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1语言学概论小抄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 00541语言学概论_完整复习资料包

汉语言文学 00541语言学概论_完整复习资料包

自考资料自考笔记00541语言学概论完整复习资料包考点串讲+单选+多选+分析题+论述题+名词解释+模拟试卷(部分资料)单项选择题1.1.关于语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语言不是一种物质实体B.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C.语言先有口头形式,后有书面形式D.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D】1.2.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B.书面语是第一性的,口语是第二性的C.在一个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交际范围存在着较大的局限D.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B】1.3.西方的语言学家区分“语言”和“方言”的惟一标准是A.相互理解程度B.有无历史文化传统C.有无民族认同感D.语音是否一致【A】1.4.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学者是A.乔姆斯基B.索绪尔C.布龙菲尔德D.洪堡特【B】1.5.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主要目的是A.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B.更好地研究书面语C.强调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D.强调研究言语的个人特色【A】1.6.语言是一种A.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B.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C.用于交际的触觉符号系统D.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符号系统【B】1.7.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任意性B.强制性C.离散性D.线性【A】1.8.语言系统中系统性最强的是A.语音系统B.语汇系统C.语法系统D.语义系统【A】1.9.在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A.词B.音素C.短语D.语素【D】1.10.应用语言学最早是指A.实验语音学B.语言教学C.交际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D】1.11.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语言”的一般理论的著作是A.《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B.《普通语言学教程》C.《语言论》D.《句法结论》【A】1.12.二十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的是A.语言的历史演变B.语言和民族的关系C.语言和社会的关系D.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D】1.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A.传统语言学B.历史比较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D.社会语言学【C】1.14.下列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B.语言是主要的,言语是从属的C.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D.语言是书面的,言语是口头的【B】1.15.最小的言语交际单位是A.语篇B.句子C.词组D.词【B】1.1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A.语言符号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B.绝大多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C.可以任意使用语言符号给事物命名D.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可以任意改变【B】1.17.下列语言学流派中集中研究语言本体的流派是A.功能语言学B.社会语言学C.认知语言学D.结构语言学【D】1.18.关于“说话”这种口头交际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涉及心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生理问题B.只涉及物理问题,不涉及生理和心理问题C.只涉及生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心理问题D.既涉及心理问题,又涉及生理和物理问题【D】1.19.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应该主要参考A.相互理解程度B.语言结构的差异程度C.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D.是否属于同一个国家【C】1.20.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C.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D】2.1.音高取决于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D.共鸣器的形状【B】2.2.汉语普通话中的4个声调的不同,主要是A.音高的不同B.音强的不同C.音长的不同D.音质的不同【A】2.3.音强主要决定于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C.发音体振动的时间D.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A】2.4.汉语普通话中的轻声,主要与____的变化有关。

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资料

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资料

00541《语言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机密)[选择题]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由语音和语义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2、社会需要推动了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3、语言的本体: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是语言的“本体知识”4、语言的外围:跟语言相联系的系统外部的各种现象是语言的“外围知识”。

5、语言的本体研究:指语言的基础研究,其目的是弄清语言的基本状况。

分为现状和历史两个方面。

语言的外围研究:与本体研究相对应,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研究,语言与心理学的关系研究和语言的应用研究,整体.上都可看作语言的“外围研究”。

6、人类语言和动物鸣叫的区别:内容更多,用处更大,能够创造。

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7、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语言不但是最直观和最易识别的民族标志,同时还是国家的标志。

语言是识别民族和国家的标志--一“相互能够听懂”(欧洲国家)相同民族一相同语言:同一国家一-同一语言语言并非识别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欧洲以外的国家)犹太人的语言与民族身份;海外华人的民族身份与语言:满族与满语西方学界的双重标准一“相互能够听懂’弱国一用语言识别民族;对“汉语”的看法。

强国一不用语言识别民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8、语言符号的约定性、任意性:“约定”和“任意”是符号同时具有的且相互联系的特征。

约定是指人为的某些规定或共同认可的某些习惯,如点狼烟代表敌人入侵。

“任意”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它们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

9、句法自治:生成语言学把专门研究句法结构形态的理念称之为“句法自治”。

10、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

复合构词的分类:陈述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支配式复合词、并列式复合词、补充式复合词。

11、表音文字的字符,或者说字母,只跟语言单位的语音发生联系,情况比较简单,不论是音节文字还是辅音文字,还是音位文字,根据是与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归类,都是表音文字。

自考语言学概论小抄Word版

自考语言学概论小抄Word版

解词(一)1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形式。

2书面语:是用文字来记录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形式。

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特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能指: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造了一个专门的术语,称为能指,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5所指:索绪尔给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称为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6聚合关系:语言单位在线性语链中总处于一定的位置,能在同一个位置上出现的语言单位处在共同的组合关系之中,具有共同的句法功能。

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这种关系成为“聚合关系”或联想关系。

7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互相关联的组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又叫句段关系8语言学:指的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9普通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有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也叫一般语言学。

10理论语言学:把侧重理论探讨的语言学称为理论语言学。

11应用语言学: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侧重语言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的语言学。

12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所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3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的一批语言学家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喀什集中精力研究语言系统本身内在的规律,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其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之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14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00541语言学概论

00541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

2、语言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3、确定一个民族根本的标准是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

4、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称为“所指”。

5、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6、用什么音去记录什么义,完全是语言使用者约定俗成的,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7、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变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这是由于语言符号具有线性。

8、语言系统的多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不平衡的,其中最强的是语音系统。

9、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10、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为聚合关系。

11、应用语言学最早指的是语言教学。

12、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称为结构主义的语言学。

14、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

15、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时,建立了历史比较语言学。

16、普通语言学中的“普通”应理解为一般的。

17、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一张嘴不能同时两个字,说明语言符号具有离散性。

18、语音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现象。

19、音高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20、中国古代的传统语言学被称之为小学。

21、噪音是不具备整倍数的不规则的音。

22、音质是声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对区别不同的意义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23、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化音”。

24、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25、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节。

26、声调取决于音高。

27、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

28、元音[o]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29、辅音[g]的发音特征是舌根不送气浊塞音。

30、构成各种语音片断的基本元素是音素。

31、[p,d,t,k’]四个音素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点是塞音。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小抄资料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小抄资料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小抄资料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1)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和逻辑问题。

(2)心理生理问题。

(3)物理问题的非常复杂的过程。

有人从通讯理论的角度把这样一个过程称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从说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编码过程,从听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解码过程,这些活动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主观认识并不完全等同。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所以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步步地使我们的主观认识更接近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真相的过程。

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1)它克服了口语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使得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速度大大加快,范围也不断扩大了。

(2)书面语的产生被世界各国视为文明史的开端。

3、研究语言应首先研究口语,决不能因重视书面语而忽视口语,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惟一对象或主要对象。

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1)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绝对化。

在现代社会,同一个民族使用不同语言,或几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现象很多,所以,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定义已经不再适用。

(2)确定“民族”根本的标准是“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

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把“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方言和语言的惟一标准的观点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是某些西方语言学家大国主义、实用主义的表现。

语言和种族有没有必然联系,为什么1)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全世界从生理学的角度能确定的种族为数不多。

2)语言和种族并不是没有一点联系,特别是就语系而言,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

(3)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后天获得的,不是先天遗传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语言研究1他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

自考笔记自考小抄0541 语言学概论

自考笔记自考小抄0541 语言学概论

0541 -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题1A1.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1A2.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1B1.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1B2.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1B3.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1B4.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1B5.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1B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1B7.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是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B8.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B9.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C1.语言学是指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而且是“独立的”,不是任何一门学科的附庸。

1C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1C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C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C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00541

语言学概论00541

语言学概论0054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

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

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答: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来源于集体的劳动。

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

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

有交际价值就是语言,就能存在;没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就只能消亡。

如何理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人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少种。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第二类是旗语、灯光语、电报码……;第三类是身势语。

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旗语之类是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更不能和语言相比。

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答: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单位明晰性、任意性、能产性、传授性。

00541《语言学概论》精选习题集

00541《语言学概论》精选习题集

《语言学概论》精选习题集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一、单项选择题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A.书面语B.文字C.口语D.体态2.首先提出“能指”和“所指”这对概念的语言学家是A.洪堡特B.索绪尔C.乔姆斯基D.萨丕尔3.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任意性B.强制性C.离散性D.系统性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A.人们可以任意使用或创制语言符号B.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C.利用语言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D.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可以任意改变5.下列关于语言符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B.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不可分割C.语言符号音义关系具有任意性D.语言符号不能分解和重新组合6.“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这句话出自A.《论语·述而》B.《庄子·养生主》C.《韩非子·五蠹》D.《苟子·正名》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书面语的表述,正确的有A.是经过提炼的口语的书面形式B.与口语相比缺少了一些内容C.不存在与口语严重脱节现象D.会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E.不会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2.下列关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有A.语言成分的聚合类不限于词类B.组合关系是建立语言符号归类规则的基础C.组合关系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D.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E.組合关系可以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三、术语解释题1.符号2.句法自治四、简答题1.为什么不能以“相互能够听懂”为标准来区别方言和语言?2.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差别。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P56)本题考查口语和书面语的相关知识。

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因而,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

2.B(P58)本题考查“能指”和“所指”概念的提出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课程代码:00541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1.1 什么是语言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可是,什么是“语言”呢?首先,“语言”不是一种物质实体,因为“语言”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我们没法说:拿个“语言”出来给大家看看!“语言”只是一种社会现象。

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因为“语言”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也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语言”,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

其次,“语言”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所以尽管我们人人都在使用“语言”,还天天在使用“语言”,可是很少有人说得清楚什么是“语言”。

不过,有一点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语言”是客观存在的,至于什么是“语言”,各人就有各人不同的理解了。

因此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什么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始终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

人类为了繁衍生息,为了共同进行劳动生产,为了保护个人和整个群体,就要互相合作,互相协调,这就需要互相传递信息,互相交流思想感情。

人和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互相交流思想感情,最主要的方式是进行口头交际,也就是“说话”。

“说话”是通过发出一连串一定的声音和一定的意义相结合的信号,向对方或在场的别的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

“狼来了”是传递某种信息,“狼没有什么可怕的”是表达某种思想观点,“狼太可怕了!”是表达某种感情,“你跟我一块去打狼!”是发出命令。

“说话”的内容也就是说出来的“话”,当然不限于这么几种类型,这里只是就最主要的几种类型举例加以说明而已。

另外,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和口气不一样,说出来的“话”也不一样。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说话的声音和口气也不一样,说出来的具体的“话”更不会一样。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发展,“说话”的内容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说话”或者说人和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互相交替着“说”和“听”的过程,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首先,说话的人要有想说什么的愿望和想说什么的内容,而这就是跟每一个人的全部生活经历、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当前需要处理的问题分不开的,这就要涉及大量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和逻辑问题。

其次,大脑要有怎么组织“说话”和怎么分析理解对方说的“话”的机制和能力,这就要涉及很复杂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最后,还要有一整套发音、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以及通过神经网络控制相应的器官协同发音、听音的机制和能力,这就要涉及也是很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

现在有人从通讯理论的角度把这样一个过程称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从说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编码过程,从听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解码过程。

这样一个双向交际过程牵涉到一列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

不过这些活动是别人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到目前为止,还很难用仪器来观察和记录,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活动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可以研究的。

有不少人,特别是上过学,还学过一点外语的人,往往认为语言非常具体,语言根本说不上有什么客观存在形式和主观认识问题,语言就是语汇和语法,语汇可以到词典里去查,语法在语法书里写得清清楚楚,哪有这么复杂!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就拿最简单的语汇来看,“说话”这个词应该说很简单,但是实际上这一个词的客观存在形式并不简单,具体的发音可以说人人不同,而且也不一定非连在一起说不行,可以拆开了说,中间插入“了、着、过、起来”等等助词,还可以插入“呃、嗯、啊”等等叹词和语气词,插入“个、那个”那样的量词和数量词,口吃的人还可以说成“说说说说……话”。

把这个词记录为“说话”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概括。

英语的“走”是go,这似乎也是简单不过的事,在词典里一查就知道,其实不简单。

客观上根本不存在一个统一的go,而只存在go,goes,going,went,gone,在不少小孩子嘴里还有goed,而且不说每个人具体发音问题。

把这些客观存在的形式概括为一个go就是一种主观认识,而客观存在形式和主观认识并不完全等同。

语法书里面讲句子,讲句子结构,都是很规整的,而口头语言中客观存在的句子大都是不那么规整的,有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乱七八糟的。

如果我们把平时说的话用录音机录下来,再如实整理成文字,自己看了也准会不相信这是自己说的话。

这些都证明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记住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言学家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不完全相同,结论也不完全一致。

如果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我们的主观认识完全一致,把我们的主观认识跟客观存在等同起来,那么这一切都无法理解了,并且很容易认识跟自己的意见不一致的观点都是极端荒谬的了。

学问无止境,语言学研究也无止境,这个过程就是一步步地使我们的主观认识更接近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的客观真相的过程。

1.2 语和书面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也就是口语。

但是有了文字以后,语言就有了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那就是书面语。

不过,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尽管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但是,也必须指出: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口头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没有记录这些成分,而只记录了谬误,也就是口语传递信息和思想感情的关键部分,同时,书面语写作有比较充实的时间来推敲,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这样看来,书面语就比口语少了一些内容。

另一方面,书面语也还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口语由于有语境和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帮助,可以省略某些语言成分而不至于影响理解和交际,书面语却由于没有记录这些因素而别人很可能难以理解,因此书面语就不得不补上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

这样看来,书面语就又比口语多了一些成分。

所以,简单地说书面语是口语的书面记录是不确切的。

确切地说,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

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书面语和口语在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

所谓基本一致,指的是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书面语跟口语严重脱节,那么或迟或早最终还是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当然,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的现象是存在的,中国的文言文和西方的拉丁文就是“言文脱节”的典型的例子。

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社会发展滞后,教育很不普及,交通和通讯极不发达,而且只有极少数人掌握书面语的社会里才可以勉强维持,到了现代社会就无法再维持下去了,所以五四运动以后,在现代汉语基础上产生的白话文终于替代了跟口语严重脱节的文言文。

尽管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跟口语相对而言是第二性,但是应该看到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决不是偶然的。

口语一说出来这种声音就永远消失了,并且除了当时在场的人以外,别人都听不见。

在一个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社会里,人和人之间的交际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并且只能口耳相授,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都受到严格限制,因此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都是极其缓慢的。

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现代生物考古学表明,人类的出现已经有好几百万年,可是在漫长的的旧石器时代和几万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而在人类创制了文字用来记录语言出现了书面语,克服了口头语言的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以后的几千年文明史时期,人类文明的发展就大大地加快了。

因为口语是第一的,书面语相对而言是第二性,所以研究语言首先应该研究口语,并且当口语和书面语在某些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的时候一般应该以口语为准。

世界上很多语言至今只有口语,没有书面语,那就当然只能研究口语。

但是,由于书面语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面广,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语,又是官方文书和宗教、学术经典的载体,而且需要下工夫学习才能掌握,从古至今在社会上一直比口语具有更高的权威性,所以长期以来语言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书面语方面就是可以理解的。

即使在今天,由于录音录像设备还不够完善和普及,异域语言和异地方言的口语形式也很难直接接触,口语的细节和语境资料就更难搜集,因此语言学研究还是以书面语为主。

但是,决不能由于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而忽视口语的研究,更不能认识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唯主要对象。

1.3 语言和民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例如汉族使用汉语,蒙古族使用蒙古语,日本人使用日语,俄罗斯人使用俄语等等,因此语言就成了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是怎样来定义“语言”和“民族”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如果单纯在语言学的范围内来讨论这个问题,“语言”和“民族”这两个术语说可能形成无法解决的循环论证:同一个“民族”使用的口头交际工具是“语言”;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

但是,如果跳出单纯的语言学技术性的圈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多数人会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的社会群体”,有的“民族”使用一种语言,有的“民族”使用几种“语言”。

不过这样的定义要区分不同的时代,远古时代民族的概念和古代、近代、现代的民族的概念不完全相同。

现代西欧国家通告的关于“民族”的概念是从这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来定义的。

在罗马帝国解体以后,从8世纪到16世纪,先后建立了现代西欧各个主要的民族国家。

所谓“新兴”国家是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家相对而言的,所谓“民族国家”是指这些新兴国家大多数基本上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个国家”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大多是以单一民族、单一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爱尔兰、德国等等。

但是有的处在几个大国之间的小国也并不是单一民族、单一语言的国家,而是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如瑞士就有说德语的日耳曼人,说法语的法兰西人,说意大利语的意大利人,说一种罗曼语的罗马人后裔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