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及总复习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大象版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大象版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1.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假设要有依据。

5.在提出问题后,要对问题进行筛选,选择有研究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6.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7.小丑倒立在钢丝上的原因:小丑的头比脚重,倒立时小丑的重心较低。

8.让小丑更稳固的方法——降低重心(1)在手上固定重物:在小丑的两个手掌对称的地方各固定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小丑更稳固。

(2)延长手臂,小丑更稳固。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第1课测量气温1.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

2.认识气温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用途: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测量范围:-30~50 ℃。

(4)刻度:1大格表示10℃,1小格表示2℃。

(不同的气温计有差别)3.测量气温(1)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2)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一天中的气温变化(1)通常,一天中的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2)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在14:00(或者下午2:00 )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在清晨日出前。

第2课辨认风向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比如,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2.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3.风向标(1)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2)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3)制作简易风向标时使用的材料包括:安全剪刀、吸管、硬纸板、铅笔、大头针、指南针等。

(4)使用剪刀、大头针等尖锐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4.我们也可以用风旗和风向袋来判断风向。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大象版三年级上册复资料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1.在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时,可以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2.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3.最好能通过实验验证提出的科学问题。

4.小丑在钢丝上不太稳定,稍微有点风就能将它吹掉。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2.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3.人体的感官对物体的大小、重量、温度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4.在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6.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7.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风向标箭头的指向表示当前的风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大小。

9.风力的大小一般分为18个等级,最小级为1级,最大级为17级。

10.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1.在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2.风力歌:一级烟柱直冲天,二级轻烟随风偏。

三级轻风拂脸面,四级叶动红旗展。

五级风吹飞纸片,六级小树随风摇。

七级举伞有困难,八级迎风走不便。

九级风吹树枝断,十级屋顶飞瓦片。

十一级、十二级陆上很少见。

13.云块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叫做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用圆代表天空,将圆平均分成10份,其中晴的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云量不超过四成;多云云量不超过八成,阴天云量超过八成。

14.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渗透、蒸发、流失而积聚的深度。

15.降雨量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

小雨0.1-9.9毫米,中雨10.0-24.9毫米,大雨25.0-49.9毫米,暴雨50.0-99.9毫米,大暴雨100.0-249.9毫米,特大暴雨大于等于250.0毫米。

大象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

大象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

第一单元1.1测量气温一、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ZF o(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2)使用气温计时,要等到气温计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

(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阳光(不能直射)且(通风)的地方。

把气温计悬挂在(空中)中,注意保持(干燥)。

(3)今天的最高气温是十五摄氏度,写作(15°C);最低气温是零下十二摄氏度,写作(-12°C) o二、判断题。

(1)一天之中清晨和傍晚的温度一定相同。

(X)(2)某小组测得的气温与其他组不一样,肯定是气温计坏To ( x )(3)每天室内外的气温都是一样的。

(X )(4)—天之中中午气温最高。

(X )(5)每天测量气温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

(V )三、选择题。

(1)使用气温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气温计液柱的(B)持平。

A.中间B.顶端C.底端(2)一天之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大约是(C )。

A.中午12时~下午1时B.下午1时~下午2时C.下午2时~下午3时1.2辨认方向—、填一填。

1•从北向南吹的风是(北)风,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是(东南)风。

2•风向是指:(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3•通常用(八个)方向表示风向。

4•(风向标)可以测量风向。

1.3判断风力大小一'填空题1.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2.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 最小是(0)级,最大是(17)级。

3. 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二、风力级别对照表1.4云和降水量—、填空题 9级屋顶瓦片动7级迎风走不便 10级拔树又毁屋 2级轻风拂脸面K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

2、云量可以分为:(晴)、(少云)、(多云)、(阴天)。

3、(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 渗透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4、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 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 称为该地一年的(降水量)。

大象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资料

大象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资料

大象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资料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1.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2.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提出的假设要有依据。

问答题:探究科学问题的步骤有: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做实验4.得出结论。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常常不准确,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

气温计图片:5.观察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

6.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7.如果发现气温计破裂,要立刻向老师报告。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9.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10.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11.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12.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13.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

14.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15.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16.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7.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8.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9.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

20.降雨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

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以上。

21.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2.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1.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小丑在钢丝上有点不太平稳,有一点风就能将他吹掉下来。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当一名小小气象员,要学会测量气温、辨认风向、判断风力大小、描述云量和雨量等。

2.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不是准确的,需要用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C)来表示。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4.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6.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9.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10.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1.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2.做简易风力计时用到的材料有量角器、直尺、黑笔、棉线、乒乓球、透明胶带。

量角器上的30度、60度和90度刻度线分别代表微风、中风和大风。

13.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4.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15.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制作《气象科普小报》要选择一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还要配一些图片,版面要生动活泼。

16.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1.小鸽子是从鸽子蛋中孵化出来的,鸽妈妈产生的卵,要经过大约17天孵化,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

2024大象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024大象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024大象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一、我们的地球家园(一)认识地球1.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陆地上有高山、平原、丘陵等不同的地形地貌。

海洋面积广阔,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2. 地球有大气层,它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

大气层可以阻挡太阳的紫外线和宇宙中的其他有害辐射。

大气层还能保持地球的温度,使地球上的水能够以液态形式存在。

(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1. 天气变化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天、阴天、雨天、雪天、风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太阳、风等现象来预测天气。

2. 四季变化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形成了四季变化。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花朵盛开;夏季,天气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秋季,气温开始下降,树叶变黄飘落;冬季,天气寒冷,有时会下雪。

3.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当太阳升起时,是白天;当太阳落下时,是夜晚。

(三)保护地球家园1. 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

2. 节约能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少用一次性物品,减少资源浪费。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二、动物的特征(一)常见的动物1.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一类用乳汁哺育幼崽的动物。

常见的哺乳动物有猫、狗、兔子、猴子、熊猫等。

它们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2. 鸟类鸟类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常见的鸟类有麻雀、鸽子、燕子、老鹰等。

它们身体表面有羽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有喙无齿。

3. 鱼类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动物。

常见的鱼类有金鱼、鲤鱼、鲫鱼、鲨鱼等。

它们身体表面有鳞片,体温不恒定。

4. 昆虫昆虫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膀的动物。

常见的昆虫有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

它们身体表面有外骨骼,体温不恒定。

(二)动物的生活习性1. 动物的食物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不同。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8单元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8单元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1、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的时候,(其他感官)也在帮忙。

2、我们发现的东西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

有生命的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

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草地里的东西可以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和非生物。

)3、我们发现天空中云彩从形状上分有(积云)、(卷云)、(卷层云)、(积雨云)。

4、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5、只要认真(观察),每个事物都会成为问题宝藏。

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7、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8、放大镜的各部分名称:镜片、镜架和手柄。

第二单元五官兄弟1、人的“五官”是(眼)、(鼻)、(耳)、(舌)、(手)。

这五个部分;五官兄弟各有各的用途,它们都很重要,不存在哪个器官最重要,哪个不重要。

2、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世界上许多事物,但并不能认识到任何事物。

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器材,人们发明(放大镜)和(显微镜),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发明(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事物。

3、人的鼻子能辨别(几千种)气味。

4、盲人通过(用手触摸)的方法来识字。

5、眼睛--------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鼻子--------物体散发出得气味;耳朵--------物体的声音;舌头---------物体的味道;手-------------物体的光滑或粗糙、物体的冷热、物体的软硬。

6、挑选西瓜方法(眼看)、(手摸)、(耳听)、(鼻嗅)、(嘴尝)。

7、在观察活动中,人体的各种器官总是(各负其责)。

只有(综合运用)它们,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所要观察的事物。

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1、对于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还是(生物)。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在三年级科学上册中,我们将学习许多有趣的知识点。

今天,我们来介绍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

一、生命与环境
1.种子发芽及其影响
- 通过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了解温度、水分和光线等环境因素对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2.植物的特征
- 学习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不同部位的特征,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动物的特征
- 探究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认识不同动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二、物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
-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不同性质,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物质的变化
- 学习不同物质的变化方式和变化后的性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能量与运动
1.力、能量与运动
- 学习力的概念和作用,认识运动物体的能量和动能定理。

2.简单机械
- 了解简单机械的种类和基本原理,学习使用简单机械来完成一些力的转换。

四、地球与宇宙
1.日月星辰
- 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关系,认识日食、月食及其原因。

2.天文现象
- 学习流星雨、彗星、星座等天文现象的形成和原因。

以上是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及总复习1.天空中的云彩大致分为积云、卷云、卷云层和积雨云。

2.在观察天空的云彩时,我们可以发现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3.人的五官包括眼睛、耳朵、手、鼻子和舌头。

4.挑选西瓜的方法包括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嗅和用嘴尝。

5.人们发明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

6.空气的温度叫做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C,读作“三十七摄氏度”。

7.果实的共同特征是里面都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例如,花生、豌豆荚、棉桃和西瓜都是果实,而胡萝卜、马铃薯、姜和萝卜等则不是。

8.人们把身体由头、胸和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的动物归为一类,称做昆虫。

9.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和换毛等方法。

例如,蛇冬眠,蚂蚁备粮,大雁南飞,老虎换毛方式过冬。

10.常见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刺猬和蛇等。

11.土壤里面包括沙、黏土、水、空气、小动物和植物。

12.人们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

一般的土壤多是壤土。

13.人类对土壤的破坏有喷洒农药、滥伐森林、过度开垦等。

14.自传旋翼(降落伞)下降快慢与翅膀大小、翅膀形状和重量有关。

15.意大利科学家___发现摆动,中国的___发明了锯子,希腊科学家___发现人体是有体积的,___发现地球有引力。

16.找朋友:眼睛的作用是观察物体的颜色,耳朵的作用是听物体的声音,手的作用是感受物体的光滑和粗糙,舌头的作用是品尝物体的味道,鼻子的作用是闻物体的气味。

17.校园里的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和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

没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1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包括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需要呼吸、需要吃东西,以及对刺激有反应等。

15.蟋蟀是一种能够用翅膀演奏“音乐”的昆虫,它的叫声与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16.昆虫是一类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有的还长有两对翅膀)的动物。

我们能够分辨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不是。

蚊子、蜜蜂、瓢虫、蝗虫、蟑螂、白蚁、蛐蛐、蝴蝶、蜻蜓都是昆虫,而蜘蛛、蜈蚣、蚯蚓、鱼、青蛙等则不是。

昆虫约占世界动物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蚊子是数量最多的昆虫。

17.蚂蚁是一种群居生活的昆虫,它们喜欢甜味,用触角进行交流。

蚂蚁能够沿着原路线找到回家的路是因为它们能够从肛门排泄出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可以引导蚂蚁找到原路线。

18.动物有很多过冬的方式,包括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

例如,蛇、青蛙、蝙蝠、熊、刺猬等会冬眠,蚂蚁则会备粮,大雁则会南飞,老虎、猫、狐狸等则会通过换毛来过冬。

值得注意的是,喜鹊过冬只会把窝垫暖和,而不是去南方。

19.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刺猬、蛇、蟾蜍、蝙蝠、黄鼠狼等。

20.猫在夜晚可以轻易地发现老鼠,因为猫眼可以随光线强弱变化。

此外,猫走路时没有声音,是因为它们的爪上有厚厚的肉垫。

21.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应对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为。

导致冬眠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温度的降低和食物的缺乏。

22.土壤中包含沙、黏土、水、空气、小动物和植物等成分。

23.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量,我们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

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而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

一般的土壤多属于壤土。

24.蚯蚓生活在松软潮湿的土壤中,它们又被称为天然犁。

蚯蚓喜欢吃腐烂的树叶,而细菌则加速了落叶的腐烂。

蚯蚓的邻居有蜗牛、蚂蚁、千足虫等,它们一起清理垃圾,活化土壤,提供免费的肥料,促进植物生长。

25.生长在壤土中的植物生长旺盛,因为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26.人类对土壤的破坏包括垃圾侵蚀、喷洒农药、滥伐森林、过度开垦、毁田烧砖等。

27.堆肥是一种减少垃圾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肥料。

改良土壤的方法包括在农田边缘种植防风带、轮换种植、施用有机肥、退牧还草等。

28.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水分、空气等,因此植物能够在土壤中生长。

此外,植物也可以离开土壤生长。

常见的无土栽培方式包括水培、木屑培、沙石培等。

29.自旋翼下降速度与翅膀大小、形状和重量有关。

具体关系如下:翅膀越大,下降速度越慢;翅膀越小,下降速度越快;重量越轻,下降速度越慢;重量越重,下降速度越快。

30.常见测量工具及其用途:钟表(包括秒表)——测时间;直尺(包括卷尺)——测长度;温度计——测温度;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31.在空中飘浮的物体具有共同特点:它们都很轻、很薄,且所占面积很大。

32.___发现摆动,___发明锯子,___发现浮力定律,___发现地球有引力,___发明了汉字“五笔字型”。

33.科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提问、猜想、调查、反思等。

第一单元1.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___)2.当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时,其他感官也在协助。

3.发现的东西可以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有生命的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

在校园里可以看到___、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有生命的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非生物。

4.天空中的云彩可以从形状上分为积云、卷云、卷层云、积雨云。

5.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我只是喜欢追究问题。

(___)6.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通常会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7.只要认真观察,每个事物都会成为问题的宝藏。

8.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9.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10.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珍惜它,保护它。

11.当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的变化时,就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

第二单元1.眼睛可以观察到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2.人的五官包括眼、耳、手、鼻和舌。

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用途,都很重要,不存在哪个器官最重要或不重要。

3.耳朵让我们听到声音。

4.嘴让我们尝到味道。

5.在观察活动中,人体的各种感官各司其职,只有综合运用它们,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所要观察的事物。

6.挑选西瓜的方法包括看、摸、听、闻、尝。

7.眼睛虽然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很多事物,但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被肉眼所见。

为了观察那些微小的东西,人们发明了放大镜和显微镜,而为了观察远处的事物,人们则发明了望远镜。

8.人类的鼻子可以辨别成千上万种气味。

9.盲人可以通过触摸来识别字。

10.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人类的五种感官。

这是第三单元的内容。

1.植物的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花青素等色素,这些色素让树叶变得五颜六色。

叶绿素会使叶子变绿,叶黄素会使叶子变黄,而花青素则会使叶子变红。

2.温度是指空气的温度,而气温计是用来测量空气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例如,人类的正常体温是37℃。

3.当手持气温计时,应保持气温计竖直。

4.在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该离地面约1.5米。

读取气温计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5.在观察过程中,只有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6.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对于一些常见的植物,需要能够分辨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

例如,西红柿、葡萄、橘子、辣椒、冬瓜、花生、豌豆荚、棉桃和西瓜等是果实,而胡萝卜、马铃薯、姜、萝卜和红薯等则不是。

7.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硕果累累的季节。

8.蟋蟀可以用翅膀演奏“音乐”。

它的叫声与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有关系。

9.在观察果实时,需要做好记录,并将观察中想到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10.秋天果实成熟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闻到果实的清香。

11.气温的不断降低,绘制出了一个多彩的秋天。

第四单元1.像蚂蚁、蝴蝶和蜻蜓这样,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有的还长有两对翅膀)的动物,被归为昆虫类。

需要能够分辨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不是。

例如,蚊子、蜜蜂、瓢虫、蝗虫、蟑螂、白蚁、蛐蛐、蝴蝶和蜻蜓都是昆虫,而蜘蛛、蜈蚣、蚯蚓、鱼和青蛙则不是。

2.全球动物的数量约为150万种,其中昆虫约占100万种,它们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蚂蚁是一种群居生活的昆虫,它们喜欢甜味,使用触角进行交流。

蚂蚁能够沿着原路找到路线,是因为它们能够从肛门排泄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引导蚂蚁找到原路。

4、动物有多种过冬方式,包括冬眠、备粮、南飞和换毛。

例如,蛇、青蛙、蝙蝠、熊和刺猬都会冬眠,蚂蚁、松鼠和野兔会备粮,燕子、杜鹃、___和大雁会南飞,老虎、猫和狐狸则会换毛。

需要注意的是,喜鹊过冬时只会把窝垫暖和,而不是飞往南方。

5、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刺猬、蛇、蟾蜍、蝙蝠和黄鼠狼等。

6、猫可以在夜晚发现老鼠,因为它们的眼睛可以随着光线强弱变化。

此外,猫走路不发出声音是因为它们的爪子上有厚厚的肉垫。

7、动物的冬眠是一种保护性行为,用来对抗不利环境。

导致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温度的降低和食物的缺乏。

8、蚂蚁喜欢吃甜食,但它们害怕樟脑的气味。

9、青蛙在冬眠期间会整个冬天都待在洞里,等到明年春天才会出来。

10、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各有不同。

例如,蜗牛会用自身的粘液把壳密封起来,而大多数昆虫则会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

11、搜集资料的途径包括查阅书籍、请教大人、上网搜索和观察实验等。

第五单元1、土壤的颜色有棕色、黑色和黄色,其中包含沙、黏土、水、空气、小动物和植物等成分。

2、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量的多少,土壤可以分为黏质土、沙质土和壤土,一般的土壤多为壤土。

3、蚯蚓的颜色为棕红色,摸起来很光滑。

在蚯蚓的房前屋后,我们还可以发现石头和沙土。

4、蚯蚓喜欢生活在松软、潮湿的土壤中,它们也被称为天然犁。

它们喜欢吃腐烂的树叶,而细菌则会加速落叶的腐烂。

蚯蚓的邻居包括蜗牛、蚂蚁和千足虫等,它们一起清理垃圾、活化土壤并提供免费的肥料,促进植物生长。

5、土壤中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物质,主要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

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

6、喷洒农药会对土壤造成危害,毁田烧砖也会破坏土壤。

7、人类对土壤的破坏包括垃圾侵蚀、喷洒农药、滥伐森林、过度开垦和毁田烧砖等。

8、土壤中的蚯蚓和细菌会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腐殖质,供植物生长。

9、地表层(土壤)的养分来自动物和植物的腐烂遗体,称为有机质。

10、堆肥是一种减少垃圾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肥料。

改良土壤的方法包括在农田边缘种植防风带、轮换种植、施用有机肥、退牧还草等。

11、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水分和空气等,因此植物可以在土壤中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