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渔家傲、破阵子复习
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复习整理

• 概括上下片内容 • 上片描写军旅生活 • 下片描写战斗场面,抒写作者的爱国情怀和雄 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仍然眷恋疆场。这 种眷恋的情绪从词中哪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醉里”和“梦回”的情景,生动的 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 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雁群向着衡阳南飞不肯停息。 四 面传来的边地 声音随着号角一齐响起, 丛山峻岭之间,长烟直上,落日斜照, 孤城紧闭。 • 喝一杯浊酒 思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 是功业未成,回归无法预计。 悠悠的 羌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人们无法 入睡,将军士卒都白了头发,洒下眼 泪。
概括上下片的内容及表达方式
• 词的上片 描写,描写塞下秋景 。 • 下片 抒情,抒发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将士们思乡爱国,但是功业难 成、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还含蓄的表 达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 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 “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 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 活氛围。 •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的表达效果。 这是环境描写,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 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 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选择快马、强弓两件典型事物,分 别从听觉和视觉(感觉方面)两方面,概括而又 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
• 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运用互文的写法,写出了将士们有家 难归。功业难成的悲怆,表达了壮志 难酬的感慨,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 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 边功的愤懑不平。 • 分析全词的风格特点: • 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 质朴凝练。
《词五首》教案《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 情感渗透:教师通过对词中情感的解读,引导学 生感受词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趣。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01
02
03
时间安排
由于五首词的内容较多, 课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 学生对词的深入理解不够 充分。
个性化教学
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应 考虑个性化教学策略,以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理解词中意象的运用 和意境的营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方 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词的内涵
和艺术特点。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五首 词的异同点,提高鉴赏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 简单的词,培养文学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人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 养。
析
深对辛弃疾词的理解。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赏
注意语气和节奏。
析
分析辛弃疾词的艺术特
色,如语言豪放激昂、
拓
意境开阔、情感深沉等
展
。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诵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 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情
感基调。
点拨法
教师对重点词语和意境 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
解词的深层含义。
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 交流对词的理解和感受 ,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
THANKS
同点。
写一篇关于《江城子》中苏轼 情感变化的读后感。
结合《破阵子》中的豪放情怀 ,创作一篇以“壮志凌云”为
主题的短文。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内容丰富
本节课涵盖了五首词,每首词都 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词的多样 性和深度。
《词五首》复习学案

《词五首》复习学案(《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复习目标:1.积累五首词中有关作者的相关情况2.积累词中重点的字词句3.会背诵默写翻译五首词4.理解五首词的内容与写法。
5.会赏析词中的名句。
复习过程: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结合学案内容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
以记忆为主。
文学常识积累:1.《望江南》作者:,原名岐,字飞卿。
太原祁人。
是派的重要作家。
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 《武陵春》作者:,女词人。
号,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 《渔家傲秋思》作者:(980--1052),字,(朝代)政治家、家。
苏州吴县人。
我们学过,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文学家、书画家。
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弟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1140--1207),字,号稼轩,宋朝词人。
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三、字词句积累(一)看音写字或看字注音:脉脉()白蘋洲())舴艋()()酒()(hān )裘()千骑()()管(qiāng )()下(huī)()(zhì)(二)、重点字词解释1、斜晖脉脉水悠悠2、千嶂里3、也拟泛轻舟4、老夫聊发少年狂5、左牵黄,右擎苍6、会挽雕弓如满月7、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了却君王天下事9、五十弦翻塞外声10、马作的卢飞快11、八百里分麾下炙(三)理解性默写:1、《望江南》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无尽相思之情的两句是:2、《望江南》中与《天净沙秋思》点题句“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事紧张的三句是:4、《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6、《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诗人报国之志的词句:7、《武陵春》中表现景物依旧、人事已变,引发人内心伤感的词句是:8、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初中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上)理解性背诵默写(一)《望江南》(温庭筠)1.《望江南》中写出了思妇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望江南》中写思妇盼夫未回失望极深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望江南》中充分体现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诗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洲(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四)《武陵春》(李清照)1.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独辟蹊径,抒发内心沉重的哀愁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

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一、《望江南》1 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写出女子等待丈夫时十分失望、极其痛苦的心情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
肠断白蘋洲(夸张修辞)。
2 词中通过眼前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过尽千帆(借代)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 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肠断白蘋洲。
4 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二、《渔家傲•秋思》1、写边塞萧瑟荒凉景象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从听觉角度渲染凄凉悲壮气氛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
3、从视觉角度透露紧张局势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达边防将士既怀念家乡,又有崇高的责任感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矛盾心理)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表现边塞将士坚持抗敌的英雄气慨和浓烈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范仲淹的《渔家傲》抒发词人久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衡阳雁去无留意。
8 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9 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长烟落日孤城闭三、《江城子•密州出猎》1.写出猎的壮阔场景的句子(主人公“聊发少年狂”的表现)是: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表现作者出猎时意气风发,洋溢英雄豪气的句子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词五首 望江南 江城子 渔家傲 破阵子 武陵春》教学设计

词五首《望江南》《江城子》《渔家傲》《破阵子》《武陵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五首词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词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于词牌的理解能力,了解其特点和演变。
3.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五首词的背景知识和文本内容,并进行学习分析。
2.学习五首词的词牌曲调和特点。
3.学习五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五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并进行适当的表达。
2.掌握词牌的特点和演变。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与前期准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词牌,并呈现词牌的演变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望江南》•引导学生了解《望江南》的背景和词牌的演变过程。
•分析《望江南》的内容、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探索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3. 学习《江城子》•学习《江城子》的背景和词牌的特点。
•分析《江城子》的内容、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尝试运用类似的表达方式和手法。
4. 学习《渔家傲》•学习《渔家傲》的背景和词牌的特点。
•分析《渔家傲》的内容、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参考词牌的特点进行表达。
5. 学习《破阵子》•学习《破阵子》的背景和词牌的特点。
•分析《破阵子》的内容、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尝试运用类似的表达方式和手法。
6. 学习《武陵春》•学习《武陵春》的背景和词牌的特点。
•分析《武陵春》的内容、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参考词牌的特点进行表达。
7. 总结与拓展•复习五首词的特点和内容,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总结。
•给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并学习其他著名的古代词作品。
五、教学评价•课堂表现:对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的积极程度进行评价。
中考古诗文默写范围

中考古诗文默写复习范围一、古诗七(上):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八(上):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6、《登岳阳楼》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八(下):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九年级词四首知识点

九年级词四首知识点在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四首经典的词,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
这四首词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这四首词的知识点。
一、《渔家傲·秋思》1、作者及背景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写下了这首词。
当时,宋朝与西夏的战争频繁,边地荒凉,将士们生活艰苦,思乡之情浓厚。
2、词牌名“渔家傲”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字数。
3、重点词句解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描绘了边地秋天的独特景色,大雁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烘托出了边地的荒凉和孤寂。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出了重重山岭之中,烟雾弥漫,夕阳西下,城门紧闭的景象,展现出了边地的防守森严和紧张气氛。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一杯浊酒寄托思乡之情,但功业未建,无法归家,表现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笛声响,寒霜满地,将士们难以入眠,将军和士兵都因思念家乡和战争的艰苦而落泪,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痛苦和无奈。
4、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色和将士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范仲淹抵御外敌、保卫边疆的决心。
5、艺术特色意境开阔:词中展现了边地的壮阔景象,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给人以雄浑、苍凉之感。
情感真挚:作者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心融合在一起,情感深沉而复杂。
语言质朴:用词简洁明了,却能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1、作者及背景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当时他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希望能够为国效力。
2、重点词句解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词的第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给我们提供 了哪些信息? • 答案: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②“梳洗罢”隐
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急切。③一个“独”字,表现了女 主人公的孤独。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
•“秋”字渲染了肃杀和悲壮的气氛, 同时也点明了“点兵”的季节。
• • • • • •
1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19.请写出两句描写“风”或“雪”的古典诗词名句。(3分)
25.词五首 2004—2013中考语文鉴赏试题
• 1、内江市(2009年四川省) • 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 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5.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 间而言,是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先后 写了楼、帆、斜晖、江水 、白蘋洲等。就人物情 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6 分)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B“梦回吹角连营”
• (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 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
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 2、2010湖南娄底
破 阵 子
• 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5.这词首融梦境与 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情 景的六幅画面:看剑、闻角、分炙、 奏乐、点兵、杀敌等。
• 1(桂林市·2011)(一)诗词鉴赏。(共5分)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 场面。 •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 的锐气。 •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 英雄形象。 •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 2、荆州市(06年湖北省) • 7.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然后答题。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 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①从“梳洗”到“斜晖 ”,写出了 词中女子等等 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 ②“断肠”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 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 3、2010四川省犍为县 • 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 洲。
• 9、2010青海西宁阅读回答下列问题。(3分)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 《关雎》 •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 追求。 • 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 么作用?(2分) • (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 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 蒹葭 《诗经》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蒹葭》选自《诗经· 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 诗。(选自《诗经· 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 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 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 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 什么作用? •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 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 3、 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 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②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③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③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⑤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四)《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辛弃疾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 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 回吹角连营可以感受到,由此,我们不禁联想陆游《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两句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 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现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 感情,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
• 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 用? 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求之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3.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 她相亲相爱。
• 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 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 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 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 比兴手法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C
•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 •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连云港市(06年江苏省) •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 的氛围?(2分)
• 8、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 现在哪些方面。(4分)
• 答案:1、军容是威武雄壮的;2、战斗场面 是壮烈的;3、有报国之凌云壮志;4、有有 志难酬之悲壮。
• (三)(18分)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 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 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3.展现醉态和梦境情景的句子是哪句?(3分)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14.写官兵同甘共苦,战歌雄壮,再现军中壮观、热烈场面的 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6 分) • 15.刻画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作者杀敌立功 愿望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分) • 16.道出词人最高理想,反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 是哪句?(3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17.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的
• 16.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 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 6、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词以寄之》,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江宁区(09年南京市)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⑴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 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1分)
• ⑵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 种军营生活,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 面的人生境界。 • B、“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为将士们 出征渲染了肃杀和悲壮的气氛。 • C、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 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收复失 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充分表达了 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氛围。
• 6、泰州市(05年山东省) •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 两题。(5分)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 事”指的是什么?(1分)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 以读出。(2分)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既点 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