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验证程序详细版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一、认证范围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范围包括: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具体涉及以下类别:1. 食品原材料采购与储存;2. 食品加工与生产;3. 食品包装与运输;4. 食品销售与餐饮服务;5. 食品安全监管与追溯。

二、认证标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采用以下标准:1. 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2. 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3. ISO 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三、认证流程1. 企业提交申请:企业需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2. 认证机构审核:认证机构对企业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确认符合认证要求;3. 现场审核:认证机构安排审核员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评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4. 审核报告:审核员根据现场审核情况,编写审核报告;5. 企业整改:企业根据审核报告进行整改,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认证要求;6. 认证决定:认证机构根据审核报告及企业整改情况,作出认证决定;7. 发证与监督:认证机构为企业颁发认证证书,并对获证企业实施监督。

四、认证要求1. 企业具备合法资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 企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3. 企业配备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员、设施、设备等;4. 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5. 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安全可追溯。

五、认证费用1. 认证申请费:根据企业规模、认证范围等因素确定;2. 现场审核费:根据审核员工作天数、地区等因素确定;3. 认证证书费:根据证书种类、数量等因素确定;4. 监督审查费:按照认证机构规定执行。

六、认证周期1. 认证周期为三年,期间需进行年度监督审核;2. 认证有效期届满前,企业需重新申请认证。

BRC审核程序

BRC审核程序

BRC5第一部分内容结构整理BRC5书中第三部分内容结构图不符合项数量及等级、审核频率的关系如果纠正措施在28天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或者认证公司没有收到完成的证据,不会颁发证书,也不予以认证等级。

当没有或者只有一个主要不符合项时,认证机构应该充分理解高数量的一般不符合(超过20个)是正确的,并在审核报告中详细描述。

表1:典型的审核周期为12个月的时间表:1、初次审核日期(初审时间+12个月+42天)表2:典型的审核周期为6个月的时间表:(初审时间+6个月+42天)后续审核的的实施日期应根据首次审核的日期计算,与现场验证首次审核中的纠正措施无关,也与证书的办法日期无关。

后续审核通常在审核到期前28天之内进行,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在出现不符合时采取纠正措施,以免失去证书。

公司有责任保持证书的有效性,除非有正当的理由,审核超期在下次审核中将是主要不符合项。

在审核报告中记录该正当理由。

在某些情况下,因认证机构不能实施审核而导致认证证书在6个月和12个月内没有更新,以下正当理由不会导致主要不符合项。

当现场:设定在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当地政府不建议参观,并且当地没有合适的审核员。

处于危及食品安全或动物福利的法律禁区因遭受自然或非自然的灾害不能生产的地区由于异常因素不能更新证书,顾客仍可以在商定的时间购买该现场生产的产品,因为仍可以通过风险评估和投诉记录的其他方法证明其符合法规的要求,从而表明在下一次审核前,该生产现场仍有能力继续生产。

审核报告:Auditor number This is to certify thatCompany name audit site addressHas been evaluated by certification body name and Registrationnumber and foun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GLOBAL STANDARD FOR FOOD SAFETY ISSUE 5:JANUARY 2008SCOPEProduct Categories Achieved GradeDate of audit Certificate issue date Re-audit due date Certificate expiry date Authorized byName and full address certification bodyThis certificate remains the property of (name of certification body 对审核报告和不符合项的证明文件评审成功后,指定的独立认证机构管理层作出认证决定,通常在审核之后42天内发放颁发证书,证书应该符合以上格式。

质量保证和检验流程规范

质量保证和检验流程规范

质量保证和检验流程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确保我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严格要求,特制定本质量保证和检验流程规范。

本规范详细说明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全过程中,应遵循的质量管理和检验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方所有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检验、交付及售后服务过程。

第三条质量原则遵循“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原则,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确保产品质量。

第二章质量管理和组织第四条质量管理组织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监督和执行质量政策、目标及计划。

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担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第五条质量管理制度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包括采购、生产、检验、交付、售后服务等环节,确保各环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

第六条质量培训与教育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第三章采购质量管理第七条供应商选择选择具有良好信誉、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的供应商。

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分类,建立供应商档案。

第八条采购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配套产品及服务进行检验,确保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第九条采购合同管理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质量要求、检验标准及违约责任等条款。

第四章生产质量管理第十条生产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工艺要求。

第十一条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制定和完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靠。

第十二条设备管理确保生产设备完好,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第五章检验和试验管理第十三条检验和试验设施配备满足检验和试验需求的设施,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检验和试验程序制定检验和试验程序,包括抽样计划、检验方法、试验标准等。

第十五条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第六章交付和售后服务第十六条交付管理确保产品在交付过程中质量不受影响,如运输、包装等。

第十七条售后服务设立售后服务部门,处理客户投诉,及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版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版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版一、食品安全管理基本要求1.1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责,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2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资质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配备具有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1.3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采购、验收、储存、加工、成品供应、餐具清洗消毒、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管理规定。

1.4 食品安全培训与考核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操作要求,并定期进行考核。

二、食品采购与验收2.1 采购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采购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2.2 验收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对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3 进货查验记录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详细记录进货的品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三、食品储存3.1 储存条件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按照食品的储存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等储存条件。

3.2 分类存放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对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3 储存期限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严格按照食品的保质期使用,禁止使用过期食品。

四、食品加工4.1 加工场所卫生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保持加工场所环境整洁,设施设备清洁卫生,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4.2 加工过程控制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加工,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卫生。

4.3 成品质量控制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加强成品质量控制,确保成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五、食品供应与餐具清洗消毒5.1 食品供应餐饮服务提供者应确保供应的食品新鲜、美味、安全,避免供应过程中发生污染。

5.2 餐具清洗消毒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餐具清洗消毒制度,确保餐具清洁卫生,防止疾病传播。

食品检验许可证--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完整版)

食品检验许可证--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完整版)

食品检验许可证--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完整版)1.引言食品检验许可证是指用于验证和监督食品经营者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的一种许可证明。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是指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食品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流程,有助于有效管理和监控食品安全。

2.流程图设计2.1 总体设计原则确保流程图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线条清晰,标签明确,符号统一,便于操作人员快速理解和执行。

结合实际操作情况,细化流程环节,避免遗漏关键步骤。

2.2 流程图样式选择采用标准的流程图符号,如开始/结束、判断、操作、数据输入/输出等符号。

采用简洁明了的颜色搭配,以突出不同环节的重要性和区别。

2.3 流程图内容设计根据食品经营操作流程的实际情况,应包括以下环节:1.食品经营者登记流程2.食品存储流程3.食品加工流程4.食品销售流程5.食品检验流程3.流程图示例graph TDA[开始] --。

B[食品经营者登记流程]B --。

C[食品存储流程]C --。

D[食品加工流程]D --。

E[食品销售流程]E --。

F[食品检验流程]F --。

G[结束]4.流程图详细说明4.1 食品经营者登记流程输入:食品经营者的相关注册信息和证明文件。

执行:相关部门对食品经营者进行登记和审核。

输出:食品经营者登记证明和许可证。

4.2 食品存储流程输入:食品的数量、种类和质量等信息。

执行:按照规定的食品存储条件和要求进行存储。

输出:存储日志和相关记录。

4.3 食品加工流程输入:原料食品和加工工艺的相关参数。

执行:按照制作流程和标准操作步骤进行食品加工。

输出:加工成品和相关生产记录。

4.4 食品销售流程输入:销售食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等信息。

执行:根据销售计划和要求进行食品销售。

输出:销售记录和销售凭证。

4.5 食品检验流程输入:待检验的食品样品和检验要求。

执行:对食品样品进行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卫生等方面。

输出: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明。

5.流程图使用方法通过对流程图的使用,可以帮助食品经营者了解和掌握食品经营操作的整体流程和步骤,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详细版)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详细版)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详细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我们特制定了以下四项管理制度: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ZD-01制定了清洁卫生的要求,包括每天小扫、周末大扫、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等。

生产场地也有要求,包括堆放有序、通道畅通、卫生设施完好等。

库房方面也有防尘、防蝇、防鼠、防虫等工作要求。

二、从业人员健康卫生管理制度ZD-02要求从事食品加工的人员每年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证明。

新进作坊的人员也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后才能从事食品加工。

此外,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前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帽,并穿戴规范整洁,头发必须藏于帽内,不得外露。

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人员必须戴口罩。

三、原辅材料进货查验管理制度ZD-03要求采购验证原辅材料,采购时应向供货方索取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资料。

对每批原辅材料、包装物等外购件均应按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并建立相关档案记录。

发现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能投入生产使用。

进货查验记录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四、生产工艺过程管理制度ZD-04要求实施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若发现原辅材料质量有问题进入生产环节的,应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进货查验记录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生产人员必须接受培训,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工;同时,必须使用适当的设备和工具,保持适宜的工作环境,以保证生产流程的合理性。

此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原辅材料和半成品不会出现交叉感染;保证原辅材料和成品不会出现交叉感染;保证半成品和成品不会出现交叉感染。

如果发现不合格的原辅材料或半成品,必须按照要求处理,不能投入生产或流入下一道工序。

同样,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成品,必须按照要求处理,不能出坊销售。

为了规范食品出坊检验要求,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制定了ZD-05食品出坊检验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应急检验工作程序范文

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应急检验工作程序范文

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应急检验工作程序范文一、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责任事故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影响。

为了及时应对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并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应急检验工作程序是必要的。

本文将总结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应急检验工作的流程,以供参考。

二、应急检验工作程序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检验工作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检验工作,重要步骤如下:(1)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组成应急检验工作组;(2)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3)及时采集现场样品,并进行保全;(4)与现场指挥中心联系,了解事故发生情况;(5)同步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6)领取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试剂;(7)统计采样样品的数量和种类,制定检验计划。

2. 采样和样品保全工作采样是应急检验工作中的重要步骤,采样方法和样品保全工作的严谨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检验结果。

(1)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方法;(2)采用适当的器械采集样品;(3)注意采样现场的清洁和消毒;(4)保护好样品,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5)在样品上标注必要的信息,如采样地点、时间、采样人员等;(6)对样品进行封存和编号,确保样品完整保存。

3. 检验方法选择根据事故情况、样品特点和检验目的,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1)首先确定需要进行的主要检验项目;(2)根据样品性质和检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3)根据标准要求和本地规定,确定检验相关参数;(4)保证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验过程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检验方法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

(1)准备样品和试剂;(2)按照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逐步的分析和测试;(3)记录数据和结果;(4)对结果进行初步判定,并与检测标准进行对比;(5)根据初步判定结果,进行可能的重复检验。

5. 结果评定和报告编写检验结果的评定和报告编写是应急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详细版)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详细版)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详细版)一、总则1.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预防食品中毒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储存、运输等环节。

3.公司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相关责任人的职责,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食品原料采购与验收1.食品原料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合规:采购的食品原料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2)质量优先:优先选择信誉良好、质量稳定的供应商;(3)价格合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采购价格合理;(4)就近采购:尽量选择距离较近的供应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风险。

2.食品原料验收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2)验收时应检查食品原料的包装、标识、质量、数量等,确保与采购合同一致;(3)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应拒绝验收,并及时通知供应商处理;(4)验收合格后,应做好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验收日期、供应商名称、食品原料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等情况。

三、食品生产与加工1.食品生产与加工应遵循以下原则:(1)清洁卫生:生产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2)规范操作:从业人员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操作,确保食品安全;(3)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和消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食品添加剂使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使用非法添加剂。

2.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要求:(1)从业人员应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并定期进行体检;(2)从业人员进入生产加工场所前,应洗手、更衣、戴口罩等;(3)生产加工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4)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四、食品销售与储存1.食品销售场所应保持整洁、卫生,禁止销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2.食品销售过程中,应做好食品的保鲜、防腐、防尘、防蝇等措施;3.食品储存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分类存放:生食、熟食、半成品应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2)温度控制:根据食品种类和特性,合理设置储存温度,确保食品质量;(3)定期检查:对储存的食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3803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食品安全验证程序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验证程序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目的
规定验证的活动及其方法,确保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单独要素和整体绩效进行验证,以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要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的验证和结果的分析利用。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食品安全验证的组织和结果
的审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的验证。

4、程序
4.1 单项验证的策划
4.1.1前提方案的实施
4.1.1.1目的:确认前提方案是否得到实施。

4.1.1.2职责和方法:食品安全小组检查如下方面的信息:
a)基本设备、设施的维护状况
b)工厂流程和布局
c) 日常卫生管理活动有效性及记录
4.1.1.3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

4.1.1.4记录:《单项验证结果评估报告》
4.1.2危害分析输入的更新验证
4.1.2.1目的:识别导致危害变化的需求,必要时进行危害分析更新,确保危害分析结果的持续适宜和有效。

4.1.2.2职责和方法:食品安全小组评审如下方面的信息是否有更新:
a) 原辅料和终产品特性
b) 流程图;
c) 产品的预期用途
4.1.2.3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

4.1.2.4记录:《单项验证结果评估报告》
4.1.3 HACCP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
4.1.3.1目的:确认HACCP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得到实施且有效。

4.1.3.2职责和方法:食品安全小组检查HACCP
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中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是否在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实施
4.1.3.3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

4.1.3.4记录:《单项验证结果评估报告》
4.1.4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见4.2
4.1.5食品安全管理的其他程序和文件得以实施且有效的验证通过内部审核进行,具体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规定进行。

4.2 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
4.2.1目的:验证终产品的危害水泄不通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4.2.2方法:抽样进行实验室检验,抽样检验时应另行编制抽样检验计划。

4.2.3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其他各单项验证存在不确定因素或出现潜在不安全食品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

当连续三次验证均确认危害水平显著高于可接受水平的最低要求时,且其他的验证没有显示变化时,验证频率可减少到每年一次。

4.2.4职责:由食品安全小组负责。

4.2.5记录:《单项验证结果评估报告》
4.3 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
4.3.1 应对所策划的验证(4.1)的每个结果进行系统地评价,可结合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初始确认进行。

4.3.2 当验证不能证明与策划的安排相符合时,应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a) 对当前的危害分析的预备信息、更新程序和
沟通渠道进行评审;
b) 对危害分析结论进行评审,必要时重新分析;
c) 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对控制措施进行调整;
d)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进行的评审;
e) 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活动有效性的评价。

4.3.3 保持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

这些记录在食品质量、安全小组中得到沟通。

4.3.4 当验证是基于终产品的抽样检测(如4.2),且该测试的样品表明不满足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时,受影响批次的产品应作为潜在不安全产品按《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品纠正控制程序》规定处理。

4.4 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4.4.1食品安全小组应分析验证活动(4.1)的结果,包括内部审核的结果。

通过分析,以达到下述目的:
a) 确认体系的整体运行满足策划的安排、标准的要求和管理体系的要求;
b) 识别管理体系改进或更新的需求;
c) 识别表明潜在不安全产品高事故风险的趋势;
d) 建立信息,便于策划与受审核区域状况和重要性有关的内部审核方案;
e) 提供证据证明已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4.2 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可通过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的方式进行:
a) 安全管理体系的初始确认,在体系的试运行
期间进行。

b) 周期性确认,在每次内部审核时进行。

c) 特殊情况下的确认,包括管理体系不明原因的失误如大批量不合格产品的产生,过程、产品或包装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确定的新危害。

4.4.3 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应包括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证实控制措施组合能够达到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所要求的预期水平,否则,应对控制措施进行修改和重新评价。

4.5 单项验证的分析和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显示体系有不符合或需要预防、更新情况,按《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要求处理。

4.6 食品安全验证表明对一些危害控制的不适当,且通过修改控制措施是不可行时,应当考虑通过
适当的信息或标签将信息充分地提供给客户。

5、相关文件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单项验证结果评估报告》
7.文件修订记录
修订次条款号日期承办人修订内容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