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轮复习总结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考点三、中国共产党……发展
1.民族精神时代性含义: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 不断丰富和发展
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特别提示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联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②中华 系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
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 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 发展、繁荣的根,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 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渗透 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 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关系 的一个具体体现。
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全面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含义
形成
作用
指一个民
族为了实现
共同的理想
团 结 统 一
和目标,凝 聚全民族的 意志、智慧 和力量,同 心同德、维
护统一、顾
全大局的互
作用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 、合作的旗帜,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始终不渝走和 平发展道路,反对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 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赢得了世界 人民的广泛赞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民族精神(1)含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
(2)地位: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一、判断题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
2.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提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提示: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二、选择题4.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是( )①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②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的体现③时代精神的核心④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塞罕坝精神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①不选;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③不选;②④正确,入选。
5.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时代呼唤奋斗精神是因为( )①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④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正是因为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时代呼唤奋斗精神,故①④正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但不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故②错误;③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三《文化生活》-10课

课题:必修三《文化常识》复习提纲一(6—10课)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国文学艺术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各具特色。
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包容性。
2.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意义)(1)含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住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 (了解)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个 性 笔记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内涵:(1)重要作用、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和基石。
第七课 知识梳理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知识梳理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的总和。
⑵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先进性、继承性⑶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
⑷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具体内涵,但有共同要求。
2、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之魂⑴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⑵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教材p76)●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⑴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团结互助、同舟共济、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大爱无疆;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为勤,天道酬勤、不畏强御、勇者不惧;自强不息: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⑵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特征和主题地位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特征: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一致的。
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2.中国古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有“八荣八耻”。
这表明()①“八荣八耻”强调的是遵循古训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④践行“八荣八耻”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的具体表现③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情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内涵,无明确的具体标准④爱国主义通过实际的言行具体体现出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上述精神的共同内涵是()①爱国主义②团结统一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的诗句或典故有()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唯勤”③“天道酬勤”④“不畏强御”⑤“礼仪之邦”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6.“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
高考政治 (必修ⅲ)一轮复习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③是错误的人生价值观的表现。故选C。
[答案]C
29
3.有人认为:“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 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事。”这种观点( ) ①正确揭示了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 ②割裂了
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 ③否认了弘扬民族精神对经 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④肯定了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A
17
【过关训练】 1.“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句话体
现了( ) 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只有 A 项
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A
18
[解析]③说法不正确,爱国主义是“精神支柱”,而不是 “物质保证”。④中的“抽象的”说法不正确,应该是“具体 的”。故选 A。
14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途径: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 “主心骨”的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2)意义: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 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 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 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 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③是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的需要。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 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最可贵的精神 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解析]A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C 两项说法错误。D 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A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我们的民族精神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我们的民族精神32、我们的民族精神321、32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懂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①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23、懂得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
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不断的充实发展和创新。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民族精神的主体,具体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突出表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新人教版必修3

网络构建
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
考纲展示
弘扬和 培育民 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和意义。
高频考点
1对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 精神的关系。 1个核心:爱国主义。 1个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 作用。 3项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 民族精神的意义。 5方面的内涵:中华民族精 神的基本内涵。 4条途径:弘扬和培育中华 民族精神的途径。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高频考点) (2016·全国Ⅰ卷,39(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 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 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 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 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 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 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 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 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 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①内睦者家道昌, 外睦者人事济;② 同胞共气,家国所 凭;③万众一心,众 志成城;④土尔扈 特部回归祖国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
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 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①己所不欲,勿施
爱 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 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 于人;②礼之用,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具体行动:P75
23
特别注意: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P81
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核心:改革创新
关系:(1)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与渊源,时
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 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3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 大民族精神。P135
2、时代特征:P135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
开放新时期
4
2011年,我们为天宫一号而激动,很多人更 被卫星的研制团队所感动。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不 到30岁,他们同舟共济,统一行动;知难而进 ,百折不挠;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 完成了“天宫一号”。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 空上更有发言权,他们“一切为了祖国”的精神 永恒地镌刻在太空。他们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中 华民族精神。
10
(2009福建卷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 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 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 、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 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
(2008海南卷18)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 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 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 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 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 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 起的作用。(8分)
18
【答案】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
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 和精神动力; (2)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 强大力量; (3)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 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 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3)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 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4/24
中 表现 华
华民
文 化
植根于族精
神
基本内涵(内容与核心)
是什么
时代特征(具体表现)
为什么 重要性(作用) 必要性(意义)
怎么样? 综合探究P81
22/224
爱国主义为核心P135
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旗帜、精神支柱 3、特点: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4、主题: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
(8)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 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7
三、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加强 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中去,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 者。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2011年高考福建卷)“双百”人物(一百 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 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 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1
考点考向概览
2
复习点睛
一个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个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一个特征→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一个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一个重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一个途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两个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中
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三精神、一灵魂、一火炬(P76)
2、必要性:
(1)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综合素质
(3)国际竞争力
(4)社会主义道路
(5)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6)精神支柱,强基固本(P80)
(7)精神基石(P81)强大精神动力(P71)
19
(2012年高考天津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 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 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 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 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 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 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 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 哥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 ,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 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者越来越多的当 代青年。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 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8分)20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2010山东文综)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 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 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 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 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 什么能永不泯灭。
16
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继承性、稳定性,深深 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 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7
(2010年高考北京卷40)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 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 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 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 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 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 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 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 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 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 国人民”。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14
(2013·四川卷·6题)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 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 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 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②鹦哥岭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丰富 了雷锋精神的内涵。
③当代社会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为加强社会 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
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 雷锋精神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1
集中 中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 优良传统。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6)必须在全体民众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公民对
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8/238
(2007海南政治卷16)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 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 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 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 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天宫一号”卫星研制团队怎样体现伟大的 中华民族精神的?
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 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同舟共济,统—行动,展 示了团结统一精神; 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壮大了和平 的力量,展示了爱好和平精神; 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展示了勤劳勇敢精神; 他们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使命,展示 了自强不息精神;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
11
(2010年高考江苏卷23)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 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 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 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 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 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 为爱国主义是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