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驿路梨花》ppt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驿路梨花 (共32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驿路梨花 (共32张PPT)

课内精读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 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 ·· · · 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 ·· 茅屋。 “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自觉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 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 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 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 的②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③梨花 ·· · · 处处开。”
课内精读
1.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小茅屋。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雷锋精神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 ·· 行了个大礼„„ 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幅度之大,生动地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6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61张PPT)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说一说: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哪一种更好?
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 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 入胜。
精读课文 探究细节
文章整体把握
两个 误会
三个 悬念
四写 梨花
五件 好事
哈尼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
文章围绕“小屋的主人”设置了几个悬念,请 在文中找出来,并进行概括。
1.构思新颖。 作者在构思上巧设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
误会:“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我 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悬念:
✓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 到底谁是主人呢? ✓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这样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结构巧妙。
插叙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
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
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
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遇见小屋的
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
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
谁的谜底。
方法指导
插叙的作用
6.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也正在增强。假如哈尼小姑 娘在这里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4分)
略 点拨:设题意图:语文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思维和表达能 力。不求统一看法,但求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7.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3分)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雷__锋__精__神__代__代__传__ 【解析】答案不统一,对仗不必很工整,只要能表现本文主题思想 就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4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47张PPT)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
茅屋定是你们的啦?
错啦!茅屋不是我们修的!
是他们修的小茅屋呀!
这才是梨花! 可你见不着喔!
她出嫁了
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呀!
人 出现 物 顺序
所做 好事
“我”和 老余
1
瑶族老人 2
给房顶加草,挖 排水沟
专门运粮食
一群姑娘 3
照管小屋
做好事 时间
一天早晨
同上、前天 晚上
姐姐出嫁后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 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 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 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 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 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 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 出了人的精神美。
主旨归纳
通过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军全心全意 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影响下,甘当无名英雄, 热情帮助有困难过路群众的事迹,显示了社会主 义祖国处处有温暖的动人场面,歌颂了各族人民 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生动的精神面貌。
结构梳理
驿路梨花
梨花 发现小屋
1、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实实在在地把梨花的精神传递下去? 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
“两动”是动眼,动脑;“四不”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 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 驿路( )
陡峭( )
误认为梨花的妹妹就是梨花
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充满朝气”写出了哈尼小姑娘的活力, “不由得”写出了作者被这种情景所感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共28张PPT)

驿路梨花的三种含义
①自然界中的梨花 ②梨花姑娘 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1、齐读最后一段 2、“处处开”的仅是梨花吗?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 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 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那么,你能在课文中寻找到对“雷锋精神”传承的事例 吗?
1 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 的人
老余 给房顶加草 为群众着想
天早上
挖排水沟
2 瑶族老 专门送粮食 方便过路人


同上,及前 一天晚上
3 一群哈 常来照管小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 前几年,姐
尼小姑 茅屋
习,
姐出嫁后

接姐姐的班
4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 十多年前路
过路人
过时
5 梨花姑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学习,方 解放军盖小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驿路梨花》
难点名称: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 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 梨花》作标题的妙处。
目录
CONTENTS
导入知识讲解课堂练习 Nhomakorabea小节
2
作者简介:
“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 已复西京》。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 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课时目标
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的构 思特点及表达效果。 3.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理解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妙处。 4.学习心怀善良、感恩与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喷香
竹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9张PPT)

学习目标
1.学习字词及作者简介。 2.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3.学习文章的记叙顺序。
阅读课文,自主探究 基础字词
撵 (niǎn)
驿(yì)
竹篾 (miè)
陋(lòu)
恍惚(huǎng hū) 麂(jǐ)子
陡 (dǒu) 修葺(qì)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修长:长。修,也是长的意思。
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采用的是顺叙,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 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 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保持的过程来看,文章又是 倒叙。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
●课文中出现的这许多人物都 和深山中梨树林边的小茅屋有密 切联系,读第9-11自然段,思考 并回答,作者是怎样对小屋进行 细致描写的?对小茅屋的这些描 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人都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研究课文,合作探究
问题二:速读课文,思考分析文中直接 描写了哪些人物?间接描写了哪些人物?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 这些人物是通过语言、行动、肖像描写等来反映精神 面貌的,所以是直接描写。 解放军,梨花没有出场,而是通过梨花妹妹,瑶族老 人的口头介绍写出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所以 属于间接描写。
研究课文,合作探究
问题四: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次写到 “梨花”,将其语句勾出,同桌讨论写 “梨花”的作用。
文章三次写到“梨花”。
(1)开头部分:“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 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 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 我们身上。”此为实写,以自然环境美烘托 出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入优美意的境之 中。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8/1 02021/ 8/10Tue sday, August 10, 2021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8张PPT)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布置作业
一、完成课后习题:一、二、三; 二、掌握课本P91“读读写写”的词语。
小屋。 “我们”。
整体感知
3、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课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文 顺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序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整体感知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时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间 顺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序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合作探讨
2、课文开篇写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本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开 始,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 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 ”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 。“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 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 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做好铺垫。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整体感知
4、比较一下,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哪一种更好? 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
澜起伏,引人入胜。
精读品析
1、小茅屋的主人是谁?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揭 示出来的?找出文中设置误会和悬念的地方, 说说其表达效果。
(1)悬念一:初见小屋,主人是谁?
第一次误会: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主人。
精读品析
4、“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 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 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 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驿路梨花》PPT课文课件

《驿路梨花》PPT课文课件

创作背景
1950年春,彭荆风随同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进入云南后,为了建设边疆, 几十年来,多数时间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工作、战斗,足迹遍及红河、 怒江、澜沧江流域。边疆地势险峻,人民性情浑厚,风俗特异;那一时期一 般人难以经历的战斗生活和民族工作,更是深刻地保存于彭荆风的记忆中。 作为一个作家,彭荆风也有责任把边地人民勇于告别旧时代,热情拥抱新生 活的过程,作为自己的写作题材。
解放军叔叔盖的。”
悬念4
讨论:作者在叙述中是如何一步步“设疑揭秘”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她姐姐很受 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 来照料这小茅屋。
解开误会
思考:对梨花姑娘和解放军这两个人物的刻画都是通过旁人的叙 述来写的,属于间接描写,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
第一层(1-8):“我”和老余在赶路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层(9-12):小茅屋和茅屋里的东西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和疲劳, 引发我们对茅屋主人的猜想。 第三层(13-27):瑶族老人诉说茅屋“主人”梨花的故事。 第四层(28-36):梨花的妹妹讲述茅屋的来历。 第五层(37):总结赞美。
瑶族老人
解放军战士
守山护林的老人。”
悬念2
讨论:作者在叙述中是如何一步步“设疑揭秘”的?
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打
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
话……
误会1
讨论:作者在叙述中是如何一步步“设疑揭秘”的?
……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我”和老余
投宿茅屋 修葺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
借住、 还米
照料 茅屋
梨花

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共42张ppt)

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共42张ppt)

练笔实践
你身边有没有令人感动的 “梨花”故事?请你描绘 一朵。(100字左右)
驿路梨花
彭荆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重点) 2.理解文章构思和表达的妙处(难点)
新课引入
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 “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分两个层次,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 品格。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吗?
再读文本 填写表格
上个月
瑶族老人借住
暮色中到第二天早晨 前几年梨花出嫁后
“我们”路过住宿,修屋 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
十多年前的第二天以后
梨花姑娘常常来照料小茅屋
十多年前
解放军战士路过建小茅屋
跳读文本
这是一个______的小屋。 并勾画出相应的句子。
温馨 地处偏远 解人之困 ......
检查预习
露宿 lù 竹篾 miè 修葺 qì 麂子 jǐ 折损 zhé 着想 zhuó 陡峭 dŏuqiào
快速阅读 感知文意
快读口诀:“心专一,眼扫视,记要点,勿出声,忌回视”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给我们讲述了 一个怎样的故事?(人物+事件)
我和老余在深山中遇到了一座可以借宿 的小屋,心存感激,寻找小屋的主人并 为小屋付出的故事。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 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 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 是自然界的梨花,带给人希望和温暖。
细读解疑
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 插叙 梨花姑娘照料小屋 插叙 一群哈尼族小姑娘照管小屋 插叙 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细读解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人教版七年级《驿路梨花》ppt
ppt简介:
《驿路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