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及网上单证基础知识讲解
(第6组)EDI基础知识

EDI的基本概念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 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互换”,港、澳及海外华 人地区称作“电子资料联通”。它是一种在公司 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 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 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 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 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它 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 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 合的产物。又由于使用EDI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贸 易过程中的纸面文件,因此EDI又被人们通俗地 称为“无纸贸易”。
两者取长补短
EDI语义语法标准(又称EDI报文标准)是要解决各种报文类型 格式、数据元编码、字符集和语法规则以及报表生成应用程序设 计语言等。
EDI Web-EDI方式 新的标准翻译方式 XML/EDI方式
EDI与电子商务
两者关系比较:
概念而论:电子商务是一个整体概念,涵盖商贸的全部。 EDI是一种电子文件的交换技术和手段,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一种高 效的工作方式。 平台而论:电子商务——互联网Internet EDI——各种增值网VAN。 应用而论:电子商务开放性好、覆盖面广、用户众多、使用成本低廉等。 EDI封闭、可靠及安全等。
EDI标准化
EDI网络通信标准是要解决EDI通信网络应该建立在何种通信网 络协议之上,以保证各类EDI用户系统的互联。目前国际上主要 采用MHX(X.400)作为EDI通信网络协议,以解决EDI的支撑 环境。 EDI处理标准是要研究那些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各种EDI报文。 相互共有的“公共元素报文”的处理标准。它与数据库、管理信 息系统(如MPRII)等接口有关。 EDI联系标准解决EDI用户所属的其它信息管理系统或数据库与 EDI系统之间的接口。
海运EDI之单证篇

海运EDI之单证篇海运EDI之单证篇很多船公司都会指定一家(多家)EDI中转商提供EDI的中转服务。
其实是提供的一个包装,中转商跟船公司之间的连接已经非常稳定,在船公司需要扩展服务功能等时候客户都是直接跟中转商交互,从而屏蔽了船公司业务的复杂度。
目前业务比较大的几家中转商如:GT Nexus, CargoSmart、INTTRA等每一个EDI的交互都不一定使用本文提及的格式,本文只是提供一种常见的UN标准的解决方案。
使用其他交互双方约定好的格式都可以,现在XML格式的EDI也非常流行,甚至WORD、EXCEL、HTML、PDF等格式的都有。
但是出于一个长远的考虑,比如我还需要跟更多的人交互,这样使用统一标准的像UN的会跟通用,实施成本相对就会少很多。
这边再罗嗦几句(^_^)。
具体使用的时候报文标准肯定是要裁减的,但是裁减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破坏它原有的一个约定。
之前接触一个项目(国内某船公司全球EDI系统)当时由于报文裁减工作由第三方(小日本一家公司)负责,并且这家公司在系统正式实施前退出了项目组,这家船公司也没有另外聘请一家,就自己开始推广。
中间的复杂度太多,另外推广方又没有经验,项目非常痛苦。
中间有个插曲是这样的,某个比较大吞吐量的港口的报文开发人员在测试时候发现,报文格式规定的某个段组(group)的循环最大次数不能满足他业务数据量的要求(比如原来是0..999,他业务上出现超过1000条记录),所以他就问说是不是要自动生成2个报文?因为这个会增加很多工作量,最后他们的结论是把999改成9999。
汗…这样当然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但是万一后面跟其他成熟的系统去交互这个报文就不能保证报文解析的一致性了。
因为这是一个超出标准的约定了。
SO:(Shipping Order)托运单,船公司提供的一个定舱报文格式,一般使用UN的IFTMBF,一般收到后会给一个确认提示报文已经收到一般使用APERAK,在船公司操作人员确认订单后,会返回一个IFTMBC SI:(Shipping Instruction)提单补料,即提单格式报文,一般使用UN的IFTMIN,同SO会收到一个APERAK,另外返回的确认一般是IFTMCS目前据我了解国内好多船公司都是跟船代做交互,只有大的货代公司船公司才会做D-LINK。
EDI的基本概念和标准

EDI140403121定义电子数据交换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的内部应用系统之间,通过计算机和公共信息网络,以电子化的方式传递商业文件的过程。
换言之,EDI就是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和客户等在其各自的应用系统之间利用EDI技术,通过公共EDI网络,自动交换和处理商业单证的过程。
全称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译名:电子数据交换。
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使用的国际标准,它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也是计算机可识别的商业语言。
例如,国际贸易中的采购订单、装箱单、提货单等数据的交换。
特点EDI最大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EDI单证是通过专用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的。
由于EDI单证大多是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商业单证,通过有专门机构管理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一点是目前Internet技术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EDI技术也在与包括Internet技术在内的其他先进技术不断融合,为用户提供更灵活、多样、简便的使用方式,使其自身拥有更广阔的电子商务服务领域。
不论用户内部MIS系统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格式有何不同,在通过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之前,都采用一种叫做“翻译器”的软件将不同的数据格式翻译成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EDI格式。
正是这种方法,使得在不同用户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自动交换数据成为可能。
标准及三要素1.资料用统一的标准2.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3.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操作过程1.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取出,转换成平面文件;2.将平面文件翻译为标准 EDI 报文,并组成 EDI 信件;3.发送方将 EDI 信件传送到接收方的 EDI 信箱;4.接收方从 EDI 信箱收取信件;5.接收方将 EDI 信件拆开并翻译成为平面文件;6.接收方将平面文件转换并送到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
EDI的基本知识

EDI140403101 胡硕参考文献:卜青峰电子商务EDIEDI 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交换”,港、澳及海外华人地区称作“电子资料通”。
EDI 商务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按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简单地说,EDI 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俗称“无纸化贸易”。
EDI 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有3 个方面是相同的:1、资料用统一的标准;2、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3、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将其描述成“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特点(1)EDI使用电子方法传递信息和处理数据的。
EDI一方面用电子传输的方式取代了以往纸单证的邮寄和递送,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取代人工处理数据,从而减少了差错和延误。
(2)EDI是采用统一标准编制数据信息的。
这是EDI与电传、传真等其它传递方式的重要区别,电传、传真等并没有统一格式标准,而EDI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方能运作。
(3)EDI是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的连接一般的电子通信手段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传输的内容即使不完整、格式即使不规范,也能被人所理解。
这些通信手段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不能处理和返回信息。
EDI实现的是计算机应用程序与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由于计算机只能按照给定的程序识别和接受信息,所以电子单证必须符合标准格式并且内容完整准确。
在电子单证符合标准且内容完整的情况下,EDI系统不但能识别、接受、存储信息,还能对单证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自动制作新的电子单据并传输到有关部门。
在有关部门就自己发出的电子单证进行查询时,计算机还可以反馈有关信息的处理结果和进展状况。
EDI及网上单证基础知识讲解

一、EDI 的基础概念
? EDI优势: ? 降低纸张使用成本
或“无纸交易”)
(人们称之为“无纸贸易”
? 使企业能够用标准化的电子格式与供应商之间交换 商业单证(如订单)
? 提高工作效率
? 节省库存费用
? 不需人工辨认判断,减少错误数据处理
? 尽量避免人工重复性输入,节省人员费用
二、EDI系统的组成-三层结构模型
用而是消除处理延迟和数据的重复录入。
一、EDI的基础概念
发送方企业
单证 数据
发送方数据库
打印机
纸面 单证 邮局
纸面 单证
接收方企业
单证 数据
录入 接收方数据库
传真机
发送方企业
单证 数据
发送方数据库
EDI软件
标准EDI 报文
标准EDI 报文
WAN 或 Internet
接收方企业 单证 数据
EDI软件 接收方数据库
EDI的产生
?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也空前活跃。在国际 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地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须以银 行进行担保,以各种纸面单证为凭证,方能达到商品与货 币交换的目的。
?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 虽然计算机及其它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出现可以在一定范围 内减轻人工处理纸面单证的劳动强度,但由于各种型号的 计算机不能完全兼容,实际上又增加了对纸张的需求,美 国森林及纸张协会曾经做过统计,得出了用纸量超速增长 的规律:即年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 10 亿美元,用纸量就 会增加 8 万吨。此处,在各类商业贸易单证中有相当大的 一部分数据是重复出现的,需要反复地键入。
EDI 的产生
?有人对此也做过统计,计算机的输入平均 7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来自另一台 计算机的输出,且重复输入也使出差错的机率增高,据美国 一家大型分销中心统计,有 5% 的单证中存在着错误。同时 重复录入浪费人力、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因此,纸面贸易 文件成了阻碍贸易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因素。
EDI基础知识培训

EDI概述与常用术语
∮阳极:一种带正电的电极,吸引阴离子,表层涂钛。
∮阴极:一种带负电的电极,吸引阳离子,通常由不锈钢制作。 ∮浓水流:流经浓水室并收集离子的水流。
∮成品(淡水)水流:流经纯化室或淡水室的水流。这股水流就是去离子水。
∮电导率:水传导电流能力的一个电学测量参数,其值随水中离子的浓度和水 温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是μS/cm,一般是指25℃。 ∮电阻率:描述水阻挡电流的能力的测量参数。离子浓度降低,电阻率就增加; 离子浓度增加,电阻率就降低。这个参数与用EDI实现的去离子水平有关。不 含杂质的超纯水在25℃可以达到18.24 MΩ.cm。 ∮直流(DC)电流:电流不改变状态,在EDI系统中与移动的离子数量成比例, 包括水裂解的离子。 ∮直流(DC)电压:电压不改变极性。电去除离子只有在这种形式的能量下 才能发生。在直流电压中会有一些交流的电压成份存在。
♠ 模块的膜对放置在两个电极之间,两电极提供直流电场给模 块。在提供的直流电场推动下,离子通过膜从淡水室被迁移 到浓水室。因此,当水通过淡水室流动时,逐步达到无离子 状态,这股水流就是产品水流。
EDI基础原理与知识
EDI基础原理与知识
EDI装置配件一览表(最低配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配件名称 RO水加压泵 进水电动阀 隔膜阀 压力表 流量表 EDI膜堆 EDI电源 电阻率仪 单位 台 台 台 个 个 个 台 台 数量 1 1 3 4 3 1 1 1
97
300~320 0.5~1
98
400~420 0.5~1
EDI基础原理与知识
1、浓水不循环,无需加盐,系统简便稳定
RO产水
产品水
极 水
浓 水
EDI基础原理与知识
第三章EDI系统PPT课件

10
• EDI的工作原理
生产厂家、贸易商等
独立的物流承运 企业等
货物业主
协助单位
承运业主
EDI电子 数据交换
铁路、水运、航 运、20公20路/2运/1输1 等
实际运送交 通运输企业
其他物流 相关单位
政府有关部门、 金融保险等
仓储业务、专业保管 者等
返回11
第二节 EDI 系统的构成
2020/2/11
客户 订购
采购进货单 订购单总表
(1)如引入EDI传输数据,可低成 本引入出货单的接收;
(2)如改善流程,则引入各单证 ,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改善 作202业0/2流/11程;
配送中心
订购总表 验收 验收单
拣货出货 出货单 催款 催款对账单
供应商
接单 采购 出货 出货单
催款 催款对账单
30
• 制造商和批发商的EDI应用
第三章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第一节 EDI 基础知识
2020/2/11
1
一 、EDI 的概念
Electronic Data IEnDtIe即rc电ha子n数ge据交换,是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
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
物流EDI的概念 是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之间,通 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 物流作业活动的方法。
EDI处理标准是研究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各种EDI报文互相共 有的“公共元素报文”的处理标准,它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 统等接口有关。
EDI联系标准解决EDI用户所属的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与EDI之 间的接口。
EDI语义语法标准(又称EDI报文标准)是要解决各种报文类型 格式、数据元编码、字符集和语法规则以报表生成应用程序设 计语言等。
edi服务知识

EDI服务知识一、EDI简介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商业信息数据交换的技术。
它通过标准的格式和协议,将商业文件、电子邮件、实时数据流等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转换和传输,以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EDI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EDI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今已成为企业间数据交换的标准方式之一。
二、EDI的优点1.提高效率:EDI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传输,大大提高了企业间信息交换的效率,降低了人工干预和错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2.促进业务协同:通过EDI,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整体竞争力。
3.降低成本:EDI降低了企业在数据交换方面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减少了纸张和邮寄等费用。
同时,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4.提升企业形象:使用EDI可以向客户展示企业现代化、规范化的形象,提高客户信任度和忠诚度。
5.满足合规要求:在某些行业和地区,使用EDI是企业合规的必要条件。
通过EDI,企业可以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避免因数据交换问题而受到处罚。
三、EDI的应用领域1.供应链管理:EDI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领域,实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
2.物流管理:通过EDI技术,物流企业可以实现货物的实时追踪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3.零售业:零售企业可以利用EDI与供应商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库存管理和订单处理的效率。
4.医疗卫生:在医疗卫生领域,EDI可以实现医疗机构、保险公司、药品供应商等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和药品采购的效率。
5.金融业:金融机构可以利用EDI实现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提高资金流动性和风险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EDI的基础概念
降低纸张使用成本
EDI优势:
(人们称之为“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
使企业能够用标准化的电子格式与供应商之间交换商业单证(如订单) 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库存费用 不需人工辨认判断,减少错误数据处理 尽量避免人工重复性输入,节省人员费用
二、EDI系统的组成-三层结构模型
一、EDI的基础概念
¢ ·Ë Í · ½ Æ ó Ò µ µ Ö ¥ ¤ ý ¾ Ê Ý ¢ Ë · Í · ½ Ê ý ¾ Ý ¿ â ò Ó ´ ¡ » ú « Õ ´ æ » ú Ö Ã ½ æ ¥ Ö µ ¤ Ê ¾ Ó Ö Ö Ã ½ æ ¥ Ö µ ¤ ¼ È Â ë Ó Ê ½ Õ · ½ Æ ó Ò µ µ Ö ¥ ¤ ý ¾ Ê Ý Ó Ê ½ Õ · ½ Ê ý ¾ Ý ¿ â
EDI及网上单证基础知识
考核范围17
主要内容
一、EDI的基本概念 二、EDI系统的组成 三、EDI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EDI系统的分类 五、EDI标准体系 六、EDI标准的主要内容
七、EDI标准数据格式
八、网上单证标准体系 九、贸易单证标准化的对象和内容 十、网上订单传输业务流程
Ï Í º ¬ Ï µ Í ³ EDI ¦ Ó Ó Ã ² ã í ¿ Ð É Ö ¤µ Ï Í ³
Ì ¼ É ì Ï µ Í ³
Æ µ Ö ¥ Ï µ Í ³
Æ Î ² ñ Ï µ Í ³ Ë Ë Í °ü » º Ë Ï µ Í ³
... ...
ö ¹ ³ ú É ó Å ú Ï µ Í ³
¥ Ö µ ¤Å Ð Ï ¢ EDI ú À ´ í þ Î · ñ ² ã EDI » » ² ½ ã EDIserver EDI± ê × ¼ ± ¨Ä Î EDI½ » » Ï µ Í ³ Æ Ë ¼ ã » ú Í ¨Å Ð Í ø Â ç ¨ Í Å Ð ·ë Ò Ü ¹ í À
20 世纪 60 年代末,欧洲和美国几乎同时提出了 EDI 的 概念。早期的 EDI 只是在两个商业伙伴之间,依靠计算机 与计算机直接通信完成。 20 世纪 70 年代,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 EDI 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也带动了跨行业 EDI 系统 的出现。80 年代 EDI 标准的国际化又使 EDI 的应用跃入 了一个新的里程。 时至今日, EDI 历经萌芽期、发展期已步入成熟期。英国 的 EDI 专家明确指出:“以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 EDI 已不是技术问题,而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
一、EDI的基础概念Leabharlann 一、EDI的基础概念
EDI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所有定义中基本上都包含了如 下内容:
计算机应用——条件 通讯网络 ——基础 数据标准化——特征
一、EDI的基础概念
实际上,EDI是用电子数据输入代替人工数据输入,以电子数 据交换来代替传统的人工交换的方法。EDI的主要目的并不 是消除纸张的使用而是消除处理延迟和数据的重复录入。
一、EDI的基础概念
什么是EDI?
—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 电子数据交换 — 无纸贸易 — 一种电子传输方式
EDI
EDI 商务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按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 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 传输方法。简单地说, EDI 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 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 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化贸 易”。
EDI的产生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也空前活跃。在国际 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地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须以银 行进行担保,以各种纸面单证为凭证,方能达到商品与货 币交换的目的。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 虽然计算机及其它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出现可以在一定范围 内减轻人工处理纸面单证的劳动强度,但由于各种型号的 计算机不能完全兼容,实际上又增加了对纸张的需求,美 国森林及纸张协会曾经做过统计,得出了用纸量超速增长 的规律:即年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 10 亿美元,用纸量就 会增加 8 万吨。此处,在各类商业贸易单证中有相当大的 一部分数据是重复出现的,需要反复地键入。
EDI的产生
有人对此也做过统计,计算机的输入平均 70% 来自另一台 计算机的输出,且重复输入也使出差错的机率增高,据美 国一家大型分销中心统计,有 5% 的单证中存在着错误。 同时重复录入浪费人力、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因此,纸 面贸易文件成了阻碍贸易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因素。
EDI的产生
¢ Ë · Í · ½ Æ ó Ò µ µ Ö ¥ ¤ ý ¾ Ê Ý ¢ Ë · Í · ½ Ê ý ¾ Ý ¿ â EDIÈ í ¼ þ
±× ê ¼ EDI ê × ± ¼ EDI ¨Ä ± Î ¨Ä ± Î WAN ò » Internet
Ó Ê ½ Õ · ½ Æ ó Ò µ µ Ö ¥ ¤ ý ¾ Ê Ý EDIÈ í ¼ þ Ó Ê ½ Õ · ½ Ê ý ¾ Ý ¿ â
二、EDI系统的组成
EDI系统的三要素
通信网络 EDI软件及硬件 EDI数据标准化
二、EDI系统的组成
EDI的软件和硬件 软件:格式转换、翻译软件、通信软件 硬件:计算机、调制解调器、通信线路
PC ö Ö Ô µ Í ø Â ç PC EDIÖ ÷» ú Ï µ Í ³ PC ¥ » µ ú · ½ Ê ½ ÷» Ö ú · ½ Ê ½ Õ ¶ Ö Ë Õ ¶ Ö Ë
¦ Ó Ó Ã Ð Å Ï ¢ Ï µ Í ³
¨Ð Í Å · þ Î ñ Æ ÷ Ö Ó ¾ ò Í ø · ½ Ê ½
EDI· þ Î ñ Æ ÷
EDIÓ Ã » §
二、EDI系统的组成
EDI中心
EDI中心产生的必要性:贸易伙伴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必须采 用相同的通信协议、相同的翻译软件、相同的计算机等, 在时间上通信双方的计算机必须都处于打开的状态,这样 苛刻的条件很难办到,严重阻碍了EDI的发展