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介绍

合集下载

(完整)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完整)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一、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兴、顶针、互文、用典等。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

①《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②《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情胜有情”。

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6.对偶: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古代诗人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古诗中的写景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形容词修饰、物象抒情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一、形容词修饰形容词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描绘物体的色彩、形态、气息等特征来丰富景物描写。

例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形容了严寒的冬天中无人痕迹的山林,给人一种寒冷、荒凉的感觉。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明月光”、“地上霜”来形容夜晚的景色,增强了描绘的效果。

二、修辞手法运用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艺术感。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使用了夸张法,通过将“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并列,形成明显的对比效果,突出了山河壮丽景色的壮丽和浩瀚。

三、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例如,《春晓》中的“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通过描述春天的自然景物,传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四、运用对比通过对比描写,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例如,《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用“空山不见人”与“但闻人语响”形成对比,使人感受到山林的幽静与人类的繁忙对比,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

五、以物抒情古诗中常用景物作为情感的象征,通过物象抒情的手法来描绘丰富的情感。

例如,《忆江南》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江山”用来代指江南地域,抒发了对江南美景的敬仰之情和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之情。

六、通过节奏表现景物通过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来形象景物的气势和风貌。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运用抑扬格,形象地表现出枫树的丰姿和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

七、运用比喻通过对景物的比喻来丰富描写,使文学形象更加丰满。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蓬门今始为君开,琴弦已为语者断”通过将琴弦比喻为已经离散的亲友,来表达对乡音乡情的思念之情。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有很多种,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
1. 对仗:古代诗歌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表达意境,即通过一句诗的字句和声音的对应关系来形成韵律美。

对仗分为平仗和仄仗,平仗指的是声调相对较平的字句,仄仗则是声调较陡的字句。

2. 押韵:古代诗歌中常常使用押韵手法,即通过密集的韵脚来增强诗歌的韵律美。

押韵可以分为押头韵、押尾韵和押双韵等形式。

3. 用典: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典故和引用,以丰富意境和表达思想。

典故可以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经典文献等,通过引用这些典故来增强诗歌的文化内涵。

4. 借景抒怀:借景抒怀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反映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人常常利用春花、秋月、风雨等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 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比兴可以是直接比较,也可以是通过暗示或借代等方式。

以上仅列举了一部分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非常丰富多样,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美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鉴赏一首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是必考的内容。

在本文中,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诗歌的基本元素1. 诗歌的韵律: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表达方式,韵律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诗歌中常出现的韵律有押韵、格律、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象化手法,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3. 诗歌的修辞:修辞是诗歌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二、诗歌的体裁1. 温婉娴静的田园诗:田园诗是描绘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常用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2. 雄浑激烈的史诗:史诗是描写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长篇诗歌,具有叙事性和史诗性的特点。

3. 悲壮浪漫的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诗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

三、诗歌的流派1. 唐诗: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常见。

其中,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2. 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抒发爱情和婉约之美著称。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宋词的代表作。

3. 现代诗:现代诗是指近现代以来的诗歌形式,具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

胡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等都是现代诗的代表作。

四、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1. 对景写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2. 抒发感情:通过表达内心的情感,使读者共鸣。

3. 借物抒怀:通过描写特定事物,抒发情感或阐述思想。

4. 比喻和拟人: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形容诗中的对象或情感。

五、名家名篇1. 《静夜思》-李白: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宁静夜晚中思乡的情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壮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古代诗歌常用艺术手法举隅

古代诗歌常用艺术手法举隅

古代诗歌常用艺术手法举隅一、情景交融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四溟诗话》)。

自然之景本是无情之物,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寄情感于其间,于是自然之景也就有了人的情感。

松柏坚贞、兰竹清高、杨柳柔婉、桃李芬芳,高山伟岸、大海壮阔、春日温存、秋风肃杀……人们触景生情的生活经验形诸诗歌,情因景生,景与情合,二者相互生发渗透融合无间,便升华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情景交融为创作古典诗歌常用之法。

景和情在诗歌中的出现,最常见的是前景后情,亦可前情后景。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前两句写景:暮春时节,黄鸟稀少,辛夷花尽,杏花翻飞,一片春光逝去的空寂景象。

后两句言情:写诗人“怜竹”之意和幽竹“待我”之情,表现出作者将归故山草堂的喜悦心情。

诗作特点是随景赋情,情随景生。

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前两句叙事言情,一个“愁”字,显示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后两句写景。

斜月残照,夜江潮落,旷野静寂,星光闪烁,是羁旅不眠之人倚楼眺望所见之景。

诗作特点是情移于景,景中见情。

两诗皆融情、景于一体。

客主一体、物我相融是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

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颔、颈两联,情景相间,虚实并举,浑然融成一片,向为诗家称道。

这四句既写片云孤月,又写诗人际遇,既写落日秋风,又写暮年病境。

诗人用“共”、“同”、“犹”、“欲”四字,把客观景物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绾合一处天衣无缝。

赵汸分析说:“中四句以情景混合入化。

云天、夜月、落日、秋风,景也;与天共远,与月同孤,心视落日而犹壮,病遇秋风而欲苏,情也。

他诗多以景对景,情对情,其以情对景者已鲜:若此之虚实一贯,不可分别,效之者尤鲜。

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 以美衬丑,以乐衬哀等。 如,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帽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 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 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其中“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一联就用了反衬法。诗人用海燕双栖反衬少 妇的孤独愁苦。
同时,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一词又埋下伏笔、留出悬 念,意味深长而浑然无迹。末句陡然直转,有如拉满的劲 弓直射靶心,原来,先前的郑重求贤、推崇叹服,乃至虚 席而问,都只不过是一种假象,文帝高度关注的并非治国
安民之道,而是虚空无形的鬼神之事。反差之大,足以显
现作者失望之深;感慨之沉,足以显现作者讽刺之烈。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 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 金鹧鸪。”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 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 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 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 门”等都是以动衬静。
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对比。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运 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
质,给人深刻启示,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
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
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
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 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 史思考。又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
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虚实结合是指 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或过去的、未来的景、事互 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景。如《梦游天

例谈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

例谈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

例谈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古代诗歌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一、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介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王维。

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14、虚实相间如:“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前四句,只一句写晋军,往下全写东吴,可实写东吴,也虚写晋军。

15、乐景写哀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

”(《绝句二首》杜甫)再如:“江上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越调平湖乐》王恽16、巧用问答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相》杜甫)再如:“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17、巧用比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8、巧用讽喻如“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陆游)19、巧用借代如:“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琵琶行》白居易);再如:“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大庾岭》宋之问)“长沙”代贾宜。

20、巧用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晴”谐“情”(《竹枝词》刘禹锡);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丝”谐“思”。

21、巧用夸张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李白);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白居易)22、巧用拟人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再如:“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秦观)23、巧用对比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李白);再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雁歌行》高适)24、巧用白描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温廷钧)再如“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25、巧用典故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文天祥。

“旧家燕子”典出刘禹锡《乌衣巷》。

26、巧用象征如:“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踏纱行》贺铸)再如:如“红豆生南国”(《相思》王维)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27、巧用反复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再如“莫,莫,莫……错,错,错。

”(《钗头凤》陆游)28、巧用互文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再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琵琶行》白居易)29、巧用曲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再如“邯郸驿里逢冬天,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至除夜思家》白居易)30、言有尽而义无穷如:“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债中行》岑参)再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3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王维)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2、开门见山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白居易)33、卒章显志“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儿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花非花》白居易)“夜半来,天明去”,谁来谁去读到此不了解。

最后两句“卒章显志”使不可捉摸的本意显现出来了。

34、首尾呼应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王维)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

35、不着一字尽现风流如:“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苏轼梅花词,和杨元素)写寻梅,全诗56字,竟不见一个“梅”字。

正所谓“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36、平中见奇如:“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 (《过山农家》顾况) ; 诗句似不经意,叙述小事,而农家气息、山农形象却跃然纸上。

高中语文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混淆一、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

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混淆二、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2019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9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混淆三、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中国2019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

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混淆四、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混淆五、经常被混淆的词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混淆六、繁体字容易误认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

2019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

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混淆七、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

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

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

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混淆八、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

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并非实写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混淆九、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

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

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混淆十、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

这一差错在2019年出现频率较高。

高中语文归类析异法识记字形的方法介绍相同点多的,莫过于形体极其相近的。

如,己、已、巳,只差一笔,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辨析其不同之处,以强化理解和记忆。

最基本的,是通过辨形掌握读音,比如,有人就此编成口诀——开口jǐ,半封yǐ,全封s;或,堵口s,半堵yǐ,不堵口的念个ji。

这种办法适合初学者使用。

其次,可进一步,通过研究使用频率和构词能力加以区别,你会发现,己、已很活跃,分别能构成很多词语,使用频率很高,而巳只在十二生肖及相关词语中使用,相对较生僻些,我们可以将之放在十二生肖(即十二地支)的大环境中记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又如竟和竞,也只差一笔,我们可在上述辨识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探寻其字形字义变化的源流,进而明晰二字的区别,加深记忆。

从字形看,两字原本差异很大,竟的甲骨文、金文字形都是上下结构,金文字形最形象,像一个人头顶某种乐器,所以一般认为它的本义为奏乐完毕,后来就泛指结束、完毕;而竞的繁体作競,甲骨文、小篆字形都是左右式的合体字,小篆字形最有代表性,像二人竞逐,所以它的本义为争竞、角逐、比赛。

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两个字模样这么接近是汉字简化的结果,记忆效果会更好些。

这种模样相近的字还有不少,如雎和睢,戌和戊、戍、戎、戒等,先归类,再析异,是个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其次,应抓住汉字形声字多的特点,对同声旁形声字归类处理。

如,牒、碟、谍、喋,四字差别在义符,我们抓住义符的表义功能就可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从而掌握其基本区别。

这种字易混的很多,如,磬、罄、馨、磐,俊、悛、峻、竣、浚,惴、揣、湍、端、踹,都可抓住形声字这一突破口,从义符的表义功能及本音和声符的关系中找出差别,在比较中强化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