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浅析2
论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美学观

论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美学观作者:徐小曼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05期摘要:生态美学是在当代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包含生态纬度的新的美学理论形态,这种新的美学理论形态同时也包含着一种人文精神。
日本知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突破了以前的动画电影模式,通过不同题材描述了关于自然,生存,成长,自由的深刻主题,第一次将动画上升到人文的高度,他的作品多数反应了人类与大自然以及和平主义等生态美学思想。
画风清新,回归自然,给人以返璞归真的悠然与舒适,体现了真善美的结合与统一。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电影生态美学和谐共生20世纪是工业文明走向辉煌的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大自然已不堪忍受人类的掠夺和蹂躏,出现了很多严重的生态问题。
这一学科是以生态美范畴的确立为核心,以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生态审审美创造为目标,以期走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的人生境界。
它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注和终极关怀。
[1]在全球动画界,日本知名动画大师宫崎骏,是一位把人文主义融入动画里的思想家,他通过自己的动画作品来追寻万物共生之路,作品里充满人文主义关怀。
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对过去的反思,更聚焦现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探讨了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充满了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全球内不仅引起人们的共鸣更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从自然界中进化分离出的生物。
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宫崎骏通过对他的动画电影的创作,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对现实社会中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些都对解决现代生态美学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完美的自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丢失了很多内心深处的东西,在宫崎骏的电影中,主人公很多都是因为某某原因回到美丽的乡村,回到宁静的大自然中去。
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

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引言宫崎骏是日本著名的动画电影导演和制作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哲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凭借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美学思想的内涵与影响。
第一部分:宫崎骏的艺术创作背景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成长于日本战后时期。
在他的童年时代,日本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冲击,这些经历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宫崎骏的个人思想,也为他的艺术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宫崎骏在早期一度梦想成为漫画家,但后来决定投身动画电影的创作。
他在东京大学美术学部学习期间,受到了欧洲和美国的艺术思潮的影响。
尤其是对法国的画派运动和美国的漫画文化感兴趣。
这些国际化的影响对于宫崎骏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宫崎骏的美学思想1. 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宫崎骏的作品经常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他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他的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城市化和环境破坏的批判,以及对大自然的美的寄托。
2. 对女性主义的探索宫崎骏的电影中,女性角色经常具有强大的独立性和坚韧的品质。
他的作品中意识到了女性权力和自由的重要性,以及消除性别歧视的必要。
这种女性主义探索是宫崎骏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宫崎骏经常以寓言的形式探讨人性和道德的问题。
他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一些道德困境和伦理抉择的情节。
他试图提醒观众思考生活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并寻找到真正的人性之美。
第三部分:宫崎骏的美学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宫崎骏的美学思想不仅在日本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1. 对动画电影的影响宫崎骏的美学思想对动画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打破了传统动画的束缚,探索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题材。
浅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界的标志性人物,他以生活的真实感受,通过巧妙的角色设计、丰富的自然意象、夸张的想象与魔幻元素的融合、多元的文化意蕴,创作出带有浓烈的东方人文色彩的动画影片,形成了鲜明艺术特色。
一、丰富朴实的角色塑造人物往往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成功的人物塑造不仅可以推进电影情节,而且更为深化思想主题提供契机。
宫崎骏电影中的主人公可谓是千篇一律,不是几岁的儿童,就是稍长一些的少女,而且外形上无大差别:稍齐的刘海,单纯清澈的眼眸,淡淡的腮红。
但这些普通平实的形象,却在每部电影作品中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性格特色。
如幼稚可人的小梅(《龙猫》)、波妞(《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身上肩负着神圣使命的娜乌西卡(《风之谷》)、桑(《幽灵公主》)、希达(《天空之城》);平凡却勇敢的千寻(《千与千寻》)等,这些女性几乎成为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主导者,而男性角色反成为一种陪衬。
这种与传统观念上男尊女卑的性别定位大相径庭的反常规的独特视角与手法,使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如此,宫崎电影中亦正亦邪的矛盾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电影中有不少反面角色,但他们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凶残、厌恶。
如在多部影片中出现的强盗、海盗,大多平和,小善小恶。
起初,他们会为了某种利益相互追逐、争斗,但在主人公的感染下,逐渐弃恶从善。
《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和《天空之城》中的海盗婆婆皆爱财如命,唠唠叨叨,外表看起来邪恶,但最终却流露出善良的本性。
对此,高田勋在《爱的火花》中曾这样评价:“正因为是他,才能针对故事的需要为所设定的人物依序添加特别的构思,赋予她们独特的魅力,即使是坏人角色,在不知不觉间也会渐渐去除邪恶的部分。
”此外,在宫崎骏的电影中,我们总会发现各种新奇古怪的小配角,这些小配角成为电影人物中的一大亮点。
如《龙猫》里的龙猫和灰尘小精灵、猫状的公交车,《千与千寻》中的煤炭小精灵、《幽灵公主》中的小树精,他们总是在故事中穿插进来,成群成堆的,很多没有人型的肢体,只有圆滚滚的小身躯;没有一句台词,只有一眨一眨的眼睛表露它们的喜怒哀乐,显得活泼又可爱。
宫崎骏动画电影系列中的艺术人文精神

宫崎骏动画电影系列中的艺术人文精神作者:陈佼佼来源:《艺海》2011年第04期摘要:宫崎骏动画是当代世界的经典动画,导演宫崎骏在影片中赋予了其作品厚重的思想主题和浓郁的艺术人文色彩。
本文从宫崎骏传统观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幻想、现代社会现实中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夸张变形的动画形象中对人性的关怀,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艺术人文精神。
关键词:艺术人文宫崎骏动画1 、引言“宫崎骏动画电影系列”是当代世界的经典动画,导演宫崎骏在影片中赋予了其作品厚重的思想主题和浓郁的艺术人文色彩,他是一个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
在他的作品中,主题多样,题材丰富。
宫崎骏以孩童般的纯真、中年人的广阔视角和老者的智慧等多视角为观众展现出一个个充满魔幻色彩且具有深厚内涵的作品。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渗透着日本传统美学的血脉,其作品或清新淡雅、自然脱俗或奇思妙想、神怪当家或悲天悯人、哀婉动人。
他的创作,彻底改变了动画“以儿童为主要观众”的定位,,从四、五岁的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者各个年龄阶段都有,跨越了观众的文化层次和年龄层次。
他的动画电影不仅在日本引起轰动,更让全球的人产生共鸣。
而其作品承载的关于人生、生存、梦想和环保等问题的思考,更是将动画上升到了艺术人文高度。
2、传统观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幻想日本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狭长的岛屿上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生活在此的日本人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热爱之情。
然而多变的气候又造成灾难频发,使得日本人对自然的态度充满了敬畏。
到了近现代社会,仍然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日本人对待自然仍然是毕恭毕敬,“只是希望能够和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日本人的自然观—不求征服求调和。
”作为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自然”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占据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人类在喧嚣的现代都市中丢失了很多东西,所以,宫崎骏让他影片的主人公离开现代文明的大都市,回到宁静、安谧的乡村,回到大自然。
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通过描述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生态观及人文困惑。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宫崎骏是世界动画界最著名的导演和动画制作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度的情感表现而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从宫崎骏的作品创意、细节处理、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他的艺术特色。
首先,宫崎骏的作品创意丰富,常常涉及到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他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并通过对自然中生灵的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量的自然元素,如鸟类、树木、河流等,这些自然元素材料丰富,鲜活而具象化的描绘使得观众更加容易接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其次,宫崎骏在细节处理方面的精益求精也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在作品中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准确,无论是人物形象的表现还是背景的绘制,都展现出高度的细腻度和精确性。
例如在《千与千寻》中,千寻穿越神秘的隧道进入鬼切温泉饭店,宫崎骏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的世界,使得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发展,还能够沉浸在独特的视觉享受中。
宫崎骏的作品还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名。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呈现出复杂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的挣扎。
他对人物的情感细节的描绘非常深刻,通过绘制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等,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信息。
例如在《龙猫》中,宫崎骏通过描绘两个小女孩对于母亲生病的担忧和对大自然的怀疑,展现了内心的纠结和成长过程。
这种情感的细致表达使得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冲突。
宫崎骏的作品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他通过对现实题材的呈现,关注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思考。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性的探索等问题。
例如在《崖上的波妞》中,宫崎骏通过对人类大规模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的描绘,呼吁保护自然环境并思考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依赖。
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对社会现状和人类行为的批判性思考,在激发观众感情的同时,也引发观众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宫崎骏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审美张力与平衡——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

2020-09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一、引言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为,美感源于知觉场中的张力结构。
尽管整一性所达成的结构清晰,是审美判断发生的重要前提,异质要素造成的矛盾、冲突,以及解构倾向,似乎更象是美感产生不可或缺的触点。
在宫崎骏动画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中,一方面意象、角色、情节中的矛盾、对立和悬疑,造成观众对内容理解的障碍,形成了张力。
另一方面,通过对电影要素的同质化、整体性、隐喻化处理,影片又成功地建立起统一的意义及情感结构。
因此,融合了唯美的画面、瑰丽的奇想、曲折的迷思、跌宕的情节和深远的意境,《哈尔的移动城堡》成为宫崎骏电影中最为深刻、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之一。
二、审美张力理论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平衡是知觉的最终指向,而美感来源于张力的平衡。
依据物理学中“熵”的原理,整个宇宙都在向一种平衡状态发展,在这种最终的平衡状态中,一切不对称的分布状态都将消失。
同样,在心理学领域,每一个心理活动也都趋向于一种最简单、最规则、最平衡的归宿。
①知觉作为一种生理及心理现象,其根本指向在于通过迅速识别知觉对象的特征,达成掌控感,从而实现内心的安定与平衡。
因此,知觉过程并不是对外界环境进行原样记录,而是具有主动性、建构性、简化和趋合倾向,即希望知觉对象以一种最简单、最规则、最具特征的方式组织起来,因为,只有这样的知觉对象才是最易识别,从而导向平衡的。
另一方面,就如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总是趋向于动态的平衡,一个过分简单、规则的知觉对象就如一潭死水,令人乏味。
事实上,在偏爱秩序感、明确性的同时,知觉又有一种相反的,偏好差异与刺激,通过偏离简单式样来增加张力的倾向。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心理事件的发动往往是由不愉快的张力刺激引起的,而一旦开始之后,便向着减少这种不愉快的张力的方向发展。
②电影艺术的精髓就在于悬疑、张力与意义的确定性、可识别性之间的平衡。
福勒说,“一般而论,凡是存在着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力量、冲动或意义的地方,都存在张力。
宫崎骏动画风格与内涵的探究 (2)

在《千与千寻》中,千寻是个普通人,不能 飞,但是白龙却带着千寻飞起来,并找到了自己的 名字,那时的画面美不胜收,是宫崎骏对飞翔和天 空的有一次致敬。汤婆婆能变成鸟飞,纸片也能随 风变成飞人,娃娃的行动也是小飞鸟完成,这样的 动作处理,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活跃了画面
Artistic style of inquiry --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
艺术风格探究——影片角色特点
The role of analysis: Hayao Miyazaki cartoon character is mostly an innocent little girl. City in the sky ". " " " HIDA, chinchillas in the month and may, as well as the " spirited away " in Chihiro, etc.; they have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namely with plain dull as beauty, unlike some animation works of the female role as foxy. Although simple, but that scene but also attractive. 影片角色的分析:宫崎峻动画的主角大多是个天真 无邪的小女孩。《天空之城》里的希达,《龙猫》里的小月和 小梅,以及《千与千寻》中的千寻,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特 点,就是都以朴素平淡为美,不像有的动漫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那样妖艳。虽然平淡简单,但这样的风光却同样吸引人。
Interpretation of Hayao Miyazaki's style of animation art characteristics
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

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近几十年来,宫崎骏凭借其创作的一系列优秀动画电影,如《千与千寻》、《龙猫》和《神隐少女》等,赢得了全球观众的热爱和赞誉。
宫崎骏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独具一格的风格著称,被广大观众奉为经典。
本文旨在探究宫崎骏动画电影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并分析其影响力和价值。
一、质朴和自然美的追求宫崎骏的作品中,质朴和自然美是他一贯追求的主题。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画面和精心设计的角色,展现了大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千与千寻》中,他巧妙地描绘了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神灵世界,从而传达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珍惜。
在《龙猫》中,他则通过主人公们与龙猫们之间亲密的互动,表达了守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宫崎骏通过这种对质朴和自然美的追求,唤起了社会大众的自然情感,引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二、人物形象的丰满和深度描绘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以其丰满而深度的人物形象而闻名,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
他不断给予角色人性化的特点和情感,使得观众可以从角色身上找到共鸣和感受。
在《神隐少女》中,他刻画了一个具有复杂内心的少女角色,通过她与妖灵的交流和演变,揭示了成长和接纳他人的重要性。
在《龙猫》中,他刻画了两个孩子在迷失中寻找父亲的过程,表达了亲情和爱的伟大力量。
宫崎骏独特的人物塑造方式,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真谛。
三、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不仅呈现了美丽的画面和故事,还深入探讨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他关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中的不公和矛盾。
在《千与千寻》中,他通过千寻面临的种种困境,批判了社会对于个体的剥削和忽视。
在《起风了》中,他讲述了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与命运,呼吁和平与人道主义的重要性。
在《思い出のマーニー》中,他揭示了孤独和亲情的主题,以及对童年的怀念与回忆。
宫崎骏通过这样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唤起了观众对于社会责任和公正的思考与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浅析摘要:动画电影属于电影这个大门类,同时又是一门高深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不仅反映着我们的生活,而且本身也是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悄然兴起更为动画电影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本文即在日本动漫流行的大背景下浅析宫崎骏动画电影所具有的美学魅力。
关键词:宫崎骏吉卜力美学动画一宫崎骏生平简介宫崎骏(Hayao Miyazaki)是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导演了《风之谷》、《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天空之城》、《龙猫》等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动画片,是日本动画的集大成者。
宫崎骏,1941年1月5日生于东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画漫画,非常崇拜漫画泰斗手冢治虫。
高中时接触了日本电影史上第一部长篇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东映动画制作),他被这部影片深深吸引,开始对动画产生兴趣。
1963年,宫崎骏大学毕业后进入东映动画工作。
同年12月,参与制作了东营的剧场动画《Wanwan忠臣藏》。
1964年,宫崎骏资源加入高畑勲导演的《太阳王子》的制作小组,担任场面设计及原话。
1971年,宫崎骏离开东映动画,和高畑勲、小田部羊一等人一起进入“A-Pro”工作。
1973年,他和高畑勲合作的动画《熊猫家族》上映,在这部作品中宫崎骏一人身兼四职:原案、脚本、场面设计、原画,个人风格有颇大的发挥。
1978年,《未来少年柯南》在NHK播出,颇受好评,这是宫崎骏全程监制的第一部作品,完整地体现了宫崎骏的思想和个人风格。
1979年,宫崎骏进入东京电影新社,1980年执导《鲁邦三世》。
1982年11月,他退出东京电影新社,开始当一名自由作家。
1983年,宫崎骏开始筹划动画版的《风之谷》,高畑勲担任制片,由Topcraft工作室负责整部影片的制作,1984年3月上映,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与深沉的内容,震撼了观众和整个电影界。
于是,在德间书店的支持下,“吉卜力工作室”于1985年成立,并开始制作《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后,宫崎骏一直在吉卜力工作室工作,陆续制作了《龙猫》、《魔女宅急便》、《红猪》、《侧耳倾听》、《On Your Mark》、《幽灵公主》等动画电影。
《幽灵公主》公映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卖座电影,宫崎骏也由于操劳过度而一度宣布退休。
2001年,宫崎骏携《千与千寻》复出,该片是吉卜力的巅峰之作。
2008年,再度推出童心复萌之作《悬崖上的金鱼姬》。
二日本动漫的特点浅析从日本动漫一开始引进,我们就能明显感受到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动画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画面、音乐,还是情节方面,都十分吸引青少年的眼球。
1 声音动画与漫画最大的不同除了动画是“动”的外,还有一点就是“声音”。
早期的动画就是“无声动画”,而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一部动画片的成功绝大部分要归功于配音演员(即声优)。
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我们能直接看到的是演员的演技,而这部电影、电视剧的成功与否与演员的演技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
一部动画在观赏虚拟画面的同时,我们需要恰当的声音来做配合,也因了此,声优对一部动画的作用便显得十分突出。
同时,一部动画的流行也可以直接带动声优的成名。
声优与动画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2 画面表现2.1色彩每部日本动画的画面色彩都十分的精致,吸引人的眼球。
同时,通过背景色彩的渲染与变化来表现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在《翡翠森林狼与羊》中,羊妈妈为救小羊咩与恶狼展开了殊死搏斗的一段镜头,以晦暗色调在正式开场前呈现,之后情境转换到长大后的小羊咩在幌幌丘陵上玩耍,色彩立刻变化得明亮欢快,前后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2.2 特技运用动漫特技好似一把双刃剑,失败的特技运用会给人花哨、杂乱的反感,而日本大多数成功的动画电影特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有些技巧性的停顿、淡出入、重叠、闪白等使观众的情绪有张有弛,与画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趋向美观和和谐,在制造气氛、渲染环境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符号使用无论是日本的漫画书还是动画电影,符号的使用都是十分普遍,这也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特色。
例如,在人的脑袋上出现“#”就表示愤怒或无语,出现“水滴”或“条纹”时就表示尴尬或无奈。
最终达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4 美化和戏剧化这是对人物的一种表现形式,两种人物的交替出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心境的变化。
同时伴随的极其夸张的动作,如双脚朝天,或者下巴掉在地上,都给人以无比形象的立体感,视觉效果非常好。
3 情节表现日本动漫多用蒙太奇架构,运用互不衔接但有内在逻辑的画面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它不是单纯地告诉观众情节内容,而是需要观众下意识地运用逻辑思维组合,这样也就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更加富有趣味性。
4 题材日本动漫的题材范围非常广,侦探类、穿越类、造人类、机器类等等等,并且每部动漫中都有几个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成为经典长久流传。
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三宫崎骏动画的取材宫崎骏动画的题材选择驳杂而不拘形式,其动画来源十分丰富,举凡古今,无论是日本本土、欧洲还是世界各地的传说、神话、史诗、小说、影视动漫等各种样式的素材都会在他的创作中有所体现。
“把古今国外各种故事并置,使多元的时空混合交错,是当前日本动漫中最常见的一些叙事方式,在宫崎骏的动画中,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各种经验想象,甚至是一些纯粹来自可能世界的想象,被糅合在一起,被当作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加以表现。
”1在下表中有着直观的反映:1《动画大师宫崎骏》杨晓林2009年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四宫崎骏动画的主题设定1 女性生存方式1.1 《幽灵公主》——女性的光辉在所有宫崎骏的动画中,女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宫式少女动画”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有人说宫崎骏的动画有着浓烈的女权主义色彩,从娜乌西卡到幻姬,到珊,再到海洋女神,她们无不有着“侠义心肠,具有独立的行动能力和明确的人生目标,自立自强,不再是需要保护的弱者和天使,很有一些假小子的性格特征,担负起了救助别人甚至是救世主的众人,起光辉往往掩盖了与其并肩作战的少年”1。
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女权主义,从宫崎骏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来看,这只是一种对女性智慧和潜在勇气的一种由衷的赞美。
她们拥有着女性本就该拥有的潜力。
受到诅咒的小伙子阿西达卡为了解开咒语而向西行进,途中,他听说了一个强大的神灵——麒麟兽,它与森林诸动物神生活在一起,他们生活的地方很可能是日本最后一块没开发的森林,怀着获救的希望,阿西达卡走进了森林,结识了塔塔拉巴的女当家幻姬。
塔塔拉巴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社区,尽管这里的人们为了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工作,但事实却是残酷的,阿西达卡试图向幻姬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制造出了被诅咒的野猪神那样的邪魔,而幻姬没有听从。
站在幻姬对立面的是被狼神抚养大的人类孩子——珊。
她和幻姬一样偏激,于她,生命只意味着除人类之外的所有生命,她拒绝承认她是人类,她乐于保护她的森林而消灭人类。
而阿西达卡一直致力于调节双方的矛盾,但是一群试图占领塔塔拉巴并掠夺其财富的武士和一支受命于国王来杀麒麟兽使国王长生不老的邪恶僧侣两队人马的出现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了。
由于挑唆,幻姬偏向了僧侣,答应帮他们砍下麒麟兽的头,而珊则错误地加入了野猪的队伍,杀掉人类。
一场混乱之后,麒麟兽的头最终还是被砍下了,虽然它并未真的被杀死。
失去头脑的它狂暴起来,不顾一切地屠杀生灵。
阿西达卡和珊即使找回了头并归还,才阻止了一场大的灾难。
结尾,珊和幻姬都表示要从现在起做的更好。
阿西达卡未能找到治疗诅咒的方法,这就如同他的命运一样是注定的,他斡旋于代表自然力量和人类需求的两个强有力的女人之间,充分感受着两类独立女性的生存状态。
幻姬,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者,她领导着塔塔拉巴的人们向美好生活进发。
这里,她既不是魔鬼,也不是智者,她只是一个村落的领导者,社会的改革者,她要保护她的村民,解决生存空间狭窄的问题。
在塔塔拉巴,我们能看到很多男性的身影,可他们只会惟幻姬命是从,没有男性应有的魄力,在灾难来临时,也只会躲在幻姬的身后瑟瑟发抖。
即使在幻姬不在村庄的时候,组织防御外来入侵的仍然是塔塔拉巴的妇女们。
珊,一个狼神抚养大的人类孩子,为了保护森林,无数次和幻姬作战,即使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也不放弃,甚至不惜生命一个人袭入塔塔拉巴杀掉幻姬,最终失败被阿西达卡所救。
她拒绝承认人类,对阿西达卡的搭救依旧冷淡如初,她不屑。
她不为任何人而存在。
最终幻姬和珊都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方向,重新踏上了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健康道路。
1《感受宫崎骏》秦刚2004年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 人与自然2.1 《风之谷》——“腐海”里生命的浅吟低唱宫崎骏的动画很受手冢治虫的影响,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方面,主题大多是人类无休止的物质需求致使大量动植物的灭亡,从而导致了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恶化,人与动物相互仇恨和战斗。
对此,宫崎骏用浪漫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的深沉忧思和思考。
其中尤以《风之谷》和《幽灵公主》最为突出,也更是确定了其“环保主义教父”的身份。
在那片绝望的“腐海”中,似乎已经渺无希望,人类历程的尽头仿佛就葬在了这汪洋的海里。
这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是,人们没有反省,甚至更加肆无忌惮,以至于最终彻底激怒了大自然。
娜乌西卡这个形象存在的意义即在于此,她和她勤劳善良的谷民一样,是这片“腐海”中破土欲出的生命萌芽,她们认真地保卫着自然,守护着人类最后的那块温柔地,和邪恶势利战斗着。
最终娜乌西卡被虫儿们救回来了,这预示着自然原谅了我们这些卑微恭谨的生命,只要觉悟,我们是能和自然和谐相处的。
3 反战3.1 《红猪》——反战的“酷猪”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创伤是永恒的,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层出不穷,战后对战争的反思亦形成了一种思潮。
对于战争本质的批判,宫崎骏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这些思想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反应,譬如《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哈尔用自己的心脏换来了魔法能力,受莎莉蔓的雇佣参与战斗;即使是在美好的《龙猫》中,两姐妹随父亲搬回乡下居住亦是为了躲避战争。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红猪》。
波鲁克,一名空军王牌飞行员,他曾打算和吉娜结婚,但是战争的爆发使他不能允许自己和敌国人结婚,他在对祖国的忠诚和对吉娜的爱情中苦苦挣扎,最终选择了祖国。
但当他目睹包括吉娜丈夫的所有战友死去时,他开始反思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些在他的脑袋中无法解决,看到法西斯的兴起后,波鲁克对人类感到绝望,所以将自己诅咒成为一只猪,发誓“我宁愿当一头猪也不要当法西斯”,成为了一个赏金猎人。
红猪已然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英雄,他为自己的生存而思考,为自己的过错而忏悔,为忏悔而救赎。
这一切是对战争最有力的控诉,战争,毁了人,毁了家。
4 成长4.1 《千与千寻》——异域的成长成长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时而在阳光下的枝头微笑,时而在风雨中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