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千古情—“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初探-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

【教学设想】【教学目标】一、能够准确找出咏史怀古诗的古今连接点;二、理解诗歌内容,说出诗歌中“用典怀古”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找到古今连接点,掌握怀古诗的三个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练习总结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内容】一、课堂导入:(课件展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是啊,多少烟尘历史中,多少历史诗歌里。

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诗人的心跳,去感受历史的沧桑,聆听诗歌的回音。

二、方法总结:1、什么是怀古诗?(课件展示)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怎样读懂怀古诗?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接点、三种线索3、举例分析,寻找连接点。

(课件展示)《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是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

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挖掘二者连接点(讨论练习):丞相祠(杜甫——诸葛亮)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亮自况。

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

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4、概括分析,确定三条线索。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精品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精品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读懂咏史怀古诗》。

根据教材安排,我们将重点学习第四章“咏史怀古”部分,详细内容包括《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经典咏史怀古诗。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让学生解古代诗人在咏史怀古中表达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咏史怀古诗基本特点,能够正确理解和欣赏古代诗人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讨论等途径,提高学生对咏史怀古诗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热爱,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中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基本特点及其在具体作品中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乌衣巷、鹳雀楼、赤壁等历史场景,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兴趣。

(5分钟)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乌衣巷》,分析其咏史怀古特点,解读诗人情感。

(2)学习《登鹳雀楼》,对比分析其与《乌衣巷》异同,深化对咏史怀古诗理解。

(3)学习《赤壁怀古》,探讨古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对历史感慨。

(20分钟)3.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学习三首咏史怀古诗,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15分钟)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咏史怀古诗写作练习。

(10分钟)(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读懂咏史怀古诗》2. 主要内容:(1)咏史怀古诗特点(2)经典作品分析:《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3)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乌衣巷》中意象,并阐述其在表达诗人情感中作用。

(2)比较《登鹳雀楼》与《乌衣巷》异同,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以“咏史怀古”为主题,创作一首诗。

2. 答案:(1)意象:乌衣巷、燕子、夕阳等。

作用:通过这些意象,表达诗人对历史沧桑、时光流转感慨。

初中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咏史怀古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能够展现历史的风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批判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种初中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风格;2.了解古代历史与文化背景,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内涵;3.鉴赏并欣赏咏史怀古诗的艺术之美;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阅读兴趣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风格;(2)古代历史与文化背景;(3)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欣赏。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风格,以及古代历史与文化背景;(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参与课堂互动,探讨其中的意义和艺术价值;(3)朗读法:让学生朗读经典咏史怀古诗,使其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4)写作法:引导学生撰写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加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引入一段与古代历史相关的故事或者古诗开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历史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2. 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风格根据教材中选取的经典咏史怀古诗,结合诗歌欣赏,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和风格特点。

例如,讲解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并解释这些手法在表达历史情感上的作用。

3. 探究古代历史与文化背景通过教材中选取的咏史怀古诗,带领学生了解古代历史与文化背景。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的文物、古迹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历史图景。

4. 代表性咏史怀古诗欣赏选择几首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进行欣赏,教师可以朗读或播放录音,并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表达等要素,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

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

题目:爱国诗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录作者:振兴小学刘刚教学内容:课内篇《己亥杂诗》、课外篇《过零丁洋》、《示儿》、《从军行》实录:一、导入师:今天有许多兄弟学校的老师来我校参加本次教研会,有朋至远方来,不亦说乎。

上课之前,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精忠报国》)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生(齐答):精忠报国!师:古人的“精忠报国”的爱国情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就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

二、教学课内篇《己亥杂诗》教师出示《己亥杂诗》并板书课题,生齐读。

一生读作“已亥”,教师板书“己和已”师问“这两个字怎样区分?”一生:完全开口的念ji,半开口的念yi。

师: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谁能给这两个字组词?生:自己,已经。

师:“己亥”指己亥年,即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又因为诗的内容繁杂,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教师板书:析题目)师:1839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是知道?生沉默。

师:老师提示,这个事件的主人公叫林则徐。

生恍然大悟,齐喊:虎门销烟!师笑:对了!(师出示清朝百姓吸食鸦片图)大好男儿因为吸食鸦片变成东亚病夫,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师面色沉重:第二年,1840年又发生什么大事?生:鸦片战争!师出示图片:英国人用洋枪大炮撕开了清朝的大门开启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

战败、割地、赔款让本就艰难的大清百姓生活更加悲惨。

龚自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了本诗。

(教师板书:知背景)师:学习爱国古诗,必须要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古诗。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己亥杂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同桌互相评价。

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小组内推荐代表展示读。

全班评价。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评价。

学生结合老师的示范朗读进行练读。

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咏史怀古诗更是带有浓厚的历史气息,能够唤起人们对古代历史的向往和思考。

在中小学教育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咏史怀古诗,可以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提高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针对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2.学习欣赏和解读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诗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内涵;4.通过创作咏史怀古诗,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相关的古代历史音乐或展示一幅古代历史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学习热情。

2.导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对咏史怀古诗有了解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咏史怀古诗的初步认识。

3.欣赏与解读选择一首经典的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进行诗歌的欣赏与解读。

教师可以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感情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对天气、自然、人物等的描写。

4.群文阅读选择两到三首不同作者、不同题材的咏史怀古诗进行群文阅读。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比较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写方式和观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5.文化解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咏史怀古诗的影响。

教师可以讲解与诗中相关的历史知识,如唐代的文人墨客、历史事件等,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6.创作与分享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创作一首短小的咏史怀古诗。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创作,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7.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写作咏史怀古诗,通过持续的练习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参与与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课堂讨论的活跃度等;2.评估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可以通过书面测验、口头答问等方式进行;3.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包括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准确性以及表达的感情色彩等。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包括《乌衣巷》、《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怀古》等诗篇。

通过对这些经典咏史怀古诗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理解诗人的怀古情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艺术手法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乌衣巷、华清宫等历史照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乌衣巷》、《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怀古》等诗篇,分析诗人的怀古情感及艺术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详细解析,指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鉴赏。

六、板书设计1. 《读懂咏史怀古诗》2. 内容:诗人:王之涣、杜牧、苏轼等诗篇:《乌衣巷》、《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怀古》怀古情感:家国情怀、历史沧桑艺术手法:借古讽今、寓情于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2. 答案示例:诗歌:《过华清宫绝句》分析:此诗以华清宫为背景,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唐朝衰败的感慨。

艺术手法主要有寓情于景、对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长恨歌》等,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杜甫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杜甫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单击添加标题
推荐学生阅读《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等纳兰性德的咏史怀古诗作,感受纳兰词的清新自然和深情厚意。
总结评价:总结本次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 果
教学效果:通过群文阅读,学生 对杜甫咏史怀古诗的理解更加深 入,能够更好地领悟诗人的情感 和思想。
学习成果:学生能够掌握群 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 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同时增独特见解
感受杜甫在咏史怀古诗中所 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理解杜甫的历史观和家国情 怀
领悟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和 思想深度
提升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感受咏史怀古诗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提升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文本研读:选取代表性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选取杜甫咏史怀古诗中的代表性作品,如《蜀相》、《登高》等。 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主题、意象、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杜甫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代表性作品的研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杜甫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单击添加标题
推荐学生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苏轼 的咏史怀古诗作,感受苏轼的豪放风格和豁达胸襟。
单击添加标题
推荐学生阅读《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辛弃疾的咏 史怀古诗作,体会辛词的深沉情感和豪放风格。
单击添加标题
推荐学生阅读《满江红·怒发冲冠》、《渔家傲·秋思》等岳飞的咏史怀古 诗作,了解岳飞的忠诚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THEME TEMPLATE
反思本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

第三讲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鉴赏(word讲稿及练习)-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材分类系列讲座

第三讲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鉴赏(word讲稿及练习)-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材分类系列讲座

第三讲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鉴赏一、什么是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读史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

咏史诗,一般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见解,一般长于议论。

怀古诗,一般是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更长于借景抒情。

二、形式标志1.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在古迹、古人前后加以“咏”“怀古”“咏怀”等。

2.《乌江亭》《乌衣巷》《隋宫》《咏怀古迹》《金陵怀古》《赤壁怀古》三、咏史怀古诗的类型(一)“怀人伤己”类诗歌1.对比失落型:这类怀古咏史诗往往咏叹功业赫赫的古人,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诗人到中年双鬓霜染,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

2、同病相怜型:这种类型的诗歌往往咏怀怀才不遇的古人,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伤。

例如:李商隐《贾生》(怀古伤己)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屈原----贾谊----司马迁(二)“怀古伤今”类诗歌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让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兴亡千古情
——“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初探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对于中国的古代文学来说,唐诗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单元学习中,我们随着四位唐朝诗人的脚步,用文字见证了大唐历史的由盛转衰。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唐朝,来看看诗人们笔下“咏史怀古诗”这一类型的诗歌是怎么样来吟诵的。

(板书)
二、讲授新课
师: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课堂内容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齐声诵读。

(PPT展示)
生(齐读):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并能应用到此类型诗歌的鉴赏阅读中。

3、通过学习鉴赏“咏史怀古诗”,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师:这堂课,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咏史怀古诗”,请大家看题目,“史”和“古”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的,历史中的,过去的。

师:对,“咏史诗”,吟咏的对象,就是历史当中的某些事、某些人,或者是具体的历史遗迹;而“怀古”,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之后,产生的联想、想象,作者生发出的感慨,以此来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

(PPT展示)
$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咏史怀古诗”这种诗歌类型在我们高中阶段,应该怎样去进行赏析。

对于“咏史怀古诗”的赏析,我们应该从3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分别是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

(板书)
师:在内容上,这一类型的诗歌大致描写的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方面给简化为3个字
生:人、事、物。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类诗歌,它所表达出的是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对历史当中的人物,但凡是功业有成,志得意满者,作者会表现出追思和仰慕之情,反之,如果是壮
志未酬,郁郁不得志,那么诗人就会表现出对这类历史人物的惋惜同情;同样,对于历史当中的具体时间,诗人也有可能表现出或者赞扬或者批判的两种态度。

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的人和事都已经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还有一些残存的历史遗迹保留了下来,那么对于这些历史遗迹,诗人还能表现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历史兴替的感慨。

(PPT展示)
师:当我们梳理完诗歌内容和情感之后,我们会发现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相辅相成的。

师:是的,他们是一一对应、相辅相成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类诗歌当中常用的表达技巧(PPT展示),有对比、用典;写景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手法。

三、课内诗歌赏析
师:刚才,我们把“咏史怀古”这一类型的诗歌,应该怎样去进行鉴赏,为大家做了初步的示范。

下面我们结合第二单元学习过的两首“咏史怀古诗”,再一次对诗歌的赏析方法进行细致的探究。

下面,请大家齐声朗读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PPT 展示)
生(齐读):“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师:请大家用刚才学习到的方法,从内容、情感、技巧三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生:在这首诗歌锺,历史人物是王昭君,历史事件是她出塞和亲,历史遗迹是青冢。

师:从内容中,我们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生:诗人对昭君的惋惜、同情,对汉元帝的批判。

师: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惋惜吗诗人选择昭君作为写作对象,想要表达对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表面上写昭君,实际上借昭君来自伤身世,表达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怨恨。

师:解决了内容和情感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这首诗歌使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来表达诗人诸多的情感。

生:“一去”和“独留”,“画图省识”和“环佩空归”两组词汇,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还使用了“昭君出塞”的典故,并借此怀古自伤。

师:好的。

刚才由我带领着大家赏析了第一首诗,接下来,我们来鉴赏第二单元的另外一首诗,李商隐的《马嵬(其二)》,请大家先齐声背诵一遍。

(PPT展示)
生(齐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学习的鉴赏方法,对这首诗进行鉴赏,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快速的讨论这首诗歌的相关内容。

(小组讨论5分钟)
生1:诗歌中的历史人物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历史遗迹是马嵬驿(坡)。

生2: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进行招魂这一行为的讽刺,对他不理朝政、荒淫无度的批判。

生3:这首诗在“颈联”和“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还运用了用典、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四、课外诗歌鉴赏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刚才这两首是我们学习过的诗歌,下面我们进行随堂的阅读和练习,首先请大家齐声朗读李白的这首《越中览古》(PPT展示)
生(齐读):“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师:阅读完之后,请同学帮我们把诗歌的大意做一个简单疏通。

生:越王勾践大破吴军而归,将士们衣锦还乡。

宫殿中宫女如簇拥的花朵一般挤满了宫殿,但是时光流逝,现在只剩下了鹧鸪鸟到处乱飞。

[
师:很好,刚才同学帮我们疏通了诗歌内容,下面我们分别从内容、情感、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生1:历史人物是勾践,事件是勾践大破吴国。

师:好的,这是同学的表述,我们一起来规范一下诗歌的内容: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凯旋,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

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而今只有鹧鸪飞落在断壁残垣。

(PPT展示)
师:请问这首诗歌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生2:“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表达出作者对世事变迁,时代兴衰的感慨,最后两句通过古今对比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师:非常准确,我们来一起规范下语言的表述,诗歌的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也表达出对统治者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荒淫误国的讽刺和批判。

(PPT展示)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哪位同学能说一下这首诗歌当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生3:过去宫殿的繁荣和现在的荒芜形成了对比,还有人事变迁,对帝王的讽刺。

师:好的,听完了同学的分析,我们一起来看,诗歌中运用了对比、用典的手法,通过对历史深沉的思考,在强烈的对比中表达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历史兴替的感慨。

(PPT展示)
师:刚才我们赏析了李白的《越中览古》,下面我们来进行一组对比赏析,分别是吴融的《华清宫》和李约的《过华清宫》(PPT展示诗歌内容)。

这种类型是比较少见的,较之前的诗歌难度有所增加,两首诗歌的题目中都出现了“华清宫”,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自己动手,思考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
(思考、练习5分钟)
师:首先请同学先大致陈述诗歌描写的内容。

生:郊外乌云掩盖,落在华清宫中立即就干了,华清宫中绿树掩映,但是宫内的人却不知道宫外一片寒冷。

师:是的,同学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非常到位。

第一首诗歌当中有环境的落差,宫外下着大雪,宫内绿树掩映。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二首诗。

生:唐玄宗只顾着自己游乐,不知道在他欣赏“霓裳羽衣曲”时,四海都起兵反叛,自从杨玉环去世之后,宫殿内也只有树在生长。

师:非常好,刚才是两位同学分别帮我们疏通了诗意。

下面我们一起来对诗歌内容进行简单的规范:1.第一首郊原上大雪纷飞,乌云密布,唯独在华清宫里,雪花落下后很快就干了。

青翠的树木与碧色屋檐相互掩映,没有人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寒冷。

第二首诗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

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2.第一首是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
于享乐的统治者者。

第二首是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3.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诗是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PPT展示)。

师:同学们,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我们今天对“咏史怀古诗”从内容,情感和技巧三方面,为大家介绍了这一类型诗歌的鉴赏方法,今天我们的内容就学习到这里。

五、作业设计
师:今天的作业,请大家完成李清照的《夏日绝句》(PPT展示诗歌内容),并完成
后面的问题。

六、教学后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设计这节课,其目的是,试图从类型化的诗歌角度着手,交给学生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以期在后续的学习和成长中,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此外,希望学生能做到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真正掌握群文类型化阅读的理念和方法,有所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