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及由来介绍大全

合集下载

有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有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有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又称“月光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家中团圆,赏月祭月,共度美好时光。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秋节的知识,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令人向往的节日。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活动,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

相传,古代人们崇拜太阳和月亮,认为月亮是人间的神仙,因此每年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会向月亮祈福,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据史书记载,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代的人们将中秋节看作是祭祀月亮之日,通过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和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庭团圆、亲友聚会的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赏月。

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合家团圆,一同赏月。

月圆则祥,月亮被视为团圆的象征,所以人们赏月的同时也是祈愿家人和平、幸福的美好时刻。

2. 吃月饼: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形状圆润,寓意团圆和谐。

传统的月饼有多种口味,如蛋黄莲蓉、五仁、豆沙等,口感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3. 赏桂花:桂花是中秋节的花卉之一,开花时正值中秋节,花香四溢。

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赏桂花,欣赏其芳香,俗称“赏桂花”。

4. 点灯笼:中秋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点灯笼。

人们会将各种形状的彩灯挂在院子里或楼台上,营造出灯火辉煌的节日氛围。

5. 嫦娥奔月:与中秋节有关的一个传说是“嫦娥奔月”。

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仙女吃了长生不老药后,飞升至月宫并成为月亮上的仙女。

人们通过讲述和演绎这个故事来传承中秋节的文化。

三、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更是人们表达思念和感恩之情的日子。

中秋节有着重要的家庭和社交意义。

在这一天,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同时,中秋节也是亲友交往的好机会,人们会互赠月饼和礼品,祝福彼此五福临门。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层文化的内涵。

中秋节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和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家族团结等。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月活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秋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以及一些常见的习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最早可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的殷商时代。

据传,殷商时期的帝王妻子嫦娥在一个月圆之夜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子。

为了纪念嫦娥仙子,人们开始在每年中秋月圆之夜举行祭月活动。

这也是中秋节的最早起源。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中秋节逐渐与农业生产和丰收的传统联系在一起。

农耕社会的人们通过庆祝中秋节,祈求丰收和幸福团圆。

中秋节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通过亲友团聚,共同欢庆这一节日。

中秋节因此也被称为团圆节。

二、中秋节的习俗1. 月饼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它是一种圆形糕点,代表着团圆。

传统的月饼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和五仁等。

人们在这一天会品尝月饼,以表达对团圆的渴望和祝福。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和茶水,一家人或亲友们一同赏月。

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团圆和圆满,人们希望通过赏月来祈福。

3. 点灯笼点灯笼也是中秋节时的一种习俗。

人们将纸灯笼挂在房屋门前或树上,用烛光照亮夜空。

灯笼具有象征光明和希望的意义,也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4.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传说。

人们讲述着嫦娥仙子的故事,通过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她。

这包括听讲座、参观展览和观看嫦娥奔月的舞蹈表演等。

5. 赛月饼在一些地方,还有赛月饼的活动。

人们通过制作不同形状的月饼并比赛,以展示他们的烹饪技艺和创意。

三、结语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它不仅代表着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在中秋佳节中感受浓浓的亲情和美好的祝福吧!。

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

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

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始于唐朝,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共度这个喜庆的节日。

中秋节既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又有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

一、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信仰太阳和月亮,视其为神明。

为了祈求丰收和家庭的团圆幸福,人们便开始举办庆祝活动。

“月中秋,饼中圆”,中秋节的由来就与月饼有关。

二、传统的中秋节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中秋之夜,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赏皓月。

家人团聚在庭院或阳台上,点亮灯笼,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美食。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它象征着团圆。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会互相赠送月饼,作为亲情和友情的象征。

3. 建秋堆:中秋节最有趣的习俗之一是建秋堆。

人们用芦苇叶和五色塑料纸,搭建精美的秋堆,形状各异、寓意丰富,以表达人民对生活的祈愿。

4. 点灯笼:中秋节的另一项传统习俗是点灯笼。

人们用红纸、五彩丝线和蜡烛制作各式各样的小灯笼,将其挂在门口或院子里,用来照亮迷途的人们。

5.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喜欢在这天赏桂花。

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也象征着幸福和繁荣。

6. 猜灯谜: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大家可以猜谜儿,增加节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中秋节的节庆活动1. 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个活动起源于南方的民间传说,人们仿照救活屈原的故事,在赛月饼的同时划龙舟,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和敬意。

2. 中秋晚会:在中秋节这一天,许多城市会举办精彩的中秋晚会,表演丰富多样的文艺节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3. 亲友聚会: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共度佳节。

大家坐在一起品尝美食,分享喜悦,增进感情。

四、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作为值得纪念的传统节日,它不仅可以加强家庭的联系,也可以让人们忙碌的生活稍事停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关于中秋节的来历说法有很多,以下列出三个比较常见的说法。

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各地都有习俗,人们会摆上香案,祈求平安,吃月饼祈求团圆等。

来历来历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来历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来历三: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习俗月饼,每到中秋节,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我们对亲情的寄托。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赠月饼,是一种亲情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的联络。

在节日当晚,一家人会围在香案前切月饼吃,每个人都要吃,这代表了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象征着团员。

设香案,中秋季也是祭月的节日,人们会设香案,点上香,放上水果、月饼等,香案置于院落中,表达了对月亮的祭拜,也表达了人们对神的敬仰。

赏月,这一天月亮很美,由古代文人骚客们发起,他们的诗句及作品促使这种活动逐渐成为一种习俗,这一天一家人一起赏月那叫圆满,一个人漂泊在外赏月,会异常孤单。

中秋节的由来与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与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与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国家法定假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团圆共度,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以及其习俗。

一、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据传始于商朝晚期。

古人认为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中最美的月亮,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最早的含义是庆祝农作物丰收和感谢月亮守护农田和人民的节日。

后来,中秋节与祭祀月神的活动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团圆、感恩及祈求幸福的盛大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1. 赏月:中秋节最经典的习俗之一是赏月。

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人们会聚集在室外或登高望月台,欣赏明亮的圆月。

赏月活动常常会伴有吟诗、吃月饼和品茗等传统习俗。

2. 敬拜月亮: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亲手制作精美的蜡烛灯笼,点燃蜡烛来敬拜月亮。

这一传统源自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感谢之情,也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3. 吃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具有丰富的馅料,如莲蓉、豆沙和核桃等。

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4. 赏桂花:中秋节正好是桂花盛开的时节,人们喜欢去公园、街道或院子里赏桂花。

桂花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联想到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5. 剪纸和灯笼: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制作各种形状的剪纸和灯笼,如兔子、月亮、花草等。

这些剪纸和灯笼用来装点家中或放在室外,增添节日氛围。

6. 儿童游戏:中秋节也是儿童的节日。

在中秋节的晚上,孩子们会穿上新衣服,提着灯笼在街头巷尾玩耍。

他们会玩耍各种传统游戏,如踩高跷、玩风筝等。

7. 家庭团聚: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团圆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追求尽可能与家人团聚。

无论家人身在何处,中秋节都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总结:中秋节是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一传统节日。

无论是赏月、吃月饼,还是进行各种传统习俗的庆祝,中秋节都体现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

让我们期待中秋节的到来,与家人一同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刻。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1】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将节日。

习俗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玩花灯等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2】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扬州中秋节习俗1、祭月老扬州在遵循着传统的祭月习俗。

这天晚上,女性们都要竟相在阳台、庭院,陈设果品糕点,点燃香烛,向月祷拜直至深夜。

在扬州,敬月的供品十分丰盛,有菱角、嫩藕、莲蓬、柿子、石榴、芡实、栗子、芋头、南瓜等,还有一盘鱼,加上“月宫饼”,举凡中秋时节成熟的瓜果都可以上供,越丰盛越好。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节日。

一、来历:中秋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习俗。

相传古代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和庇佑,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向明亮的圆月祭祀。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成为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二、风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风俗之一就是赏月。

当晚,家人团聚,一同赏月,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常被讲述。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主食是月饼。

月饼通常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

人们相互赠送月饼,寓意着团圆和祝福。

3. 点灯笼: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风俗是点灯笼。

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花园里挂灯笼,营造出温馨的节日氛围。

特别是在公园或广场上还会举行灯笼展览,各种造型的灯笼争奇斗艳,壮观非常。

4.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季节,人们会在这时欣赏桂花的香气和美丽。

5. 祭拜家神: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为家中的神像或祖先设立祭拜台,烧香祭拜,祈求平安和祝福。

三、故事:1. 嫦娥奔月: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太阳,炎炎夏日使人们苦不堪言。

于是后羿英勇地射下九个太阳,挽救了人间。

但他的举动引起了太阳神的愤怒,太阳神降下久旱。

后羿为了挽救百姓,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不死药。

但被嫉妒的弓箭手冯宣偷走,后羿只好把药丹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不忍看到百姓苦苦哀求,决定用这颗药丹消灭罪恶并拯救百姓。

她吞下了药丹后飞升至月宫,成为嫦娥仙子,并定居在月亮上守护着人间。

2. 后羿射日:相传,后羿为了救世人们,这天以力大无穷、箭术精湛的他开始实施了射日计划。

后羿利用自己超人的力量,用绣线一箭射往天空的九个太阳,成功拯救了人类,太阴隐去九个太阳,回到了正常的状态。

人们敬佩他的英勇事迹,将他的名字流传至今,中秋节也因之而更加庄重隆重。

以上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的简要介绍。

希望大家能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与家人团聚,共度一个温馨美满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和各类民俗风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各类民俗风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各类民俗风俗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据史料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秋季中旬,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泉州民俗文化积淀丰厚,中秋佳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如今,虽然有些习俗已不复存在,但依然保留在人们的美好文化记忆中。

拜“月娘妈”赏月“博饼”共享月饼夜游笋江烧“塔仔”拜月一般是妇女的活动。

泉州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

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习俗。

传说嫦娥偷灵药,奔月而去,千百年来的神话传说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渲染,使月宫仙子受到凡人的尊崇,尤其是一般劳动妇女,以为女性当上月中之王,更是顶礼膜拜。

因而便在每年的中秋月下,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

赏月“博饼”赏月是由古而今、最具大众化的习俗。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赏月既可是家庭式的活动,亦可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之间团体性的聚会。

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园圃、阳台、屋顶天坪或露天公共场所,摆上美味月饼,沏上一壶香茗,对月当歌,边尝饼品茗,边聊天叙旧,不亦乐乎!博饼是赏月活动中的一种有趣的游戏。

博饼有一套游戏规则,即在月饼中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用轮流掷骰子的办法,按骰子的点数去博,气氛十分热烈,平添节日的欢乐和情趣。

共享月饼中秋月饼是中秋节的特别食品,各种月饼在节前即已纷纷制出,以供中秋节送礼、请客和自家食用。

合家团圆、老少一起品尝月饼,实为天伦之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习俗及由来介绍大全
中秋节的习俗
祭月赏月在古代中秋节最主要的习俗就是祭月了,先是由帝王家开始祭月后来流传到民间,演变成家族式的祭月。

古代有‘男不祭月,女不拜灶的习俗’。

所以祭月一般是家庭的女主人担任主祭其他女性担任从祭。

后来在中秋节的时候祭月逐步发展成娱乐的方式赏月,当代中秋节赏月也是很重要的习俗。

观看灯会中秋节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观看灯会,古时候也叫赏灯大会,观灯会
猜灯谜,五颜六色的灯光映照着月圆的天空衬托出节日的气氛。

品尝月饼一谈到中秋节大家都会想到吃月饼,在古时候,人们吃的月饼大部分都是自己制
作的,在中秋节的时候制作月饼,吃月饼也是很重要的习俗。

饮桂花酒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会品尝桂花酒,八月桂花很香,用桂花制作的美酒让人垂涎
欲滴,一边吃着月饼,一边饮着桂花酒,家人欢聚在一起欣赏明月。

点塔灯
在湖广一代中秋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在塔上或者是自己家的瓦上点一盏灯,点灯的寓意
是祈祷平安。

中秋最早记载和来历
其实中秋自春秋时,便已有记载。

《礼记》中便曾记载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其中“夕月”一词便是指中秋,在古人意识里“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
下之和。

”月亮于古人而言便是“天下和”的信仰,祭月之时便是中秋之日。

自上古时期便奉行八月祈祀,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明世宗在位时,还特意在北京建月坛专用于祭月活动,《明嘉靖祭祀》中记载说:“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

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

”由此便可见古代帝王对祭月的重视。

唐朝时,祭月仪式便已完善,《新唐书·卷十五》中便有记载:“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
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由此可见,唐朝祭月仪式
之盛。

祭月习俗不仅盛行于宫内,还流行于民间,宋朝《新编醉翁谈》便有记载说:“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

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

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地区一直延续着祭月仪式。

中秋节什么时候开始吃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并非自古有之。

相传中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礼制。

相传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月饼寓意团圆,应该是明朝开始的。

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

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中秋为什么要吃月饼
最初的月饼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最传统的月饼是圆形的,寓意着团圆、美好。

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演变成现在每年一度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是中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核,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月饼在中国早就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爷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将嫦娥奔月的作为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中秋的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到明清时期几乎与同样重要。

中秋节有很多传说,中国人耳熟能
详的有几个故事。

一是嫦娥奔月故事。

传说在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人间民不聊生。

这时候一个名叫后羿的年轻人出现了,他登上昆仑山的顶峰,张弓搭箭,嗖嗖嗖射落了九个太阳,大地于是变得凉爽,草木开始生长,牲畜也开始繁衍,百姓们不再饱受炎热之苦。

后羿为百姓立了大功劳,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都慕名前来投师学艺,有一个名叫蓬蒙的心术不正的人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遇见了西天的王母娘娘,王母为感激后羿为百姓作出的贡献,赐给后羿两颗药丸,并告诉他服用以
后可以得道成仙。

后羿不愿独自成仙,便将王母所赐仙药交由美貌的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将药放进了百宝箱,岂料这件事被蓬蒙知道了,就乘后羿率众打猎时,称病在家,持剑闯入后羿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誓死不给,危急之下拿出仙药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后,身体变得极其轻盈,慢慢地飘向了天空。

后羿预感到嫦娥有危险,于是在打猎途中匆匆赶回家。

赶到的时候,嫦娥已经飘出了窗口,后羿只来得及扯下了嫦娥的一段衣袖,眼睁睁地看着嫦娥飞向空中,飞离了他和故土,飞到了月亮之上。

嫦娥奔月那天刚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后羿都遥遥望着月亮,回忆与嫦娥生活的点点滴滴。

百姓们为嫦娥保护仙药以及后羿的深情所感,每年的八月十五也都在家中摆上瓜果遥拜嫦娥,渐渐形成过中秋节的习俗。

嫦娥奔月故事的另一版本是,后羿造福百姓,被拥立为王。

当上了王的后羿开始花天酒地,任意杀戮,不顾人民死活,还偷取了王母娘娘的不死仙药,想长生不老。

嫦娥怕后羿长生以后百姓受苦,就偷吃仙药,飞上了月宫。

人们感念嫦娥之恩,就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设香案祭拜。

嫦娥奔月故事的第三个版本,是说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成为英雄之后,依然过着平凡的日子,也不吃王母娘娘所赐的要成为长生不老仙人的仙药。

嫦娥不甘于这样的生活,就趁后羿出门打猎的时候,偷偷吃了丈夫交由她保管的仙药,飞到了天上,变成一只癞蛤蟆,终日在月宫捣药。

三种传说以第一种流传最为广泛,最为大众所接受。

二是吴刚的故事。

相传月宫中除了嫦娥,还有一个男人的影子,此人名叫吴刚。

吴刚不学无术却妄想成仙,天帝便罚他去砍月宫的桂树,许诺他什么时候将桂树砍倒,什么时候就能成仙。

月宫中的桂树高达五百丈,每砍一斧,裂口都可以自行愈合。

吴刚日复一日在月宫砍树,成仙的日子却遥遥无期。

三是玉兔的传说。

相传有三位神仙下凡,装成三个快要饿死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乞讨食物,狐狸和猴子都给了老人们食物,只有兔子什么也没有,为了让三个老人有一口吃的,兔子毅然跃入火中,将自己烧熟,给三位老人充饥。

三位神仙大受感动,便把兔子送到月宫,一边陪伴嫦娥,一边捣制长生不老药,民间将月宫中的这只兔子称为“玉兔”。

在《西游记》中,还有一段作者编撰的玉兔因不甘寂寞私自下凡掳掠唐僧,最终被嫦娥仙子带回天庭责罚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