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电影的诞生及早期电影产业的形成

合集下载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及早期电影产业的形成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及早期电影产业的形成
• 卢米埃尔活动电影机第一次放映的请柬
卢米埃尔活动电影机的招贴广告
1895年12月28日的节目单
• 二、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电影的特点 • 1、从技术层面看,卢米埃尔兄弟摄制的影片是以
每格16秒胶片规格拍摄的黑白默片。他们拍摄的 影片多是以固定单一镜头的形式呈现的。 • 2、卢米埃尔兄弟创作了记录片的拍摄方式,他们 的影片基本上是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 • 3、卢米埃尔兄弟的制片活动还是手工作坊式的, 他们没有还没有认识到电影这一媒介的巨大潜力, 而是将它看成一种杂耍玩意儿,因此没有试图去 建立制片——发行——放映产业链以便扩大再生 产。
摄影枪的构造
马莱的第一架“连续摄影机”(1882年)
马莱1887年固定底板连续摄影机的结构
马莱的软片式连续摄影机1891年的形状
• 3、托马斯·爱迪生和机械师威廉·狄克逊的 工作
• (1)解决匀速机械传动技术问题
• (2)西洋镜观察机(Kinetoscope)
留影机示意图:爱迪生第一个供实验用的器械。图 示摄影的镜头和印在圆筒上面的圆形照片
• 三、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题材和内容 • 1、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 2、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 3、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 4、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
第三节: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 一、银幕戏剧的创造之路 • (一)乔治·梅里爱简介 • 梅里爱(1861年12月8日—1931年1
月21日) • 罗培·乌坦剧院
• (二)“布赖顿学派”诞生的背景 • 1、电影危机 • 卢米埃尔——被动纪录真实生活 • 梅里爱——戏剧的“俘虏” • 2、英国的经济技术条件支持。 • 3、英国与法国地理位置邻近。 • 4、优秀摄影师正好集聚在布赖顿。

简述电影发展历史

简述电影发展历史

简述电影发展历史一、电影的诞生与早期发展电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电影还是无声的黑白影像。

1895年,法国兄弟雅克和路易·吕米埃尔成功展示了他们的电影《出口工厂的工人们》,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商业上成功的电影。

随后,电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二、无声电影时代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电影还是无声的。

无声电影时代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电影艺术的初期探索阶段。

在这个时期,电影的表现手法逐渐丰富,出现了许多经典的无声电影作品,如《大都会》、《黄金时代》等。

无声电影时代也见证了一些电影巨星的诞生,如查理·卓别林和巴士比·卡普兰等。

三、有声电影的出现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这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有声电影的出现使电影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观众可以听到演员的对话和音乐,这大大提升了电影的观赏体验。

有声电影的问世对电影产业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彩色电影的兴起上世纪30年代末,彩色电影开始兴起。

最早的彩色电影使用了双色染色和三色染色技术,后来发展出了更加先进的彩色胶片技术。

彩色电影让电影画面更加生动逼真,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电影的色彩和情感。

五、电影技术的革新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宽银幕电影开始流行,为观众呈现更广阔的画面。

上世纪70年代,电影开始使用计算机生成特效,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全息电影。

上世纪80年代,数字电影技术的出现使电影制作更加灵活和高效。

六、电影产业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影产业也开始走向全球化。

好莱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中心之一,美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大影响力。

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如印度的宝莱坞和中国的华语电影产业。

七、新兴电影形式的崛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新兴的电影形式开始崛起。

香港电影(1897-1945)笔记:影业的建立与初期发展

香港电影(1897-1945)笔记:影业的建立与初期发展

一、电影的诞生以及传入香港。

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之后,便专注于电影拍摄的技术上,他想制造一种“如留声机那样用耳朵来听,却是用眼睛来看的设备”。

1889年,伊士曼发明了电影胶片(菲林)。

1890年,爱迪生的助手狄克逊做出了第一部电影摄影机(Kinetograph),于是向伊士曼的柯达公司订制了35米厘菲林,在菲林两边打洞,再扣在摄影机齿轮上,利用摩打带动成功进行了拍摄。

1895年,爱迪生又成功制造出“电影视镜”(Kinetoscope),或曰“活动电影放映机”,这种仪器基本上是一个木柜,透过上面的小窗口看菲林里面的影像,只有一个人观看的规模(我小时候好像也玩过一种类似的玩意)。

随后,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基础上,又制造出一种活动电影机(Cinematography),这个仪器可以将映像投射到布幕上,并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放映了专门为这部机器拍摄的短片,这是真正意义上适合集体观看的“电影”的发端,电影也由此得到瞩目与扩展。

于是这1895年12月28日便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

卢米埃兄弟在巴黎放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电影,取得成功之后,立刻继续他们的商业大计。

他们雇佣了二十多个摄影师(或曰活动电影机的掌控师)进行培训,1896年,这批摄影师被派往到世界各地做推销(活动电影机(Cinematography))、放映、拍摄等工作。

那么1896年卢米埃兄弟有没有派人到香港呢?该问题正代表着电影是不是在这时候传入香港的,而答案是没有的。

余慕云先生曾通过《华字日报》的广告和香港电影理论家林年同先生的口述,认为电影是从1896年1月传入香港的。

他在《香港电影史话(卷一)》中记载到:“一八九六年一月十八日,香港出版的《华宇日报》有如下的记载:「兹由西国带来」、「西国奇巧故事数百套,无不俱备,每日摆到六十套,日夜更换」、「本班在中环大道『旧域多利酒店』开演」、「准本月初七开演」、「总理人爹士威利谨启」。

《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要点

《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要点

《中外电影史论—世界电影史》题库(答案版)绪论一、填空1. 从<1895年> 至今,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吸收了<雕塑>,文学,<音乐>,绘画,<舞蹈> ,<建筑> 等人类艺术的各种元素和成果,但仍然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认识世界。

2. 叙事影片就是通常所说的<情节剧>,非叙事影片包括<纪录片>,<科学实验纪录>,<广告片> 等。

3.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明史经历了<口头文化> ,<印刷文化> ,<电子文化>三个发展阶段。

4. 电子文化具有具像性,<直观性>,<质感性>,<整和性>的特点。

5. 无声电影时期,经过法国的<梅里爱> 、美国的<格里菲斯>,前苏联的<爱森斯坦> 等人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6. 成熟期奥森•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 电影发展期是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中,电影出现了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 、法国的<新浪潮>、<政治电影> 等,另一条是以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伯格曼为代表的第二次现代电影思潮。

8. 发展期还出现了许多电影新手法,如<意识流> 、闪回、<闪前手提摄影> 等等,出现了众多流派、风格景象争艳的现象。

9. 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好莱坞现代工业化的整和> ,建立了现代电影工业,从而使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10. <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的地下室,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十余部短片,这一天就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学入门了解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电影学入门了解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电影学入门了解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电影学入门:了解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图像、声音和故事情节,在观众面前展现丰富的世界。

电影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电影的创作、制作、传播以及影院文化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帮助读者初步了解电影学的基本知识。

一、电影的起源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发明家们致力于解决如何将静止的图像变成运动的影像的难题。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有几位科学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895年,法国兄弟雅克·艾蒂恩和奥古斯特·路米埃尔成功举办了第一场公开放映电影的展示。

他们使用了一台制作短片的胶片摄影机,并将其连接到了一个放映机上,观众们第一次看到了在大银幕上动态呈现的画面。

二、无声电影时代进入20世纪初,电影开始进入了无声电影时代。

这个时期的电影以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和卡片字幕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无声电影的时代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如查理·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

1915年,德国导演罗伯特·威纳(Robert Wiene)执导的电影《卡尔明大帝》开创了表现主角内心世界的手法。

这种革新推动了电影叙事的发展,探索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

三、有声电影的革命1927年,华纳兄弟制片公司发行的《爵士歌女》成为第一部商业上成功的有声电影,它使得电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有声电影的出现改变了电影的表现形式,并为电影制作提供了新的方式。

有声电影时代,电影视听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观众可以欣赏到演员的声音和音乐的魅力。

电影工业迅速发展,各国拍摄出了许多经典电影,如《卡萨布兰卡》和《乱世佳人》。

四、电影的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影制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1933年,美国制片公司派拉蒙(Paramount)推出了第一部彩色电影《芝加哥丽人》。

彩色电影给电影创作者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可能。

20世纪60年代,电影工业迎来了新的革命——宽银幕时代。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上映,以其真实的声音效果和对话而闻名,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04 彩色电影的发展
彩色电影技术的发明
彩色电影技术的发明
1906年,澳大利亚发明家约翰·兰金 发明了基于三色原理的彩色电影技术 ,为彩色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彩色电影技术的改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彩色电影技术 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从早期的彩色 胶片技术到现代的数字彩色技术,为 电影制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目录
• 电影的起源 • 默片时代 • 有声电影的出现 • 彩色电影的发展 • 电影的全球化发展
01 电影的起源
早期的电影放映机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 活动电影放映机,这是电影史 上的重要里程碑。
早期的电影放映机使用胶卷, 每秒可以播放16-24帧图像, 为电影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声音与影像同步
声音录制和播放技术的发 展使得电影中的声音与影 像能够更好地同步,提高 了观影体验。
有声电影的兴起
观众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观众对电影的品质和内容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声电影的
出现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制作成本
随着有声电影制作技术的成熟,制 作成本逐渐降低,使得更多人能够 参与到电影制作中。
资本流动与投资
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在电影产业中的流动更加频繁。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制片人和发行商共同参与电影制 作和发行,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跨国合作与产业链整合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合作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各国电影产业在制作、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进 行深度整合,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前言电影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娱乐形式之一。

早期中国电影史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对于了解中国电影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从电影产生到1949年前的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

第一章电影的起源与发展1.1 电影的起源中国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西方电影技术传入中国。

1896年,第一批制作精美的电影在上海引入中国,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这些初期的电影多为外国人制作,并以纪录片和故事片为主。

1.2 早期电影产业的兴起20世纪初,中国的电影产业开始兴起。

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电影院迅速增加,从而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徐世英等一批早期电影人开始涉足电影制作,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公司。

第二章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重要学派2.1 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先驱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先驱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

加拿大著名华裔学者陈舜臣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先驱。

台湾学者张善为、吴念真等也积极从事中国电影史学研究。

2.2 四大学派的影响与贡献在1949年以前的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中,可以看到四个重要的学派,分别是实证学派、理论学派、文化学派和美学学派。

这四个学派各具特色,对中国电影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1)实证学派实证学派主要关注电影的历史事实与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陈舜臣是实证学派的代表。

他通过对电影标本的收集和整理,还原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电影历史的著作。

(2)理论学派理论学派主要关注电影的艺术与技术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电影创作与分析的理论。

徐世英是理论学派的代表。

他在电影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就,对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文化学派文化学派主要关注电影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研究电影对社会变革与文化传承的影响。

电影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资料

电影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资料

电影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资料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人们对光和翻转图像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法国物理学家尼埃普斯·尼普斯在1824年发明了可移动的翻转图像装置,并把它命名为“雪茄盒”。

这个装置为后来的电影放映机打下了基础。

1826年,法国化学家尼斯福尔·尼斯菲尔德·尼斯菲尔德首次成功地记录下了一幅静止的图像,使得摄影术成为可能。

这成为电影的重要奠基石。

1890年代,电影行业开始迅速发展。

美国的爱德华·默里布里奇以及法国的路易·吉梅尔等人都在这个时期建造了自己的放映机和摄影机。

1895年,兄弟杜米埃兄弟发明了可立即显示连续的静态图像的设备,这就是著名的“电影摄影机”。

1896年,里科·贾乌特发明了第一台可播放连续动态图像的放映机,它被称为“电影放映机”。

20世纪初,电影行业迅速发展,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方面。

这个时期的电影大多数是无声的,但它们用肢体语言和卡通字幕来传达故事情节。

1927年,首部有声电影《唐吉坷德》上映,使得电影在演艺中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随后,电影开始采用音频技术,实现了声音和图像的完美结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发展迅速。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再到彩色电影,电影制作技术一直在进步。

20世纪50年代后,电视的普及使电影行业面临了衰退,但是后来兴起的制片公司和多媒体技术重新推动了电影的发展。

2000年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的制作更加方便和灵活。

电影观看方式也发生了变革,网络流媒体的兴起推动了在线观影的流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

总而言之,电影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

从最初的光影盒到现代的数字化技术,电影一直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结合,向观众传递故事和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行业将继续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加精彩和多样化的视觉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信息输入 • 关键技术:连续匀速摄影 • 1、爱德华· 幕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 )
• 莎莉· 加诺牡马
万花筒
• 2、法国生理学家朱尔· 马莱(EtienneJules Marey)的“摄影枪”及“软片式连 续摄影机”

1882年左右,马雷拍摄的飞翔的鹈鹕。
摄影枪
马莱的摄影枪:正在拍摄(1882年3月)
摄影枪的构造
马莱的第一架“连续摄影机”(1882年)
马莱1887年固定底板连续摄影机的结构
马莱的软片式连续摄影机1891年的形状
• 3、托马斯· 爱迪生和机械师威廉· 狄克逊的 工作 • (1)解决匀速机械传动技术问题 • (2)西洋镜观察机(Kinetoscope)
世界电影史
杨璟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及早期电 影产业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
• 关键词: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
•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 2、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 商品输出和掠夺 • 3、技术: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 4、市场: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5、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罗培· 乌坦剧院1896年10月的节目单
《梅斯堡的宫堡》评论
乔治· 梅里爱亲笔写的简历手稿(1927年)
• • • • •
二、梅里爱电影的样式 (一)魔术片 (二)排演的新闻片 (三)神话故事片 (四)科幻探险片
• • • • • • • • • •
三、梅里爱的贡献 (一)将故事引入电影 将戏剧舞台的讲述方式引入电影 1、景或幕的划分 2、“乐队指挥的视点” 3、将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等引入 电影 (二)开拓电影特技 例如:迭印法拍摄了《魔窟》,用遮盖法拍摄了《多头 人》,用多次曝光法拍摄的《音乐狂》等 (三)开拓电影类型 科幻片
留影机示意图:爱迪生第一个供实验用的器械。图 示摄影的镜头和印在圆筒上面的圆形照片
爱迪生的胶片和套洞孔的圆轴
西洋镜观察机的内部结构
西洋镜观察机的外部结构
• • • •
(三)信息输出(放映术) 1、爱米尔· 雷诺 2、爱迪生的西洋镜观察机 3、迈克思· 斯克拉达诺夫斯基的“动象镜”
• • • •
• • • • •
三、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题材和内容 1、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2、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3、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4、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
第三节:乔治· 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 一、银幕戏剧的创造之路 • (一)乔治· 梅里爱简介 • 梅里爱(1861年12月8日—1931年1月 21日) • 罗培· 乌坦剧院
• • • • • • •
(四)美国“镍币”影院(1903-1908) 1、“镍币”影院兴起的背景 (1)美国经济的突发猛进。 (2)第三次移民高潮。 (3)工人阶级人数及娱乐需求增加。 2、最早的“镍币影院” 1905年6月 匹兹堡 哈利· 戴维斯
• 3、典型案例 • (1)阿道夫· 楚柯尔 马卡斯· 劳乌(1906) • “大众游乐场”——“海尔游览车”——镍 币影院 • (2)威廉· 福克斯(1906) • (3)卡尔· 莱默尔(1906)
• • • • • • •
1、角度的变化 例如:威廉逊的《莱亨塞船》(1899) 聚集在一起的人群 出发的船只 竞赛中的划船队 在移动的船只上的观众 获胜的船只到达终点
• 2、平行蒙太奇 • 例如:威廉逊的《中国教会被袭记》(1900) • 3、景别的交错 • 例如:史密斯的《祖母的放大镜》(1900) 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1900) • 4、视点的自由改变 • 例如:史密斯的《玛丽· 珍妮的灾难》 (1903)
• (五)美国幕镜与比沃格拉夫公司(AM&B) • 1899年成立 • 1909年更名为比沃格拉夫公司
• • • • • • •
三、早期电影放映业的兴起(1897-1908) (一)原始放映模式 1、小型电影院 赖封在圣丹马的电影院(1897年) 比鲁的电影放映 加布里埃尔· 凯塞的电影院(1900年) 杜发叶尔的电影放映
(四)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 1、摄影-放映一体机 2、携带方便 3、胶片放映速度1/16秒
第二节: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 影”
• 一、卢米埃尔兄弟简介 • 路易· 卢米埃尔(1864-1948) • 奥古斯特· 卢米埃尔(1862-1954)
1894年卢米埃尔工厂配置胶片乳剂的情况
卢米埃尔活动电影机上的牵引机械 (图示三个连续的位置)
• • • • • •
2、发行方面 (1)将发行网络从法国扩展到全世界 (2)租凭模式 3、放映方面 建立带垄断性质的院线系统 4、投资巩坦苏扎公司进行摄影机生产,在 万森建立了胶片生产基地 。
• • • • • • • • • •
(二)艺术电影公司 创始人:拉菲特兄弟 代表作:《吉斯公爵的被刺杀》(1908) 编剧:亨利· 拉夫 导演:勒· 巴吉尔、卡尔梅特 1、特色 (1)表演革新——表现人物心理 (2)采用专门的电影伴奏——圣· 桑作曲 2、影响 电影与戏剧、文学结合
电影产生的经济法律背景
• • • • • • • • 1、第二次工业革命“隐秘”的关注点——传输 汽车、飞机——传输人、物体 电报、电话——传输信息 电影——保存信息 2、专利权法案 美国:1790年 法国:1791年 德国:1877年
• 法国: • 18世纪末颁布了《表演权法》和《作者权 法》 • 1809年的《备案商标保护法令》 • 1875年颁布了确立全面注册商标保护制度 的商标权法
• • • • • • •
(二)“布赖顿学派”诞生的背景 1、电影危机 卢米埃尔——被动纪录真实生活 梅里爱——戏剧的“俘虏” 2、英国的经济技术条件支持。 3、英国与法国地理位置邻近。 4、优秀摄影师正好集聚在布赖顿。
• • • •
(二) “布赖顿学派”对电影语言的探索 同一场景中的镜头可以分割 一个场景内的镜头可以用不同的景别 场景间可以互相转换
• 美国: • 17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首部专利法: “促进实 用技艺进步法案” • 1973年:新专利法案颁布。 • 1800年修正案:①允许已在美国居住两年以上的 外国人获得专利权②第一次制订了侵权赔偿条款, 规定对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处以3倍于实际损失的罚 金。 • 1832年:又出台了一个新的专利法案, 将专利权 人扩展到有意成为美国公民的所有外国人。 • 1836年:成立专利局。
第四节:布赖顿学派
• • • • • • • • • (一) “布赖顿学派”代表人物从影简介 1、詹姆士· 威廉逊 代表作:《中国教会被袭记》 2、乔治· 阿尔培特· 斯密士 代表作:《祖母的放大镜》《玛丽· 珍妮的灾难》 3、埃斯美· 柯林斯 代表作《汽车中的婚礼》 4、希塞尔· 海普华斯 代表作:《义犬救主记》
第一节:电影的起源
• • • • • • • 一、电影发明要解决技术问题: 信息输入 核心:连续匀速摄影 信息保存 核心:保存材料 信息输出 核
输入
输出
• • • • • •
(一)保存信息 关键人物:乔治· 伊斯曼 (George· Eastman ) 关键技术:胶片 赛璐璐片基、明乳胶剂 赛璐璐: 在纤维素中的部分羟根(氢氧根)被硝化后会得到 焦木素。焦木素溶于乙醇和乙醚的混合物,再加 入樟脑等蒸发后会得到一种物质,它受热后变软, 冷却后变硬,这种物质被称为“赛璐璐”。它就 是于1865年问世的首批人造塑料。
• • • •
(二)巡回放映模式 例如:华克—杜纳尔公司 (1)为平民放映(1897) (2)发行影片—租片制度(1898)
• (三)固定电影院的形成(1902-1906) • 例如:里昂 • 百代-阿尔卡扎尔影院(1906年8月)、斯 卡拉影院(1906年11月)百代-格罗莱影院 (1907年4月) • 百代公司电影院联营网。
第五节:早期电影产业兴起
• • • • • • • • • 一、百代公司和艺术电影公司 (一)百代公司 创始人:查利· 百代 1、制片方面 费迪南· 齐卡 (1)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来生产影片 (2)将工业生产的模式用在电影生产上 将生产者划分为不同的角色——流水线作业 建立万森、蒙特路伊和约安维尔等五个制片基 地——不间拍摄
• (三)内容——纪实与批判 • 1、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普通人的命运和生 活,反对拍摄矫揉造作和繁华的影片。 • 例如:柯林斯的《衣衫褴褛》(1905)、《平民 窟的孩子》(1905)、《矿工一天的生活》 (1910) • 2、在反映社会问题的同时带有批判的眼光。 • 例如:威廉逊的《士兵的归来》(1902)、《战 争前后的一个后备兵》(1903)
• • • • • • • • •
二、美国早期的电影制片公司 (一)爱迪生电影工作 1894年 新泽西州西橙市 (二)塞利格电影公司 1896年 威廉· 塞利格 伊利诺伊州 芝加哥 (三)美国维太格拉夫公司 1896年斯图尔特· 布莱克顿和艾尔特· E· 史密斯 (四)美国幕镜公司 1895年 威廉· 迪克逊和赫尔曼· 凯瑟、多利· 马文、伊利亚 斯· 库普曼 纽约 • 放映机:Mutoscope——Biograph Projector • 摄影机:Mutograph
• • • • • • • • •
4、“镍币”影院的影响 (1)促使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 (2)促使发行(租片商)的增加 (3)联营制度(早期院线)的出现 联营制度的发明者:乌尔华斯 1880年 (4)为美国电影工业积累了资本 阿道夫· 楚柯尔 ——派拉蒙公司 威廉· 福克斯——福克斯电影公司 卡尔· 莱默尔——环球电影公司
• • • • • • • • • •
2、“游艺场电影” 、“音乐馆咖啡馆”等 (1)法国 福里倍谢歌舞剧院(1898年) 奥林匹亚剧院(1897年) 巴黎斯特拉斯堡路的“乐园”(1900年) (2)英国 费尔哈蒙尼克戏院 (3)美国 基斯公司——雷电华公司(Radio-Keith-Orphcum) “吸烟咖啡馆”和歌舞剧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