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设计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设计引言:动物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动物体内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动物生命体系的化学基础,掌握动物体内生物化学过程和相关的实验方法。
本文旨在设计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培养其动物生物化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1. 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包括生物分子、生物大分子、酶和代谢等。
2. 理解动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机制和调控原理,包括酶促反应、代谢途径和信号传导等。
3. 熟悉动物体内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例如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4. 了解动物生物化学在生物医药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1. 能够应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动物生物化学问题,例如解析酶催化反应和代谢途径调控机制。
2. 具备从动物体内样品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的实验技能,例如蛋白质和核酸的提取和纯化。
3. 能够设计和执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具备动物生物化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能够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
三、态度目标1. 培养对动物生物化学科学性的认识和理解,重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原则的遵循。
2.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科研道德观念,尊重实验伙伴的贡献,遵守学术诚信规范。
3. 培养对动物生物化学研究和应用前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和更新科学知识。
4.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 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实验课和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2. 举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真实的动物生物化学问题。
3. 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交流和合作意识。
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与应用

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与应用动物生物化学是对动物体内生物分子、代谢途径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动物生物化学已经成为生物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
本文将探讨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1. 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动物体内存在着各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
研究者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这些生物分子,揭示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而探索其功能和代谢途径。
2. 代谢途径和物质转化: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物质转化是动物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代谢途径,可以了解动物体内物质的合成、降解和转化过程,并揭示其调控机制。
3. 酶的功能和调控: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分子,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的代谢平衡至关重要。
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酶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4. 信号传导和调控机制:动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往往是受到信号传导和调控机制的调控。
研究者通过揭示信号传导和调控机制,可以了解某一生物过程如何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调节。
二、动物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1. 医学研究:通过对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揭示许多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途径。
例如,通过研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糖代谢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等,有助于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和药物。
2. 药物研发: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为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3. 农业和畜牧业:研究动物生物化学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改善动物的养殖环境。
例如,通过调控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添加适当的酶制剂,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4. 环境保护:研究动物生物化学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
通过研究动物体内的生物分子和代谢途径在环境污染中的响应和修复能力,可以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动物生物化学基础

1.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答案)
C.糖类
D.维生素
2.下列哪种物质是动物体内重要的遗传物质?
A.RNA
B.DNA(答案)
C.蛋白质
D.脂质
3.在动物体内,哪种维生素对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至关重要?
A.维生素A
B.维生素D(答案)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4.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动物体内的生物氧化?
A.糖类的氧化分解
B.脂质的氧化分解
C.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D.无机物的合成(答案)
5.动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氨基酸(答案)
B.核苷酸
C.葡萄糖
D.脂肪酸
6.下列哪种酶在动物体内主要参与糖类的分解?
A.淀粉酶(答案)
B.蛋白酶
C.脂肪酶
D.核酸酶
7.动物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答案)
D.矿物质
8.下列哪种物质在动物体内具有激素调节功能?
A.胆固醇
B.胰岛素(答案)
C.甘油
D.尿酸
9.在动物生物化学中,下列哪个过程与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无关?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氧化磷酸化
D.光合作用(答案)
10.下列哪种维生素在动物体内主要参与视力的维持?
A.维生素A(答案)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E。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一、简介动物生物化学是指对动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代谢以及其与生物体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了多个分支学科,如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动物生物化学的试题及其答案。
二、蛋白质化学试题1.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蛋白质是由糖类和脂类组成的B.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C. 蛋白质是由核苷酸组成的D. 蛋白质是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答案:B2.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包括()。
A. 结构功能B. 调节功能C. 催化功能D. 能量储存功能答案:A、B、C3. 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酶是一种多肽B. 酶是一种脂类C.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 酶是一种RNA答案:C三、核酸化学试题1. 下列关于DN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DNA是由脂类组成的B. DNA是由蛋白质组成的C. DNA是由核苷酸组成的D. DNA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答案:C2. 下列关于RN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RNA是由脂类组成的B. RNA是由氨基酸组成的C. RNA是由核苷酸组成的D. RNA是由糖类组成的答案:C3. DNA和RNA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 组成成分上B. 双链性上C. 是否具有催化功能D. 是否参与蛋白质合成答案:A、B、C、D四、酶学试题1. 下列关于酶催化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酶能改变反应的ΔG值B. 酶能降低反应的速率C. 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 酶只催化正向反应答案:C2. “酶与底物之间的结合遵循锁和钥匙的模型”这一说法是()。
A. 对的B. 错的答案:A3. 酶催化反应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A. 温度B. pH值C. 底物浓度D. 反应时间答案:A、B、C五、动物生物化学试题综合1. 下列关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蛋白质合成发生在细胞核内B. 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物质是脂类C. 蛋白质合成是一个无需酶催化的过程D. 蛋白质合成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内答案:D2.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内B. DNA复制的起始物质是脂类C. DNA复制是一个无需酶催化的过程D.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质中答案:A3. 饮食中的蛋白质被消化酶降解为小肽和氨基酸,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
动物生物化学教案张厚锋

动物生物化学教案张厚锋第一章:动物生物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生物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了解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教学内容:1. 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泳分析等。
3. 动物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生物技术等。
4. 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教学活动:1. 引入动物生物化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研究对象。
2.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动物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
4. 讲解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动物生物化学分子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生物化学的基本分子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动物生物化学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3. 理解动物生物化学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动物生物化学的基本分子组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质等。
2. 动物生物化学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氨基酸、核苷酸、糖类、脂肪酸等。
3. 动物生物化学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酶促反应、信号传导、基因表达等。
4. 动物生物化学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代谢调控、遗传变异、免疫应答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让学生了解动物生物化学的基本分子组成。
2. 讲解氨基酸、核苷酸、糖类、脂肪酸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动物生物化学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动物生物化学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动物生物化学代谢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生物化学代谢的基本过程和途径。
2. 掌握动物生物化学代谢的调控机制。
3. 了解动物生物化学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动物生物化学代谢的基本过程: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等。
2. 动物生物化学代谢的调控机制:激素调控、酶调控、信号传导等。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化学本科课程教案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化学本科课程教案第一章:动物生物化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动物生物化学的课程地位、研究对象和内容阐述动物生物化学在兽医和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2 动物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生物化学、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探讨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3 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回顾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里程碑分析现代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第二章:动物生物大分子2.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一级结构探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功能多样性及活性调控2.2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阐述DNA、RNA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中的作用探讨核酸酶的作用机制及基因表达调控2.3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糖类的分类、分布及生物合成途径探讨糖类在能量代谢、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第三章:动物生物化学反应与调控3.1 酶学基本原理介绍酶的定义、特性及作用机制探讨酶促反应的调控及酶的抑制剂、激活剂3.2 生物氧化与抗氧化系统阐述自由基的产生、生物氧化过程及抗氧化酶系统探讨氧化应激与动物疾病、抗氧化剂的作用及应用3.3 钙信号与细胞代谢调控介绍钙离子的生物学功能、钙信号传递途径探讨钙信号在动物生长发育、骨骼肌收缩中的调控作用第四章:动物营养生物化学4.1 营养素的基本概念与代谢阐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作用探讨营养素代谢过程、营养素缺乏与过量对动物健康的影响4.2 氨基酸代谢介绍氨基酸的分类、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探讨氨基酸代谢紊乱与疾病的关系及氨基酸营养调控的应用4.3 脂肪代谢与能量代谢阐述脂肪的分类、脂肪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探讨脂肪代谢紊乱与疾病的关系及脂肪营养调控的应用第五章: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5.1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介绍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器材、操作规范及实验安全阐述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5.2 光谱分析技术与应用探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在动物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分析光谱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代谢组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5.3 色谱技术及其在动物生物化学中的应用介绍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等色谱技术探讨色谱技术在动物生物化学分析、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第六章:动物生物化学中的电泳技术6.1 电泳原理与技术介绍电泳的基本原理,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等探讨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分析、DNA分析中的应用6.2 电泳实验设计与操作详细讲解电泳实验的设计步骤,包括样品制备、凝胶制备、电泳操作等提供电泳实验的troubleshooting 建议第七章:动物生物化学中的光谱分析技术7.1 紫外光谱和可见光谱探讨紫外光谱和可见光谱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光谱技术在蛋白质和核酸分析中的应用7.2 荧光光谱和发光光谱介绍荧光光谱和发光光谱的基本原理探讨荧光光谱和发光光谱在生物分子检测和分析中的应用第八章:动物生物化学中的核磁共振技术8.1 核磁共振原理与技术解释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包括自旋量子、拉莫尔进动等探讨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分子结构分析中的应用8.2 核磁共振实验设计与操作详细讲解核磁共振实验的设计步骤,包括样品制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提供核磁共振实验的troubleshooting 建议第九章:动物生物化学中的质谱技术9.1 质谱原理与技术介绍质谱的基本原理,包括离子化、质量分析、检测器等探讨质谱技术在生物分子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9.2 质谱实验设计与操作详细讲解质谱实验的设计步骤,包括样品制备、质谱仪操作、数据处理等提供质谱实验的troubleshooting 建议10.1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介绍生物统计学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等探讨实验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如SPSS、R等讲解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动物生物化学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1. 引言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是研究动物体内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蛋白质合成、酶活性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等。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常用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2. 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2.1 实验原理蛋白质含量是衡量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水平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Lowry 法、Bradford法和BCA法等。
其中,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和比色反应的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2.2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待测样品。
将待测组织样品加入磷酸缓冲溶液中,用均匀器均匀打碎组织,使得细胞内的蛋白质充分溶解。
•步骤2:制备标准曲线。
选取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蛋白质标准品,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CA试剂,混匀后在37摄氏度下孵育一段时间,最后测定吸光度。
•步骤3:测定待测样品。
将待测样品加入BCA试剂中,混匀后在37摄氏度下孵育一段时间,最后测定吸光度。
•步骤4:计算蛋白质含量。
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相比较,根据吸光度值的差异计算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3. 酶活性测定实验3.1 实验原理酶活性测定是评估酶功能和酶水平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酶活性测定方法有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等。
3.2 实验步骤以POD活性测定为例:•步骤1:制备待测样品。
将待测组织样品加入磷酸缓冲液中,通过离心等方法使得细胞内的酶充分溶解。
•步骤2:制备标准曲线。
选取一系列已知浓度的酶标准品,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柱剂,混匀后在一定时间内测定吸光度。
•步骤3:测定待测样品。
将待测样品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柱剂中,混匀后在一定时间内测定吸光度。
•步骤4:计算酶活性。
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相对比,根据吸光度值的差异计算酶的活性。
4. 代谢产物检测实验4.1 实验原理代谢产物是动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关键物质,其含量和比例变化可以反映动物的代谢状态。
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动物生物化学主要研究动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
分子生物学则研究生物体内的基因组、基因的表达和调控,以及这些分子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动物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生物分子。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在细胞内扮演着酶、结构蛋白、激素和抗体等多种重要角色。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是动物生物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DNA和RNA。
动物生物化学研究了D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糖类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参与了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表面的识别等作用。
脂类则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结构分子,构成了生物膜的主要组成部分。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决定生物体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揭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基因是如何通过转录和翻译产生蛋白质的。
此外,分子生物学还研究了基因的调控机制,包括转录因子、表观遗传学和非编码RNA等。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正常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相互交叉。
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为分子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也为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例如,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可以克隆和表达蛋白质,从而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同时,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分子生物学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于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医学上,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指导,帮助我们开发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学时:54学时理论学分:4.5学分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动物学、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考核要求:平时20%(小测、实验)、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生物化学》(第二版),天津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4月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黄锡泰、于自然主编(第二版),〈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十月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和生命运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可以掌握与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必备基本理论和技能。
并初步有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的清楚、易懂,对重点章节要讲深、讲透,并注重各章节的相互联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步骤、关键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物质的代谢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概念。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糖类代谢生物氧化脂类代谢含氮小分子的代谢核酸的结构核酸的生物学功能生物膜和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866458556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的概念;2.生物化学的发展;3.生物化学与畜牧和兽医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更加深刻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要求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2.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其它组分;3.氨基酸第三节蛋白质的化学结构1.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2.肽键和肽链的概念;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第四节蛋白质的高级结构1.蛋白质结构的层次;2.肽单位平面结构和二面角;3.维持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化学键;4. 二级结构;5.超二级结构;6.结构域;7.三级结构;8.四级结构第五节多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六节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分离提纯1.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蛋白质的分离提纯第七节蛋白质的分类1.简单蛋白质;2.结合蛋白质第三章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理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要求掌握酶的化学本质,酶的分子组成,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酶的作用机制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掌握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了解酶和辅酶的命名和分类,酶活性的测定和表示。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酶的一般概念第二节酶的组成与辅酶第三节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节酶催化机理第五节酶活力测定第六节酶促反应动力学第七节酶活性调节第八节酶工程第九节酶的命名和分类(三)基本要求要求掌握酶基本概念、作用机制以及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活性的测定;酶活性的调节(四)重点、难点1.重点: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酶的一般概念。
各种辅酶的名称、缩写符号、功能及所含维生素。
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特别是抑制剂的影响,米氏方程及Km的定义。
酶活性中心和酶原激活的概念及机制。
2.难点:中间产物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酶催化机理。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变构酶、共价调节酶和同工酶,酶活性调节的生理意义。
第四章糖类代谢(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糖的生理功能、糖原合成与分解的主要过程及维持血糖水平的重要意义。
掌握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及生理意义。
明确糖异生的概念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糖在动物体内的一般代谢第二节糖的分解供能第三节磷酸戊糖途径第四节葡萄糖异生作用第五节糖原第六节糖代谢各途径之间的联系(三)基本要求要求掌握糖代谢中的基本概念、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和糖异生及糖原合成途径的基本过程(四)重点、难点1.重点:糖的生理功能,糖代谢概况和血糖,磷酸戊糖途径掌握其生理意义,糖异生途径,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及底物循环,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糖原代谢的调节及其重要意义。
2.难点: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以及能量的转换,糖代谢各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及其联系。
第五章生物氧化(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机体代谢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明确呼吸链的定义、组成;理解能量的生成、转移、贮存和利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由能第二节 ATP第三节氧化磷酸化作用第四节其它生物氧化体系(三)基本要求掌握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及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生物氧化的特点。
(四)重点、难点1.重点:ATP和一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生物氧化的特点,呼吸链的类型和组成,氧化磷酸化作用与ATP的生成以及两种穿梭作用。
体内存在的其它生物氧化体系。
2.难点:化学渗透学说第六章脂类代谢(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脂类的生理功能及脂肪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了解类脂的分解代谢及其转化。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脂类的生理功能;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谢;第三节脂肪的合成代谢;第四节脂肪代谢的调节1.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合成与分解的调节;2.肌肉中糖与脂肪分解代谢的相互调节;3.肝脏的调节作用第五节类脂代谢1.磷脂的代谢;2.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及转变第六节脂类在体内运转的概况1.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与分类;2.血浆脂蛋白的主要功能(三).基本要求要求掌握脂类的生理功能及脂肪动员的意义,脂肪的分解代谢,酮体的生成及其意义,脂肪代谢调节,了解脂肪酸的合成及类脂的代谢.(四)重点、难点1.重点:脂类的重要生理功能、甘油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以及酮体的生成及意义、脂肪代谢调节的基本途径、甘油磷脂和胆固醇的合成、分解以及转化产物、脂类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各种脂蛋白的功能。
2.难点:重点掌握脂肪酸和脂肪的合成过程,了解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和脱饱和作用。
第七章含氮小分子的代谢(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及氨的代谢途径;a-酮酸的代谢;了解核甘酸的分解与合成代谢,糖、脂、蛋白质、核甘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饲料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氮平衡;3.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与必需氨基酸掌握饲料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必需氨基酸,了解氮平衡,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第二节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1.动物体内氨基酸的代谢概况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3.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第三节氨的代谢1.动物体内氨的来源与去路2.谷氨酰胺的生成3.尿素的生成4.尿酸的生成和排出第四节α-酮酸的代谢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1.α-酮酸的代谢2.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第五节个别氨基酸代谢第六节核苷酸的合成代谢第七节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第八节糖、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联系(三).基本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了解代谢的基本过程.(四)重点、难点1.重点:饲料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必需氨基酸;氮平衡,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和转氨酶、脱羧酶的辅酶;动物体内的氨的来源和去路及尿酸的生成;α-酮酸的三条代谢途径和非必需氨基酸生物合成的途径.2.难点:糖、脂、氨基酸、核甘酸代谢的相互联系;掌握哺乳动物体内尿素的生成过程和谷氨酰胺生成的意义。
第八章核酸的化学结构(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DNA, RNA的分子结构.(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第二节 RNA分子的结构(三)基本要求要求掌握DNA的一级、二级结构以及DNA的性质,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特点.(四)重点、难点1.重点: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DNA的变性及分子杂交;DNA一般性质。
2.难点:DNA的超螺旋结构第九章核酸的生物学功能(一)教学目的本章要求弄清楚生物化学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掌握复制,转录、翻译的具体过程,了解反转录和RNA复制过程,简介基因工程概念和基本步骤,自学核甘酸代谢。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DNA生物合成;第二节 RNA生物合成;第三节 RNA的翻译——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第十章生物膜与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一)教学目的了解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为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掌握生物膜在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方面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生物膜的结构特点;第三节物质过膜运输;第四节信号的过膜传导(三)基本要求掌握基本概念,明确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四)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生物膜中脂类和蛋白质的种类及特点;掌握膜脂相变湿度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重点掌握生物膜转运物质几种形式和Na+-K+泵作用机制。
了解大分子物质的转运类型。
2.难点:G蛋白偶联受体系统和蛋白激酶A途径以及固醇类激素受体系统;蛋白激酶C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