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4 鉴赏诗歌的语言-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浙江专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4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中考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语言”主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语言风格两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进而做出评述。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中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考查形式。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的把握。只有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考查内容。主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4)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推敲,从而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预计2018年中考对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考查仍会加强,而考生应给予重视。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溪上遇雨(其二)

唐·崔道融①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②明。

【注】①崔道融:晚唐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②晚照:夕阳的余晖。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咏夏雨,既无任何寓意,也非作者心境的写照,但富有生活情趣。

B.全诗描绘了一幅雨势迅猛、雨脚不定的夏雨图。

C.一会儿东边日头西边雨,一会儿西边日头东边雨,写出了由于雨脚转移迅速造成的一种自然奇景。

D.以从容“坐看”云起着笔,而用“忽惊”“却是”跌宕转折,直接描写出夏雨的急骤。

2.试分析“坐看黑云衔猛雨”中“衔”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1.D

2.“衔”字将黑云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雨从云生的景象。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D项,理解不正确,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预料。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衔”字将黑云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雨从云生的景象。

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①觏:读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解析】题干要求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夕阳返照江面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如: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4.【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途经造口壁写的。他想起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太后情急下,连夜赶路,一路上百姓逃难的情景,感慨万千提笔写下此诗歌。

谈谈对(乙)词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诗人是有坚定的报国之志的,所以,这句表面上是实写诗人自己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仍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其实暗喻自己的报国之志非常的坚定,有百折不回的意志,也有像那浩浩荡荡江水最后能冲破阻碍,获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解析】解答此题一是从字面去理解,水向东流是自然规律,二是从语句的寓意上去理解,围绕规律的作用引发的联想,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作答。

5.【浙江省绍兴市绍初教育集团2020届九年级4月份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歌末句用“闲”表现“中庭栀子花”,很有意味,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闲”以拟人的手法表现花闲在中庭,无人欣赏采撷。从侧面表现了人们因农事而忙,无暇赏花的情景。传达出山村生活的忙碌、悠然与安闲。(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栀子花又名“同心花”,是爱情的象征。“闲”字将栀子花人格化,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

名师点睛

1.抓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中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

2.抓形容词。考生要注意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和活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如“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中的“轻”,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且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本不可触的梦有了重量,堪称妙绝。

3.抓数量词。诗(词)人精心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唐代诗人齐己《早梅》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4.抓表颜色的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