A

A. 对

B. 错

18. 小国实施岀口补贴的净福利损失高于大国实施岀口补贴的净福利损失。B

A. 对

B. 错

19. 小国限制进口的政策和鼓励出口的政策都会使国内生产者受益、消费者受损。A

A. 对

B. 错

20. 对一个小国而言,进口关税比进口配额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小。B

A. 对

B. 错

21. 以下是各国政府更加倾向于采用配额而不是关税的理由C

A. 配额可以给政府带来更多收入

B. 配额制不阻碍国内外市场竞争

C. 关税的改变要受到国际贸易协定的严格控制

D. 配额制更不利于腐败的政府官员进行寻租

22. 在一个进口国家里实行进口配额,则:D

A. 降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减少母国净福利

B. 增加消费者剩余和隆低生产者剩余,增加母国净福利

C. 降低消费者剩余和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母国净福利

D. 以上都不正确

23. 大国实施出口补贴,会造成:D

A. 生产性扭曲损失

B. 消费性扭曲损失

C. 贸易条件损失

D. 以上都包含

24. 关税政策和配额政策的重要区别在于,关税:B

A. 可以提升商品价格

B. 可以为政府带来税收

C. 对国内生产者有利

D. 以上都不正确

25. 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对出口商品生产发放补贴,旨在降低本国岀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促进本国出口。()A

A. 对

B. 错

26. 实行进口配额制时,若将进口配额许可证给予出口国政府,会使得配额的成本高于同等情形下关税的成本。()A

A. 对

B. 错

27. 美国《购买美国产品法》针对由联邦或州政府拨款的采购,对国产化比率提出硬性要求,这是自动出口限制措施的体现。()B

A. 对

B. 错

28. 进口配额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的生产者,但会造成消费者的福利损失。A

A. 对

B. 错

29下列陈述正确的有()。BD

A. 大国给予出口补贴不产生无谓损失

B. 大国给予出口补贴的一部分损失来自其贸易条件恶化

C. 小国给予出口补贴不能增加其出口

D. 大国给予岀口补贴的损失大于小国

30.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CD

A. 与关税相比,进口配额需要分配许可证,管理复杂,存在寻租的可能

B. 进口配额与关税都涉及到进口配额许可证的发放

C•进口配额与关税的福利效应中,都是会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

D•与进口配额相比,关税对进口量影响不确定,管理简单

31. 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有()。ABCD

A. 进口配额

B. 自动出口限制

C. 技术性贸易措施

D. 国产化程度要求

32. 出口补贴的经济影响不包括()。C

A. 政府支出増加

B. 消费者剩余减少

C. 消费者剩余增加

D. 生产者剩余增加

33. 从出口补贴中受益的主体是()B

A. 出口国政府

B. 岀口国生产者

C. 进口国生产者

D. 岀口国消费者

34. 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全球配额和()。A

A. 国别配额

B. 绝对配额

C. 间接配额

D. 关税配额

35. 1977年到1981年,美国进口日本汽车所占比例从18%提高到25%,而国内汽车产量下降了1/3,约30万名美国汽车工人失业。经过美国与日本谈判达成协议,1981年到1983年日本将出口指美国汽车限制在168万辆,1984年到1985年提高到每年185万辆。这是下列哪一种非关税措施?()B

A. 出口补贴

B. 自动出口限制

C. 国产化程度要求

D•进口配额

1. 国际贸易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使得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生产和效率提高的好处。A

A. 对

B. 错

2. 只有当成本随着生产的扩大而降低时,一个国家才有动力专注于生产其比较优势的产品。B

A. 对

B. 错

3. 存在规模经济时,产品的专业化使得厂商能够从导致平均成本下降的长期生产中获利。A

A. 对

B. 错

4. 下列哪种情况更容易导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D

A. 固定成本的行业

B. 无差异性的同质产品

C. 国家之间的要素專赋差异性

D. 国家之间的要素辜赋相似性

5. 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存在着°伪产业内贸易"。实际上,这种贸易产生的原因是()。B

A. 真头垄断市场

B. Heckscher-Ohlin模型下的比较优势

C. 杲优关税问题

D. 巨大的产业吸引力

6. —种产品所在的产业是完全竞争的,且存在规模经济,那么,这两国之间关于这种产品的贸易最有可能的是()。A

A. 产业内贸易

B. 价格竞争

C. Heckscher-Ohlin模型下的贸易模式

D. 产业间贸易

7. —个国家岀口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的原因是()。D

A. 其需求具有不同的产品偏向性

B. 它的劳动生产率往往会更高

C. 它的生产中使用的要素相对丰富

D. 以上都不是

8. 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可能与()相关。D

A. 与Heckscher-Ohlin要素比例相关的比较优势

B. 基于收益递减的比较优势

C.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D. 以上都不是

9. 某些行业存在内部规模报酬递增,那么不可能出现()。D

A. 产业间贸易

B. 产业内贸易

C•较高的专业化程度

D. 产业的完全竞争

10. 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主要是在()之间进行的D

A. 少量的竞争寡头垄断者

B. 大量的价格竞争企业

C. 少量的价格竞争企业

D. 各个国家/行业的垄断企业

11. 存在规模经济时,市场规模扩大会()。B

A. 减少企业数量并隆低单位价格

B. 增加企业数量并降低单位价格

C. 增加企业数量并提高单位价格

D. 减少企业数量并提高单位价格

12. 杲常见的市场结构是()。D

A. 完全竞争

B. 完全垄断

C. 完全垂直一体化

D. 垄断竞争

13. 外部规模经济()。A

A. 可能与完全竞争的行业有关

B. 往往导致垄断

C. 往往会为每家公司带来巨额利润

D. 不可能与完全竞争的行业有关

14. 当单位成本时,会出现内部规模经济()。B

A. 随着行业规模扩大而增长

B. 随着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C. 随着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而增长

D.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而下隆

15. 国际贸易运输成本的提高,会导致国际贸易规模的缩小,通常会使得岀口国的产品岀口价格和进口国的产品进口价格同时上升。B

A. 对

B. 错

16. 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第一国岀口了价值70万元衬衫,进口了价值200万元西服。那么第一国的服装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将高于第二国。B

A. 对

B. 错

17. 如果第一国的服装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100万和500万美元,第二国的服装进口额和出

口额分别为30万美元和28万美元,那么,第二国服装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更高。A

A. 对

B. 错

18. 如果两国贸易前产品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同时有规模经济的存在,那么两国可以进行互利性的国际贸易。A

A. 对

B. 错

19. 如果两国贸易前产品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那么两国之间永远不可能进行互利性的国际贸易:B

A. 对

B. 错

20. 新贸易理论的重要前提假设是BC

A. 规模报酬不变

B. 技术进步

C. 规模报酬递增

D. 完全竞争

21. 分析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模型有:B

A. 规模经济模型

B.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C. H-0模型

D. 比较优势模型

22. 致产业内贸易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D

A. 各国技术水平的不同

B. 各国资源專赋的不同

C. 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D. 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的存在

国际经济学试题复习资料

1. 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 市场占有率 B. 技术优势 C. 竞争优势 D. 贸易条件 2. 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 绝对价格 B. 相对价格 C. 不变价格 D. 以上三种都不是 3.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 生产达到均衡 B. 消费达到均衡 C. 市场出清 D.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4. 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C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能判断 5. 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 有益 B. 有害 C. 不变 D. 不能判断 6. 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 A. 商品 B. 资本 C. 人员 D. 技术 7. 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D A. 企业 B. 个人 C. 政府 D.国家 8. 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A A. 对 B. 错 9. 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B A. 对 B. 错 10.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A A. 对

11. 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A A. 对 B. 错 12.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A A. 对 B. 错 13.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A A. 对 B. 错 1.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坐标轴上的端点表示()。 AB A. 两种产品各自的最大可能性产量 B. 只生产一种产品,而另一种产品产量为零 C. 两种产品产量为零 D.两种产品都不生产 2.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坐标轴上的端点表示()。AB A. 两种产品各自的最大可能性产量 B. 只生产一种产品,而另一种产品产量为零 C. 两种产品产量为零 D. 两种产品都不生产 3. 单一要素经济下,当自由贸易使得两国福利增加时,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会()。 B A. 更加平坦 B. 向外扩张 C. 向内扩张 D. 更加陡峭 4. 下列关于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之间的关系的观点,正确的是()。 C A. 一种产品具备绝对优势,它就一定具备比较优势 B. 一种产品具备比较优势,它就一定具备绝对优势 C. 绝对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具备比较优势 D.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不同的概念,二者没有关系 5. 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保持不变,其原因在于 ( )。 C A. 劳动力总量不变 B. 工资水平不变 C. 机会成本不变 D. 产品总成本不变 6. 根据李嘉图模型,大国和小国之间进行贸易,自由贸易会()。D A. 降低小国的福利水平 B. 降低大国的福利水平 C. 改善小国的福利水平 D. 改善两国的福利水平 7. 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各国劳动生产率方面存在绝对差异。 B A. 对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精简版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单选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 )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2、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魁奈 3、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化大生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矛盾,其解决途径是( ) A、国际投资 B、国际技术转让 C、国际融资 D、国际贸易 4、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和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在诸种均中为主导力量的是( ) A、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B、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 C、商品价格均等化 D、工资率均等化 5、提出雁形模式的动态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弗农 B、赤松要 C、小岛清 D、俄林 6、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最好的方法是( )

B、固定的受惠 C、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D、政府适时分配 7、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若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关税的程度是( )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等 D、不确定 8、不是成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 ) A、欧洲联盟 B、亚欧经济合作 C、美加自由贸易区 D、东南亚国家联盟 9、多数国际卡特尔组织难以长久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难以( ) A、制定垄断价格 B、维持垄断价格 C、控制生产成本 D、控制销售成本 10、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若下降,其出口量将增加,出口总收入( ) A、不变 B、增加 C、下降 D、不确定 11、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鼓励战略的战略取向分别是( ) A、内向型-内向型 B、内向型-外向型 C、外向型-外向型 D、外向型-内向型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次作业答案 1、国际贸易值是各国出口值之和 对外贸易值是一国进出口值之和 2、贸易所得是指贸易带来的利益,贸易模式是指商品和要素的进出口方式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B、各国的货币制度不同C、各 国的法律不同D、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 4、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商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错 5、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错要点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低工资 6、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贸易中获益。错要点正确理解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 7、国际贸易静态利益是指短期、要素、生产率等不变、直接通过贸易活动情况下获得的利益国际贸易动态利益是指长期、要素、生产率变化、间接通过贸易活动情况下通过贸易获得的利益

8 、在资本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劳动的边际生产增加错要点其他条件不变劳动的边际递减 9、特定要素模型和李嘉图模型的关键区别边际报酬递减 10、比较成本基本涵义是两国生产两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比例的比较11、加工贸易的作用 、有利于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的优势B、有利于发 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C、有利于积极利用外资 1 / 22 12、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禀赋的增加将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减少同时引起其他商品的产量增加错 (反了) 要点雷布津斯基定理 13、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出口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国家里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错要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16、麦之勒悖论 、于关税一方面使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B、一方面又导致进口 产品的世界价格下降C、在一些情况下关税最终可能会使进口品的国内价格下降产生与预期相反的价格变动 17、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受损

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试卷以及试题库(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3、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4、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5、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6、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7、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8、社会无差异曲线:假设个人偏好与社会偏好保持一致,即可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有两大用途:第一,通过结合预算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第二,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出发,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9、赫-俄定理(H-O定理):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而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家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利益,因此各国应该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由于该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10、贫困化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需要满足几个前提条件:(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2)增长过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3)增长过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增长过的进口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过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11、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12、生命周期:指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退,完成的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的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要经历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 13、重叠需求: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所谓的重叠需求是指在两国都有的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 期末复习题

《国际经济学》作业一 (第1-5讲) 一.选择: 1、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 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1) D、A (2) C、B (3) A、D (4) B、C 2.假定食品部门与制造业部门的特定要素分别为土地与资本,两部门共同要素为劳动力,如果食品价格下降8%,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1) 工资率下降幅度小于8% (2) 食品部门产量下降、制造业部门产量上升 (3) 资本所有者收入上升、土地所有者收入下降 (4) 劳动力从食品部门流向制造业部门 3.假定每单位A 产品的生产需要20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每单位B 产品的生产需要1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 单位劳动与2000 单位土地,外国有400 单位劳动与500 单位土地,根据H-O 理论可推出 (1) 本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 (2) 本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 (3) 外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 (4) 外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 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说明: (1)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2)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3)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4)国际市场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

商品。 5、如果—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人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增长模式为: (1)进口替代。 (2)资本密集型商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3)出口扩张 (4)以上三者都不对。 6、以下产品中,哪一种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 (1)大米 (2)电视机 (3)原油 (4)矿物 7、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1)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2)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3)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 (4)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8、里昂惕夫悖论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 (1)虽然美国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程度更高(2)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 (3)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居民的福利 (4)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NP的增长速度 9、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 (1)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 (2)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 (3)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B.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 C.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不断增长D.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国际经济活动B.国际经济关系 C.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D.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 3.国际经济学产生的时间()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4.以下不是国际贸易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的是() A.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B.国际交换比例的确定 C.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D.国际贸易制度安排5.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工具,集中于国际经济的货币方面的国际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是()A.国际贸易 B.国际金融 C.国际要素流动 D.区域经济一体化 6.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国际经济活动B.国际经济关系 C.国际生产关系D.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活动 二、判断改错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 2. 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站在单个国家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的。() 三、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2.国际经济关系 四、简答题 1.简述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的四种形式。 2.简述国际经济学区别于一般经济学的特征。 3.简述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1.C 2.D 3.A 4.D 5.B 6.C 二、判断改错题 1.×。将“国际贸易理论”改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金融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系统科学。 3.√。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独立于个别国家之外来研究所有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问题。 三、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家之间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分析,提示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传导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2.国际经济关系:一国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是世界范围内超越国家界限的国家间诸多关系的总和。 四、简答题 1.简述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的四种形式。 (1)国际贸易形式的经济活动。它主要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易与劳务交换,以及这些商业活动对世界经济及其有关国家的影响;(2)国际金融形式的经济活动。它主要包括国与国之间的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所引起的资本流动,以及与国际贸易和国际融资活动有关的国际结算、国际汇总、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外汇管制及金融限制等政策;(3)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经济活动。它主要包括国与国之间伴随跨国公司全球经营行为而引起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及这些生产要素流动对母国、东道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活动。它主要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表现形式、理论依据及其实践。 2.简述国际经济学区别于一般经济学的特征。 (1)研究视角的独特性。国际经济学关注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决定,以及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资源国际流动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决定与影响。 (2)国际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对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和人为的障碍。这要求必须有一套专门的理论来解释国际经济活动。 (3)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国际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使得一国经济政策不仅会影响本国的资源配置,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国与国之间经济活动的传递性及相互影响。因此,在研究与国际经济问题相联系的政策时,也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一般国内经济政策的解释。 3.简述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从学科体系上来看,二者基本上都由宏观、微观两大部分组成。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国际贸易理论所研究的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实际上属于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而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国际金融理论所研究的货币机制、国际货币关系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等问题也基本上属于西方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另外,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国际经济学。 (2)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合理配置的理论经济学,而国际经济学则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理论经济学。②研究范围不同。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部分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从数量方面研究单个生产者与单位消费者的经济活动,研究单个行业、单个市场的经济状况变化;而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即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利益,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及依据。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部分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独立的考察对象,研究其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经济中各个有关问题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等全局性问题;而国际经济学宏观部分,即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重点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复习全

精心整理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 述分析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均衡

两国均衡时,甲国内均衡点为A,乙国内均衡点为A’,国内价格线分别为PA和PA’。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乙国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乙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乙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易三角”。 四、分析不同机会成本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题】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①机会成本不变:为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 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是不变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斜率为常数、向右下方 倾斜的直线。 ②机会成本递增:为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 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是增 加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③机会成本递减:为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 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是减

(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2011)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 是指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绝对利益 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绝对优势。各国从事自己占据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进而交换,便可以通过贸易获益,世界的总体福利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 3、比较利益 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指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低生产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它们便能从相互之间的国际分工和彼此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 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5、贸易乘数(2003) 是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用来分析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描述经济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6、一价定律 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7、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2009) 贸易创造是指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贸易转移是指产品由过去从较低生产成本国进口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8、流动借贷 是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进入了实际支付的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走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9、固定借贷 是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走向没有决定性作用。 10、边际进口倾向 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则每单位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越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反之则较大。 11、倾销(2004)(2006)(2009) 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12、幼稚产业(2002) 是指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此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和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中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这样的产业就称为幼稚产业。 13、外汇 是指货币当局以外币形式保有的可在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用作支付的债权。 14、汇率 是指两种货币之间进行交换的比价。

中国海洋大学王舒鸿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 最早实行金本位的时期是在 A 17世纪 B 18世纪 C 19世纪 D 20世纪 2.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 A.通货膨胀率B.铸币平价 C.购买力平价D.利率平价 3. 用来表示一国国际收支长期趋势的收支差额是 A 商品贸易差额 B 基本收支差额 C 经常项目差额 D 官方结算差额 4. 如果dx,dm分别代表出口的需求弹性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A dx + dm <1 B dx + dm ≤1 C dx + dm >1 D dx + dm ≥1 5. 国际收支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就应该 A 减少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降低货币乘数m B 减少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增加货币乘数m C 增加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增加货币乘数m D 增加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降低货币乘数m 6. 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 A 货币贬值程度 B 国际收支状况 C 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 D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 7. 当一国处于高失业和国际收支赤字时,应采用()。 A、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B、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 C、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D、扩张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 8. 根据国际收入调整论的吸收方法,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应 A 提高国民收入和国民吸收 B 提高国民收入,减少国民吸收 C 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国民吸收 D 减少国民收入和国民吸收 9.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 A.1951年B.1961 年 C.1971年D.1981 年 10. 在浮动汇率与资本可完全流动的情形下:() A.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有效。 B.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

一、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1、基本内容: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的发生 2、评价: 贡献:a、从一国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b、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c、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 局限性:a、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b、对需求因素未予以充分考虑,影响了理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c、过分强调静态结果,排除技术进步及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适用性. 二、结合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以美元为本币,请画图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将如何变动. 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一国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美国的货币市场决定美元的利率,美元利率则影响维持利率平价的汇率。所以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会导致美元相对欧元的贬值。但美元供给的变 动对长期利率和实际产出没有影 三、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是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指流通货币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加速上升,整体物价水平以极高速度快速上涨的现象,使民众对货币价值失去信心.由于货币的流通量增加快速,使货币变得没有价值时,人们会急于要以货币换取实物,人心惶惶的结果只会更加速通货膨胀的恶化,整体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很快地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失去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剧烈的汇率波动或严重的地区政治冲突,其发行的信用货币(纸币)将存在很大的风险。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经济原因一般是纸币发行过多。 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控制社会总需求,增加商品有效供给. 四、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会出现严重违背购买力平价的情况? 1.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品 运输费用和贸易管制会使得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通成本变高,从而削弱作为购买力评价理论基础的一价定律的作用机制。由于非贸易品的存在,即使是相对购买力,也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 2。非自由竞争 当贸易壁垒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同时存在时,各国价格水平之间的联系会进一步弱化. 3.不同国家消费模式和价格水平计量方面的区别 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的消费方式不同,而且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预测的是价格变动而非价格水平,所以不管各国用什么样的商品篮子来定义价格水平,它都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概念,商品篮子中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可能会使得相对购买力平价无法经手不同官方价格指数的检验。 五、什么是比较优势,如何评价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学说是基于绝对优势学说的不足提出来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极大发展了贸易理论,但比较优势理论是从静态状态下进行考量的,没有考虑到国家经济情况的发展会影响各国的比较优势,这是其不足之处。

2021国际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经典题型)

2021国际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经典题型)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绝对优势(理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加更绝对优势(或更高效率),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处在绝对劣势(或效率更高),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 产自己存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用其中一部分去互换其存有绝对劣势的商品,从而提升两国 的资源配置效率,减少商品的生产量,加深消费者福利。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核心是论证如果两个国家生产同样的产品情况下,其中一个国 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中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处于绝对劣势,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国 际贸易同样可以为双方带来利益;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在劣势,仍有可能展开互利贸易。一国 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大一些的商品(具备比较优势),同时进口本国绝 对劣势相对小的商品,便可以赢得利益。 要素丰裕度:衡量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或者说是一个国家资 源的相对供给量。有两种定义要素丰裕度的方法。一种是以实物单位定义,另一种是以相 对要素价格定义。 要素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采用的生产要素的女团比例。在资本与 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采用的资本-劳动 比率。 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多少进口商品,或者说是一国出口商品价 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如果a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a国的贸易条件可以表示 为px/py。一国的贸易条件是其贸易伙伴的贸易条件的倒数。 相互市场需求法则:具体内容:在一国国内,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 去同意。国家间商品经济的具体内容比例就是由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市场需求同意的。互换比价或贸易条件与否不利应当就是贸易双方彼此对另一国出口商品市场需求程度的高 低而的定,只有在相互市场需求平衡,一国输入商品数量恰好等同于另一国输出商品数量 时所构成的互换比价才彰显商品的国际价值。若一个国家以它的产品和另一个国家对它的 产品市场需求数量及市场需求减少的程度比较,外国对其商品的市场需求越是少于它对外 国商品的市场需求,贸易条件就对它越不利,贸易条件越是吻合外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互 换比价,也就是说它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就可以取回更多的外国商品。 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提供曲线包含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进口 和出口的商品数量。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曲线合成的。产业

《国际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2.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3.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其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4. 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5.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实施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的政策。 二、填空题 1. _______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答案:自由贸易 2. _______是决定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答案:比较优势 3. _______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答案:科技进步 4. _______是全球化的主要挑战之一。 答案:文化冲突 5. _______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之一。 答案:关税壁垒 三、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 A. 生产成本

B. 市场需求 C. 政府政策 D. 个人喜好 答案:D 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推动力? A. 科技进步 B. 文化交流 C. 政治冲突 D. 经济发展 答案:C 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挑战? A. 文化冲突 B. 环境问题 C. 经济发展不平衡 D. 人口增长 答案:D 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 A. 关税壁垒 B. 配额制度 C. 非关税壁垒 D. 自由贸易协定 答案:D 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影响? A. 经济一体化 B. 文化交流 C. 政治冲突 D. 技术进步 答案:C

西南●最新版】[0403]《国际经济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西南●最新版】[0403]《国际经济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基本概念题: 1.___之谜:___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商品则是资本密集型的,这一结论与___的资源禀赋理论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2.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当政府试图创造比较优势时应运而生的。它试图通过税收激励和研发补贴等手段来刺激新兴朝阳产业的发展,是恢复、提高和发展一个产业的战略。 3.有效关税:有效关税是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增值部分的影响或保护程度,又称为实际保护率。 4.共同市场:共同市场是指成员国之间产品和服务可以自由流动,对非成员国家采取共同的贸易限制措施,生产要素在集团内部可以自由流动。例如,1992年___的共同市场。

5.看跌期权:看跌期权是持有人有权按特定价格卖出外汇的权利。当看跌期权的持有人要求执行期权时,开立人则必须买进外汇。 6.补贴:补贴是政府为国内企业提供成本上的优势,使得它们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实际成本或利润考虑的价格出售产品。这类贸易措施是对本国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生产者进行保护的一种间接形式。政府补贴包括多种形式,如直接的现金支付、税收减免、保险安排和低息贷款等。为便于讨论,将补贴分为两种:一是国内补贴(domestic subsidy),即提供给进口竞争产品生产者的补贴;二是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y),即给予在海外销售的出口产品生产者的补贴。接受补贴的生产者都会提供数量更多的商品。 7.倾销:倾销是国际差别定价的一种形式,指考虑到运输成本和关税之后,同一种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低于国内的价格,或者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也被视为倾销。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题目(苏大应用)

名词解释(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关税同盟 2、共同市场 3、最惠国待遇原则 4、灰色区域措施 5、外汇倾销 6、保税区 7、出口加工区 8、科学工业园 9、绝对配额 10、相对配额 11、技术性贸易壁垒 12、关税升级 13、出口管制 14、非关税壁垒 15、进口附加税 16、荷兰病 17、幼稚产业的标准 18、普雷维什命题 19、要素充裕度 20、要素密集度 21、提供曲线

22、雷布津斯基定理 23、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 24、掉期交易 25、外汇暴露 26、基准汇率 27、管理浮动汇率 28、铸币平价 二、问答题(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有哪些主要的解释?这些解释的说服力如何? 2.相互需求理论的内容。 3.澳大利亚土地辽阔,印度劳动力丰富。小麦相对于纺织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根据H-O理论,这两个国家将如何开展贸易?为什么?随着贸易的上升,这两个国家哪种要素获益?哪种要素遭受损失?为什么? 4.近年来,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许多国家对我国纺织产品进口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请利用要素禀赋论及相关理论分析其原因,并对这一做法做出简单评价。 5.近年来,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企业越来越关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盗版”和“伪造”行为:这些国家成功研发的产品向

发展中国家出口后被当地企业复制,但这些企业未向拥有专利的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请分析这种现象将怎么样影响产品周期和发达国家对新产品的研制? 6.重商主义的主要思想。 7.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8、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和汉密尔顿的制造业保护说有何异同? 9、分析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10、19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是什么?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出现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 11、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出现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 1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该理论的主要缺陷体现在哪些方面? 13、J曲线效应及其原因。 三、分析计算题(5小题,前4小题每题7分,第5小题8分,共36分) 1、请阐述持续性倾销的条件及经济学原理(需绘图说明)。 2、大国实施出口补贴的效应与小国进行出口补贴有什么不同(需绘图说明)。 3、大国实施生产补贴的效应与小国进行生产补贴有什么不同(需绘图说明)。 4、欧盟和美国对飞机制造业均执行战略性贸易政策,试构造完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试卷5份和试题库(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要素禀赋 2.倾销 3.黄金输送点 4.三元悖论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 A 两国的绝对优势 B 两国的比较优势 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 两国的要素禀赋 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 A 外国企业 B 非盈利机构 C 国际经济组织 D 政府 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 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 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 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 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 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 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 A 技术转让 B 信息交流 C 信息回授 D 示范效应 10.在斯图旺表中第三象限表示() A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 B 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 C 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 D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2.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出现过,并且很难避免。()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相同的起因和特征,彼此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4.列昂惕夫反论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关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了保护。() 5.按照技术差距贸易论,技术差距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 6.穆勒认为,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7.根据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从基期到报告期,通货膨胀的差异应该等于汇率的差别。() 8.牙买加体系基本特征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浮动汇率制及黄金货币作用的削弱。() 9.国民收入的国际差异会引起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根底 1、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应 ①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概念:说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②时机本钱: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生产中的时机本钱包括递增、递减、不变三种情况。具体如P18图1-2所示。 递增:当生产点由A向B移动时,对应的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时机本钱是递增的。 递减:当生产点由B向C移动时,对应的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下降,即随着*的生产量的减少,其时机本钱是递减的。 不变: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即处处切线斜率一样时,生产*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一样,此时的时机本钱是固定不变的。 (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假定所有个体的偏好都是一样的,则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与性质就和个人无差异曲线一致。如上图1-4所示。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用途:〔1〕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在图1-4中,BB’线表示在*和Y的价格既定情况下一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该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C表示整个社会消费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对*和Y的总需求也就随之确定。〔2〕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福利。 2、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生产均衡:即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均衡 消费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均衡 市场出清:即总供应=总需求

如上图1-5所示,一般均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E,在E点,两条曲线拥有共同的切线,该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的相对价格P,也就是说,这两条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消费,在E点,生产者利润到达了最大化。 〔2〕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假设A国在封闭条件下*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商品的价格,则称A国在*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Y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同样的道理,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个国之间的贸易方向取决于比较优势,即每个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 3、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贸易平衡:也可转化为一国国民收入与总支出相等这一条件。 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的一般均衡如上图1-10所示,图中相对价格线P W与生产可能性边界限的切点决定了生产均衡点Q点。同时这条相对价格线又表示该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因此它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了消费均衡点C点。 〔2〕国际均衡价格 在新的均衡状态下,两国面对一样的价格水平,此时的价格称为国际均衡价格。如上图1-13所示,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相对价格即为国际均衡价格,从图中可以发现,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水平之间,即1≤≤2. 4、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根本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展产品交换。总的来说,国际贸易产生有以下四个原因:〔1〕生产技术差异;〔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3〕需求方面的差异〔即消费者偏好不同〕;〔4〕规模收益递增或不完全竞争。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 是指一国在生*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就是说,A国生产一单位的*所使用的劳动投入比B国要少,或者说A国在*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则说明A国相对于B国在*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描述的是不同同一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上下,而比较优势描述的则是其时机本钱。由于要素的稀缺性,在充分就业的情形下,增加*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其他产品的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