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_秋思》《破阵子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比较阅读及答案
3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与答案

3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与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XXX的一首豪放词。
词中描写了军营中的豪情壮志和壮美场景,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慨,产生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词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现了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则描绘了壮观的军营场面,充满了欢欣鼓舞和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XXX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则表达了恢复中原大业、建立不朽功名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总的来说,这首词展现了XXX豪放的语言风格和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磅礴气势和英雄气概。
13.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完成了一生的事业和抱负,同时也获得了身后的名声。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则表达了词人年老时的感慨。
14.这首词中作者回忆起自己曾经在起义军中的激烈战斗生活,表现出他对于未能实现自己的壮志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15.上半部分描写了雄壮的场面,如看剑、吹角、分炙、奏乐、点兵等,展现了军队的气势和士兵的英勇。
16.下半部分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希望能够完成自己的理想,赢得名声。
17.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年老时的感慨和悲愤。
18.这两句词描绘了将士们在军营中吃肉、奏乐、豪迈高昂的氛围,营造出了一种欢乐和豪迈的氛围。
19.整首词抒发了作者爱国情感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20.“了却”表示完成,而“可怜”则表示可叹。
21.这句话描绘了军旅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22.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年老时的感慨和悲愤。
23.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用来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24.选项D,“梦回吹角连营”和“忽复乘舟梦日边”都是表达回忆和梦幻的情感。
部编版九年级词四首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性学习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清明节,一些上班族因为没时间回家祭祖,于是网上兴起了清明节代客哭坟。在墓前嚎啕大哭的人,可能和墓地里面的人毫无瓜葛,他们只是“代理扫墓”的业务员。通过微信直播,让雇主看到祭扫情况。
B.《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C.《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D.两首诗词都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因得不到朝廷重用和信任的悲愤与愁苦。
14.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做法不可取,因为“清明节”是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表达的是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代客扫墓和微信扫基让祭扫变了味。一些年轻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尽孝的方式,值得推广。
(1)在第二自然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
(2)请你就年轻人表达哀思的方式发表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
D.“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意为“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XXX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XXX,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XXX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改写】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景色和江南大不相同。
大雁已经飞回衡阳,没有停留的意思。
黄昏时分,号角吹响,边塞独有的风声、XXX、羌笛声和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城墙紧闭着。
喝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扬之声,天气寒冷,霜雪覆盖地面。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水满衣襟。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XXX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题】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XXX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XXX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XXX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XXX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羌管悠悠霜满地。
参考答案】1、唐代诗人XXX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题】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不平。
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答:①“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习题】简答题:1、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九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异同点

九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异同点《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词中具有代表性的豪放派作品。
它们在风格、主题和描绘场景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对这三首词的详细异同点分析。
从风格上看,这三首词都具有豪放、激愤、气势雄伟的特点,展现了作者们共同的豪放派词风。
在词的创作中,他们不受传统束缚,勇于创新,用词大胆,形象生动,表达出自己强烈的报国情怀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在主题方面,《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均以表现作者的壮志豪情为主线。
然而,它们在表达这一主题时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法各有不同。
《渔家傲·秋思》通过描绘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这种独特的背景下,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
此外,《江城子·密州出猎》以作者的狩猎场面为背景,展现了其豪放气概和英勇气概,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自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以梦境形式描绘了一幅战争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报国之志。
从描绘场景的角度来看,《渔家傲·秋思》以西北边塞为背景,展现了戍楼、孤烟、长云等荒凉景象。
《江城子·密州出猎》则描述了作者率领猎队,雄鹰展翅、弓箭飞舞的壮观场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在梦境中呈现了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战争场景。
《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三首词在风格、主题和描绘场景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
要深入理解这些词作,我们需要阅读古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宋词的魅力,感受古代文人的豪放情怀和报国之志。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词四首》九下课后题答案

点拨: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六、仿照示例,从课文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 点评。
示例:“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 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边声” 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 不想听却做不到。下面再接上“连角起”,进一步写出这 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 层悲壮。
【示例四】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
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对照与谐音来表达抱 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殊未屑!”,是词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全词以一个“狂”字贯穿,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
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的“狂”是虚写。一 狂在“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二是“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自喻魏尚。三是“西北望,射天狼”, 说自己有跟辽国与西夏对抗的志向、决心和本领。由实而 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 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示例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
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示例三】沙场秋点兵。 五个字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
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浓烈的战争气 氛。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 添了肃杀之气。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 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参考答案:“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 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 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 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 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 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 况。
初中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上)理解性背诵默写(一)《望江南》(温庭筠)1.《望江南》中写出了思妇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望江南》中写思妇盼夫未回失望极深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望江南》中充分体现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诗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洲(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四)《武陵春》(李清照)1.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独辟蹊径,抒发内心沉重的哀愁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_秋思》《破阵子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达成 7-8 题。
(共 6 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景色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夕阳孤
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鹤发征
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鹤
发生!
7.两首宋词都写到了秋季的边塞。
《渔家傲》重视记实,用一个“①”字统领下文的光景描绘,揭露了边关将士②的处境;《破阵子》重视回想,“③”一句为将士们的出征衬着了肃杀悲壮的氛围。
(3分)
8.请你谈谈两首词的作者借“鹤发”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分)答:
阅读答案:
7. (3 分)①异②邪恶紧急③疆场秋点兵(评分说明:每空 1 分)
8.(3 分)答案重点:《渔家傲》借“鹤发” 表现将士们长久戍守边境家乡,又
盼望立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思想感情;《破阵子》则表现作者盼望立功立业却又
壮志未酬之情。
(评分说明:《渔家傲》剖析 2 分,《破阵子》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